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系统与流程

2021-10-09 03: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优化 轨迹 地图 运动 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地图数据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具备了定位功能,使得记录用户移动轨迹成为了可能。在预防老人走失、小孩进出安全区域报警、基于移动轨迹分析热门地点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
3.目前常用的定位方式有如下几种:卫星定位:根据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给出的经纬度坐标进行定位。常见的卫星导航系统有gps、北斗、伽利略、glonas,通常设备为了定位准确度会预制多种定位模块,如:gsp 北斗双模定位。卫星定位的优势是精度高,一般在几米~几十米,但遇到阴雨天气(云层遮挡)、建筑物较多(信号反射)时常会出现定位不准确,甚至有时会造成定位的失败(处于室内、地铁内)。基站定位:通过获取基站信息进行定位。定位精度一般在几百米左右。优势是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基站往往比较固定。缺点是定位精度不够精确,定位准确性容易受基站信号强度影响(同一环境下设备连接的基站的跳变会导致定位结果的跳变)。wifi定位:通过获取设备周围的wifi信息进行定位。定位精度和设备搜索到的wifi数量和信号强度有关,一般在百米左右。缺点是:如不及时更新wifi数据库会造成定位的不准确。
4.目前大多数品牌的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是上述三种定位方式的混合定位技术,根据可穿戴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选择性使用不同的定位方式,这样可以提高设备定位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但因为切换处于不可控状态,同时有些特殊场合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定位方式,往往也会因为定位方式的切换、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定位异常点的产生。用户实际位置一直某一区域活动,但是不同定位方式定位的精度不同,导致定位的位置信息不同,例如被定位者实际位置位于a点,但是因不同场合下定位准确度的不同,卫星定位的位置位于d点,基站定位的位置位于a点,wifi定位的位置位于c点,且定位轨迹在a点、b点、b点之间频繁切换,无法获取到被定位者实际运动轨迹。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系统。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包括:
7.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
8.依次读取每个定位点,判断每个定位点是否为异常点位点;并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
9.根据删除后的定位点形成下一个运动轨迹线,根据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当前的运动轨迹点;
10.对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做异常定位点判断,直至当前运动轨迹线没有异常定位
点。
11.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包括,依次读取每个定位点,判断每个定位点是否为异常点位点;并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具体包括:
12.于所述当前运动轨迹中获取当前定位点以及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下一个定位点;
13.读取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下一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轨迹运动时间,根据所述距离和轨迹运动时间获取当前第一运动速度;
14.判断所述第一运动速度是否匹配预置的运动速度,于所述第一运动速度不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15.于所述第一运动时间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读取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上一个定位点;
16.根据所述上一个定位点、当前定位点和下一个定位点形成第一类角度;
17.于所述第一类角度不匹配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1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上一个定位点、当前定位点和下一个定位点形成第一类角度具体包括:
19.根据上一个定位点和当前定位点计算形成上一个定位点与当前定位点之间的第一角度;根据下一个定位点和当前定位点计算形成下一个定位点与当前定位点之间的第二角度;
20.于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且第二角度匹配第二阈值范围的状态下认定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或者,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且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类型为基站定位的状态下,认定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21.于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第二角度不匹配第二阈值范围的状态下获取当前定位点预定范围内的其他定位点信息;
22.判断当前定位点是否为倒数第二个定位点,于当前定位点不为倒数第二个定位点,且于未获取到其他定位点信息的状态下认定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2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于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第二角度不匹配第二阈值范围的状态下获取当前定位点预定范围内的其他定位点信息具体包括:
24.获取当前定位点与上一个定位点之间距离数据,于所述距离数据的四分之一大于预定半径的状态下,根据预定半径形成一半径数据;于所述距离数据不大于预定半径的状态下,根据所述距离数据的四分之一值形成所述半径数据;
25.以当前定位点为圆心,以所述半径数据作为半径形成所述预定范围。
26.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具体包括:
27.根据时间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
28.获取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距离和第二时间,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时间计算所述运动轨迹线的速度;
29.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线的速度确定当前的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
30.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之前还包括:
31.获取每个定位点的坐标信息;
32.根据每个定位点的坐标信息,计算每个定位点的坐标信息与其相邻的定位点的坐标信息之间的距离;
33.获取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每个定位点,对小于预定距离的每个定位点做聚合处理以形成一个定位点信息。
34.再一方面,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系统,其中,包括:
35.当前运动轨迹线形成单元,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
36.异常定位点判断单元,依次读取每个定位点,判断每个定位点是否为异常点位点;并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
37.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单元,于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的状态下,于所述第一运动轨迹线中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以形成下一个运动轨迹线;
38.循环单元,根据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对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做异常定位点判断,直至当前运动轨迹线没有异常定位点。
39.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系统,其中,包括,异常定位点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40.第一读取装置,于所述当前运动轨迹中获取当前定位点以及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下一个定位点;
41.速度计算装置,读取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下一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轨迹运动时间,根据所述距离和轨迹运动时间获取当前第一运动速度;
42.速度判断装置,判断所述第一运动速度是否匹配预置的运动速度,于所述第一运动速度不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43.第二读取装置,于所述第一运动时间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读取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上一个定位点;
44.角度计算装置,以所述当前定位点作为顶点,获取所述上一个定位点、当前定位点、下一个定位点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
45.角度判断装置,于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46.再一方面,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
47.再一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49.对每个定位点经过速度筛选和角度筛选以删除异常定位点以优化运动轨迹。
附图说明
50.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1.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2.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3.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4.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6.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57.实施例一
58.如图1~4所示,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包括:
59.步骤s110、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具体包括:
60.步骤s1101、根据时间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
61.步骤s1102、获取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距离和第二时间,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时间计算所述运动轨迹线的速度;所述第二距离为当前以获取的运动轨迹的所有距离,第二时间为当前运动轨迹形成所需要的时间。
62.步骤s1103、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线的速度确定当前的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根据运动轨迹线的速度确定当前的模式,根据具体的模式确定对应的预置的运动速度。比如:步行模式下预置的运动速度可以设为3.5km/小时,跑步模式下预置的运动速度可以设为9km/小时,骑车模式下预置的运动速度可以设置为15km/小时。驾驶模式下预置的运动速度可以设置为70km/小时,列车模式下预置的运动速度可以设置为400km/小时。
63.步骤s120、依次读取每个定位点,判断每个定位点是否为异常点位点;并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具体包括:
64.步骤s1201、于所述当前运动轨迹中获取当前定位点以及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下一个定位点;
65.步骤s1202、读取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下一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轨迹运动时间,根据所述距离和轨迹运动时间获取当前第一运动速度;
66.步骤s1203、判断所述第一运动速度是否匹配预置的运动速度,于所述第一运动速度不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67.当所述第一运动速度低于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第一运动速度不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
68.步骤s1204、于所述第一运动时间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读取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上一个定位点;所述上一个定位点、当前定位点与下一个定位点均为时间上连续的三个点。
69.步骤s1205、根据所述上一个定位点、当前定位点和下一个定位点形成第一类角度;
70.步骤s1206、于所述第一类角度不匹配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其中所述第一类角度包括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
71.具体包括:步骤s12051、根据上一个定位点和当前定位点计算形成上一个定位点与当前定位点之间的第一角度;根据下一个定位点和当前定位点计算形成下一个定位点与当前定位点之间的第二角度,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角度∠1由所述上一个定位点结合当前定位点形成的直线相对于y轴形成的夹角,所述第二角度∠2由所述下一个定位点结合当前定位点形成的直线相对于y轴形成的夹角;
72.步骤s12052、于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且第二角度匹配第二阈值范围的状态下认定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所述第一阈值范围为150
°
至210
°
之间。所述第二阈值范围为35
°

73.所述第一角度的数值位于150
°
至210
°
之间时,认定所述第一角度匹配所述第一阈值范围;所述第二角度的数值大于35
°
时,认定第二角度匹配所述第二阈值范围。
74.或者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且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类型为基站定位的状态下,认定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75.步骤s12053、于第一角度配匹第一阈值范围,第二角度不匹配第二阈值范围的状态下获取当前定位点预定范围内的其他定位点信息,其中预定范围的确定方式为:
76.获取当前定位点与上一个定位点之间距离数据,于所述距离数据的四分之一大于预定半径的状态下,根据预定半径形成一半径数据;于所述距离数据不大于预定半径的状态下,根据所述距离数据的四分之一值形成所述半径数据;预定半径可为300m,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77.以当前定位点为圆心,以所述半径数据作为半径形成所述预定范围。
78.步骤s12054、判断当前定位点是否为倒数第二个定位点,于当前定位点不为倒数第二个定位点,且于未获取到其他定位点信息的状态下认定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于当前定位点为倒数第二个定位点的状态下,本步骤不执行,即使于未获取到其他定位点信息的状态下仍认定当前定位点为正常定位点。
79.步骤s130、根据删除后的定位点形成下一个运动轨迹线,根据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当前的运动轨迹点;
80.步骤s140、对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做异常定位点判断,直至当前运动轨迹线没有异常定位点。
81.通过上述步骤,对每个定位点经过速度筛选和角度筛选以删除异常定位点以优化运动轨迹。
82.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其中,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之前还包括:
83.步骤s901、获取每个定位点的坐标信息;
84.步骤s902、根据每个定位点的坐标信息,计算每个定位点的坐标信息与其相邻的定位点的坐标信息之间的距离;
85.步骤s903、获取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每个定位点,对小于预定距离的每个定位点做聚合处理以形成一个定位点信息。
86.上述步骤s901~s903,旨在对所述定位点做聚合处理。
87.实施例二
88.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系统,其中,包括:
89.当前运动轨迹线形成单元,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
90.异常定位点判断单元,读取当前的定位点以及下一个定位点,根据所述下一个定位点判断当前定位点是否为异常定位点;
91.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单元,于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的状态下,于所述第一运动轨迹线中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以形成下一个运动轨迹线;
92.循环单元,根据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对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做异常定位点判断,直至当前运动轨迹线没有异常定位点。
9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系统,其中,包括,异常定位点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94.第一读取装置,于所述当前运动轨迹中获取当前定位点以及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下一个定位点;
95.速度计算装置,读取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下一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轨迹运动时间,根据所述距离和轨迹运动时间获取当前第一运动速度;
96.速度判断装置,判断所述第一运动速度是否匹配预置的运动速度,于所述第一运动速度不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97.第二读取装置,于所述第一运动时间匹配所述预置的运动速度的状态下,读取与当前定位点匹配的上一个定位点;
98.角度计算装置,以所述当前定位点作为顶点,获取所述上一个定位点、当前定位点、下一个定位点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
99.角度判断装置,于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认定所述当前定位点为异常定位点。
100.上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系统,实现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获取与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相同的技术目的。
101.实施例三
102.再一方面,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运动轨迹的优化方法,具体包括:
103.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
104.依次读取每个定位点,判断每个定位点是否为异常点位点;并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
105.根据删除后的定位点形成下一个运动轨迹线,根据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当前的
运动轨迹点;
106.对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做异常定位点判断,直至当前运动轨迹线没有异常定位点。
107.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

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108.当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渲染方法,还可以执行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渲染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109.实施例四
110.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可集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渲染装置。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00,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存储装置410,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运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实现:
111.获取当前的运动轨迹点,根据预定方式对所述运动轨迹点做排序处理形成当前运动轨迹线,以当前运动轨迹线的第二个定位点作为起始点;
112.依次读取每个定位点,判断每个定位点是否为异常点位点;并删除所述异常定位点;
113.根据删除后的定位点形成下一个运动轨迹线,根据下一个运动轨迹线形成当前的运动轨迹点;
114.对所述当前运动轨迹线做异常定位点判断,直至当前运动轨迹线没有异常定位点。
115.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20、存储装置41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电子设备中处理器4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20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420、存储装置41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450连接为例。
116.存储装置41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运行程序以及模块单元,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渲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
117.存储装置41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4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410
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2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118.输入装置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语音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等设备。
119.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