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温度测量方法与流程

2021-08-03 14: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溶胶 测温 装置 发生 温度
一种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温度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温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是通过加热气溶胶基材从而雾化形成气溶胶,以供用户食用。传统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常用的加热方法是通过电热丝通电加热去雾化气溶胶基材,但是由于电热丝在加热过程中需要用较大功率做功,因此电热丝的加热速度慢而且温度难以把控,容易对气溶胶基材造成过度加热产生糊味,以及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采用电磁加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备受市场青睐,这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加热原理是通过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流的同时产生磁场,发热体在磁场内发生涡流并发热,以对气溶胶基材进行加热从而形成气溶胶。但是这样的气溶胶发生装置无法实时获取发热体的温度,从而导致后续无法对发热体的温度进行相应控制,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磁加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无法实时获取发热体的温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主板、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和感应线圈;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发热腔,所述主板、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和感应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感应线圈环绕所述发热腔设置,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均位于所述发热腔中,且,位于同一气道上,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体用于加热所述发热腔内的气溶胶基材,所述第二发热体用于反映第一发热体的温度;

所述主板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主板用于向所述感应线圈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第二发热体设有容置腔,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主板通过所述测温元件获取所述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所述主板用于根据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发热体的温度控制所述感应线圈的电路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座;

所述第一固定座位于所述发热腔内,所述第一固定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发热体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一通孔装配所述第二发热体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位于所述气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座和固定针;

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发热腔中;

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固定针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第二通孔装配所述第一发热体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围合形成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位于所述气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内支架和内筒,所述内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内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内支架的内部;

所述内筒设有中空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气溶胶基材,所述内筒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三透气孔位于所述气道中,所述第一发热体穿过所述第三透气孔,使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发热体能够插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气溶胶基材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体固定设置在气溶胶基材的端部内,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内筒设有中空的容纳空间,气溶胶基材带有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一端能够插拔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三透气孔位于所述气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旋盖、挡板和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旋盖和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旋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挡板正对所述发热腔设置;

所述挡板上设有导向柱和转轴,所述导向柱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挡板的两端,所述挡板通过所述转轴装配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旋盖的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当所述旋盖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挡板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固定住,所述挡板另一端通过所述导向柱在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所述挡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打开发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由相同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体与第二发热体的表面积之比为1-4: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进行测温的温度测量方法,该温度测量方法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温度测量方法的步骤包括:

主板向感应线圈供电以加热位于相等电磁强度,且,同一气道上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

实时获取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并通过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模块实时获取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并通过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检测与所述第二发热体接触的测温元件的电阻值,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二发热体在测温元件的不同电阻值下对应温度的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发热体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基于以下公式计算第一发热体的温度:t1=t2 δt,其中,t1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t2为第二发热体的温度,δt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为单位时间内感应线圈500的输出功率,t为用户抽吸的时间,c为第一发热体的比热容,m为第一发热体的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将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设置在发热腔中保证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位于同一电磁感应范围内,且位于同一气道上,保证了第二发热体和第一发热体所处的环境保持一致,通过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可以精准地获取第一发热体的温度,为后续对第一发热体的发热温度进行精准控制提供了条件。采用测量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来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的测量方式,使第一发热体与装置的内部结构之间可拆分,第一发热体可以实现单独拆卸以进行清洗或维护,而不会对温度测量效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插入气溶胶基材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其气道中的箭头指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图4所示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插入气溶胶基材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其气道中的箭头指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座装配第二发热体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座装配第一发热体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温度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00、发热腔;200、主板;300、第一发热体;400、第二发热体;500、感应线圈;600、测温元件;700、第一固定座;701、第一透气孔;800、内支架;900、第二固定座;901、第二透气孔;1000、固定针;1100、气溶胶基材;1200、壳体;1300、旋盖;1400、挡板;1500、支撑座;1600、扭簧;1700、电池组件;1800、内筒;1801、第三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参阅图1至图8,该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壳体1200、主板200、第一发热体300、第二发热体400和感应线圈500;所述壳体1200内部设有发热腔100,所述主板200、第一发热体300、第二发热体400和感应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200的内部;所述感应线圈500环绕所述发热腔100设置,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均位于所述发热腔100中,且位于同一气道上,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用于加热发热腔100内的气溶胶基材1100;所述主板200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主板200用于向感应线圈供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气道是指气流从进气口进入装置内部并从气溶胶基材的出气口排出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流通道。气流经过气道可以带走第一发热体300加热气溶胶基材后所产生的气溶胶,维持装置内的气压平衡,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位于同于气道是指同一气流能够流经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能够被同一气流带走热量,使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处于相同的环境中。

可以理解的,该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主板200向感应线圈500供电,使感应线圈500通电产生磁场,通过涡流加热的方式使位于发热腔100内的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温度升高,第一发热体300能够对进入发热腔100内的气溶胶基材1100进行加热使其形成气溶胶。其中,处于发热腔100中的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所处的电磁强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气道上,从而使第二发热体400和第一发热体300所处的环境保持一致。第二发热体400用于模拟第一发热体300在所处环境中的加热状态,以保证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始终保持特定的映射关系,从而使通过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能够精确反映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气溶胶发生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将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设置在发热腔100中保证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位于同一电磁感应范围内,且位于同一气道上,保证了第二发热体400和第一发热体300所处的环境保持一致,通过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可以精准地获取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为后续对第一发热体300的发热温度进行精准控制提供了条件。采用测量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来推算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的测量方式,使第一发热体300与装置的内部结构之间可拆分,第一发热体300可以实现单独拆卸以进行清洗或维护,而不会对温度测量效果造成影响。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测温元件600,所述第二发热体400设有容置腔,所述测温元件600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测温元件600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相接触。本实施例将测温元件600设置在所述第二发热体400的容置腔内,可以减少测温元件600在装置内部所占的空间,以进一步缩小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元件600为pt100或pt1000电阻。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测试温度范围和测温灵敏度选择其他型号的测温元件600,本申请对测温元件600的类型和型号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元件600与所述主板200连接,所述主板200通过所述测温元件600获取所述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所述主板200用于根据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得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控制所述感应线圈400的电路通断。

具体的,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工作时,感应线圈500通电产生磁场,以对发热腔100内的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加热,此时主板200通过测温元件600实时监测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并根据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推算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当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主板200控制改变输出给感应线圈500的电流的频率以达到升高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的目的;直至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到达预设值时,主板200控制停止向感应线圈500通电,以防第一发热体300温度过高产生安全事故;当用户吸食气溶胶时,气流经过位于同一气道的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后,带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热量,此时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降低,主板200能够及时得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并当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控制模块重新向感应线圈500通电,以保证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正常运行和对第一发热体300温度的精准调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200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存储有第二发热体400不同温度下测温元件600对应的电阻值的映射表。具体的,通过预先实验获取测温元件600在第二发热体400的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数据,得到测温元件600的电阻值与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值的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映射表,并将映射表存储到测温模块,工作时,控制芯片通过获取测温元件600的电阻值就可以反映出此时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以通过第二发热体400推算得到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之后,除了上述的主板200对第一发热体300自动测量并对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手动测量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以推算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和/或在得到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后,通过显示屏的方式显示出当前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以使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并对装置进行控温操作。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可以省略测温元件600,通过将第二发热体400与主板200连接,由第二发热体400作为一个热敏电阻,主板200可以通过实时测量第二发热体400的电阻值来计算得到第二发热体400在电阻值下所对应的温度值。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该热电阻的温度的原理是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200包括lc振荡电路,所述lc振荡电路与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向所述感应线圈500供电,根据电磁感应的电路关系:其中f是频率,l是电感量,c是电容量。所述控制芯片获取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并通过改变lc振荡电路的频率,以实现对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具体的,装置在工作时,控制芯片对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持续进行测量:当测量得到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未到达预设值时,控制芯片通过改变lc振荡电路的频率使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和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升高,直至测量得到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到达预设值时,控制芯片控制lc振荡电路停止向感应线圈500通电;用户抽吸气溶胶后,流经气道的气流带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后,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又重新低于预设值,控制芯片控制lc振荡电路重新向感应线圈500通电,并继续通过改变lc振荡电路的频率以升高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如此的调控过程,可以保证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值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储存有计算公式:t1=t2 δt,其中,t1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t2为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δt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为单位时间内感应线圈500的输出功率,t为用户抽吸的时间(如3s-5s),c为第一发热体的比热容,m为第一发热体的质量。其中,通过改变感应线圈在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第一发热体的温度会发生改变,同时第二发热体的温度以及δt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具体的,感应线圈在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越大,第一发热体的温度也会越高,增加感应线圈在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可以使第一发热体到达使气溶胶基材雾化形成气溶胶的温度(如250℃-3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δt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为:其中p为单位时间内感应线圈500的输出功率,t为用户抽吸的时间(如3s-5s),c为第一发热体的比热容,m为第一发热体的质量,s1为第一发热体的表面积,s2为第二发热体的表面积。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δt可以从预存在控制芯片中的第一发热体在不同温度下与同一环境中的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差δt的映射表中获得。具体的,控制芯片获取了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后,根据温度差δt的映射表得到该温度下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差δt,再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当前第一发热体的温度。温度差δt的映射表可以通过预先对同一环境下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发热温度进行实验获得。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预先实验获取同一环境下,第二发热体在不同温度时,第一发热体所对应的发热温度,从而建立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之间温度的映射表。将这两个发热体温度的映射表预存在控制芯片中,测温时,获取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后,根据两个发热体温度的映射表可以获得对应的第一发热体的温度。

请参阅图1至图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座700,所述第一固定座700位于所述发热腔100内,所述第一固定座700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发热体400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一通孔装配所述第二发热体400后,所述第一固定座700和所述第二发热体400围合形成有第一透气孔701,所述第一透气孔701位于所述气道中。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十字形通孔,所述第二发热体400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二发热体400安装在该十字形通孔时,发热体与一部分十字形通孔的侧壁贴合固定,该另一部分的十字形通孔与第二发热体围合形成第一透气孔701,所述第一透气孔701用于供气流通过,所述第一透气孔701位于所述气道中,使第二发热体400与第一发热体300始终位于同一气道上。当用户吸食气溶胶时,气流流经该气道能够带走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热量,使第二发热体400和第一发热体300位于相同的环境中,第二发热体400的温度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出同一环境下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700一方面起固定第二发热体400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装置内的气流流通,使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能够位于同一起气道上。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第二发热体400的形状设置不同形状的第一通孔,只要保证第二发热体400装配在第一通孔后,第一通孔与第二发热体400能够围合形成与气道连通的第一透气孔701即可。

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8,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座900和固定针1000;所述第二固定座900安装在所述发热腔100中;所述第二固定座900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固定针100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上,所述第二通孔装配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后,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所述第二固定座900围合形成第二透气孔901,所述第二透气孔901位于所述气道中。

所述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内支架800和内筒1800,所述内支架80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200的内部,所述内筒1800固定安装在所述内支架800的内部;所述内筒1800设有中空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气溶胶基材1100,所述内筒1800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透气孔1801,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位于所述气道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穿过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使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发热体300能够插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气溶胶基材1100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800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壳体1200的内部,所述内支架800与所述第一固定座700为分离设置。需要清洗或维护第一发热体300时,可以通过将内支架800从壳体1200的内部拆出,以连带第一发热体300、固定针1000和第二固定座900从壳体1200的内部拆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300通过内支架800可拆卸的安装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内。其中,第一透气孔701、第二透气孔901和第三透气孔1801均位于气道上,从而使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位于同一气道上。具体的,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和第三透气孔连通构成所述气道,气流在所述气道上的流通方向为:气流经过第二发热体400后穿过第一透气孔701,再穿过第二透气孔901后,经第三透气孔1801进入气溶胶基材1100内,并经过第一发热体300,将第一发热体300加热气溶胶基材1100所形成的气溶胶带出到装置外,以供用户吸食。

本申请通过将第二发热体400和第一发热体300设置在同一环境(同一气道,同一电磁强度)下,以使第二发热体400能够反映出第一发热体300的温度,同时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之间彼此相互分离,能够将第一发热体300设置为可拆卸安装,以便对第一发热体300进行清洗和维护,且不会对测温效果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固定设置在气溶胶基材1100的端部内,该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内筒1800,所述内筒1800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200的内部,所述内筒1800设有中空的容纳空间,气溶胶基材1100带有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一端能够插拔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内筒1800的底部设有第三透气孔1801,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位于所述气道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预先设置在气溶胶基材1100内部,使第一发热体300和气溶胶发生装置为分离设置,通过将带有第一发热体300的气溶胶基材1100的一端插入容纳空间内,使第一发热体300位于发热腔100内,感应线圈500能够同时对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进行加热。用户吸食时,气流依次经过同一气道上的第二发热体400和第一发热体300后,经气溶胶基材1100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气溶胶基材1100设置为一个整体,该第一发热体300和气溶胶基材1100是可更换的,采用与装置分离设置的第一发热体300方便了第一发热体300的更换,扩展了装置的适用性,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得以进一步延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和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发热体300都是可以与从装置上拆卸下来,两个具体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发热体300在气溶胶基材1100插入发热腔100之前,已预先通过第二固定座900安装在装置内,第一发热体300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二固定座900上,第二端部位于内筒1800的容纳空间内,当气溶胶基材1100伸入容纳空间后,第一发热体300的第二端部同时插入到气溶胶基材1100中。该实施例中,装置还设置了内支架800、第二固定座900和固定针1000,以及通过内筒1800的第三透气孔1801以供第一发热体300穿过并进入容纳空间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横截面积,使第一发热体300穿过第三透气孔1801后,气道上的气流可以穿过第三透气孔1801。

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发热体300是预先设置在气溶胶基材1100中,第一发热体300和装置的内部结构相分离,第一发热体300随气溶胶基材1100一起插入到容纳空间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300预先放置在气溶胶基材中,装置与第一发热体300之间不连接,因此与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省略内支架800、第二固定座900和固定针1000。通过第三透气孔1801和第一透气孔701使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位于同一气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的形状不受限制,只要所述第三透气孔1801的面积小于所述气溶胶基材1100的横截面积,以使内筒1800的底部能够对气溶胶基材1100起支撑的作用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旋盖1300、挡板1400和支撑座1500;所述支撑座1500设置在所述壳体1200的内部,所述旋盖1300和挡板1400设置在所述壳体1200的顶部,所述旋盖1300与所述壳体1200转动连接,所述挡板1400正对所述发热腔100设置;所述挡板1400上设有导向柱和转轴,所述导向柱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挡板1400的两端,所述挡板1400通过所述转轴装配于所述支撑座1500上,所述旋盖1300的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当所述旋盖1300相对所述壳体1200转动时,所述挡板1400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固定住,所述挡板1400另一端通过所述导向柱在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所述挡板1400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打开发热腔100。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板1400相互配合以完成发热腔100的关闭和打开。使用时,通过转动旋盖1300来使挡板1400移开,以打开发热腔100,气溶胶基材1100可以伸入发热腔100中,通过加热位于发热腔100内的第一发热体300,可以实现对气溶胶基材1100的加热雾化。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扭簧1600,所述扭簧160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5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旋盖1300在外力作用下旋转,使挡板1400移开以打开发热腔100后,再松开旋盖1300时,所述挡板1400能够在所述扭簧1600的弹力作用下完成复位,从而关闭发热腔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电池组件1700,所述电池组件1700设置于所述壳体1200的内部,所述电池组件1700与所述主板200连接,所述电池组件1700通过控制模块向所述感应线圈500供电。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由相同的材质制成。将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设置为同样的材质,使通过第二发热体400换算得到的第一发热体300温度更加准确。所述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材质可以为铁或硅钢、sus430(不锈钢)等合金。这些金属材质的初始磁感量高,使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可以有较高的发热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与第二发热体400的表面积之比为1-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00的体表面积与第二发热体400的体表面积为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度,第一发热体300和第二发热体400的体表面积可以设置为整数倍。

基于上述的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度测量方法,请参阅图9,所述温度测量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00、主板向感应线圈供电以加热位于相同电磁强度,且,同一气道上的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

步骤s200、实时获取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并通过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提供的温度测量方法的原理如下:

控制模块向感应线圈充电供电,使感应线圈周围产生磁场,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位于同一电磁感应范围内,所处的电磁强度相等,以对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同时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发热体用于加热气溶胶基材以形成气溶胶,而第二发热体用于反映第一发热体的温度。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所处的电磁强度相等且位于同一气道上,使得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所处环境相同,通过获取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可以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温度测量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温度测量方法通过对与第一发热体位于同一气道以及相同电磁强度下的第二发热体进行温度监测,以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使推算出来的第一发热体的温度更加精准。采用测量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来推算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的方式,使第一发热体可以与装置的内部结构分离开,第一发热体可以实现单独拆卸以进行清洗或维护,而不会对温度测量效果造成影响。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

步骤s210、检测与所述第二发热体接触的测温元件的电阻值,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二发热体在测温元件的不同电阻值下对应温度的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发热体的温度。

步骤s220、根据所述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基于以下公式计算第一发热体的温度:t1=t2 δt,其中,t1为第一发热体的温度,t2为第二发热体的温度,δt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为单位时间内感应线圈500的输出功率,t为用户抽吸的时间(如3s-5s),c为第一发热体的比热容,m为第一发热体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δt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为:其中p为单位时间内感应线圈500的输出功率,t为用户抽吸的时间,c为第一发热体的比热容,m为第一发热体的质量,s1为第一发热体的表面积,s2为第二发热体的表面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δt还可以从预先实验获得的温度差δt的映射表中获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预先实验得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温度映射表,获取第二发热体的温度后,根据两个发热体温度的映射表直接获得对应的第一发热体的温度。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210还可以省略测温元件,替换为:

检测所述第二发热体的电阻值,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二发热体在不同电阻值下对应温度的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发热体的温度。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0、装置处于预热阶段时,获取第一发热体的温度,并判断当前第一发热体的温度是否到达预热阶段的温度值,若第一发热体的温度低于预热阶段的温度值,继续向感应线圈供电,使第一发热体的温度继续升高;若第一发热体的温度到达预热阶段的温度值,停止向感应线圈供电;

装置处于雾化阶段时,获取第一发热体的温度,判断第一发热体的温度是否落入雾化温度范围内;若第一发热体低于雾化温度范围的最小值,继续向感应线圈供电,若第一发热体的温度落入雾化温度范围内,停止向感应线圈供电。

根据第一发热体的温度,控制感应线圈的供电,从而实现第一发热体的温度调控,使第一发热体的温度能够维持在预设的雾化温度范围内,以达到加热效果的自动调控,可以避免第一发热体的加热温度过高或者加热温度不够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