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固定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撑架 结构设计 固定 机械


1.本发明一般涉及机械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支撑架。


背景技术:

2.光电倍增管广泛地应用在电子、机械、化工、核工业、天文和宇宙空间研究等领域。在一些领域,大尺寸球形光电倍增管需要在水下使用时,以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为例,作为球形结构,其体积大、浮力大,固定支撑均比较困难,在水中抵消浮力的配重也很难连接固定,尤其当大批量使用时,一个安装简单、稳定可靠的固定支撑,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固定支撑结构,可以解决光电倍增管在水下支撑困难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支撑架,用于固定支撑球形结构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形成有内环面,所述内环面为球面的一部分,且为自经过所述球面球心的截面向两侧预定距离截取所述球面获得的弧面;所述固定环包括至少两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固定件;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腿,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
5.具体的,通过固定环夹持在光电倍增管的最大直径处,然后通过支撑腿与底座固定连接,从而将光电倍增管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固定环的结构可以对光电倍增管牢固固定,底座的重量可以抵消光电倍增管在水中的浮力,从而可以将光电倍增管未定可靠的设置在水底。
6.优选地,所述球面的半径与所述球形结构件的半径相等。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固定环的内环面的半径设置为与球形结构件的半径相等,可保证固定环的内环面与光电倍增管的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保证固定环对光电倍增管的受力均匀,避免因局部受力而损坏光电倍增管。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向远离所述内环面的方向弯折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首尾顺次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上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的第一螺杆。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通孔、螺纹孔或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长条孔沿所述支撑腿的长度方向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腿一一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支撑腿上设置有穿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内的第二螺杆。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孔至少有一个为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长条孔用于调整所述支撑腿靠近和远离所述内环面在所述底板上正投影的圆心位置。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螺杆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腿上;所述第三固定孔为通孔、螺纹孔或第三长条孔。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配重架,所述配重架上设置有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配重件用于装设配重物。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支撑架,用于固定支撑球形结构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形成有内环面,所述内环面为球面的一部分,且为自经过所述球面球心的截面向两侧预定距离截取所述球面获得的弧面;所述固定环包括至少两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固定件;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腿,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撑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可以有效地对球形光电倍增管进行固定,满足水下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撑架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的截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俯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光电倍增管是将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真空电子器件。光电倍增管由入射窗、光电阴极、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倍增系统、阳极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过程是光子入射到光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子通过电子光学系统(聚焦系统),进入倍增系统,电子得到倍增,通过阳极把电子收集起来,形成阳极电流或电压输出。光阴极就是大尺寸球形光电倍增管最大直径以上的球面,即为探测面。
26.在很多领域,例如天文、地面粒子探测器领域等,光电倍增管都是核心的器件,并且需要大批量的在水下使用多年,对于一些大尺寸球形光电倍增管,由于其尺寸大、体积大,在水里的浮力大,固定支撑均比较困难,在水中抵消浮力的配重也很难连接固定;因此,一个安装简单、稳定可靠的固定支撑结构很重要,为解决上述的技术为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撑架。
27.第一方面,参考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支撑架1000,用于固定支撑球形结构件,包括:固定环10,所述固定环10形成有内环面120,所述内环面120为球面的一部
分,且为自经过所述球面球心的截面向两侧预定距离截取所述球面获得的弧面;所述固定环 120包括至少两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固定件11;还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腿20,所述固定环10与所述支撑腿 20固定连接。
28.具体的,参考图1、图2,固定环10的内环面120所述内环面120 为球面的一部分,且为自经过所述球面球心的截面向两侧预定距离截取所述球面获得的弧面;所述固定环120包括至少两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固定件11;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两个固定件11分开,然后将固定环10套设在球形光电倍增管1上,将固定环10设置在光电倍增管 1的最大直径处,然后将两个固定件11首尾固定连接,从而将固定环 10与光电倍增管1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固定环10与支撑腿20固定连接,使光电倍增管固定在底座3上;固定环10的结构可以对光电倍增管牢固固定,底座3的重量可以抵消光电倍增管1在水中的浮力,从而可以将光电倍增管1稳定可靠的设置在水底。
29.参考图2,优选地,所述固定环10的内环面120的截面为与所述球形结构件的半径相适配的弧形。
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固定环10的内环面120的半径与球形光电倍增管1的半径一致;可保证固定环10的内环面120与光电倍增管的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保证固定环10对光电倍增管的表面受力均匀,避免因局部受力而损坏光电倍增管1;可选地,为保证固定环10 对光电倍增管1的固定效果,可以在内环面120设置橡胶垫,在满足夹持的效果下可以对光电倍增管的表面进一步地保护,而此处不对固定环10的外环面做限定,其可以为任意的结构。
31.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11的两端均设置有弯向所述外环面的第一弯折部110,所述第一弯折部110向远离所述内环面120的方向弯折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固定件11通过所述第一弯折110部首尾顺次连接;具体的,通过在固定件11两端设置第一弯折部110连接至少两个固定件11的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连接可靠,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第一弯折部110上设置多个通孔,通过螺栓将固定件首尾顺次连接,此外,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110还可以在后续与支撑腿20固定连接,不用在固定环10上额外设置连接部件,可以简化固定环10的结构,固定环10的结构可以在需要对光电倍增管1的方向进行调整时,只需将固定件11之间适当松开,将光电倍增管1进行旋转至适合角度,然后锁紧即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环10可以有四件固定件11首尾顺次连接而成。固定件11可以使用不锈钢材料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方便加工,加工成本。
3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腿20通过第一弯折部110固定连接
33.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述支撑腿20上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21,所述第一弯折部110上设置有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1内的第一螺杆(图中未示出);具体的,在连接固定环10 与支撑腿20时,通过第一螺杆穿入第一固定孔21内,通过第一螺杆固定连接。
34.由于光电倍增管1在制作的过程中其形状有误差,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孔21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在对固定环10进行固定时做适应的调整。具体的,第一螺杆可以是与第一弯折部110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此时第一固定孔21可以设置为通孔或第二条形孔,将第一螺杆穿设置第一固定孔内,通过锁紧螺母螺接在第一螺杆上对支撑腿20和第一弯折部110固定连接。
内,在将固定支撑架1000放入水中使可通过调取吊环50将固定支撑架 1000放入水中。
44.使用固定支撑架1000固定光电倍增管1的整个过程为:此处以固定环10包括四件固定件11为例说明,首先将四件固定件11首尾顺次用螺母连接套设在光电倍增管1的最大直径处;然后将四个支撑腿20 与第一弯折部110固定连接,然后先将两个支撑腿20与底板30上的圆形第二固定孔311连接,对固定环10进行定位,然后将两外两个支撑腿20与设置为第二长条孔310的第二固定孔31固定连接,第二长条孔310可以包容由于光电倍增管1形状不统一带来的误差,然后将底板30通过通孔33与配重架40连接,然后将吊环50设置在螺纹孔32 内,将光纤通过光纤固定部22固定,从而完成对光电倍增管1的安装。
45.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