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降低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2021-07-16 19: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卷烟 偏差 降低 克重 工艺


1.本发明属于卷烟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2.卷烟单支克重偏差作为过程质量监控的关键指标进行长期的日常监控。卷烟单支克重偏差即生产过程中抽检样本烟支的实际克重与设计标准烟支单支克重的重量差值的绝对值。用以衡量烟支单支重量值接近设计中心值的程度。卷烟单支克重偏差越小,烟支重量越接近设计中心值。通过统计了2020年1

7月份好猫(金猴王)卷烟单支克重偏差,如下表所示,
3.2020年1

7月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统计
[0004][0005]
可看出卷烟烟支重量控制不稳定,单支克重偏差最大值20.95mg,平均为19.91mg,与公司要求的对标指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降低卷烟单支克重偏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的工艺方法,本发明通过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阶段,研究出烟支重量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参数配置和改进控制,从而将烟支单支克重偏差从19.91mg降低到18mg,提高其稳定性。
[0007]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降低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步骤一:对所选烟型制造过程中与烟支单支克重偏差有关的测量系统以及工艺流程各环节,采用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对烟支单支克重偏差的潜在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的高低以及目前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方面进行打分评比,筛选出需改进项,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筛选出的改进项进行一一验证,最终确认出对烟支单支克重偏差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切梗厚度、20支烟支重量和单箱梗签剔除量;
[0009]
步骤二:针对各影响因子寻找合理的参数搭配:
[0010]
(1)切梗厚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压梗厚度,检测在设定的压梗厚度下的烟支重量值,确定最佳压梗厚度;通过烟丝结构、成品物理指标对最佳压梗厚度进行验证;
[0011]
(2)20支烟支重量:运用doe试验对左右室风压进行全因子实验,将试验得到的参数进行验证并标准化;
[0012]
(3)单箱梗签剔除量:运用回归分析验证风分风压与梗中含丝率的关系,找到最佳参数并标准化;
[0013]
步骤三:针对各影响因子制定控制计划,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控制计划执行;
[0014]
(1)切梗厚度:对工作过程中的梗丝厚度进行统计,绘制过程运行控制图;
[0015]
(2)20支烟支重量:按照相关工艺技术标准要求,安排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纳入评价考核;
[0016]
(3)单箱梗签剔除量:对单箱梗签剔除量运用质量控制图进行控制;加强检查,发现单箱梗签剔除量不在规定范围内纳入评价考核。
[0017]
上述步骤二中,所述切梗厚度中的压梗厚度为0.8mm、切梗厚度为0.12mm时,烟支重量最接近设定值,且标偏为0.006,烟支重量最稳定。
[0018]
上述步骤二中,所述20支烟支重量稳定在标准要求范围17.6
±
0.3之内的左右室风压为:去除交互作用情况下,左压为7100pa,右压设为8000pa,。
[0019]
上述步骤二中,所述单箱梗签剔除量中的风分风压为4.5mm。。
[00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21]
1、本方案通过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阶段,研究出烟支重量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参数配置和改进,从而将烟支单支克重偏差从19.91mg降低到18mg,提高其稳定性;
[0022]
2、本方案运用了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出过程潜在的故障模式,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的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列出故障起因,寻找预防和改进措施,该方法分析问题更为系统,对质量分析控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中c3量具报告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中单样本t检验的功效曲线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中含水率以及烟支重量的箱线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中含水率的概率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的概率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中含水率以及烟支重量的等方差检验图;
[0029]
图7为本发明中双样本t检验的功效曲线图;
[0030]
图8为本发明中单样本t检验的功效曲线图;
[0031]
图9为本发明中切梗厚度烟支重量的箱线图;
[0032]
图10为本发明中切梗厚度

1、烟支重量

1的箱线图;
[0033]
图11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的概率图;
[0034]
图12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烟支重量

1、烟支重量

2的等方差检验图;
[0035]
图13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均值的等价检验图;
[0036]
图14为本发明中双样本t检验数据图;
[0037]
图15为本发明中甲、乙、丙班的箱线图;
[0038]
图16为本发明中甲、乙、丙班的的概率图;
[0039]
图17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等方差检验图;
[0040]
图18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的残差图;
[0041]
图19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的箱线图;
[0042]
图20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的班次与重量的单值图;
[0043]
图21为本发明中1、3、6、7号机台的概率图;
[0044]
图22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机台等方差检验图;
[0045]
图23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与机台的区间图;
[0046]
图24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的单值图;
[0047]
图25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的1、3、6、7号机台的残差图;
[0048]
图26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的箱线图;
[0049]
图27为本发明中标椎化效应的正态图;
[0050]
图28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的残差图;
[0051]
图29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主效应图;
[0052]
图30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的交互作用图;
[0053]
图31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与左右风压的曲面图;
[0054]
图32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与左右风压的等值线图;
[0055]
图33为本发明中20支烟支重量与左右风压的等值线比较图;
[0056]
图34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的拟合线图;
[0057]
图35为本发明中单箱梗签剔除量的残差图;
[0058]
图36为本发明中改进前后烟支单支克重偏差对比图;
[0059]
图37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的概率图;
[0060]
图38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的i

mr控制图;
[0061]
图39为本发明中烟支重量汇总报告图;
[0062]
图40为本发明中c14烟支重量的等方差检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4]
请参阅图1

40,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0065]
降低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
步骤一:对所选烟型制造过程中与烟支单支克重偏差有关的测量系统以及工艺流程各环节,采用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对烟支单支克重偏差的潜在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的高低以及目前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方面进行打分评比,筛选出需改进项。
[0067]
具体筛选过程如下:
[0068]
1、与烟支单支克重偏差相关的测量系统的筛选
[0069]
以好猫(金猴王)烟支单支克重偏差为例,抽样、测量与分析计划,
[0070][0071]
测量系统分析
[0072]
测量系统分析数据表
[0073]
simpleoperazhongliangsimpleoperazhongliang118781287921906229053187132871418774287051861528636191362916719007290081879828789189092891101918102926118781287921905229073187232870418774287051862528626191362916719007290081879828789189092891101916102926
[0074]
通过对量具r&r研究

方差分析法,如图1所示,
[0075]
包含交互作用的双因子方差分析表
[0076][0077][0078]
用于删除交互作用项的α=0.05
[0079]
量具r&r
[0080]
方差分量
[0081][0082]
量具评估
[0083][0084]
可区分的类别数=9
[0085]
从以上测量系统分析结果可知,该测量系统的主要差异来自于样本(部件方差分量为 103.432),量具的方差贡献率2.83%<10%;测量系统波动占过程整体波动的13.69%<30%;测量系统精度占公差的2.83%<30%;可区分类别数9>4即仪器分辨力满足要求,说明该测量系统有效。
[0086]
2、以好猫(金猴王)为例进行工艺流程分析
[0087]
对好猫(金猴王)工艺流程进行梳理,了解细节,绘制流程图并明确本发明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制丝、卷包部分。
[0088]
根据好猫(金猴王)工艺流程图,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寻找潜在原因,进行fmea分析如下:
[0089]
[0090]
[0091][0092]
根据重要因子对项目烟支单支重量偏差的潜在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的高低以及目前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等方面进行打分评比,最终确认改进流程和重要潜在因子,具体见下表:
[0093]
流程重要潜在因子分值烘丝工序含水率216压梗工序压梗厚度216卷接工序单箱梗签剔除量192卷接工序烟支重量不稳定224
[0094]
本过程运用了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该方法能够找出过程潜在的故障模式,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的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列出故障起因,寻找预防和改进措施。
[0095]
3、为了证明确定的原因是否正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筛选出的改进项进行一一验证。
[0096]
(1)烘丝工序验证
[0097]
烘丝工序的含水率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烟丝成品含水率的稳定性。
[0098]
烘丝含水率不符合要求,含水率偏大或偏小,归结为含水率不达标,我们研究烘丝机含水率是否是影响卷烟单支克重偏差的主要原因。
[0099]
首先根据我们分析的数据建立零假设与备选假设:
[0100]
h0:μ1=μ2=μ3h1:μ1、μ2、μ3不全相等
[0101]
1)确定样本数量如图2所示,
[0102]
功效和样本数量
[0103]
单样本t检验
[0104]
正在检验均值=零(与≠零)
[0105]
计算功效的均值=零 差值
[0106]
α=0.05假定标准差=0.14
[0107]
结果
[0108][0109]
由以上可知,只要样本数量大于28,目标功效就能达到0.95以上,故确定样本数量为30。
[0110]
2)绘制箱线图如图3所示,在置信区间95%下,烘丝含水率的不同对卷烟单支克重无影响。
[0111]
3)正态性检验如图4、5所示,p值>0.05,说明数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0112]
4)等方差检验,如图6所示
[0113]
95%bonferroni标准差置信区间
[0114]
[0115][0116]
单组置信水平=99.1667%
[0117]
p=0.278>0.05,所以样本等方差。
[0118]
5)t检验如图7所示,
[0119]
功效和样本数量
[0120]
双样本t检验
[0121]
正在检验均值1=均值2(与≠)
[0122]
计算均值1的功效=均值2 差值
[0123]
α=0.05假定标准差=0.05
[0124]
结果
[0125][0126]
样本数量是指每个组的。
[0127]
检验结论:p值=0.005,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说明烘丝含水率不是主要原因。
[0128]
(2)切梗丝厚度验证
[0129]
1)确定样本数量,如图8所示,
[0130]
功效和样本数量
[0131]
单样本t检验
[0132]
正在检验均值=零(与≠零)
[0133]
计算功效的均值=零 差值
[0134]
α=0.05假定标准差=0.01
[0135]
结果
[0136][0137]
由以上可知,只要样本数量大于16,目标功效就能达到0.95以上,故确定样本数量为20。
[0138]
2)绘制箱线图,如图9、10所示,
[0139]
说明切梗厚度的不同对烟支单支克重有影响。
[0140]
3)正态性检验,如图11所示,
[0141]
p=0.483>0.05,说明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
[0142]
4)等方差检验,如图12所示,
[0143]
等方差检验:切梗厚度,切梗厚度_1,切梗厚度_2,烟支重量,...烟支重量_2
[0144]
方法
[0145]
原假设
ꢀꢀꢀꢀꢀꢀꢀꢀꢀꢀꢀꢀꢀꢀ
所有方差都相等
[0146]
备择假设
ꢀꢀꢀꢀꢀꢀꢀꢀꢀꢀꢀꢀ
至少有一个方差不同
[0147]
显著性水平
ꢀꢀꢀꢀꢀꢀꢀꢀꢀꢀ
α=0.05
[0148]
已使用bartlett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正态数据。
[0149]
95%bonferroni标准差置信区间
[0150][0151][0152]
单组置信水平=98.3333%
[0153]
检验
[0154]
[0155]
p=0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在不同的切梗厚度下,至少有一个方差不同。
[0156]
5)等价检验,如图13所示,
[0157]
功效和样本数量
[0158]
双样本t检验
[0159]
正在检验均值1=均值2(与≠)
[0160]
计算均值1的功效=均值2 差值
[0161]
α=0.05假定标准差=0.021
[0162]
结果
[0163][0164]
样本数量是指每个组的。
[0165]
双样本t检验的功效曲线
[0166]
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切梗厚度下,烟支重量不同,说明切梗厚度是影响烟支单支克重的原因。说明不同切梗厚度对烟支单支克重具有显著性差异。
[0167]
(3)20支烟支重量验证
[0168]
烟支重量不符合要求,烟支超重超轻,归结为烟支重量不达标,我们研究20支烟支重量看是否是影响烟支单支克重偏差的主要原因。
[0169]
首先根据我们分析的数据建立零假设与备选假设:
[0170]
h0:μ1=μ2=μ3 h1:μ1、μ2、μ3不全相等
[0171]
1)确定样本数量,如图14所示,
[0172]
由以上可知,只要样本数量大于27,目标功效就能达到0.95以上,故确定样本数量为30。
[0173]
2)绘制箱线图,如图15所示,
[0174]
说明20支烟支重量对烟支单支克重偏差有影响。
[0175]
3)正态性检验,数据若不正态,进行正态转换,如图16所示,
[0176]
从上图可知,p值大于0.05,因此,符合正态分布。
[0177]
4)等方差检验,如图17所示
[0178]
从上图可知,bartlett检验p值大于0.05,因此,符合等方差假设。
[0179]
5)单因子方差分析
[0180]
单因子方差分析:c12与c13
[0181][0182]
s=0.2308 r

sq=29.77% r

sq(调整)=28.15%
[0183]
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95%置信区间
[0184][0185]
合并标准差=0.231
[0186]
使用tukey法对信息进行分组
[0187][0188]
不共享字母的均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0189]
tukey 95%整体置信区间
[0190]
c13水平间的所有配对比较
[0191]
单组置信水平=98.06%
[0192]
c13=1减自:
[0193][0194]
c13=2减自:
[0195][0196]
具体如图18

10所示
[0197]
结论:残差是正态分布,且均值为0,方差恒定,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至少有一个水平的20支烟支重量稳定。由单因子方差分析可知,甲班、丙班的这两个水平的烟支重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乙班具有显著性差异。
[0198]
(4)单箱梗签剔除量验证,
[0199]
1)确定样本数量
[0200]
把不同机台看成一个因素,分别为:1#、3#、5#、6#、7#,确定α=0.05,β=0.1,再根据界定阶段统计的烟支单支克重偏差确定样本数量:
[0201]
功效和样本数量
[0202]
单因子方差分析
[0203][0204]
样本数量是指每个水平的。
[0205]
根据数据收集难易程度,确定每个水平采集6个数据。
[0206]
2)正态性检验如图21所示,
[0207]
从p值来看,5个机台六水平的数据p均大于0.05,服从正态分布。
[0208]
3)等方差检验
[0209]
等方差检验:1,3,5,6,7
[0210]
方法
[0211]
原假设
ꢀꢀꢀꢀꢀꢀꢀꢀꢀꢀ
所有方差都相等
[0212]
备择假设
ꢀꢀꢀꢀꢀꢀꢀꢀ
至少有一个方差不同
[0213]
显著性水平
ꢀꢀꢀꢀꢀꢀ
α=0.05
[0214]
95%bonferroni标准差置信区间
[0215][0216]
单组置信水平=99%
[0217]
检验
[0218][0219]
如图22所示,levene检验p值大于0.05,说明等方差。
[0220]
4)单因子方差分析
[0221]
单因子方差分析:1,3,5,6,7
[0222]
方法
[0223]
原假设
ꢀꢀꢀꢀꢀꢀꢀꢀꢀꢀ
所有均值都相等
[0224]
备择假设
ꢀꢀꢀꢀꢀꢀꢀꢀ
并非所有的均值都相等
[0225]
显著性水平
ꢀꢀꢀꢀꢀꢀ
α=0.05
[0226]
已针对此分析假定了相等方差。
[0227]
因子信息
[0228][0229]
模型汇总
[0230][0231]
合并标准差=0.145285
[0232]
如图23

26所示,
[0233]
结论:残差是正态分布,且均值为0,方差恒定,因此没有足够理由拒绝模型。p值大于0.05,拒绝原假设,至少有一个水平的单箱梗签剔除量稳定。说明不同机台之间的单箱梗签剔除量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
[0234]
4、原因验证结果
[0235]
通过上面对筛选出原因的验证,对主要原因进行再确认:
[0236]
序号名称状态是否改进1烘丝工序含水率不显著否2切梗厚度显著是320支烟支重量显著是4单箱梗签剔除量显著是
[0237]
最终确认出对烟支单支克重偏差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切梗厚度、20支烟支重量和单箱梗签剔除量;
[0238]
步骤二:针对各影响因子寻找合理的参数搭配:
[0239]
(1)切梗厚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压梗厚度,检测在设定的压梗厚度下的烟支重量值,确定最佳压梗厚度;通过烟丝结构、成品物理指标对最佳压梗厚度进行验证。
[0240]
切梗厚度是一个望目值,厚度过大或过小均会产生不合格烟支,影响卷烟单支克重偏差。切梗厚度又受压梗厚度的制约,故对压梗厚度进行试验。
[0241]
1)分别设定压梗厚度为0.7mm、0.8mm、0.9mm,切梗厚度0.12mm,对烟支重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0242]
[0243][0244]
由结果可知,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切梗厚度中的压梗厚度为0.8mm、切梗厚度为0.12mm时,烟支重量最接近设定值,且标偏为0.006,烟支重量最稳定。
[0245]
2)调整后结果分析
[0246]
烟丝结构
[0247]
一次试验后烟丝整丝率平均为78.3%,二次试验后为78.3%,三次试验后为78.2%,整丝率基本不变;碎丝率、填充值较稳定,基本无变化。
[0248]
成品烟物理指标
[0249]
压梗厚度试验对成品卷烟的含末率、端部落丝量及烟支吸阻进行了检测分析。一次试验后含末率为1.32,二次试验后为1.22,二次试验后含末率为1.3;一次试验后端部落丝量为4.2,二次试验后端部落丝量为3.8,三次试验后为4.1;烟支吸阻一次试验后标准偏差为40,二次试验后标准偏差为32,三次试验后标准偏差为46;烟支含末率、端部落丝量和吸阻标偏均在第二次试验后降低最明显,说明第二次试验参数最能满足卷烟成品需要。
[0250]
(2)20支烟支重量:运用doe试验对左右室风压进行全因子实验,将试验得到的参数进行验证并标准化;
[0251]
1)进行doe实验设计
[0252]
项目组对如何稳定烟支重量相关设备参数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设计寻找关系式,进而找到各参数的最佳值,使20支烟支重量稳定在标准要求范围(17.6
±
0.3)之内,对左右风室的风压进行设置,左风室:7*100pa,9*100pa;右风室:7*100pa,9*100pa。选择全因子试验并安排4个中心点的试验,用minitab软件生成2因子2水平4个中心点的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案,并随机化实验顺序,使中心点大体在试验的开始、中间和结尾,根据试验方案进行测试。
[0253]
标准序运行序中心点区组左右311179620188
830188141177550188261197770188481199
[0254]
a、交互作用下做、右风压对20支烟支重量的影响分析
[0255]
拟合因子:重量与正压,负压
[0256]
重量的估计效应和系数(已编码单位)
[0257]
项效应系数系数标准误t p
[0258]
常量0.908000 0.001555 584.09 0.000
[0259]
正压

0.010000
ꢀ‑
0.005000 0.001555
ꢀ‑
3.22 0.049
[0260]
负压0.025000 0.012500 0.001555 8.04 0.004
[0261]
正压*负压0.001000 0.000500 0.001555 0.32 0.769
[0262]
ct pt
ꢀ‑
0.002500 0.002198
ꢀ‑
1.14 0.338
[0263]
s=0.00310913 press=*
[0264]
r

sq=96.22%r

sq(预测)=*%r

sq(调整)=91.18%
[0265]
重量的方差分析(已编码单位)
[0266]
来源自由度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0267]
主效应2 0.00072500 0.00072500 0.00036250 37.50 0.008
[0268]
正压1 0.00010000 0.00010000 0.00010000 10.34 0.049
[0269]
负压1 0.00062500 0.00062500 0.00062500 64.66 0.004
[0270]
因子交互作用1 0.00000100 0.00000100 0.00000100 0.10 0.769
[0271]
正压*负压1 0.00000100 0.00000100 0.00000100 0.10 0.769
[0272]
弯曲1 0.00001250 0.00001250 0.00001250 1.29 0.338
[0273]
残差误差3 0.00002900 0.00002900 0.00000967
[0274]
纯误差3 0.00002900 0.00002900 0.00000967
[0275]
合计7 0.00076750
[0276]
左右风压下,对重量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交互作用下,p[0.008、0.049、 0.004]<α,说明主效应、正压、负压差异对烟支重量的影响显著;交互作用下,p[0.769、 0.769]>α,说明各试验均值的概率很大,认为不同正压、负压下,烟支重量差异不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因此,主效应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可去掉交互作用项。
[0277]
(2)无交互作用下正压、负压对烟支重量影响分析
[0278]
拟合因子:重量与正压,负压
[0279]
重量的估计效应和系数(已编码单位)
[0280]
项效应系数系数标准误t p
[0281]
常量0.908000 0.001369 663.11 0.000
[0282]
正压

0.010000
ꢀ‑
0.005000 0.001369
ꢀ‑
3.65 0.022
[0283]
负压0.025000 0.012500 0.001369 9.13 0.001
[0284]
ct pt
ꢀ‑
0.002500 0.001936
ꢀ‑
1.29 0.266
[0285]
s=0.00273861 press=0.000112
[0286]
r

sq=96.09%r

sq(预测)=85.41%r

sq(调整)=93.16%
[0287]
重量的方差分析(已编码单位)
[0288]
来源自由度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0289]
主效应2 0.00072500 0.00072500 0.00036250 48.33 0.002
[0290]
正压1 0.00010000 0.00010000 0.00010000 13.33 0.022
[0291]
负压1 0.00062500 0.00062500 0.00062500 83.33 0.001
[0292]
弯曲1 0.00001250 0.00001250 0.00001250 1.67 0.266
[0293]
残差误差4 0.00003000 0.00003000 0.00000750
[0294]
失拟1 0.00000100 0.00000100 0.00000100 0.10 0.769
[0295]
纯误差3 0.00002900 0.00002900 0.00000967
[0296]
合计7 0.00076750
[0297]
由分析可看出,去除交互作用情况下,主效应、正压、负压p[0.002、0.022、0.001]< α,各系数显著,说明主效应、正压、负压差异对烟支重量的影响显著;弯曲、失拟p[0.266、 0.769]>0.05,说明数据无弯曲无失拟。
[0298]
如图27

33所示,
[0299]
拟合值
[0300][0301]
新观测值的自变量值
[0302]
新观
[0303]
测值
ꢀꢀꢀ
c5
ꢀꢀ
c6
[0304]1ꢀꢀꢀꢀꢀ
8.01
ꢀꢀꢀ
7.4
[0305]
通过将最优解调入分析预测中获得预测值,在新设计点处对重量的预测响应,95%预测区间,重量值在(17.431,17.808)之间,表明烟支重量稳定,控制在预期目标。
[0306]
将卷烟机组左压为7100pa,右压设为8000pa,抽取3组数据,验证烟支重量的差异性。可看出,重量值均落入预测区间,证明所选模型是有效的,烟支重量达到了稳定。
[0307]
因此确定,20支烟支重量稳定在标准要求范围17.6
±
0.3之内的左右室风压为:去除交互作用情况下,左压为7100pa,右压设为8000pa。
[0308]
(3)单箱梗签剔除量:运用回归分析验证风分风压与梗中含丝率的关系,找到最佳参数并标准化;
[0309]
一次风分风压的大小会直接对梗中含丝量造成影响,通过测量5台卷烟机上的风压表,同时记录下梗签剔除量的大小,通过回归分析工具确定风压值的变化是否会影响梗中含丝量。由于x的数据域y的数据均属连续型数据,因此选用回归分析明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收集了5台卷接机组上的风压值,运用minitab进行回归分析。如图34和35 所示,
[0310]
回归分析:3与c10
[0311]
回归方程为
[0312]
3=

0.5047 1.558 c10
[0313]
模型汇总
[0314][0315][0316]
方差分析
[0317][0318]
一般认为r

sq值为0.7以上就可以认为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的关系大,r

sq=80.78%, r

sq(调整)=75.98%,
[0319]
s值为0.06,表示残差误差非常小、r

sq=79.6%、r

sq
[0320]
(调整)=78.6%,两个值非常的接近,残差图正常,因此整个模型是有效的。同时自变量p

value=0.005小于0.05,所以可以认为风压值对梗签剔除量有显著影响。经以上确认所述单箱梗签剔除量中的风分风压为4.5mm。
[0321]
(4)验证改进措施
[0322]
由改进效果图36可以看出,改进效果明显,达到目标值。
[0323]
[0324]
(2)对改进后烟支单支克重偏差的显著性进行假设检验
[0325]
问题:改进后的烟支单支克重偏差是否达到目标值18
[0326]
目标:达到目标值18
[0327]
假设:h0:μ1≤18μ2>18
[0328]
统计检验方法:由于σ未知,所以选择单样本t检验。
[0329]
选择α=0.05,β=0.1
[0330]
单样本t:
[0331]
mu=18与>18的检验
[0332]
如图37所示,
[0333]
p=0.483>0.05,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
[0334]
过程稳定性判断,如图38

40所示
[0335]
结论:p值大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改进后烟支单支克重偏差低于18mg。
[0336]
步骤三:针对各影响因子制定控制计划,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控制计划执行;
[0337]
(1)切梗厚度:对工作过程中的梗丝厚度进行统计,绘制过程运行控制图;
[0338]
(2)20支烟支重量:按照相关工艺技术标准要求,安排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纳入评价考核;
[0339]
(3)单箱梗签剔除量:对单箱梗签剔除量运用质量控制图进行控制;加强检查,发现单箱梗签剔除量不在规定范围内纳入评价考核。
[0340]
综上,本发明通过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阶段,研究出烟支重量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参数配置和改进控制,从而将烟支单支克重偏差从19.91mg降低到18mg,提高其稳定性。
[034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342]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