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3 01: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业务数据交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
技术背景
2.在信息化时代,得益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智能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业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业务管理软件在给企业管理水平带来质的提高的同时也激发了企业更多新的需求。企业间,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在下文中我们称之为“业务关系企业”),日常的相关业务信息交换次数频繁,交换信息量大,他们对这类信息互联互通的愿望非常高;企业内部,一些企业由于工作需要,其所属的工作人员活动地域范围广,因此对移动信息采集有着广泛的需求。
3.现实中,一些紧跟技术潮流的大型企业,不仅完美地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互联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业务关系企业之间的业务信息连接问题,但是这些系统都是以“我”为主,以提高企业自身工作效率为目的,各自的业务管理软件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业务信息通道单向封闭。对于那些大量的只有简单业务管理软件的中小型企业,则享受不到信息技术进步给企业管理带来的便利,企业的内外业务信息通道完全闭塞。因此,需要为打通业务关系企业之间及中小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通道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数据交换软件架构,以实现企业的内外业务信息互联互通。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过程如下: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包括: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服务端-数据库、服务管理模块、云通讯控制器,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包括用户数据适配器、用户数据匹配器、信息处理模块、用户端-数据库、通讯控制器。所述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管理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的用户注册与用户登录、控制所述的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形态、负责与各个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及移动app之间的数据通讯及数据存储;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用于与用户管理软件连接,实现与用户管理软件的数据信息往返通讯、用户管理软件的数据格式与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的数据格式互相转换、用户直接处理业务信息、保存相关数据信息;
7.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数据库用于保存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及移动app上传的数据信息,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用户业务基础信息、用户人员信息、用户业务数据、移动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注册信息包括使用本发明的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需服务的类型信息;所述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是用户与其他用户的业务关联关系信息,关联关系包括供
货-订货、订货-供货;所述用户人员信息是使用此发明的用户的内部人员的登记信息,此信息用于控制其使用移动app的登陆许可;所述用户业务基础信息是用户的业务关系户、用户人员使用本发明所需的各种基础信息;所述用户业务数据是用户的业务数据信息,是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及用户业务管理软件产生的业务数据;所述移动业务数据是移动app产生的的业务数据信息;
8.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管理、控制用户功能形态、用户人员登陆管理、用户消息管理,其中:所述用户注册、登陆管理,用于接受新用户注册,为新用户分配使用本发明的id,控制用户登录本发明的许可;所述控制用户功能形态,用于依据所述注册信息中服务的类型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在用户处展现不同的功能形态,功能形态包括订货、供货、app三种但不局限于三种且不限于上述称谓的基础功能形态,功能形态由一到三种基础功能形态组合而成,本发明依据用户功能形态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所述用户人员登录管理,用于依据所述用户人员信息控制其在移动app的登陆许可;所述用户消息管理,用于向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发送需要接收信息的消息。
9.进一步的,所述云通讯控制器,包括上传客户端接口、下发客户端接口、上传移动端接口、下发移动端接口,其中:所述上传客户端接口,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的各种数据信息;所述下发客户端接口,用于向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下发各种数据信息;所述上传移动端接口,用于接收移动app的各种数据信息;所述下发移动端接口,用于向移动app下发各种数据信息。
10.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端-数据库用于保存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本地的用户数据信息,包括用户业务基础信息、用户人员信息、用户业务数据、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移动业务数据、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业务关系户基础信息,其中:所述业务关系户基础信息是所述用户业务关系户为用户提供的专享基础信息;所述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是所述用户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
11.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加工、数据处理、数据查询、用户端设置,其中:所述数据加工,用于将所述业务关系户基础信息加工生成用户的用户基础信息;所述数据处理,用于用户手工录入所述用户人员信息、用户业务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在所述用户端-数据库中;所述数据查询,用于用户查询所述用户端-数据库保存的数据信息;所述用户端设置,用于设置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所述用户数据适配器参数、需要提取的用户软件的基础信息、用户软件的业务数据的种类。
12.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数据适配器,用于连接用户管理软件,包括上传信息接口、下载信息接口,其中:
所述上传数据信息接口,用于提取用户管理软件的基础信息、业务关系信息、用户人员信息、业务数据;所述下载数据信息接口,用于将所述用户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移动业务数据转化为用户管理软件的数据并处理至用户管理软件。
13.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数据匹配器,用于将用户软件自有格式的数据信息匹配为本发明共享格式的数据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匹配、业务关系匹配、用户人员匹配、业务数据匹配,其中所述业务关系匹配,用户将本发明的其他用户与所述基础信息中的客户做匹配,建立业务关联关系,并保存在所述用户端-数据库及所述服务端-数据库,即所述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所述用户人员信息匹配,用于将用户管理软件中的人员信息匹配成本发明的用户人员的登记信息,并保存在所述用户端-数据库,即所述用户人员信息;所述基础信息匹配,用于将用户管理软件的自有格式的基础信息匹配为所述用户的业务关系户信息中的业务关系户及所述用户人员信息中的用户人员能够使用的共享格式的基础信息,并保存在所述用户端-数据库,即所述用户业务基础信息;所述业务数据匹配,用于将用户管理软件的自有格式的业务数据匹配为本发明共享格式的用户业务数据,并保存在所述用户端-数据库,即所述用户业务数据。
14.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控制器包括:云上传信息接口、云下载信息接口,其中:所述云上传信息接口,与所述上传客户端接口对接,用于手动或自动将所述用户端-数据库保存的用户业务基础信息、用户业务数据、用户人员信息、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并保存在所述服务端-数据库;所述云下载信息接口,与所述下发客户端接口对接,用于手动或自动将所述服务端-数据库保存的用户业务关系户的用户业务数据、移动端业务数据、用户业务基础信息下载至所述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保存为所述用户端-数据库的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业务关系户基础信息及移动业务数据。
15.本发明的意义在于:本发明即实现了业务关系企业之间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又为中小企业内部构建了信息通道。通过搭建公共的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平台,解决了业务关系企业之间相同性质的业务信息重复录入问题及中小企业内部信息采集与信息录入脱节的问题,对企业减员增效、降低运营成本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是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2、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
19.图2是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1、服务端-数据库;12、服务管理模块;13、云通讯控制器。
21.图3是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21、用户数据适配器;22、用户数据匹配器;23、信息处理模块;24、用户端-数据库;25、通讯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不是此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基于此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现的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4.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部署了数据交换软件架构系统,包括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1、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2。
25.图2所示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1部署在云服务器,包括服务端-数据库11、服务管理模块12、云通讯控制器13。
26.图3所示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2部署在用户处,包括用户数据适配器21、用户数据匹配器22、信息处理模块23、用户端-数据库24、通讯控制器25。
27.实施例中,用户在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完成注册,成为本发明的用户,获得本发明的用户id,并申请本发明为其提供供货、订货、app三种服务。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模块23处设置用户适配器参数,包括连接参数、接口类型及连接的基础信息种类,建立本发明与用户软件的连接,并提取用户软件的基础信息。
28.实施例的用户人员在移动通讯设备上安装定制移动app。
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称实施例2),用户在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完成注册,成为本发明的用户,获得本发明的用户id,并申请本发明为其提供订货服务。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模块23处设置用户适配器参数,包括连接参数、接口类型及连接的基础信息种类,建立本发明与用户软件的连接,并提取用户软件的基础信息。
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称实施例3),用户在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完成注册,成为本发明的用户,获得本发明的用户id,并申请本发明为其提供订货、app两种服务。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模块23处设置用户适配器参数-不与用户软件连接。此实施例的用户人员在移动通讯设备上安装定制移动app。
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称实施例4),用户在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完成注册,成为本发明的用户,申请本发明为其提供供货服务。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模块23处设置用户适配器参数,包括连接参数、接口类型及连接的基础信息种类,建立本发明与用户软件的连接,并提取用户软件的基础信息。
3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称实施例5),用户在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完成注册,成为本发明的用户,获得本发明的用户id,并申请本发明为其提供app服务。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信息处理模块23处设置用户适配器参数,包括连接参数、接口类型及连接的基础信息种类,建立本发明与用户软件的连接,并提取用户软件的基础信息。此实施例用户不建立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单独工作。
33.实施例中,实施例的用户与实施例2、实施例4的用户在各自的管理软件中互为客户或供应商,实施例3的用户是实施例用户的管理软件中的客户。
34.实施例中,将用户软件的客户与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中对应的用户id做匹配,并生成用户业务关系户信息。本发明分别向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用户发送确认关系户消息。
35.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用户接到本发明的消息后,分别在各自的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操作,确认、匹配实施例的用户为业务关系户。其中实施例用户与实施例2用户形成“供货-订货”关联关系,实施例用户与实施例3用户形成“供货-订货”关联关系,实施例用户与实施例4用户形成“订货-供货”关联关系,
36.至此,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的用户业务关系户确立。
37.实施例中,业务关系户之间的用户业务数据发送、接收的过程:
38.实施例中的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操作,使用订货服务,提取用户软件中对应实施例4用户的用户业务数据,并且将数据上传至图2的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本发明向实施例4用户的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发送接收业务信息消息。
39.实施例4实施例中的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到接收业务信息的消息后,使用供货服务,从图2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关于他的用户业务数据,并保存。再将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处理至用户管理软件中。
40.实施例中,用户人员使用定制移动app的过程:
41.实施例中,用户在图3用户数据处理单元从用户软件中提取人员信息,并将人员信息匹配成本发明的用户人员信息。
42.实施例的用户人员将定制移动app安装在手机上,在手机上登陆本发明,并从图2的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处下载用户业务基础信息。用户人员采集信息后,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图2的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本发明向实施例的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发送接收移动业务数据消息。实施例的用户接收到消息后,使用app服务,从图2的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下载移动业务数据,将移动业务数据处理至实施例用户管理软件中。
43.本发明中,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不与用户管理软件连接,独立工作的过程:
44.实施例3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处使用订货服务,首先录入人员信息,并匹配为本发明的用户人员信息,然后从图2的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下载实施例用户的用户业务基础信息。本发明将此信息加工成为用户自己的用户基础信息后,在将信息上传至图2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该用户基础信息可供实施例3用户的人员使用图1中移动端采集处理单元3时应用,使用过程同所述。实施例3用户在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即可从图2的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接收移动app的移动业务数据,也可以直接输入业务信息,将二者生成的用户业务数据,上传至图2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本发明向实施例用户的图3用户数据处理单元发送接收业务信息消息。
45.实施例中的用户接收到接收业务信息的消息后,使用供货服务,从图2服务端数据处理单元下载关于实施例3用户的用户业务数据,至其本地的图3用户端数据处理单元,成为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再将业务关系户的业务数据处理至用户管理软件中。
46.实施例5中,用户不与其他实施例用户建立关系,独立使用移动app的工作。
47.实施例5用户只是利用本发明实现移动信息采集,并将采集的信息处理至用户软件中。
48.综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技术方案,本发明名实现了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建立
业务关系户的关系,在业务关系户之间形成了点对点的信息通道,使不同用户管理软件的信息建立了连接。本发明还可扩展到有用户软件的与无用户管理软件的用户之间的信息联系,以及为用户提供移动app接入服务。
49.以上所述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