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2021-10-24 14: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流域 生态 评价 方法 空间布局


1.本发明涉及流域生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2.生态空间格局需要构建,而事实上由于人类的干扰破坏现存的有很多生态格局并不合理,构建合理生态空间布局,需要尽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其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于流域内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从而达到合理改善布局的目的。
3.现有的对流域生态空间布局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方法由于选区的模型与指标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各有不同,但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比如以禁止性开发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经过叠加分析得到,这样的评价方法未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自然循环的规律的角度出发,常常导致得到的生态空间布局破碎化。
4.到目前为止,尽管现有的对流域生态空间布局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对于生态流域空间布局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技术方法存在缺陷与不足,而且对于评价方法中数据样本种类较少且大多为对某一生态流域的经验总结,数据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强,不适合应用到其他地区。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
6.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采集流域生态空间数据;
9.s2、根据步骤s1中流域生态空间数据计算流域生态空间的多指标评估参数特征;
10.s3、根据步骤s2中多指标评估参数特征构建并应用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模型;
11.s4、根据步骤s3中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模型输出结果对流域生态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性评价。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采集流域生态空间数据,并根据流域生态空间数据计算不同时间段多指标评估参数,并根据计算的多指标评估参数构建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模型,多参数评估模型采用熵权法对参数进行归一化,结合归一化结果对不同时间段流域生态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性评价,采用多样本数据对生态流域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分析,改善流域生态布局的破碎化,并构建多参数评估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客观的参数权重,改善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强的问题,得到适普性强的评价方法,从而可根据评价结果完善流域内生态空间布局,并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对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满足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格
局安全,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当地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同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分析,筛选最优方案,对当地进行下一步生态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显著实践意义。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多指标评估参数特征具体包括:
15.多样性评估参数矩阵、完整性评估参数矩阵、天然性评估参数矩阵、协调性评估参数矩阵、调节性评估参数矩阵以及生态支撑性评估参数矩阵。
16.进一步地,所述多样性评估参数矩阵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所述物种丰富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17][0018]
其中,s为物种丰富度指数,a
bio
为物种丰度指数归一化系数,k为土地类型总数,k
q
为第q种土地类型生物丰度指数的权重,p
q
为第q种土地类型的面积,p为区域的总面积。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完整性评估参数矩阵包括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斑块数量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边缘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聚合度指数、异质性指数以及香浓均匀度指数;
[0020]
所述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21][0022]
其中,pland为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m为景观中第i类斑块总数,a
ij
为第i种斑块类型中第j个斑块的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
[0023]
所述斑块数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24]
np=n
[0025]
其中,np为斑块数量指数,n为景观中全部类型的斑块总数;
[0026]
所述最大斑块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27][0028]
其中,lpi为最大斑块指数;
[0029]
所述边缘密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30][0031]
其中,ed为边缘密度指数,e为景观中边界长度;
[0032]
所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33]
[0034]
其中,area

mn为平均斑块面积指数,m为第i类斑块总数;
[0035]
所述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36][0037]
其中,frac

am为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p
ij
为第i类第j个斑块的周长;
[0038]
所述聚合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39][0040]
其中,ai为聚合度指数,g
i
为第i类斑块邻接数,max为第i类斑块中最大邻接数,n为景观中斑块类型总数;
[0041]
所述蔓延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42][0043]
其中,contag为蔓延指数;
[0044]
所述异质性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45][0046]
其中,shdi为异质指数,p
i
为第i类斑块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
[0047]
所述香浓均匀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48][0049]
其中,shei为香浓均匀度指数。
[0050]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性评价指数矩阵包括天然林草内林草面积占比指数,所述天然林草内林草面积占比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51][0052]
其中,g为天然林草面积占比指数,s
w
为天然林草所占面积,s为流域总面积。
[0053]
进一步地,所述协调性评价参数矩阵包括天然林草生态支撑性间的协调度指数与耦合协调度指数;
[0054]
所述协调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55][0056]
其中,c为协调度指数,x为描述调节功能的指标,f(x)为调节功能综合评价指数,y为描述生态支撑功能的指标,g(y)为生态支撑功能综合评价指数;
[0057]
所述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方式为:
[0058][0059]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指数,c为协调度指数,t为水文调节

生态支撑综合评价指数。
[0060]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性评价参数矩阵包括单位面积天然林草年均蒸发量指数、年径流差异系数;
[0061]
所述单位面积天然林草年均蒸发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62]
e=p

r δs
[0063]
其中,e为天然林草蒸发量指数,p为降雨量,r为径流量,δs为流域内蓄水量变化值;
[0064]
所述年径流差异系数的计算方式为:
[0065][0066]
其中,cv为流域内的年径流差异系数,y
h
为第h年的年径流量;为统计年数h内年径流平均值。
[0067]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支撑性评估参数矩阵包括水源涵养量指数、天然林草面积转化比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指数以及天然林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服务价值指数;
[0068]
所述水源涵养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69]
w=(q

f)
×
a
[0070]
其中,w为水源涵养量指数,a为流域总面积,q为流域降雨量,e为流域平均蒸散发量;
[0071]
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72]
esv
f
=∑a
q
*vc
fq
[0073]
其中,esv
f
为第f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a
q
为第q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vc
fq
为第q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第f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0074]
所述研究区天然林草服务价值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075]
esv=∑(a
q
*vc
q
)
[0076]
其中,esv为研究区天然林草服务价值指数,vc
k
是第q种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
态服务价值量。
[007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分步骤:
[0078]
s31、将步骤s2中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进行划分,并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0079]
s32、对步骤s31中标准化处理后的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进行归一化,构建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矩阵,表示为:
[0080]
r=(r
dl
)
d
×
l
[0081]
其中,r为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矩阵,r
dl
为归一化后第d个参数矩阵下第l个指标系数,d为参数矩阵总数,l为指数总数;
[0082]
s33、利用熵权法根据步骤s32中归一化后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确定评价各指标系数权重,表示为:
[0083][0084]
其中,e
l
为第l个指标系数权重,
[0085]
s34、根据步骤s33中各指标系数权重计算各指标系数熵权,表示为:
[0086][0087]
其中,w
l
为第l个指标系数熵权;
[0088]
s35、根据步骤s34中各指标系数熵权与步骤s32中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矩阵计算得到各综合评价指数。
[0089]
该进一步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90]
1、采用多样本数据对生态流域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入手改善流域生态布局的破碎化;
[0091]
2、构建多参数评估模型从天然性、完整性、多样性、协调性、调节性以及生态支撑性构建多指标评价标准,完善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分析;
[0092]
3、采用熵权法确定客观的参数权重,改善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强的问题,得到适普性强的评价方法;
[0093]
4、一定程度上位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0094]
5、对当地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防治水土流失,维持物种多样性,平衡生态保护与城市群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0095]
6、可与未来气候情景分析结合,筛选最优方案,对当地进行下一步生态规划等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0096]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7]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98]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步骤s3:
[0099]
s1、采集流域生态空间数据;
[0100]
实际中,以我国青海省湟水流域在1980年、1980

2000年、2000

2017年、1980年

2017年时间段为流域数据,在各不同时间段进行指标对比。
[0101]
s2、根据步骤s1中流域生态空间数据计算流域生态空间的多指标评估参数特征;
[0102]
本实施例中,多指标评估参数特征包括多样性评估参数矩阵、完整性评估参数矩阵、天然性评估参数矩阵、协调性评估参数矩阵、调节性评估参数矩阵以及生态支撑性评估参数矩阵。
[0103]
实际中,将完整性、天然性、多样性、协调性、调节性、生态支撑性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多指标评估模型对流域生态空间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0104]
本实施例中,多样性评估参数矩阵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05][0106]
其中,s为物种丰富度指数,a
bio
为物种丰度指数归一化系数,参考值为511.2642131067,k为土地类型总数,k
q
为第q种土地类型生物丰度指数的权重,p
q
为第q种土地类型的面积,p为区域的总面积;
[0107]
实际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用于衡量林草生态布局构成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度指数愈大说明流域生态布局内的物种多样性愈大,布局内的物种越完善,反之就越差。
[0108]
本实施例中,完整性评估参数矩阵包括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斑块数量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边缘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聚合度指数、异质性指数以及香浓均匀度指数;
[0109]
实际中,完整性评估参数矩阵通过根据采集的流域生态空间数据计算天然林草内各种景观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综合性评价得到,其中,各种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包括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斑块数量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边缘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聚合度指数、异质性指数以及香浓均匀度指数;
[0110]
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11][0112]
其中,pland为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m为景观中第i类斑块总数,a
ij
为第i种斑块类
型中第j个斑块的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
[0113]
实际中,斑块面积百分比越大说明组成生态空间分布的各类型的比例差值越大,或某一种或少数景观在分布中占据优势,值越小则各类型比例相仿。
[0114]
斑块数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15]
np=n
[0116]
其中,np为斑块数量指数,n为景观中全部类型的斑块总数;
[0117]
最大斑块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18][0119]
其中,lpi为最大斑块指数;
[0120]
边缘密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21][0122]
其中,ed为边缘密度指数,e为景观中边界长度;
[0123]
实际中,边缘密度越大说明生态空间分布越集中,反之越小则越碎片化。
[0124]
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25][0126]
其中,area

mn为平均斑块面积指数,m为第i类斑块总数;
[0127]
实际中,平均斑块面积指数越小说明空间分布越碎片化,反之则更集中。
[0128]
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29][0130]
其中,frac

am为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p
ij
为第i类第j个斑块的周长;
[0131]
实际中,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越大说明空间分布收到人类的影响越明显。
[0132]
聚合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33][0134]
其中,ai为聚合度指数,g
i
为第i类斑块邻接数,max为第i类斑块中最大邻接数,n为景观中斑块类型总数;
[0135]
蔓延度指数计算式表示为:
[0136][0137]
其中,contag为蔓延指数;
[0138]
实际中,蔓延度指数的值越大说明生态空间分布中某种优势斑块类型有着较好的团聚程度,反之则说明生态空间布局是具有多重要素的密集格局,破碎化程度比较高。
[0139]
异质性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40][0141]
其中,shdi为异质指数,p
i
为第i类斑块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
[0142]
香浓均匀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43][0144]
其中,shei为香浓均匀度指数。
[0145]
实际中,香浓均匀指数可以用于反映不同景观或同一景观在不同时期多样性变化,香浓均匀度指数较小时说明空间分布是一种或少数的几种景观类型占优势,当值接近1时说明空间分布中各类型的景观均匀分布。
[0146]
本实施例中,天然性评价指数矩阵包括天然林草内林草面积占比指数,天然林草内林草面积占比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47][0148]
其中,g为天然林草面积占比指数,s
w
为天然林草所占面积,s为流域总面积。
[0149]
实际中,天然林草面积占比指数越大说明流域生态布局的天然性越强,反之越弱。
[0150]
本实施例中,协调性评价参数矩阵包括天然林草生态支撑性间的协调度指数与耦合协调度指数;
[0151]
协调度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52][0153]
其中,c为协调度指数,c∈(0,1),x为描述调节功能的指标,f(x)为调节功能综合评价指数,y为描述生态支撑功能的指标,g(y)为生态支撑功能综合评价指数;
[0154]
实际中,协调度指数越大说明生态空间分布的协调性越强,反之则越差。
[0155]
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方式为:
[0156][0157]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指数,c为协调度指数,t为水文调节

生态支撑综合评价指
数,表示为:t=αf(x) βg(y),其中,α和β为待定系数;
[0158]
实际中,耦合协调度指数越大说明生态空间分布的协调性越强,反之则越差。
[0159]
本实施例中,调节性评价参数矩阵包括单位面积天然林草年均蒸发量指数、年径流差异系数;
[0160]
单位面积天然林草年均蒸发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61]
e=p

r δs
[0162]
其中,e为天然林草蒸发量指数,p为降雨量,r为径流量,δs为流域内蓄水量变化值,其值可为正数亦可为负数;
[0163]
实际中,根据基于dem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域内的降雨量、流域年内蓄水量变化以及年径流流量构建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得到天然林草蒸发量指数,进而得到单位面积天然林草年均蒸发量指数,天然林草的年均蒸发量指数越大说明天然林草对于生态空间分布的调节作用有效性越强,反之越弱。
[0164]
实际中,也可通过水循环过程的有效性角度,通过水文模型模拟处指定年的植物蒸发量,计算单位面积的天然林草年均蒸发量;
[0165]
年径流差异系数的计算方式为:
[0166][0167]
其中,cv为流域内的年径流差异系数,y
h
为第h年的年径流量;为统计年数h内年径流平均值。
[0168]
实际中,年径流的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天然林草对于生态空间分布调节的可控性越强,反之越弱。
[0169]
本实施例中,生态支撑性评估参数矩阵包括水源涵养量指数、天然林草面积转化比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指数以及天然林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服务价值指数;
[0170]
水源涵养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71]
w=(q

f)
×
a
[0172]
其中,w为水源涵养量指数(m3/a),a为流域总面积(hm2),q为流域降雨量(mm/a),e为流域平均蒸散发量(mm/a);
[0173]
实际中,在水量平衡的前提下,将研究区域中输入与消耗水量之差作为水源涵养量,水源涵养量越大说明空间分布中天然林草的水源涵养性越强,空间分布的生态支撑性越好,反之越差。
[0174]
实际中,天然林草面积面积增大,则流域的防风固沙性越好,随之空间分布的生态支撑性也就越好,反之越差。
[017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76]
esv
f
=∑a
q
*vc
fq
[0177]
其中,esv
f
为第f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a
q
为第q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vc
fq
为第q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第f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0178]
研究区天然林草服务价值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0179]
esv=∑(a
q
*vc
q
)
[0180]
其中,esv为研究区天然林草服务价值指数,vc
k
是第q种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
[0181]
实际中,天然林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服务价值越大说明生态空间分布所形成社会服务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差。
[0182]
天然林草对气候调节形成的生态价值,对于气候调节性来说,采用基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估算,气候调节功能包括costanza体系中的干扰调节,指的是对各种环境波动的包容、衰减及综合作用;
[0183]
实际中,天然林草对气候调节形成的生态价值越大,则说明生态空间分布所形成的气候调节性越强,反之越差。
[0184]
s3、根据步骤s2中指标评估参数,构建并应用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模型;
[0185]
本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以下分步骤:
[0186]
s31、将步骤s2中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进行划分,并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0187]
实际中,将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划分为正向指标系数r
ij
与负向指标系数r
ij

,对于正向指标系数r
ij
(越大越优),例如:天然林草面积占比指数、物种丰度指数、斑块面积百分比指数、边缘密度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拼块分形指数、聚合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天然林草的年均蒸发量指数、年径流的差异指数、天然林草对气候调节形成的生态价值指数、水源涵养量指数、天然林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服务价值指数、协调度指数与耦合协调指数、按下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0188][0189]
对于负向指标系数r
ij

(越小越优),例如: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香浓均匀度指数指数,按下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0190][0191]
并对标准化后的正向指标系数r
ij
与负向指标系数r
ij

进行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指标系数r
dl

[0192]
s32、对步骤s31中标准化处理后的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进行归一化,构建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矩阵,表示为:
[0193]
r=(r
dl
)
d
×
l
[0194]
其中,r为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矩阵,r
dl
为归一化后第d个参数矩阵下第l个指标系数,d为参数矩阵总数,l为指数总数;
[0195]
s33、利用熵权法根据步骤s32中归一化后多指标评估参数矩阵系数确定评价各指标系数权重,表示为:
[0196][0197]
其中,e
l
评价标准权重,
[0198]
s34、根据步骤s33中各指标系数权重计算各指标系数熵权,表示为:
[0199][0200]
其中,w
j
为第j个指标熵权,0≤w
l
≤1,
[0201]
s35、根据步骤s34中各指标系数熵权与步骤s32中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矩阵计算得到各综合评价指数。
[0202]
s4、根据步骤s3中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模型输出结果对域生态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性评价。
[0203]
本实施例中,以我国青海省湟水流域在1980年、1980

2000年、2000

2017年、1980年

2017年时间段为流域数据,对各指标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计算得到结果通过对比进行各指标单独性评价,其中用s80表示1980年数据结果,用s8000表示1980

2000年数据结果,用s8017表示2000年

2017年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0204]
表1不同时间段多指标计算结果
[0205][0206]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天然林草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2000

2017和1980

2017阶段天然林草面积占比呈现显著增加,说明生态空间分布的天然性有效的增强。
[0207]
随着天然林草面积的不断增加,物种丰富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相应的生态空间分布的物种多样性也就越强。
[0208]
如表2、表3所示,根据1980年、1980

2000年、2000

2017年、1980年

2017年时间段为流域数据计算不同时间段下的景观格局指数,
[0209]
表2不同时间段下景观格局指数
[0210][0211]
表3不同时间段下景观格局指数
[0212][0213][0214]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随着天然林草面积的不断增大,流域生态空间分布的碎片化越来越严重,大斑块面积下降,分布的聚集程度减弱。斑块数量(np)和边缘密度(ed)指数表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并且在2000

2017年间增加趋势强烈,表明湟水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在2000年后加大,最大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pi)呈减小趋势,整体表明不同类型间斑块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蔓延度指数(contag)减小,可知湟水流域景观空间连续性整体上处于减弱的趋势。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浓均匀度指数(shei)呈增大趋势,表明各景观类型在生态空间分布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优势度在持续减少,景观优势类别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减弱,生态空间分布的完整性减弱。
[0215]
与s80相比,s8000、s0017、s8017的单位面积植物蒸腾量均有增加,年均单位面积植物蒸腾量分别为0.0115mm/km2,0.0115mm/km2,0.0117mm/km2,尤其是s8017最大,年均面平均植物蒸腾量增加了0.0008mm/km2,表明天然林草面积增加将会增大单位面积植物蒸腾量,进而使每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增加生态空间分布内水资源的有效性,使空
间分布起到水文调节的作用。
[0216]
随着天然林草面积增加,湟水流域的水源涵养量呈增加趋势,表明生态空间分布的水源涵养性增强;同时随着天然林草面积的增加,防风固沙性也得到增强,生态空间分布的生态支撑性同样得到提升。
[0217]
随着天然林草建设规模增加,耦合协调度指数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s0017和s8017阶段均呈现大幅增长。表明天然林草面积增加将使功能协调性增强。同时,通过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标准,s80,s8000,s0017处于失调状态,s8017阶段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表明流域整体功能协调性在早期处于完全失调状态,随着天然林草规模增加,2000年以后逐渐向协调方向发展,流域生态空间分布整体功能协调性增强,但协调性亟待提高。
[0218]
实际中,以我国青海省湟水流域在1980年、1980

2000年、2000

2017年、1980年

2017年时间段为流域数据,按照流域生态空间多参数评估模型利用熵权法进行归一化并确定权重,计算得出不同阶段生态空间布局的综合评价指数,如表4所示。
[0219]
表4不同阶段生态空间布局的综合评价指数
[0220] s80s8000s0017s8017综合评价指数0.290.280.720.70
[0221]
随着天然林草规模增加,生态空间分布合理性逐渐提升,2000年以后,s0017和s8017相比s80和s8000而言,生态空间分布合理性显著提升。分功能来看,天然性功能随着天然林草建设规模增加,始终处于变好趋势,但功能类型随着天然林草建设规模增加,在2000年以后有逐渐减小趋势,导致s8017综合评价指数略低于s0017,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单项功能中水源涵养功能在s8017阶段略有降低导致,这也是现状空间分布主要问题,因此可从水源涵养性入手,通过适当增加天然林草面积占比来增强流域内的水源涵养量,并保护好流域内的本土天然林草蒸发量,加强林草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加强建设,使得空间布局的调节性增强,同时也可以根据其他的指标评价指数结果进行改善从而使空间布局更为合理,从而进一步进行规划配置完善保证流域整体空间分布优于现状。
[0222]
上述结论说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思路流域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分析多流域的生态空间布局的评价方法,较符合实际,可为后续流域内生态布局的健康有效的发展提供依据,可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分析中。
[0223]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224]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225]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226]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227]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