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加热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加热雾化装置可以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对固态状气溶胶生成基质例如烟支进行加热,从而生成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加热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加热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对加热器供电,加热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热量而雾化形成烟雾。但是,对于传统的加热雾化装置,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将传递至外壳上,使得外壳产生局部高温,导致用户在握持外壳时会产生灼热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加热雾化装置外壳上所存在的局部高温。
4.一种加热雾化装置,用于对烟支进行雾化,所述加热雾化装置包括:
5.加热器,包括上壳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壳内并用于加热烟支;
6.电源组件,包括下壳和电池,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连接,所述电池收容在所述下壳内并用于对所述加热组件供电;及
7.导热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吸热部和导热部,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上壳内并环绕所述加热组件设置,所述导热部延伸至所述下壳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300w/m℃,所述导热件的厚度为0.05mm至0.2mm,所述导热件包括铝导热件或石墨导热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壳内的内壳组件,所述内壳组件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烟支的容置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座和加热件,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加热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用于对所述烟支加热的加热部,所述固定座相对所述加热部更靠近所述电池,所述吸热部为位于所述容置腔之外并环绕所述加热部设置的环状或弧状的套筒。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垂直于所述吸热部轴向的方向为参考方向,所述加热部沿所述参考方向的正投影能够全部位于所述吸热部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呈条形片状结构,所述固定座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吸热部轴向凹陷设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导热部所述凹槽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壳内的内壳组件,所述内壳组件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烟支的容置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座和加热件,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加热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用于对所述烟支加热的加热部,所述固定座相对所述加热部更靠近所述电池,所述吸热部为位于所述容置腔之外并套设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环状或弧状的套筒。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垂直于所述吸热部轴向的方向为参考方向,所述固定座沿所述参考方向的正投影能够全部位于所述吸热部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收容在所述上壳内并位于所述容置腔之外的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环绕所述加热部设置,所述隔热套筒的黑度低于0.1,所述隔热套筒的厚度为0.1mm至0.3mm。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收容在所述上壳内的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环绕所述隔热套筒设置,所述导热套筒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300w/m℃,所述导热套筒的厚度为0.05mm至0.2mm。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附着在所述下壳上或与所述下壳间隔设置。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设置导热件,使得导热件的吸热部环绕加热组件设置,同时导热部的延伸至下壳内。当加热组件的一部分热量被烟支吸收,加热组件的一部分热量将向外辐射,当向外辐射的热量传递至吸热部时,吸热部将快速吸收部分该辐射热量,同时,鉴于导热部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导热部将吸热部上的部分热量往下传递至下壳的腔体内。如此可以避免加热组件的全部辐射热量传递至上壳而形成局部高温,使得下壳也能吸收加热组件的部分辐射热量,确保加热组件向外辐射的热量能均匀分布在上壳和下壳上,防止上壳出现局部高温而对用户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对用户形成烫伤,提高整个加热雾化装置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跟烟支和充电线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去除部分结构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中加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8所示加热雾化装置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雾化装置10,加热雾化装置10
包括加热器100和电源组件200,加热器100设置在电源组件200上,电源组件200对加热器100进行供电,加热器10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将以烟支20为代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气溶胶)。
30.第一实施例
31.同时参阅图4、图5和图6,该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雾化装置10还包括导热件300,加热器100包括上壳110、加热组件120和内壳组件130;电源组件200包括下壳210和电池220。内壳组件130收容在上壳110的腔体内,加热组件120至少部分位于该上壳110的腔体内。电池220位于下壳210的腔体内,且电池220与加热组件120电性连接,使得电池220能够对加热组件120进行供电。上壳110和下壳210两者相互连接,使得上壳110和下壳210两者共同形成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的外壳。
32.内壳组件130内开设有容置腔131,容置腔131大致呈柱状结构,使得容置腔131能够与呈柱状结构的烟支20相配合。烟支20包括过滤嘴和烟草段,过滤嘴和烟草段相互连接,烟草段可以全部位于该容置腔131内,过滤嘴则位于容置腔131之外,用户通过该过滤嘴可以吸食烟草段雾化所产生的烟雾。加热组件120包括固定座121和加热件122,固定座121位于容置腔131之外,加热件122的一端为固定端并与固定座121固定连接,加热件1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加热件122可以为厚度较薄的片状结构,加热件122包括加热部122a,加热部122a位于该容置腔131中,加热部122a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容置腔131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固定座121相对该加热部122a更加靠近电池220,可以理解为固定座121位于加热部122a的下方。当烟支20与该容置腔131配合时,加热部122a则穿刺在该烟支20的内部。加热部122a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尖刺结构,通过设置该尖刺结构,可以使得加热部122a更加容易穿刺烟支20而进入烟支20的内部。加热部122a上可以设置加热线路,当电池220对该加热线路供电时,加热线路将产生热量,从而对烟支20进行加热以使其雾化形成烟雾。
33.同时参阅图6和图7,导热件300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例如导热件300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300w/m℃,使得导热件300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导热件300可以采用铝材料制成的铝导热件。导热件300包括吸热部310和导热部320,吸热部310可以为环状或弧状的套筒,例如为圆柱形套筒,吸热部310可以在周向上全部封闭。当然,吸热部310也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缺口,当缺口为多个时,多个缺口可以沿吸热部31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导热部320可以大致呈长条形片状结构。吸热部310收容在上壳110的腔体内,且吸热部310位于容置腔131之外并环绕加热部122a设置,吸热部310的下端可以承载在固定座121上。吸热部310的壁厚和导热部320的厚度可以定义为导热件300的厚度,导热件300厚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05mm至0.2m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05mm、0.1mm或0.2mm等。
34.以垂直于吸热部310轴向的方向为参考方向,显然,当吸热部310为圆筒时,该参考方向即为吸热部310的径向,加热部122a沿该参考方向的正投影能够全部位于吸热部310上。换言之,该吸热部310对加热部122a形成完全包围状态,例如吸热部310的轴向长度大于加热部122a的轴向长度,使得加热部122a的上端不会沿吸热部310的轴向凸出吸热部310的上端。
35.固定座121的外表面上还开设有凹槽121a,该凹槽121a沿上述参考方向凹陷设定深度,导热部320与该凹槽121a配合。导热部320与界定凹槽121a部分边界的两个侧壁面相抵压,通过该两个侧壁面的限位作用,使得导热部320无法沿吸热部310的周向产生转动,继
而使得吸热部310自身无法产生转动,提高整个导热件300安装的稳定可靠性。导热部320的下端延伸到下壳210的腔体内,导热部320可以与下壳210的内壁面保持一定的间距,当然,导热部320也可以直接附着在下壳210的内壁面上。
36.由于加热部122a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假如在并未设置导热件300的情况下,由于上壳110相对下壳210更加靠近加热部122a,使得加热部122a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将快速传递至上壳110的外表面上,使得上壳110的温度远远高于下壳210的温度,即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的外壳上存在局部高温。故当用户接触上壳110时,上壳110形成的局部高温将对用户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会对用户形成烫伤。
37.而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加热雾化装置10,由于设置导热件300,使得导热件300的吸热部310环绕加热部122a设置,同时导热部320的下端延伸至下壳210内。当加热部122a的一部分热量被烟支20吸收,加热部122a的一部分热量将向外辐射,当向外辐射的热量传递至吸热部310时,吸热部310将快速吸收部分该辐射热量,同时,鉴于导热部320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导热部320将吸热部310上的部分热量往下传递至下壳210的腔体内。如此可以避免加热部122a的全部辐射热量传递至上壳110而形成局部高温,使得下壳210也能吸收加热部122a的部分辐射热量,确保加热部122a向外辐射的热量能均匀分布在上壳110和下壳210上,防止上壳110出现局部高温而对用户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对用户形成烫伤。提高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8.鉴于吸热部310对加热部122a形成完全包围状态,使得加热部122a沿吸热部310径向所辐射的大部分热量均能够被吸热部310吸收,从而使得导热部320将吸热部310上的热量向下传递至下壳210内,也使得热量沿周向均匀分布在上壳110。避免部分辐射热量能够避开吸热部310而直接传递至上壳110,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量上壳110的周向上分别不均而形成局部高温。
39.第二实施例
40.同时参阅图8和图9,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加热雾化装置10除了包括导热件300之外,还包括导热套筒142和隔热套筒141。
41.加热器100包括上壳110、加热组件120和内壳组件130;电源组件200包括下壳210和电池220。内壳组件130收容在上壳110的腔体内,加热组件120至少部分位于该上壳110的腔体内。电池220位于下壳210的腔体内,且电池220与加热组件120电性连接,使得电池220能够对加热组件120进行供电。上壳110和下壳210两者相互连接,使得上壳110和下壳210两者共同形成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的外壳。
42.内壳组件130内开设有容置腔131,容置腔131大致呈柱状结构,使得容置腔131能够与呈柱状结构的烟支20相配合。烟支20包括过滤嘴和烟草段,过滤嘴和烟草段相互连接,烟草段可以全部位于该容置腔131内,过滤嘴则位于容置腔131之外,用户通过该过滤嘴可以吸食烟草段雾化所产生的烟雾。加热组件120包括固定座121和加热件122,固定座121位于容置腔131之外,加热件122的一端为固定端并与固定座121固定连接,加热件1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加热件122可以为柱状结构,加热件122包括加热部122a,加热部122a位于该容置腔131中,加热部122a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容置腔131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固定座121相对该加热部122a更加靠近电池220,可以理解为固定座121位于加热部122a的下方。当烟支20与该容置腔131配合时,加热部122a则穿刺在该烟支20的内部。加热部122a的自由端上设置
有圆锥状尖刺结构,通过设置该尖刺结构,可以使得加热部122a更加容易穿刺烟支20而进入烟支20的内部。加热部122a上可以设置加热线路,当电池220对该加热线路供电时,加热线路将产生热量,从而对烟支20进行加热以使其雾化形成烟雾。
43.导热件300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例如导热件300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300w/m℃,使得导热件300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导热件300可以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的石墨导热件。导热件300包括吸热部310和导热部320,吸热部310可以为环状或弧状的套筒,例如为为圆柱形套筒,吸热部310可以在周向上全部封闭。当然,吸热部310也可以开设至少一个缺口,当缺口为多个时,多个缺口可以沿吸热部31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导热部320可以大致呈长条形片状结构。吸热部310收容在上壳110的腔体内,且吸热部310位于容置腔131之外并环绕固定座121设置,例如吸热部310直接套设在固定座121上,使得套筒与固定座121形成直接接触关系。吸热部310的壁厚和导热部320的厚度可以定义为导热件300的厚度,导热件300厚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05mm至0.2m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05mm、0.1mm或0.2mm等。
44.以垂直于吸热部310轴向的方向为参考方向,显然,当吸热部310为圆筒时,该参考方向即为吸热部310的径向,固定座121沿该参考方向的正投影能够全部位于吸热部310上。换言之,该吸热部310对固定座121形成完全包围状态,例如吸热部310的轴向长度大于加热部122a的轴向长度,使得固定座121的上端不会沿吸热部310的轴向凸出吸热部310的上端。导热部320的下端延伸到下壳210的腔体内,导热部320可以与下壳210的内壁面保持一定的间距,当然,导热部320也可以直接附着在下壳210的内壁面上。
45.由于加热部122a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加热部122a直接设置在固定座121上,固定座121将快速吸收加热部122a的热量。假如在并未设置导热件300的情况下,由于上壳110相对下壳210更加靠近固定座121,使得固定座121上的一部分热量将快速传递至上壳110的外表面上,使得上壳110的温度远远高于下壳210的温度,即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的外壳上存在局部高温。故当用户接触上壳110时,上壳110形成的局部高温将对用户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会对用户形成烫伤。
46.而对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加热雾化装置10,由于设置导热件300,使得导热件300的吸热部310套设在固定座121上,同时导热部320的下端延伸至下壳210内。固定座121上的一部分热量将向外辐射,当向外辐射的热量传递至吸热部310时,吸热部310将快速吸收部分该辐射热量,同时,鉴于导热部320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导热部320将吸热部310上的部分热量往下传递至下壳210的腔体内。如此可以避免固定座121上的全部辐射热量传递至上壳110而形成局部高温,使得下壳210也能吸收固定座121的部分辐射热量,确保固定座121向外辐射的热量能均匀分布在上壳110和下壳210上,防止上壳110出现局部高温而对用户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对用户形成烫伤。提高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7.鉴于吸热部310对固定座121形成完全包围状态,使得固定座121沿吸热部310径向所辐射的大部分热量均能够被吸热部310吸收,从而使得导热部320将吸热部310上的热量向下传递至下壳210内,也使得热量沿周向均匀分布在上壳110。避免部分辐射热量能够避开吸热部310而直接传递至上壳110,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量上壳110的周向上分别不均而形成局部高温。
48.隔热套筒141收容在上壳110内并位于容置腔131之外,并使得隔热套筒141环绕加热部122a设置。隔热套筒141的壁厚即为隔热套筒141的厚度,隔热套筒141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0.3m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1mm、0.2mm或0.3mm等。隔热套筒141的黑度为低于0.1。如此可以使得隔热套筒141具有较强的隔热功能,一方面可以使得加热部122a向外辐射的热量难以通过隔热套筒141而传递至上壳110,避免上壳110上形成局部高温。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容置腔131内的热量向外辐射而存在热损失,从而提高加热部122a能量的利用率。
49.导热套筒142可以设置在上壳110内,导热套筒142环绕隔热套筒141设置,使得导热套筒142相对隔热套筒141更加靠近上壳110。导热套筒142可以采用与导热件300相同的材料制成,使得导热套筒142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300w/m℃。且导热套筒142的壁厚即为导热套筒142的厚度,导热套筒142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05mm至0.2mm,例如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05mm、0.1mm或0.2mm等,如此可以使得导热套筒142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即便隔热套筒141上的部分热量能够向上壳110辐射,隔热套筒141上辐射的热量将被导热套筒142迅速吸收,从而使得热量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导热套筒142上,当导热套筒142上的热量进一步向上壳110辐射时,可以使得导热套筒142上的热量沿周向均匀向上壳110辐射,确保热量在周向均匀分布在上壳110,从而防止上壳110出现局部高温。
50.参阅1和图3,电源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充电插座,充电插座设置在下壳210,充电插座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插孔230,当外界充电设备的充电线30插置在该插孔230中,可以对电池220进行充电,使得电池220能够循环利用。
5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