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控制 平台 协同 电子产品 生产线

1.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平台,具体是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电脑、移动通信产品等。因早期产品主要以电子管为基础原件故名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焊接在主板上,电阻和二极管等元件是常见的焊接元件,现有技术中电子元件的焊接,效率低下,各个模块支架的关联性较差,极易出现故障,而且现场的生产情况,管理者不能及时的了解,影响生产的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通过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通关联模块关联各个模块,使各个模块之间连接紧凑,减少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产线的生产信息输送至监控模块,使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了解产线的生产状况,有利于企业生产的管理;通过人工模块及时使工作人员了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时作出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包括间歇性均匀进料模块、夹紧模块、插件模块、焊接模块、检测模块和关联模块,所述进料模块包括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自动插件模块包括第一插件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
6.所述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分别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子元件,第二进料模块转运第一插件,第一插件通过第一插件模块将第二进料模块上的第一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第三进料模块转运第二插件,第二插件通过第二插件模块将第三进料模块上的第二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
7.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模块用于夹紧第一进料模块上的插件。
8.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模块将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焊接在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
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焊接的效果,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12.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
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出料模块,出料模块用于将检测后的产品输出,出料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监控模块和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产线的生产信息输送至监控模块,使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了解产线的生产状况。
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平台还包括人工模块,人工模块用于产线启动和停止时的人工控制,产线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过程中的人工调节。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控制平台通过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通关联模块关联各个模块,使各个模块之间连接紧凑,减少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18.2、本发明控制平台通过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产线的生产信息输送至监控模块,使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了解产线的生产状况,有利于企业生产的管理;
19.3、通过人工模块及时使工作人员了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时作出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包括间歇性均匀进料模块、夹紧模块、插件模块、焊接模块、检测模块和关联模块,所述进料模块包括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自动插件模块包括第一插件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
23.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分别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子元件,第二进料模块转运第一插件,第一插件通过第一插件模块将第二进料模块上的第一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第三进料模块转运第二插件,第二插件通过第二插件模块将第三进料模块上的第二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
24.夹紧模块用于夹紧第一进料模块上的插件,焊接模块将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焊接在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焊接的效果,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25.实施例2
26.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包括间歇性均匀进料模块、夹紧模块、插件模块、焊接模块、检测模块、关联模块和出料模块,所述进料模块包括第一进料
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自动插件模块包括第一插件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
27.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分别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子元件,第二进料模块转运第一插件,第一插件通过第一插件模块将第二进料模块上的第一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第三进料模块转运第二插件,第二插件通过第二插件模块将第三进料模块上的第二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
28.夹紧模块用于夹紧第一进料模块上的插件,焊接模块将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焊接在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焊接的效果,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29.出料模块用于将检测后的产品输出,出料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30.实施例3
31.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包括间歇性均匀进料模块、夹紧模块、插件模块、焊接模块、检测模块、关联模块、监控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进料模块包括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自动插件模块包括第一插件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
32.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分别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子元件,第二进料模块转运第一插件,第一插件通过第一插件模块将第二进料模块上的第一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第三进料模块转运第二插件,第二插件通过第二插件模块将第三进料模块上的第二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
33.夹紧模块用于夹紧第一进料模块上的插件,焊接模块将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焊接在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焊接的效果,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34.通信模块用于将产线的生产信息输送至监控模块,使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了解产线的生产状况。
35.实施例4
36.一种电子产品智能生产线协同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包括间歇性均匀进料模块、夹紧模块、插件模块、焊接模块、检测模块、关联模块和人工模块,所述进料模块包括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自动插件模块包括第一插件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
37.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分别用于传输不同的电子元件,第二进料模块转运第一插件,第一插件通过第一插件模块将第二进料模块上的第一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第三进料模块转运第二插件,第二插件通过第二插件模块将第三进料模块上的第二插件转运至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
38.夹紧模块用于夹紧第一进料模块上的插件,焊接模块将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焊接在第一进料模块的插件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焊接的效果,进料模块和夹紧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一进料模块、第二进料模块和第三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二进料模块
和第一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第三进料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焊接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检测模块和第一进料模块通过关联模块关联。
39.人工模块用于产线启动和停止时的人工控制,产线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过程中的人工调节。
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