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7-23 20: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器 雾化 液体 装置 申请
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体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雾化装置是将液体利用雾化芯进行加热之后,由液体转变为蒸汽的装置,其通常是将液体置于一个壳体内,之后将雾化芯浸没于液体内,在需要使液体雾化时,将雾化芯内的雾化丝通电从而将液体转变为蒸汽进行使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的液体雾化器的雾化芯直接浸没于液体中,此时在液体雾化装置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液体易通过连通于雾化芯的雾化管流出,从而导致液体雾化装置的移动产生不便。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液体雾化装置在运输过程中,液体不易从雾化管内泄漏至外界,本申请提供一种液体雾化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液体雾化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包括储存液体的液体仓、设置于液体仓内的雾化芯、同轴连接于雾化芯的导气管及连接于液体仓并为雾化芯供电的电芯,所述导气管远离雾化芯的一端穿设于液体仓并位于液体仓外,所述液体仓于导气管伸出处的内壁与导气管外壁贴合且导气管沿液体仓的轴线滑动,所述雾化芯与电芯电连接,所述雾化芯外同轴设置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一端与导气管同轴连接,所述雾化管外壁周向开设有若干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孔,所述液体仓内设置有能够封闭第一进液孔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内壁与雾化管外壁保持贴合,所述第一进液孔能够与密封套脱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过程中,第一进液孔位于密封套内,此时液体仓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一进液孔流入雾化芯内,从而使液体不易从导气管内流出,而当需要使用时推动导气管使第一进液孔与密封套脱离连接,此时液体可通过第一进液孔进入雾化芯内,使液体可正常进行雾化。

可选的:所述液体仓远离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电芯的一极连接,所述雾化芯远离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于雾化芯的第二电极,所述雾化芯连接于电芯的另一极,所述第一电极能够与第二电极抵接并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过程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保持断开的状态,从而使雾化芯保持断电状态,使其不会产生空烧的情况,减少其损坏及发生危险的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雾化芯包括有机棉、同轴设置于有机棉内的雾化丝及套设于有机棉外的套管,所述套管外壁周向开设有能够与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套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与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二进液孔使液体进入有机棉内,之后利用雾化丝将液体进行雾化。

可选的:所述套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电极穿设于密封圈内,所述第二电极靠近导气管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并与套管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电极外壁远离密封圈的位置周向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圈将第二电极与套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使液体在沿着套管内壁朝向电芯流动时,不易从套管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流动至电芯处,使电芯不易受到影响。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与有机棉的间距大于第二电极与有机棉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电极外壁与套管内腔靠近电芯的底面及套管内壁之间形成短暂存储少量液体的空间,使液体不易流入第二电极内而从进气孔流走,从而使电芯不易受到影响。

可选的:所述液体仓远离电芯的一端设置有吸嘴部,所述吸嘴部远离电芯的直径小于其靠近电芯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截面积较小的吸嘴部,从而使使用者更易含着,从而使液体雾化器的使用过程更加舒适。

可选的:所述导气管靠近吸嘴部的外壁同轴设置有若干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吸嘴部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环将导气管与吸嘴部之间的间隙密封,此时在导气管移动及保持静止的过程中,液体均不易通过导气管与吸嘴部之间的间隙泄露,从而使液体雾化装置的运输及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吸嘴部内壁远离导气管的位置同轴设置有凸环,所述导气管外壁远离雾化芯的位置同轴设置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远离雾化芯的端面能够与凸环靠近雾化芯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环对导气管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导气管不易从液体仓内拔出,从而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液体雾化装置可保持稳定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液体仓远离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壳体,所述电芯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远离导气管的一端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腔靠近进风口处设置有流量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壳体将电芯进行限定,使电芯的位置得到稳固,从而使液体雾化装置的使用过程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液体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进风口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中,1、液体仓;11、封堵块;111、连通槽;112、延伸管;113、第三进液孔;12、密封套;13、防渗圈;14、吸嘴部;141、凸环;15、第一电极;16、注液口;17、密封塞;2、雾化芯;21、有机棉;22、雾化丝;3、导气管;31、雾化管;311、第一进液孔;32、套管;321、让位槽;322、第二进液孔;33、第二电极;331、进气孔;34、密封圈;35、抵接环;36、密封环;4、电芯;5、壳体;51、进风口;52、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两端开口设置的液体仓1、设置于液体仓1内的雾化芯2、同轴连接于雾化芯2的导气管3及连接于液体仓1并为雾化芯2供电的电芯4。液体仓1的一端开口处套接有一端开口的壳体5,电芯4设置于壳体5内,且壳体5远离液体仓1的端面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风口51(见图3),壳体5内腔靠近进风口51的位置还卡接有流量传感器52,流量传感器52与电芯4电连接,用以控制电芯4的主回路的通断。如图4所示,液体仓1与壳体5接触的侧壁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液口16,注液口16处嵌设有将其密封的密封塞17,密封塞17远离液体仓1内腔的一端能够与壳体5内壁抵接。液体仓1穿设于壳体5内的一端嵌设有封堵块11,封堵块11将液体仓1的端部开口封闭,且封堵块11靠近雾化芯2的端面呈开口设置,封堵块11外壁开设有沿雾化芯2的轴线周向设置的四个连通槽111,连通槽111均与封堵块11内腔连通。液体仓1远离壳体5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吸嘴部14,吸嘴部14远离壳体5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靠近壳体5的一端的直径。导气管3穿设于液体仓1及吸嘴部14且导气管3远离封堵块11的一端伸出液体仓1,导气管3沿液体仓1的轴线滑动。

如图4所示,导气管3靠近壳体5的一端同轴套接有雾化管31,雾化管31外壁周向开设有四个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孔311,雾化管31内腔同轴设置有套管32,套管32远离导气管3的一端伸出雾化管31,且套管32的外壁与雾化管31的内壁贴合。套管32外壁同轴开设有让位槽321,让位槽321将套管32上端面贯穿,且让位槽321靠近电芯4的端面与导气管3的间距小于雾化管31靠近电芯4的端面与导气管3的间距。让位槽321靠近套管32轴线的侧壁周向开设有两个第二进液孔322,第二进液孔322与套管32的内腔连通,且第二进液孔322与第一进液孔311连通。雾化芯2包括同轴设置于套管32内腔的有机棉21及同轴设置于有机棉21内的雾化丝22,雾化丝22通过导线与电芯4的一极连接,有机棉21设置于套管32靠近导气管3的开口处且将第二进液孔322封闭。封堵块11靠近导气管3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延伸管112,延伸管112外壁与液体仓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延伸管112外壁周向开设有两个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三进液孔113。延伸管112靠近导气管3的一端同轴套接有密封套12,密封套12远离导气管3的一端与第一进液孔311靠近导气管3的一端平齐,密封套12内壁与雾化管31内壁抵接,且密封套12能够将第一进液孔311封闭。封堵块11内腔还同轴设置有防渗圈13,防渗圈13内壁与雾化管31内壁抵接,且防渗圈13与密封套12之间留有间隙,第一进液孔311保持处于防渗圈13的上方。此时在需要使用时将导气管3朝向液体仓1内推动,使第一进液孔311位于防渗圈13与密封套12之间,此时液体通过第一进液孔311进入雾化管31内进雾化,而在运输过程中第一进液孔311被密封圈34封闭,使液体不易从导气管3内流出。

如图3所示,为了在未进行雾化时,电芯4与雾化芯2处于未接通状态,封堵块11靠近电芯4的一端穿设有第一电极15,第一电极15为弹簧电极,第一电极15与电芯4的一极连接,第一电极15及雾化丝22与电芯4连接的位置不同。套管32靠近电芯4的一端同轴穿设有呈一端开口的第二电极33,第二电极33的开口朝向导气管3,且第二电极33伸出套管32的一端周向开设有若干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孔331。第二电极33与雾化丝22远离导线的一端连通,第二电极33随着雾化管31朝向电芯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电极33能够与第一电极15抵接并导通,使雾化丝22通电。

如图3所示,由于在液体进入雾化芯2之后,仍会沿着雾化管31及套管32的内壁向下移动,此时液体会通过第二电极33的进气孔331流出,因此套管32远离导气管3的一端套设有密封圈34,密封圈34内壁与第二电极33外壁抵接,从而将第二电极33与套管32之间的间隙封闭,使液体不易从第二电极33与套管32之间的间隙泄露。

如图3所示,为了使渗入套管32内而未进行雾化的液体可于套管32内进行短暂的存储,第二电极33与有机棉21之间的间距小于密封圈34与有机棉21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二电极33位于套管32内的部分与套管32底面及内壁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使未被雾化的液体于套管32内可短暂的进行存储,同时也减少了漏液的产生。

如图5所示,为了在运输过程中,液体不易从导气管3与吸嘴部14之间的间隙渗漏,导气管3外壁远离壳体5的位置一体成型有抵接环35,抵接环35外壁沿其轴线依次套接有两个密封环36,密封环36能够与吸嘴部14内壁贴合从而将吸嘴部14的开口封闭。吸嘴部14内壁远离液体仓1的位置一体成型有凸环141,凸环141靠近液体仓1的端面能够与抵接环35远离液体仓1的端面抵接,从而使导气管3不会从液体仓1内拔出。同时利用密封环36对导气管3与吸嘴部14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使液体不易从导气管3与吸嘴部14之间泄露。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推动导气管3朝向液体仓1内移动,使打气管与吸嘴部14平齐,此时第一电极15与第二电极33抵接从而导通,第一进液孔311从密封套12内脱离,此时液体仓1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进液孔311进入雾化芯2内,对导气管3开口施加向外的负压,流量传感器52工作从而使雾化丝22的电源回路导通,将液体雾化为蒸汽并从导气管3内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