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氢系统及加氢方法与流程

2021-10-22 21: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方法 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系统包括作为气源的管束车组和用于为待加氢设备加氢的加氢机(3),所述管束车组包括至少一辆管束车以及设置于所述至少一辆管束车上的至少两组供氢管束,所述供氢管束内储存有氢气且该氢气的初始压力大于所述待加氢设备的最高储氢压力,至少两组所述供氢管束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加氢系统还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每组所述供氢管束与所述加氢机(3)通断的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车组包括一辆所述管束车以及设置在该管束车上的两组所述供氢管束,两组所述供氢管束分别为第一组供氢管束(6)和第二组供氢管束(7),其中: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9)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通管路(9)通断的第一阀门(14);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10)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路(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通管路(10)通断的第二阀门(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车组包括两辆所述管束车和两组所述供氢管束,两辆所述管束车分别为第一管束车(1)和第二管束车(2),两组所述供氢管束分别为第一组供氢管束(6)和第二组供氢管束(7),其中: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束车(1)上,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9)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通管路(9)通断的第一阀门(14);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束车(2)上,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10)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路(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通管路(10)通断的第二阀门(15)。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系统包括压缩机(4)和储罐(5),两组所述供氢管束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三连通管路(11)与所述压缩机(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路(1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连通管路(11)通断的第三阀门(16),所述压缩机(4)的出气口与所述储罐(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储罐(5)的出气口通过第四连通管路(12)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路(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四连通管路(12)通断的第四阀门(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管束内的初始压力为40-60mpa,所述储罐(5)的最高压力为20-35mpa;和/或所述储罐(5)的储氢容积为所述管束车组储氢容积的0.5-1.5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车组包括两辆所述管束车和三组所述供氢管束,两辆所述管束车分别为第一管束车(1)和第二管束车(2),三组所述供氢管束分别为第一组供氢管束(6)、第二组供氢管束(7)以及第三组供氢管束(8),其中: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束车(1)上,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9)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通管路(9)通断的第一阀门(14);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束车(1)上,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的出
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10)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路(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通管路(10)通断的第二阀门(15);所述第三组供氢管束(8)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束车(2)上,所述第三组供氢管束(8)的出气口通过第五连通管路(13)与所述加氢机(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五连通管路(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五连通管路(13)通断的第五阀门(18)。7.一种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方法采用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氢系统,所述加氢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作为低压级,优先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将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作为高压级,在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内氢气压力低于所述待加氢设备内氢气压力时,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8.一种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方法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氢系统,所述加氢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作为低压级,优先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将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作为高压级,在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内氢气压力低于所述待加氢设备内氢气压力时,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在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内氢气压力低于第一设定值时,通过所述压缩机(4)将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内的剩余氢气增压抽送至所述储罐(5)内,由所述储罐(5)代替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在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内氢气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通过所述压缩机(4)将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内的剩余氢气增压抽送至所述储罐(5)内,由所述储罐(5)代替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并作为低压级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内氢气压力低于第二设定值时,停止从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取氢;在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内氢气压力低于所述第二设定值时,停止从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取氢;所述第二设定值低于所述第一设定值。10.一种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方法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氢系统,所述加氢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三组供氢管束(8)作为低压级,优先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将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作为中压级,在所述第三组供氢管束(8)内氢气压力低于所述待加氢设备内氢气压力时,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将所述第二组供氢管束(7)作为高压级,在所述第一组供氢管束(6)内氢气压力低于所述待加氢设备内氢气压力时,向所述加氢机(3)供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加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氢系统及加氢方法。所述加氢系统包括作为气源的管束车组和用于为待加氢设备加氢的加氢机,所述管束车组包括至少一辆管束车以及设置于所述至少一辆管束车上的至少两组供氢管束,所述供氢管束内储存有氢气且该氢气的初始压力大于所述待加氢设备的最高储氢压力,至少两组所述供氢管束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加氢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加氢系统还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每组所述供氢管束与所述加氢机通断的阀门。本发明的加氢系统可以实现氢气的梯级利用,有效提高氢气利用率和日加注能力;另外,所述加氢系统可以不布置储罐和压缩机,能够显著降低固定设备投入及能耗,有利于降低供氢成本。有利于降低供氢成本。有利于降低供氢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何广利 许壮 董文平 董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09
技术公布日:2021/10/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