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塔式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1 00: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吸氧 医疗 美容 制氧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美容和吸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塔式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2.cn2006201188273于2007年5月30日公开了一种叠摞集成式电化学制氧槽,并具体公开了:它是由两块夹板和将若干数量的空气电极、金属电极、密封圈、功能框和气室框夹在其中形成;功能框置于制氧槽的中间;空气电极上下或左右对应两边上伸出的导电网,折成90度的弯角夹在近邻的金属电极与气室框之间,按此将两端之外的所有阴、阳极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功能框是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的,在功能框四周的外沿边上均匀分布着若干供穿螺杆用的定位螺栓孔,功能框四周内边沿上有一个宽度与密封圈相同的凹槽,密封圈平铺在该凹槽面上,在凹槽四周的外沿线上有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可嵌入密封圈周边的凸棱的小槽;在处于最左端的金属电极和最右端的空气电极上各有一段供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使用的引线;空气电极是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层,催化层和导电网三层结构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在电极对应两边上的导电网向外伸展一定长度;功能框的上部和下部各有一个气液出口或入口;气室框的上下二侧或左右二侧,在平行电极的方向上分布着若干个通风孔。该制氧槽组装时,需要根据制氧量要求决定需要设置的空气电极和金属电极的数量,操作十分麻烦,而且制氧槽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体积较大,而且影响制氧效果。
3.后来针对上述的缺点,公开了一份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子筛制氧模块及其电子筛制氧模组,申请号为:cn201810891279.5,结构公开如下:包括制氧盒、至少一块阳极导电板和至少一块阴极导电板;所述制氧盒内有用于存储电解液的制氧腔室,阳极导电板和阴极导电板分别设置于制氧腔室内,且分别至少部分浸泡于电解液中,阳极导电板与阴极导电板间隔式排布;所述阴极导电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防水透气的复合层,阴极导电板与复合层共同构成独立的一制氧膜,以使空气中的氧气可穿过复合层进入制氧腔室、电解液不能穿过复合层渗出制氧腔室;所述阴极导电板上设置有复合层的侧面至少部分外露出制氧盒,以吸附空气中的氧气;所述制氧盒上设有连通制氧腔室的出气通道;所述阳极导电板上的接电端引出制氧盒外并电连接电源阳极;所述阴极导电板电连接电源阴极。
4.但是,该上述的结构存在以下不足:整体结构只是单层设计,并且整体结构还不够紧凑,在特定的大供氧量需求下,原有设计无法进一步提升供氧量;另外,上述结构没有提供进一步扩充设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层数;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供可扩充设计,使氧气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塔式制氧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塔式制氧装置,包括外壳,其中,外壳内设有第一制氧模块和第二制氧模块,第一制氧模块的底面设有凹槽,第二制氧模块的顶面设有拼接凸件,拼接凸件置于凹槽内,使第一制氧模块和第二制氧模块相连接。
7.具体进一步,所述外壳还设有下盖,下盖或外壳内设有接水腔,接水腔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连接有水泵、水泵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延伸至第一制氧模块处。
8.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制氧模块的顶端设有密封内盖。
9.具体进一步,所述密封内盖的顶表面设有输氧管和接驳管,输氧管和接驳管分别与第一制氧模块相连通。
10.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制氧模块包括安装壳体和制氧盒,制氧盒安装于安装壳体的外表面,制氧盒与安装壳体相连接,安装壳体的中部呈中空形状。
11.具体进一步,所述制氧盒的底面处设有凸柱。
12.具体进一步,所述安装壳体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阳极导电板,阳极导电板置于制氧盒内。
13.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制氧模块和第二制氧模块之间设有定位件,定位件的顶面设有插孔,定位件的侧表面设有扣件,扣件扣于第二制氧模块上。
14.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制氧模块与下盖之间还设有第三制氧模块。
15.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制氧模块的顶端设有导风罩,导风罩连接有电机,电机连接有风叶,风叶位于导风罩内。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第一制氧模块的底面设有凹槽,第二制氧模块的顶面设有拼接凸件,拼接凸件置于凹槽内,使第一制氧模块和第二制氧模块相连接,能提供可扩充设计,使氧气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去外壳状态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拆除部份制氧盒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第一制氧模块和第二制氧模块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导风罩和风叶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位传感器、控制器和阳极导电板相连接示意图。
26.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
27.上盖1、第一通气口101、外壳2、下盖3、第二通气口301、第一制氧模块4、安装壳体401、密封内盖402、输氧管403、接驳管404、制氧盒405、凸柱406、凹槽407、第二制氧模块5、拼接凸件501、第三制氧模块6、导风罩7、电机701、风叶702、接水腔8、供水管9、水泵10、输水管11、定位件12、插孔1201、扣件1202、水位传感器13、控制器14、阳极导电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29.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塔式制氧装置,包括外壳2,其中,外壳2内设有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第一制氧模块4的底面设有凹槽407,第二制氧模块5的顶面设有拼接凸件501,拼接凸件501置于凹槽407内,使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相连接。
30.本结构通过第一制氧模块4的底面设有凹槽407,第二制氧模块5的顶面设有拼接凸件501,拼接凸件501置于凹槽407内,使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相连接,能提供可扩充设计,使氧气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1.本结构所述外壳2还设有下盖3,下盖3或外壳2内设有接水腔8,接水腔8连接有供水管9,供水管9连接有水泵10、水泵10连接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延伸至第一制氧模块4处。接水腔8、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内相互连接,接水腔8用于储放水。一般使用时,从第一制氧模块4添加水,水从第一制氧模块4进入,并且流向第二制氧模块5和接水腔8。供水管9、输水管11和水泵10相连接能实施水输送。水从接水腔8输送到从第一制氧模块4处,对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进行补水。
32.本结构所述第一制氧模块4的顶端设有密封内盖402。本结构所述密封内盖402的顶表面设有输氧管403和接驳管404,输氧管403和接驳管404分别与第一制氧模块4相连通。输水管11与接驳管404相连接,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制造出的氧气,氧气从输氧管403输出。
33.本结构所述第一制氧模块4包括安装壳体401和制氧盒405,制氧盒405安装于安装壳体401的外表面,制氧盒405与安装壳体401相连接,安装壳体401的中部呈中空形状。制氧盒405制造出氧气输入安装壳体401的中部处,
34.本结构所述安装壳体401内设有水位传感器13、水位传感器13连接有控制器14,控制器14连接有阳极导电板15,阳极导电板15置于制氧盒405内。
35.本结构通过将电解制氧机构整合到制氧盒405中,实现电子筛制氧模块的模块化设置,根据需要的制氧量,只需增加或减少电子筛制氧模块数量即可,无需对阳极导电板15和/或阴极导电板进行移动,有效避免造成损坏,确保制氧性能;此外,第一制氧模块4中,阴极导电板上有由聚砜材料制成的复合层,利用聚砜材料的特性达到防水透气效果,保证空气中的氧气能穿过复合层进入制氧盒405中并溶于电解液中,同时防止制氧盒405中的电解液渗出制氧盒405外;本结构中,阴极导电板上的吸附面(复合层)大面积外露出制氧盒405,以空气中的氧气为原料,能可靠、有效、大量的吸附空气中的氧气,进而可不间断的制备出可吸入的纯氧,其制氧量高,且制得的氧气纯度极高,纯度可达到99%以上。其中氧气从安装壳体401内,并且沿着安装壳体401内向上升并且排出安装壳体401外。
36.其中第二制氧模块5的结构与第一制氧模块4的结构相同,第二制氧模块5和第一制氧模块4分别输出的氧气分别到达第二制氧模块5和第一制氧模块4的中空处,两者的中空处相互连通。
37.所述第一制氧模块4和第二制氧模块5之间设有定位件12,定位件12的顶面设有插孔1201,定位件12的侧表面设有扣件1202,扣件1202扣于第二制氧模块5的顶端处,使定位件12固定于第二制氧模块5的顶端。
38.所述制氧盒405的底面处设有凸柱406。凸柱406持置于插孔1201内,使制氧盒405
不能左右摆动,起到固定的作用。
39.所述第二制氧模块5与下盖3之间还设有第三制氧模块6。第三制氧模块6的结构与第二制氧模块5的结构相同,第三制氧模块6的中空处与第二制氧模块5的中空处相连接,并且与接水腔8内相连通;第一制氧模块4、第二制氧模块5和第三制氧模块6构成三层制氧,进一步提升氧量,满足实际的需求,相比现有技术结构能提升2倍以上的供氧量。
40.本结构所述第一制氧模块4的顶端设有导风罩7,导风罩7连接有电机701,电机701连接有风叶702,风叶702位于导风罩7内。电机701驱动风叶702转动,使氧气快速排出外壳2外。外壳2还设有上盖1和下盖3,上盖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通气口101,下盖3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通气口301。本结构优选空气从第二通气口301进入,氧气从第一通气口101排出。
41.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