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向防爆锁闭阀的锁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5: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结构 阀体 防爆 全向 锁闭阀锁闭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全向防爆锁闭阀的锁闭结构。


背景技术:

2.锁闭阀是由阀体、阀芯、阀杆和锁闭机构构成的阀门装置,锁闭阀一般是安装在供暖管道入户的分支、总支路等管路上;以达到控制水路通断的目的,而有些重要管路上的阀体是不允许用户私自控制的,第一是防止非法盗用、冒用等管路改造,第二是有些管路的锁闭阀其控制的并非单户,若某个用户私自改动、调节;会给其他用户造成严重的困扰,而其他用户一旦供热出现问题,又会投诉到热力公司,又给热力公司造成非常严重的困扰等等问题,因此对于锁闭阀进行上锁,是非常有必要的。
3.而目前的阀体也有许多具备上锁功能的,经上锁后,锁柄被锁死无法转动,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就是阀体被破坏的比较严重,阀柄经常被掰断、掰折等问题时有发生,经对于多个小区进行加装监控为期一年的调查,发现损坏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以为阀柄锈死而强行旋转)以及人为故意的破坏。
4.因此,对于阀体的防盗(防开)与防护,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目前的技术无法做到兼得。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向防爆锁闭阀的锁闭结构,其能够做到对阀体结构防盗的同时,又能够做到防护;使阀体具备防盗、防开、防破坏的能力。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向防爆锁闭阀的锁闭结构,该锁闭结构包括:阀体,阀芯,阀杆,锁闭外壳,旋转件;其中,阀芯位于阀体内构成水阀,在阀芯上连接有阀杆,阀杆伸出至阀体外;在阀体上位于阀杆处具有装配槽,所述旋转件设置在装配槽内,旋转件在装配槽内可旋转和轴向滑动,旋转件与阀杆对接形成不可相对转动的子母连接结构;所述锁闭外壳安装在装配槽上,且在锁闭外壳上设有锁芯,锁芯的锁舌伸入至装配槽内,限制旋转件在装配槽的轴向运动。
7.结合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锁闭外壳包括套壳和锁壳,套壳与锁壳连接,套壳套装在装配槽上,同时对旋转件约束在装配槽内;锁壳内安装有锁芯。
8.结合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装配槽的侧壁具有通孔,锁闭外壳的锁舌通过通孔伸入至装配槽内。
9.结合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旋转件为三段式凸台结构,旋转件的底部段为环槽结构,其底部与阀杆对接,且在环槽与阀杆之间设有弹簧;旋转件的中部段伸出至锁闭外壳;旋转件的顶部段加工有旋拧头,在旋拧头上安装有阀柄。
10.结合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为过滤阀,直通阀等任意具备开启与关闭功能的阀体。
11.结合第一方面,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上设有温控探头。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技术新改进的阀体,其具备防盗、防开的前提,还具备“自我”防护的能力,其在锁止时,并非是对阀柄进行锁止,阀柄是可以自由旋转的,这样就避免了被强行旋转破坏的问题,而在需要开闭阀体时,将锁芯打开,即可进行转动,使其具备了防盗能力。
14.其次,本技术的锁芯是可以取下的,由于锁芯是易损件,更换非常的方便,锁芯的损坏不会影响到整个阀体的无法使用,而是更换锁芯即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在阀体上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槽结与阀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闭外壳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闭外壳再一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闭原理示意图。
24.图中,阀体1,装配槽1.1,通孔1.2,阀芯2,阀杆3,锁闭外壳4,旋转件5,锁舌6,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
26.一步地详细描述。
27.为了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
28.机箱进行详细说明。
29.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30.为方便对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技术设计的锁闭结构,其主要是针对阀体1(用在供水、供热方面)的阀杆3进行锁闭,方便对于阀体1的管理,锁止阀杆3后,能够有效避免住户的盗用、任意开启或关闭阀体1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
的,本技术开发了一种全向防爆锁闭阀的锁闭结构,该锁闭结构主要包括:阀体1,阀芯2,阀杆3,锁闭外壳4,旋转件5,锁闭外壳4;其中,阀芯2位于阀体1内构成水阀的基本结构,通过转动阀芯2,就能够实现对管路的水实现控流,为了方便对阀芯2进行旋转,在阀芯2上连接有阀杆3,阀杆3伸出至阀体1外,通过阀杆3的来驱动阀芯2的转动,这是目前几乎所有控制阀的一个基本结构,例如我们常见的球阀;而为了实现对阀体1进行上锁,本技术设计的结构是在阀体1上位于阀杆3处(周围)具有装配槽1.1,装配槽1.1与阀体1一体成型,装配槽1.1的内壁为圆柱形结构,阀杆3位于装配槽1.1的中心位置处,且阀杆3的顶端低于装配槽1.1的上边沿;旋转件5安装在装配槽1.1内,旋转件5的外壁为直径微小于装配槽1.1内壁的圆柱体结构,使得旋转件5在装配槽1.1内既可旋转又可轴向滑动;在需要转动阀芯2时,需要由旋转件5带动阀杆3转动进而实现,因此旋转件5与阀杆3对接形成不可相对转动的子母连接结构,例如阀杆3的顶端为截面为“一字形”结构,那么相应的旋转件5的下端截面就是与之相互适配的“一字槽型”结构,再比如阀杆3的顶端为截面为六边形结构,那么相应的旋转件5的下端截面就是内六角结构等等,此类结构均可。
31.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结构外,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了锁闭外壳4,其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能够实现对阀杆3进行上锁,第二个是对旋转件5进行位置限定;所述锁闭外壳4安装(套装)在装配槽1.1上,将旋转件5盖合约束在装配槽1.1内,且在锁闭外壳4上设有锁芯(锁芯可拆卸的安装),相应的,还需要在装配槽1.1的侧壁设有通孔1.2,锁芯的锁舌6(通过通孔1.2)伸入至装配槽1.1内,限制旋转件5在装配槽1.1的轴向运动,换言之,当锁舌6伸入至装配槽1.1内时,旋转件5与阀杆3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当需要转动阀芯2时,解锁使锁舌6回缩,转动下压旋转件5使其与阀杆3实现装配,就能够实现转动了。
32.如图1,图6,图7,图8,除上述结构外,本技术还对锁闭外壳4做了更加具体的结构示意,具体是锁闭外壳4包括套壳和锁壳,套壳与锁壳连接或一体成型,套壳套装在装配槽1.1上,锁闭外壳即可通过销轴与装配槽进行装配,还在套壳内壁加工内螺纹,在装配槽1.1外壁加工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形式连接;锁壳内安装有锁芯,套壳与锁壳可以是两个圆管相互垂直连接的结构,也可以是相互平行连接的结构;当然,套壳可以是内壁为圆柱形,外壁为椭圆形、方形、矩形、葫芦形等不同的形状,在外壁设有加工有用于安装锁芯的槽孔,槽孔内加工有用于锁舌6穿过的圆孔。
33.如图9所示,本技术的旋转件5的结构需要多个条件,既要能够实现对阀杆3的对接驱动,还要能够被限制在装配槽1.1内,此外还要能够与阀柄进行连接(方便旋转),因此旋转件5为三段式凸台结构(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旋转件5的底部段为环槽结构,其底部段与阀杆3对接,且在环槽与阀杆3之间设有弹簧7,目的是方便上锁,弹簧7可以顶着旋转件5持续处于最高处,这样在上锁时,就不会出现旋转件5对锁舌6的卡位问题,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防误操作作用,解锁后,需要转动阀芯2时,需要先下压旋转件5,使其与阀杆3对接上,然后才能够旋转,这样就能够确保旋转是具有主观意识的,否则旋转件5会产生空转,不会影响阀体1的启闭;而旋转件5的中部段伸出至锁闭外壳4,中部段伸出而底部段被锁闭外壳4卡合住,就实现了对旋转件5的约束;旋转件5的顶部段加工有旋拧头,在旋拧头上安装有阀柄,通过阀柄就能够实现对阀芯2的转动。
34.本技术的结构,其可应用的场景较多,凡是具备阀芯2、阀杆3的阀体1、需要上锁的均能够通过本技术的结构实现,例如可应用到过滤阀,直通阀等任意具备开启与关闭功能
的阀体1。
35.在本技术中,将其应用到阀体1后,在阀体1上还能够起价其他功能件,例如在阀体1上设有温控探头(图中为示出)。
36.本技术在实施时,将锁芯安装在锁闭外壳4内,然后通过钥匙使锁芯的锁舌6伸入至装配槽1.1内实现上锁,该状态下,旋转件5是与阀杆3处理分离状态的,转动旋转件5阀芯2是不动作的,既实现了对阀体1的锁闭,同时本技术的锁闭形式并不会使得旋转件5以及阀柄无法动作,相反的,其可以任意转动,是空转状态,这就实现了自我防护,避免外力将其强行转动而破坏;而当技术人员将锁芯打开后,下压旋转件5使其与阀杆3对接上,然后就可以实现对阀体1的控制了,本技术还在旋转件5与装配槽1.1之间设有弹簧7,其目的时在转动完阀芯2后,由于弹簧7的作用力,会自动使旋转件5上移与阀杆3脱离,这样在上锁时,就不用人为的将旋转件5上拉,起到方便操作的作用。
37.如图9所示,本技术中定义有无上锁,是通过旋转件5与阀杆3是否脱离来实现的,两者对装,则处无锁状态,两者分离则无法控制阀体1,是处于上锁状态。
3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