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6-25 16: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混合 结构 电极 板氢水
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槽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电极槽,为了增加产生的氢气量,只能靠着增加电极面积来解决。但由此又会造成如下问题:

1、电力供应增加;

2、电极槽体积庞大,从而携带不便;

3、电极槽内部结构无法有效保障水在流动时增加与电极接触的时间,也就无法提供水与电极产生撞击混合以达到加速融合的目的;

4、提供阴极板产生氢气的水流无法改变路径且产生的氢气量也有限;

5、电极槽无法根据需要的不同,产生不同量的氢气、氢水或水与氢气的混合物,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以上皆为业者及消费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利用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混合装置,左盖板设有出入口及与阳极板相通的第一氧水口及第二氧水口,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右盖板,并于右盖板一侧设有隔膜,隔膜与右盖板间设有阴极板,隔膜一侧设有阳极板,透过右硅胶框及盖板将隔膜封合于右盖板一侧,右盖板设有相通阳极板且具有透孔的氢气出口,氢气出口并连接至混合装置与左盖板间,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左盖板一侧设有左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右盖板设有右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透过左盖板的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进出水到达阳极板产生氧水,再由第二氧水口或第一氧水口流出,部分水会透过隔膜到达阴极板产生氢气,再经氢气出口及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水经右盖板的右入口与阴极板作用产生氢水,并经氢气出口到达混合装置,再由左盖板的出入口流出;或透过左盖板的左入口送水与阴极板产生的氢气利用混合装置混合并由出入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有效升简化其结构,并依使用需求变化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或氢水或氢气与水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作为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电极槽,靠着增加电极面积来解决,其产生电力供应及与电极槽体积庞大与携带不便外,该电极槽内部结构无法提供水在流动时能增加与电极接触时间,无法提供水与电极产生撞击混合以达到加速融合,提供阴极板产生氢气的水流无法改变路径且产生氢量有限,该电极槽无法依使用需要产生氢气或氢水或水与氢气混合作变化,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包括:

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中央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

至少一硅胶框,设于所述左盖板另一侧周围;

一混合装置,设于所述硅胶框一侧并透过所述硅胶框封合于所述左盖板一侧,所述混合装置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形成弯折通路并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隔板,所述混合装置上段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并对应所述左盖板的所述第一氧水口及所述第二氧水口,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

一右盖板,设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且相对应盖合于所述左盖板,所述右盖板下段设有延伸至所述混合装置及所述左盖板间的一氢气出口,所述氢气出口设有与所述右盖板一侧相通的至少一透孔;

一阴极板,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

一隔膜,位于所述阴极板一侧且固定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隔膜并将所述阴极板包覆并封合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内部;

一阳极板,设于所述隔膜一侧;

一右硅胶框,设于所述右盖板一侧并将所述隔膜周围封合于所述右盖板;

一盖板,设于所述右硅胶框及所述右盖板一侧,所述盖板邻接于所述混合装置另一侧,所述盖板设有多个穿透孔并相通于所述混合装置的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左盖板一侧下段设有一左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右盖板上段另一侧设有一右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右盖板上段另一侧设有一右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左盖板另一侧设有呈不规则排列的左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装置的所述多个隔板下端设有提供产生扰流的多个凸肋。

进一步地,所述右盖板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右隔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利用所述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混合装置,所述左盖板设有该出入口及与该阳极板相通的该第一氧水口及该第二氧水口,该左盖板另一侧设有该右盖板,并于该右盖板一侧设有该隔膜,该隔膜与该右盖板间设有该阴极板,该隔膜一侧设有该阳极板,透过该右硅胶框及该盖板将该隔膜封合于该右盖板一侧,该右盖板设有相通该阳极板且具有该透孔的该氢气出口,该氢气出口并连接至该混合装置与该左盖板间;该左盖板一侧设有该左入口;该右盖板设有该右入口;进而达成,透过该左盖板之该第一氧水口或该第二氧水口进出水到达该阳极板产生氧水再由该第二氧水口或该第一氧水口流出,该部分水会透过该隔膜到达该阴极板产生氢气,再经该氢气出口及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水经该右盖板的该右入口与该阴极板作用产生氢水,并经该氢气出口到达该混合装置,再由该左盖板的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该左盖板的该左入口送水与该阴极板产生的氢气利用该混合装置混合并由该出入口流出;这样的设计有效升简化了其结构,并根据使用需求变化该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组合剖面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的组合剖面图二;

图5是图1的左盖板设有左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的组合剖视图;

图7是图1右盖板设有右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的组合剖面图;

图9是图1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及氢气的实施例图;

图10是图5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及氢气并透过左入口供水与氢气混合的实施例图;

图11是图7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并透过右入口供水产生氢水的实施例图;

图12是图1的左盖板设有左入口及右盖板均设有右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

1:左盖板

10:左隔板11:左入口12:出入口13:第一氧水口

14:第二氧水口15:硅胶框

16:混合装置

161:隔板162:凸肋

163:第一穿孔

1631:第一流道

164:第二穿孔

1641:第二流道

17:阳极板18:隔膜19:阴极板

2:右盖板

20:右隔板

200:右硅胶框

21:右入口22:氢气出口221:透孔

3:盖板

31:穿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于一较佳之实施例中,其具体包括有一左盖板1、至少一硅胶框15、一混合装置16、一右盖板2、一阴极板19、一隔膜18、一阳极板17、一右硅胶框200、一盖板3。

其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所述左盖板1一侧下段设有一左入口11(如图5、图6及图12所示),其一侧上段中央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出入口12及一第一氧水口13与一第二氧水口14,该左盖板1另一侧设有呈不规则排列的左隔板。

所述的至少一硅胶框15,设于该左盖板1另一侧周围(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

所述的混合装置16设于该硅胶框15另一侧并透过该硅胶框15封合于该左盖板1另一侧,该混合装置16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且形成弯折通路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隔板161,该混合装置16上段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163及一第二穿孔164并对应该左盖板1之该第一氧水口13及该第二氧水口14,该混合装置16另一侧连接该第一流道1631及该第二穿孔164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第一流道1631及一第二流道1641;该混合装置16的该多个隔板161下端设有提供产生扰流的多个凸肋162,在本实施例中是呈交叉排列而形成菱形状,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

所述的一右盖板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设于该混合装置16另一侧且相对应盖合于该左盖板1,该右盖板2上段另一侧设有一右入口21(如图7、图8、图12所示),该右盖板2下段设有延伸至该混合装置16及该左盖板1间之一氢气出口22,该氢气出口22并具有与该右盖板2一侧相通的至少一透孔221,该右盖板2一侧设有提供产生扰流呈不规则排列的多个右隔板20。

所述的一阴极板19设于该右盖板2一侧(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第图12所示)。

所述的一隔膜18位于该阴极板19一侧且固定设于该右盖板2一侧,该隔膜18并将该阴极板19包覆于该封合于该右盖板2一侧内部(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

所述的一阳极板17设于该隔膜18一侧(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

所述的右硅胶框200设于该右盖板2一侧并将该隔膜18周围封合于该右盖板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

所述的一盖板3设于该右硅胶框200及该右盖板2一侧,该盖板3并邻接于该混合装置16另侧,该盖板3设有多个穿透孔31并相通于该混合装置16的该第一流道1631及该第二流道164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12所示)。

请配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9所示,图9为图1透过第一氧水口13或第二氧水口14供水产生氧水及氢气的实施例图,本实施例透过该第一氧水口13或该第二氧水口14通入水进入该阳极板17产生氧气电解,该部分水透过该隔膜18进入该阴极板19产生氢气电解,氧水由该第二氧水口14或该第一氧水口13流出,该氢气透过该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的该隔板161与该左盖板1之间,再由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流出(如图9所示);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亦可将封闭该左盖板1的左入口11及该右盖板2的右入口21,同样可使该电解氢气经由该右盖板2的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的隔板161与该左盖板1间,再由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流出。

请配合图5、图6及图10所示,该图10为图5透过第一氧水口13或第二氧水口14供水产生氧水及氢气并透过左入口供水与氢气混合的实施例图;本实施例透过该第一氧水口13或该第二氧水口14通入水进入该阳极板7产生氧气电解,该部分水透过该隔膜18进入该阴极板19产生氢气电解,氧水由该第二氧水口14或该第一氧水口13流出,该氢气由该右盖板2的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该左盖板1的左入口11通入水进入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使水与氢气产生扰流混合,并由该左盖板1的入口12送出(如图10所示);如图12的实施例图,可封闭该右盖板2的右入口21,同样可使氢气由该右盖板2哦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该左盖板1的左入口11通入水进入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使水与氢气产生扰流混合,并由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送出。

请配合图7、图8及图11所示,该图11为图7透过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供水产生氧水并透过右入口供水产生氢水的实施例图;水由该右盖板2的右入口21进入并与该阴极板19产生氢气电解,该氢气及水并由该右盖板2的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再由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送出(如图7所示);如图12的实施例图,同样的可以将该左盖板1的左入口11堵住,水由该右盖板2的右入口21进入,并与该阴极板19产生氢气电解,该氢气及水并由该右盖板2的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再由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送出。

因此,利用该左盖板1另一侧设有该混合装置16,该左盖板1设有出入口12及与该阳极板17相通的第一氧水口13及该第二氧水口14,该左盖板1另一侧设有该右盖板2,并于该右盖板2一侧设有该隔膜18,该隔膜18与该右盖板2间设有该阴极板19,该隔膜18一侧设有该阳极板17,透过该右硅胶框200及该盖板3将该隔膜18封合于该右盖板2一侧,该右盖板2设有相通该阳极板17且具有该透孔221的氢气出口22,该氢气出口22并连接至该混合装置16与该左盖板1间;该左盖板1一侧设有该左入口11;该右盖板2设有该右入口21;进而达成,透过该左盖板1的第一氧水口13或该第二氧水口14进出水到达该阳极板17产生氧水再由该第二氧水口14或该第一氧水口13流出,该部分水会透过该隔膜18到达该阴极板19产生氢气,再经该氢气出口22及该出入口12流出;或透过水经该右盖板2的右入口21与该阴极板19作用产生氢水,并经该氢气出口22到达该混合装置16,再由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流出;或透过该左盖板1的左入口11送水与该阴极板19产生的氢气利用该混合装置16混合并由该出入口12流出;有效简化了其结构,并依使用需求变化该左盖板1的出入口12送出氢气或氢水或氢气与水的混合,符合进步、实用与使用者之所需,足见其增益之处。

综观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要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术者能容易想到的,再者,本创作申请前未曾公开,其所具有的进步性、实用性,显然已符合创作专利之申请要件,并依法提出创作申请,恳请贵局核准本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案,以励创作,至感德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系为说明本创作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创作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创作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创作所揭示之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