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悬架组件以及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7-20 17: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申请 基础 组件 悬架 优先权
悬架组件以及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20-5792号(申请日:2020年1月17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悬架组件以及具备该悬架组件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盘装置,例如硬盘驱动器(hdd)具备:以自由旋转的方式配设在壳体内的多块磁盘;对磁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写入的多个磁头;以及将磁头以能相对于磁盘进行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头致动器。

头致动器具有致动器块和多条头悬架组件(有时也称为头万向架组件),该致动器块被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该多条头悬架组件分别从致动器块延伸,并在前端部支承有磁头。头悬架组件具有一端固定于臂的基体板、从基体板延伸的承载梁(loadbeam)、从承载梁的前端延伸的翼片(tab)、以及设置在承载梁和基体板上的柔性件(flexure,布线部件)。柔性件具有自由位移的万向架部,在该万向架部支承有磁头。

在如上所述那样的盘装置中,柔性件的万向架部自由位移,因此,当大的外部冲击作用于盘装置时,有时万向架部会过度地变形,万向架部或者头会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悬架组件以及盘装置,其防止过度的变形以及损伤,提高了可靠性。

根据实施方式,悬架组件具备:支承板,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布线部件,其具有万向架部,且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以及磁头,其载置于所述万向架部。所述万向架部具有:第1焊接部,其相对于所述磁头位于所述支承板的基端部侧,且焊接于所述支承板;第2焊接部,其相对于所述磁头位于所述支承板的前端部侧,且焊接于所述支承板;舌状部,其位于所述第1焊接部与所述第2焊接部之间,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板进行位移,且搭载有所述磁头;以及限制件,其从所述舌状部向所述第2焊接部侧延伸。

附图说明

图1是省略顶盖来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硬盘驱动器(hdd)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所述hdd的致动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致动器组件的一个头悬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头悬架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所述头悬架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所述hdd的斜坡(ramp)的立体图。

图7的(a)、(b)是示意性地表示所述头悬架组件的前端部与斜坡的卡合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盘装置进行说明。

此外,公开到底不过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保持发明的宗旨来适当地变更且容易地想到的技术方案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附图中有时对各部的大小、形状等示意性地进行表示,但到底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有时对与关于已出现的附图已经描述过的要素同样的要素标记同一标号,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

作为盘装置,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硬盘驱动器(hdd)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卸下盖来表示的实施方式涉及的hdd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hdd具备矩形状的壳体10。壳体10具有上表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基体12和未图示的顶盖。基体12具有矩形状的底壁12a和沿着底壁的周缘立起设置的侧壁12b,例如由铝一体地成形。顶盖例如由不锈钢形成为矩形板状,由多个螺纹件来螺纹固定在基体12的侧壁12b上。

在壳体10内设置有作为盘状的记录介质的多块磁盘18和支承磁盘18并使之旋转的主轴马达19。主轴马达19配设在底壁12a上。各磁盘18例如具有:形成为直径95mm(3.5英寸)的圆板状的由非磁性体例如玻璃形成的基板;和形成在基板的上表面(第1面)和下表面(第2面)的磁记录层。各磁盘18相互以同轴的方式嵌合于主轴马达19的未图示的毂(hub),进而由夹紧弹簧(clampspring)20夹紧。由此,磁盘18被支承为位于与基体12的底壁12a平行的位置的状态。多块磁盘18通过主轴马达19以预定的转速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4块磁盘18配置在壳体10内,但磁盘18的块数不限于此,也可以为3块以下或者5块以上。

在壳体10内设置有对磁盘18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多个磁头17以及将这些磁头17以相对于磁盘18自由移动的方式进行了支承的致动器组件22。另外,在壳体10内设置有使致动器组件22进行转动和定位的音圈马达(vcm)24、在磁头17移动到了磁盘18的最外周时将磁头17保持在离开了磁盘18的卸载位置的斜坡加载机构25以及安装有转换连接器等的电子部件的基板单元(fpc单元)21。

在基体12的底壁12a的外表面螺纹固定有未图示的印制电路基板。印制电路基板构成对主轴马达19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经由基板单元21对vcm24和磁头17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图2是表示致动器组件22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致动器组件22具备具有通孔26的致动器块29、设置在通孔26内的轴承单元(单元轴承)28、从致动器块29延伸的多条例如5条臂32、安装于各臂32的悬架组件30以及支承于悬架组件30的磁头17。致动器块29通过轴承单元28,绕着立起设置于底壁12a的支承轴(枢轴)31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块29和5条臂32由铝等一体地成形,构成所谓的e块。臂32例如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在与支承轴31正交的方向上从致动器块29延伸。5条臂32相互空开间隙来平行地设置。

致动器组件22具有从致动器块29向与臂32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33。构成vcm24的一部分的音圈35支承于支承框架33。如图1所示,音圈35位于一对轭体37之间,与这些轭体37和固定于任一轭体的磁体一起构成vcm24,该一对轭体37中的一个固定在基体12上。

如图2所示,致动器组件22具备分别支承了磁头17的8个悬架组件30,这些悬架组件30分别安装于各臂32的前端部32a。多个悬架组件30包括向上支承磁头17的向上头悬架组件和向下支承磁头17的向下头悬架组件。这些向上头悬架组件和向下头悬架组件通过将同一构造的悬架组件30改变上下朝向地进行配置来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中,在最上部的臂32安装有向下头悬架组件30,在最下部的臂32安装有向上头悬架组件30。在中间的3条臂32各自,安装有向上头悬架组件30和向下头悬架组件30。

接着,对悬架组件30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表示悬架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悬架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悬架组件的俯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各悬架组件30具有从臂32延伸的悬架34,在该悬架34的前端部安装有磁头17。此外,将磁头17和对其进行了支承的悬架组件30合起来称为头悬架组件。

作为支承板发挥功能的悬架34具有由几百微米厚的金属板形成的矩形状的基体板36、和由几十微米厚的金属板形成的细长板簧状的承载梁38。承载梁38的前端部构成支承板的前端部,承载梁38的基端部和基体板36构成支承板的基端部。承载梁38的基端部重叠于基体板36的前端部地配置,通过对多个部位进行焊接来固定于基体板36。承载梁38的基端部的宽度形成为与基体板36的宽度大致相等。在承载梁38的前端突出设置有棒状的翼片40。

基体板36在其基端部具有圆形的开口36a和位于该开口36a的周围的圆环状的突起部36b。基体板36通过将突起部36b嵌合于形成在臂32的凿密支承面的未图示的圆形的凿密孔并对该突起部36b进行凿密,从而紧固连结于臂32的前端部32a。基体板36的基端也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点焊或者粘接来固定于臂32的前端部32a。

悬架组件30具有:用于传输记录、再现信号以及压电元件的驱动信号的细长的带状的柔性件(布线部件)42;和安装于柔性件42的一对压电元件(例如pzt元件)50。如图2和图3所示,柔性件42具有:配置在承载梁38和基体板36上的前端侧部分42a、从基体板36的侧缘向外侧延伸并沿着臂32的侧缘延伸到致动器块29的基端侧部分42b以及从基端侧部分42b的延伸端延伸的连接端部42c。连接端部42c具有排列设置的多个连接焊盘43。这些连接焊盘43电接合于设置在致动器块29的布线基板51的连接端子。

如图3、图4、图5所示,柔性件42的前端部构成位于承载梁38的前端部上的、作为弹性支承部发挥功能的万向架部44。磁头17载置并固定在万向架部44上,经由该万向架部44支承于承载梁38。作为驱动元件的一对压电元件50安装于万向架部44,配置在磁头17的两侧。

柔性件42具有成为基体的不锈钢等的金属薄板(金属板)46和贴附或者固定在金属薄板46上的带状的层叠部件(fpc)48,形成细长的层叠板。层叠部件48具有:大部分固定于金属薄板46的基体绝缘层(第1绝缘层);形成在基体绝缘层上并构成多条信号布线、驱动布线、多个连接焊盘的导电层(布线图案);以及覆盖导电层而层叠在基体绝缘层上的覆盖绝缘层(第2绝缘层)。作为导电层,例如可以使用铜箔。在柔性件42的前端侧部分42a中,金属薄板46贴附在承载梁38和基体板36的表面上,或者通过多个焊接点来点焊在承载梁38和基体板36的表面上。在一个例子中,金属薄板46具有焊接于承载梁38的基端部的两个焊接点(第1焊接部)b1、和焊接于承载梁38的前端部的一个焊接点(第2焊接部)b2。即,金属薄板46在位于头17的前导(leading)端侧的焊接点b1和位于头17的尾端侧的焊接点b2的至少两个部位焊接于承载梁38。

在万向架部44中,金属薄板46以一体的方式具有:位于前端侧的大致矩形状的舌状(tongue)部(支承部)44a、与舌状部44a隔着空间而位于基端侧的大致矩形状的基端部(基端板部)44b、从舌状部44a延伸到基端部44b并将舌状部44a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细长的一对外支架(连杆(link)部)44c、从一方的外支架(outrigger)44c绕舌状部44a的前端侧而延伸到另一方的外支架44c的连结框架44d、从连结框架44d延伸并与舌状部44a的前端部相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固定焊盘部44e。进一步,金属薄板46以一体的方式具有:从舌状部44a向承载梁38的前端侧突出的矩形状的一对限制件(斜坡限制件)45。一对限制件(limiter)45位于固定焊盘部44e的两侧。此外,限制件45不限于一对,既可以是1个,或者也可为3个以上。另外,限制件45不限于矩形状,可以设为任意的形状。

基端部44b贴附在承载梁38的表面上,通过焊接点b1点焊于承载梁38。固定焊盘部44e通过焊接点b2点焊于承载梁38的前端部。舌状部44a形成为能够载置磁头17的大小以及形状,例如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舌状部44a配置为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悬架34的中心轴线c1一致。另外,舌状部44a的大致中心部与突出设置于承载梁38的前端部的凹坑(dimple,凸部)52抵接。舌状部44a能够通过一对外支架44c和连结框架44d进行弹性变形而以凹坑52为支点向各种方向进行位移。由此,舌状部44a和磁头17能够灵活地在翻滚(roll)方向、俯仰(pitch)方向上对磁盘18的表面变动进行随动,能够在磁盘18的表面与磁头17之间维持微小间隙。

在万向架部44中,柔性件42的层叠部件48的一部分分为两股而位于悬架34的中心轴线c1的两侧。层叠部件48具有固定于金属薄板46的基端部44b的基端部48a、贴附于舌状部44a的前端部48b以及从基端部48a延伸到前端部48b的一对带状的桥部48c。桥部48c的一部分重叠于舌状部44a的除了舌状部44a的中心部之外的部分地配置,并贴附于舌状部44a。

磁头17通过粘接剂而与桥部48c重叠地固定于舌状部44a。磁头17配置为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悬架34的中心轴线c1一致,另外,磁头17的大致中心部位于凹坑52上。磁头17的记录元件、再现元件通过焊料或者银糊剂等的导电性粘接剂而与前端部48b的多个电极焊盘54电连接。由此,磁头17经由电极焊盘54而与层叠部件48的信号布线连接。

一对压电元件50例如使用矩形板状的薄膜压电元件(pzt元件)。压电元件50不限于薄膜型(厚度10μm左右),也可以使用体块(bulk)型或者体块层叠型(厚度50μm以上)的压电元件。另外,压电元件50不限于pzt元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压电元件。进一步,驱动元件不限于压电元件,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电流施加来伸缩的其他驱动元件。

压电元件50配置为其长度方向(伸缩方向)与承载梁38的中心轴线c1平行。两个压电元件50配置在磁头1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相互平行地排列配置。各压电元件5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于前端部48b,与前端部48b的电极焊盘电连接。各压电元件5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安装于桥部48c的中途部,与桥部48c的电极焊盘电连接。由此,压电元件50经由电极焊盘而与层叠部件48的驱动布线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基板单元21以一体的方式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基体部58、从基体部58延伸的细长的带状的中继部57以及与中继部57的前端连续地设置的布线基板51。基体部58、中继部57以及布线基板51由柔性印制布线基板(fpc)形成。基体部58配置在基体12的底壁12a之上,布线基板51安装于致动器块29的设置面。

在基体部58安装有未图示的转换连接器、多个电容器等的电子部件。在布线基板51设置有未图示的大量的连接焊盘。前述的多个悬架组件30的柔性件42的连接端部42c分别重叠于连接焊盘地配置,例如通过焊料而与连接焊盘接合。另外,在布线基板51例如安装有一个头ic(头放大器)53,该头ic53经由未图示的多条布线来与连接焊盘和基体部58连接。由此,致动器组件22的8个磁头17分别经由柔性件42的布线、连接端部42c、布线基板51、头ic53、中继部57来与基体部58电连接。

在将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致动器组件22已组装在基体12上的状态下,支承轴31与主轴马达19的主轴大致平行地立起设置。各磁盘18位于两条悬架组件30之间。在hdd工作时,支承于两条悬架组件30的磁头17分别与磁盘1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向。

如图1所示,在hdd不工作时,致动器组件22转动到使得磁头17位于磁盘18的最外周之外的卸载位置,通过斜坡加载机构25保持在卸载位置。

接着,对斜坡加载机构25的斜坡、以及斜坡与悬架组件的配置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6是表示斜坡加载机构的斜坡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6所示,斜坡加载机构25具有设置于基体12的斜坡60、和能够与斜坡60卡合的翼片40。如前所述,翼片40设置于悬架组件30的承载梁38的前端。

斜坡60固定于基体12的底壁12a,位于磁盘18的周缘部附近。斜坡60具备形成为块状的斜坡主体62。在斜坡主体62的一侧部形成有分别对8个设置于悬架组件30的翼片40进行支承以及引导的8个引导面(引导部)64。这些引导面64沿着磁盘18的轴向空开预定的间隔来排列,分别与所对应的悬架组件30的高度相匹配地配置。各引导面64大致沿着磁盘18的半径方向延伸到磁盘18的外周缘附近,并且,配置在翼片40的移动路径上。各引导面64具有第1倾斜面64a、平坦面64b以及第2倾斜面64c,该第1倾斜面64a朝向磁盘18倾斜,用于将磁头17加载到磁盘上、从磁盘上卸载磁头17,该平坦面64b接续于第1倾斜面64a而与磁盘表面平行地延伸,该第2倾斜面64c从平坦面64b的另一端倾斜地延伸到引导面的终端。

斜坡60具有突出设置在斜坡主体62的一面上的4个支承块70。支承块70具有细长的长方体形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引导面64之间。各支承块7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底壁12a大致平行地延伸,分别形成支承面70a。各支承面70a位于在轴向上相对于所对应的引导面64离开某高度的位置。

在斜坡主体62的磁盘18侧的端部形成有多个矩形状的凹处。各凹处位于上下相邻的两个引导面64之间。在将斜坡60已设置于基体12的状态下,4块磁盘18的外周缘部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位于所对应的凹处内。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hdd,通过由vcm24使致动器组件22绕支承轴31进行转动,多个磁头17在与各磁盘18的表面相对向的状态下移动到所希望的寻道位置。在hdd不工作时,当磁头17脱离磁盘18的外周而移动到预定的停止位置时,多个悬架组件30的翼片40分别搭上(跨乘上)所对应的斜坡60的引导面64。由此,磁头17通过斜坡60保持在离开了磁盘18的卸载位置。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卸载位置处的斜坡60与悬架组件30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7的(a)所示,在通常时,当磁头17脱离磁盘18的外周而移动到预定的停止位置时,悬架组件30的翼片40搭上斜坡60的引导面64而保持在引导面64上。由此,磁头17通过斜坡60保持在离开了磁盘18的卸载位置。另外,悬架组件30的限制件45与斜坡60的支承面70a空开间隙而相对向。

在磁头17已保持于卸载位置的状态下,当大的冲击作用于hdd、舌状部44a和磁头17向离开凹坑52的方向位移时,如图7的(b)所示,一对限制件45会与斜坡60的支承面70a抵接,使舌状部44a和磁头17的位移停止。即,能通过限制件45防止磁头17和舌状部44a的过度的位移、变形。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hdd,悬架组件的万向架部44在位于头17的前导侧的焊接点b1和位于尾侧的焊接点b2的至少两个部位与支承板焊接,具有设置在这些焊接点b1、b2之间的自由弹性变形的舌状部44a和设置在舌状部44a的限制件45。限制件45形成并配置为能够与斜坡60的支承面70a抵接。在冲击作用于hdd时,限制件45与斜坡60的支承面70a抵接,能够防止舌状部44a和磁头17的过度的位移和变形。

根据以上,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防止过度的变形和损伤、提高了可靠性的悬架组件以及盘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身不变,可以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来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一步,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

例如,构成万向架部的金属薄板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舌状部和将舌状部以能够变形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形状即可。限制件45也可以为将分体的限制件安装于舌状部的结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