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防智能网关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网关 报警装置 智能
一种消防智能网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报警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消防智能网关。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消防报警控制器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由于消防信息不能及时上传到消防云平台,导致对消防隐患动态掌控不够到位。随着各类火灾隐患逐渐增多,尤其是建筑物密集、人口密集的地方,其消防问题十分突出,传统的消防报警控制器无法及时采集、实时监测、动态掌控火灾信息,无法快速传输消防火警信息,这直接影响消防指挥的决策以及火灾的扑救效率;二是数据资源共享应用不够全面。消防监管数据与公安、住建、安监等部门业务系统没有互联互通,数据交换、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没能有效建立。

同时,由于火灾报警主机在接收到火警警情或者系统故障时,极大可能输出大量火灾消防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其输出的报警数据速率约160byte/200ms,在面对这种大数据量的消防信息,且要求火灾消防信息快速及时的传输,传统的2g网络其上行网络传输速率约156kb/s,无法适应此种应用场景,将导致消防信息上传滞后。

专利公开号cn107644502a,公开了一种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该系统是建立于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上,与传统的消防控制器不能有效兼容适配;传统的消防控制器不具备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如果换成该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程升级改造,也会耗费大量的工程时间、改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传统的消防报警控制器无法及时无法快速传输消防火警信息,提供了一种消防智能网关,其能及时快速将消防信息上传至消防管理平台。

为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消防智能网关,包括主控制芯片、4g通信模块;所述主控制芯片与4g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控制芯片用于接收火灾报警装置的消防信息,并将消防信息通过4g通信模块上传到消防管理平台。

由于主控制芯片在接收到火警警情或者系统故障时,极大可能输出大量火灾消防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其输出的报警数据速率约160byte/200ms,在面对这种大数据量的消防信息,且要求火灾消防信息快速及时的传输,而传统的2g网络其上行网络传输速率156kb/s,无法适应此种应用场景,将导致消防信息上传滞后,本实用新型采用4g通信模块可以有效应对此种速率高、数据量大,迟滞性低的场景。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太网模块、存储器、电源模块;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与以太网模块、存储器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电源端、4g通信模块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芯片设有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讯接口。

本实用新型主控制芯片还可以通过所述以太网模块将消防信息上传到消防管理平台,所述以太网通过有线传输,其能达到10m的传输速率满足消防信息的传输需求,所述4g通信模块与以太网模块能够相互配合传输消防信息;在4g通信模块无法使用时,使用以太网模块进行传输数据,有效的维持数据通信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控制芯片还连接有存储器,其能在断网的情况下缓存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本实用新型所述消防智能网关设有所述的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讯接口,能适应传统的各种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需求,将传统的火灾报警控制器采集到的消防信息通过rs232通信接口或rs485通讯接口传输到主控制芯片上,并通过4g通信模块将消防信息上传到消防管理平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控制芯片采用stm32微处理芯片,该芯片具有64kbsram、512kbflash、2个基本定时器、fsmc接口以及112个通用io口。所述存储器采用型号为is62wv512168m,其具有sram容量为8m,其能在断网的情况下可以缓存多达6000条数据;所述存储器与stm32微处理芯片的fsmc引脚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4g通信模块包括4g主控制模块、与4g主控制模块连接的2个蜂窝天线、与4g主控制模块的sim卡接口电路;所述4g主控制模块与stm32微处理芯片通信连接。

所述的4g主控制模块采用上海移远的4g模块ec20,其采用标准的minipcie封装、同时支持lte,umts和gsm/gprs网络,最大上行速率为50mbps,最大下行速率为100mbps,且支持接收分集技术,通过连接2个不同的蜂窝天线,从而实现优质可靠的无线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4g主控制模块通过串口电平匹配电路与stm32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串口电平匹配电路包括电阻r41、电阻r42、电容c41、三极管q41、电阻r43、电阻r44、电容c42、三极管q42;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art_rxd引脚与三极管q41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41的一端与三极管q41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三极管q41的基极与电阻r4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41并联在电阻r42的两端;

所述三极管q41的发射极与主控制芯片的txd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art_txd引脚与三级管q42的发射极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q42的基极与电阻r43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42并联在电阻r43的两端;

所述三极管q42的集电极与主控制芯片的rxd引脚连接;

所述电阻r44的一端与三极管q4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再进一步地,所述sim卡接口电路包括电阻6r1、电阻6r2、电阻6r3、电阻6r4、电容6c6、电容6c7、电容6c8、电容6c9、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sim连接器;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clk引脚通过电阻6r2与sim连接器的clk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data引脚通过电阻6r3与sim连接器的io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rst引脚通过电阻6r4与sim连接器的rst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vdd引脚与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6r1的一端接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阻6r1的另一端接在sim连接器的rst引脚与电阻6r4之间;

所述电容6c6的一端与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连接,电容6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6c7的一端与4g通信模块的rst引脚电连接,电容6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6c8的一端与4g通信模块的data引脚电连接,电容6c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6c9的一端与4g通信模块的clk引脚电连接,电容6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1引脚与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2引脚与sim连接器的rst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3引脚与sim连接器的clk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4引脚与sim连接器的io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a引脚接地。

再进一步地,所述以太网模块包括以太网控制器u1、rj45网络连接器、电容c30、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晶振y3、电阻r31、电阻r32、电容c33、电阻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2、电容c31、电感l2、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9、电阻r8、电阻r10、二极管d5;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38引脚通过电阻r31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11引脚电连接;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39引脚通过电阻r32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10引脚电连接;

所述rj45网络连接器的shiled引脚、gnd引脚均接地;

所述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均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rj45网络连接器的rct引脚、tct引脚均接vcc2.5v;所述电容c30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tct引脚电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26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td 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td-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7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28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rd 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9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rd-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8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cs引脚通过电阻r10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int引脚接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主控制芯片的fsmc-int引脚电连接;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pwrst引脚通过电阻r8接gnd;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bgres引脚通过电阻r9接gnd,以太网控制器u1的test引脚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eedcs引脚通过电阻r12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以太网控制器u1的eedck引脚通过电阻r13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感l2的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以太网控制器的vdd引脚;所述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并联连接,并联连接后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vdd引脚电连接,另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2的gnd引脚电连接,并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2引脚分别接vcc、电容c31的一端;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9引脚分别接vcc、电容c32的一端;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晶振y3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1引脚电连接,所述晶振y3的另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2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容c39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1引脚电连接,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40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2引脚电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sd引脚与主控制芯片的fsmc-d引脚电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

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包括保险丝f1、保险丝f2、二极管d1、电容c1、瞬态二极管z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降压稳压器、电感l1、瞬态二极管z2、二极管d2;

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接入24v电源,保险丝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瞬态二极管z1的一端连接;

所述保险丝f2的一端接地,保险丝f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瞬态二极管z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vin引脚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在降压稳压器的vin引脚与地之间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3;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降压稳压器的vin引脚,电阻r1的另一端与降压稳压器的en引脚连接;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降压稳压器的en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rt/clk引脚通过电阻r3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comp引脚通过电阻r4、电容c5接地,同时降压稳压器的comp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boot引脚通过电容c4、电感l1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sw引脚接在电容c4、电感l1之间;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gnd引脚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在电容c4、电感l1之间;

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分别接电感l1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降压稳压器的gnd引脚连接;所述降压稳压器的gnd引脚接地;

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5、电阻r7后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fb引脚接在电阻r5、电阻r7之间;

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通过瞬态二极管z2接地。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包括电容c9、线性稳压器、电容c10、电容c11;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in引脚接5v电源;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in引脚通过电容c9接地;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2、4引脚相互连接后作为输出端,输出电源vdd,所述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2、4引脚相互连接后分别通过电容c10、电容c11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将常规的直流电源24v供电转换为稳定的3.3v供电第一电源电路,将5vusb电源供电转换为稳定的3.3v供电的第二电源电路,保证了电源端的供电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无需对传统的消防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升级改造的情况,通过预留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讯接口以适用各种传统的消防火灾报警控制器,节省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4g通信模块、以太网模块与消防管理平台进行连接,满足大量的消防信息传输,其具有速率高、数据量大,迟滞性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消防智能网关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主控制芯片的电路连接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串口电平匹配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4是本实施例sim卡接口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5是本实施例以太网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图6是本实施例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消防智能网关,包括主控制芯片、4g通信模块、以太网模块、存储器、电源模块;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与4g通信模块、以太网模块、存储器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制芯片的电源端、4g通信模块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芯片设有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讯接口。

本实施例所述消防智能网关设有所述的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讯接口,能适应传统的各种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需求,将传统的火灾报警控制器采集到的消防信息传输到主控制芯片上,并通过4g通信模块将消防信息上传到消防管理平台。

由于主控制芯片在接收到火警警情或者系统故障时,极大可能输出大量火灾消防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其输出的报警数据速率约160byte/200ms,在面对这种大数据量的消防信息,且要求火灾消防信息快速及时的传输,而传统的2g网络其上行网络传输速率156kb/s,无法适应此种应用场景,将导致消防信息上传滞后,本实用新型采用4g通信模块可以有效应对此种速率高、数据量大,迟滞性低的场景。

本实用新型主控制芯片还可以通过所述以太网模块将消防信息上传到消防管理平台,所述以太网通过有线传输,其能达到10m的传输速率满足消防信息的传输需求,所述4g通信模块与以太网模块能够相互配合传输消防信息;在4g通信模块无法使用时,使用以太网模块进行传输数据,有效的维持数据通信的稳定。

本实施例所述以太网模块、4g通信模块将主控制芯片处理的消防信息上传到消防云消防管理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控制芯片还连接有存储器,其能在断网的情况下缓存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所述主控制芯片采用stm32微处理芯片,该芯片具有64kbsram、512kbflash、2个基本定时器、fsmc接口以及112个通用io口。所述存储器采用型号为is62wv512168m,其具有sram容量为8m,其能在断网的情况下可以缓存多达6000条数据,所述存储器与stm32微处理芯片的fsmc引脚电连接。

所述4g通信模块包括4g主控制模块、与4g主控制模块连接的2个蜂窝天线、与4g主控制模块的sim卡接口电路;所述4g主控制模块与stm32微处理芯片通信连接。

所述的4g主控制模块采用上海移远的4g模块ec20,其采用标准的minipcie封装、同时支持lte,umts和gsm/gprs网络,最大上行速率为50mbps,最大下行速率为100mbps,且支持接收分集技术,通过连接2个不同的蜂窝天线,从而实现优质可靠的无线连接。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4g主控制模块通过串口电平匹配电路与stm32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所述串口电平匹配电路包括电阻r41、电阻r42、电容c41、三极管q41、电阻r43、电阻r44、电容c42、三极管q42;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art_rxd引脚与三极管q41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41的一端与三极管q41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三极管q41的基极与电阻r4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41并联在电阻r42的两端;

所述三极管q41的发射极与主控制芯片的txd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art_txd引脚与三级管q42的发射极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q42的基极与电阻r43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42并联在电阻r43的两端;

所述三极管q42的集电极与主控制芯片的rxd引脚连接;

所述电阻r44的一端与三极管q4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如图4所示,所述sim卡接口电路包括电阻6r1、电阻6r2、电阻6r3、电阻6r4、电容6c6、电容6c7、电容6c8、电容6c9、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sim连接器;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clk引脚通过电阻6r2与sim连接器的clk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data引脚通过电阻6r3与sim连接器的io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rst引脚通过电阻6r4与sim连接器的rst引脚电连接;

所述4g主控制模块的usim_vdd引脚与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6r1的一端接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阻6r1的另一端接在sim连接器的rst引脚与电阻6r4之间;

所述电容6c6的一端与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连接,电容6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6c7的一端与4g通信模块的rst引脚电连接,电容6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6c8的一端与4g通信模块的data引脚电连接,电容6c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6c9的一端与4g通信模块的clk引脚电连接,电容6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1引脚与sim连接器的vcc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2引脚与sim连接器的rst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3引脚与sim连接器的clk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k4引脚与sim连接器的io引脚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二极管u5的a引脚接地。

如图2、5所示,所述以太网模块包括以太网控制器u1、rj45网络连接器、电容c30、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晶振y3、电阻r31、电阻r32、电容c33、电阻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2、电容c31、电感l2、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9、电阻r8、电阻r10、二极管d5;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38引脚通过电阻r31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11引脚电连接;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39引脚通过电阻r32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10引脚电连接;

所述rj45网络连接器的shiled引脚、gnd引脚均接地;

所述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均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rj45网络连接器的rct引脚、tct引脚均接vcc2.5v;所述电容c30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tct引脚电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26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td 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td-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7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28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rd 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9的一端与rj45网络连接器的rd-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8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cs引脚通过电阻r10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int引脚接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主控制芯片的fsmc-int引脚电连接;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pwrst引脚通过电阻r8接gnd;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bgres引脚通过电阻r9接gnd,以太网控制器u1的test引脚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eedcs引脚通过电阻r12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以太网控制器u1的eedck引脚通过电阻r13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感l2的一端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以太网控制器的vdd引脚;所述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并联连接,并联连接后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vdd引脚电连接,另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2的gnd引脚电连接,并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2引脚分别接vcc、电容c31的一端;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9引脚分别接vcc、电容c32的一端;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晶振y3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1引脚电连接,所述晶振y3的另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2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容c39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1引脚电连接,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40的一端与以太网控制器u1的x2引脚电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sd引脚与主控制芯片的fsmc-d引脚电连接。

如图2、5所示,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sd引脚与主控制芯片的fsmc-d引脚电连接,从附图2、5中可以得到具体的以太网控制器u1与主控制芯片的连接关系,根据以太网控制器u1、主控制芯片的引脚定义进行连接,其连接方式多种,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所述以太网控制器u1的型号为dm9000芯片,所述dm9000是一款完全集成的、性价比高、引脚数少、带有通用处理器接口的单芯片快速以太网控制器。一个10/100mphy和4k双字的sram,其具有低功耗和高性能,能到达10m的传输速率即可满足消防信息的传输。

本实施例,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

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包括保险丝f1、保险丝f2、二极管d1、电容c1、瞬态二极管z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7、降压稳压器、电感l1、瞬态二极管z2、二极管d2;所述降压稳压器型号为tps54340;

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接入24v电源,保险丝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瞬态二极管z1的一端连接;

所述保险丝f2的一端接地,保险丝f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瞬态二极管z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vin引脚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在降压稳压器的vin引脚与地之间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3;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降压稳压器的vin引脚,电阻r1的另一端与降压稳压器的en引脚连接;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降压稳压器的en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rt/clk引脚通过电阻r3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comp引脚通过电阻r4、电容c5接地,同时降压稳压器的comp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boot引脚通过电容c4、电感l1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sw引脚接在电容c4、电感l1之间;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gnd引脚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在电容c4、电感l1之间;

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分别接电感l1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降压稳压器的gnd引脚连接;所述降压稳压器的gnd引脚接地;

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5、电阻r7后接地;

所述降压稳压器的fb引脚接在电阻r5、电阻r7之间;

所述电感l1的输出端通过瞬态二极管z2接地。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包括电容c9、线性稳压器、电容c10、电容c11;所述线性稳压器型号为ams1117;ams1117是一款高效线性稳压器后置稳压器,用于交换式电源5v至3.3v线性稳压器。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in引脚接5v电源;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in引脚通过电容c9接地;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2、4引脚相互连接后作为输出端,输出电源vdd,所述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rj45网络连接器的9引脚、1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2、4引脚相互连接后分别通过电容c10、电容c11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将常规的直流电源24v供电转换为稳定的3.3v的第一电源电路,和将5vusb电源供电转换为稳定的3.3v的第二电源电路,保证了电源端的供电稳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