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08 02: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信道 家居 联网 控制系统 传输

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通信信道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辑通路,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3.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化家居参差不齐,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很好的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同时不便于快速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来进行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智能网关、pc端、移动端和智能网关,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警报灯、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箱体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放置腔体,所述放置腔体内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源、中央处理终端和控制终端,所述箱体的前侧固定安装有麦克风,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5g无线模块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前侧对应放置腔体的位置设置有门板,所述门板的一侧设置有插销,所述门板的一侧通过插销与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门板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所述门板的另一侧通过铰链与箱体另一侧铰接。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两侧对称贯穿开设有两个与放置腔体内部相连通的通风孔,两个所述通风孔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过滤网。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央处理终端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智能处理模块,所述控制终端包括红外转发模块、灯光调节模块、电动窗帘控制模块和智能扩展模块。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智能扩展模块用于增加电器设备与控制终端的连接。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温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监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智能处理模块用于对指令和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并反馈给控制终端,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数据信息,所述扬声器用于语音播报,
所述麦克风用于接收语音。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5g无线模块、温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警报灯、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均与中央处理终端有线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终端与控制终端有线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终端和控制终端均通过导线与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供电电源电性连接。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pc端为电脑,移动端为手机,pc端和移动端均与智能网关无线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室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湿度传感器对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人员通过控制室内的空调模式来达到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光强度传感器对室内的光线亮度进行监测,通过烟雾传感器对室内的烟雾浓度进行监测,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经智能网关和5g无线模块联网后与中央处理终端连接,对控制终端的操作,进而实现对与控制终端连接的电器设备的控制,通过灯光调节模块来实现对照明灯的照明亮度进行调节,通过电动窗帘控制模块实现对室内的电动窗帘的开启和关闭,通过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监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显示屏用于对温度传感器、光强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显示,方便人员对室内的环境状进行了解,通过设置麦克风,人员可在室内发出语音操作指令,经智能处理模块实现对控制终端的控制,进而可快速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并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显示对室内的电器设备的控制状态,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控制的状态,同时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查看控制状态,当烟雾传感器监测到烟雾浓度过高时,通过警报灯进行灯光闪烁进行警示,并将警报信息反馈至人员的手机和电脑上,及时提示人员。
16.2、通过设置智能扩展模块,人员可将未与控制终端连接的电器设备与控制终端连接,进而来根据使用需要添加电器设备并实现对其进行控制。
17.3、通过供电电源进行供电,通过启动开关通电,通过设置通风孔实现放置腔体内与外部空气流通进行散热,防止放置在放置腔体内的电器元件温度过高损坏的风险,通过设置防尘过滤网,放置灰尘通过通风孔进入至放置腔体内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18.图1为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20.图3为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的连接框图。
21.图4为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终端的框图。
22.图5为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中的中央处理终端的框图。
23.图中所示:防尘过滤网1、5g无线模块2、箱体3、显示屏4、温度传感器5、光强度传感器6、警报灯7、湿度传感器8、烟雾传感器9、开关10、扬声器11、放置腔体12、供电电源13、中央处理终端14、控制终端15、麦克风16、通风孔17、铰链18、门板19、插销2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5g信道传输的家居物联网控制系统,包括箱体3、智能网关、pc端、移动端和智能网关,所述箱体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光强度传感器6、警报灯7、湿度传感器8和烟雾传感器9,所述箱体3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4、扬声器11和麦克风16,所述箱体3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开关10,所述箱体3的前侧开设有放置腔体12,所述放置腔体12内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源13、中央处理终端14和控制终端15,所述箱体3的前侧固定安装有麦克风16,所述箱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5g无线模块2,所述箱体3的前侧对应放置腔体12的位置设置有门板19,所述门板19的一侧设置有插销20,所述门板19的一侧通过插销20与箱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门板19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18,所述门板19的另一侧通过铰链18与箱体3另一侧铰接,所述箱体3的两侧对称贯穿开设有两个与放置腔体12内部相连通的通风孔17,两个所述通风孔17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过滤网1,所述中央处理终端14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智能处理模块,所述控制终端15包括红外转发模块、灯光调节模块、电动窗帘控制模块和智能扩展模块,红外转发模块用于控制室内的电视和空调,灯光调节模块用于控制室内照明灯的亮度,电动窗帘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室内的电动窗帘的开启和关闭,智能扩展模块用于增加电器设备与控制终端的连接,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温度传感器5、光强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8、烟雾传感器9监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智能处理模块用于对指令和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并反馈给控制终端,所述显示屏4用于显示数据信息,所述扬声器11用于语音播报,所述麦克风16用于接收语音,所述5g无线模块2、温度传感器5、光强度传感器6、警报灯7、湿度传感器8、烟雾传感器9均与中央处理终端14有线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终端14与控制终端15有线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终端14和控制终端15均通过导线与开关10电性连接,所述开关10通过导线与供电电源13电性连接,pc端为电脑,移动端为手机,pc端和移动端均与智能网关无线连接。
2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27.通过供电电源13进行供电,通过启动开关10通电,通过设置通风孔17实现放置腔体12内与外部空气流通进行散热,防止放置在放置腔体12内的电器元件温度过高损坏的风险,通过设置防尘过滤网1,放置灰尘通过通风孔17进入至放置腔体12内造成污染,通过温度传感器5对室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湿度传感器8对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人员通过控制室内的空调模式来达到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光强度传感器6对室内的光线亮度进行监测,通过烟雾传感器9对室内的烟雾浓度进行监测,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经智能网关和5g无线模块联网后与中央处理终端14连接,对控制终端15的操作,进而实现对与控制终端连接的电器设备的控制,通过灯光调节模块来实现对照明灯的照明亮度进行调节,通过电动窗帘控制模块实现对室内的电动窗帘的开启和关闭,通过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监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显示屏4用于对温度传感器5、光强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8和烟雾传感器9的监测数据进行显示,通过设置麦克风16,人员可在室内发出语音操作指令,经智能处理模块实现对控制终端15的控制,并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显示对室内的电器设备的控制状态,并通过显示屏4显示出控制的状态,同时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查看控制状态,当烟雾传感器9监测到烟雾浓度过高时,通过警报灯7进行灯光闪烁进行警示,并将警报信息反
馈至人员的手机和电脑上,及时提示人员,通过设置智能扩展模块,人员可将未与控制终端连接的电器设备与控制终端连接,进而来根据使用需要添加电器设备并实现对其进行控制。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