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有泄漏保护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及筒的制作方法

2021-06-25 1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溶胶 生成 溶胶 系统 吸入


1.本发明涉及气溶胶生成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吸入的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2.一种类型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是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吸入的电加热的吸烟系统。电加热的吸烟系统有各种形式。一种流行类型的电加热吸烟系统是使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或其它凝聚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蒸发以生成气溶胶的电子烟。
3.wo2015/117702a描述了加热液体基质以形成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使用加热细丝的网来完成加热。液体通过在网的一侧上的毛细管材料从液体贮存器输送到网。气流通道在网的另一侧上。蒸发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穿过网进入气流通道。网与毛细管材料一起用于防止液滴进入气流通道。
4.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液体基质可凝聚或泄漏,并且因此可进入并且潜在地吸过气流通道。这可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在本文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
6.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一气流通路;
7.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二气流通路;以及
8.接头,所述接头将第一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有利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到第二角度的旋转将第一流体通道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
9.任选地,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可破坏构件,其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破坏该可破坏构件。
10.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一部件任选进一步包括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一空气出口,第一气流通路在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一空气出口之间延伸,以及保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贮存器,第一流体通道流体地联接到贮存器。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二部件任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第二气流通路在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之间延伸,以及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的气溶胶生成元件。有利地,第一流体通道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使第二空气出口联接到第一空气入口,以便形成第二空气入口与第一空气出口之间的延伸的气流通路,并且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的联接允许来自贮存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与气溶胶生成元件流体连通,以生成传送到延伸的气流通路中的气溶胶。
11.作为另一选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二角度到第一角度的旋转将第二空气出口与第一空气入口分离,以便抑制第二空气入口与第一空气出口之间的气流,并且将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分离,以便抑制气溶胶生成元件与贮存器之
间的流体连通。
12.附加地或备选地,气溶胶生成元件任选地包括加热元件。附加地或备选地,加热元件任选地是液体可渗透的。附加地或备选地,加热元件包括网。任选地,网由直径在约10微米与100微米之间的线形成。附加地或备选地,气溶胶生成基质任选地包含尼古丁。附加地或备选地,任选地,第二部件包括保持气溶胶生成元件的内部壳体。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二部件任选地进一步包括腔室,气溶胶生成元件的一侧与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通,并且气溶胶生成元件的相对侧与腔室流体连通。任选地,第二部件进一步包括气体可渗透元件。作为另一选项,气体可渗透元件的一侧与腔室流体连通,并且气体可渗透元件的相对侧与第二气流通路流体连通。作为又一选项,内部壳体进一步包括盖,气体可渗透元件设置在盖和气溶胶生成元件之间。
13.附加地或备选地,任选地,第一角度相对于第二角度为约180
°

14.附加地或备选地,该系统任选地进一步包括装置部分,所述装置部分包括电源和连接到电源的控制电路,所述装置部分联接到第二部件。
15.在本文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
16.提供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一气流通路;
17.提供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二气流通路;
18.提供接头,所述接头将所述第一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二部件;以及
19.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经由所述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旋转到第二角度,以便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联接到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并且将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联接到所述第二气流通路。
20.本系统和方法可包括任选特征和构造的任何合适组合。例如,在提供了气体可渗透元件的情况下,任选地,其可包括网。网可有利地由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形成。网可涂布有增加网的疏水性或疏油性的材料。例如,碳化硅、氧化硅、氟聚合物、氧化钛或氧化铝的纳米涂层可以通过液相沉积、气相沉积或热等离子体蒸发施加到网上,或在由细丝形成网之前施加到细丝上。
21.在气体可渗透元件包括由多个细丝形成的网的情况下,细丝可以布置成方形编织物,使得彼此接触的细丝之间的角为大约90
°
。然而,可以使用彼此接触的细丝之间的其它角度。优选地,彼此接触的细丝之间的角度在30
°
与90
°
之间。多条细丝可包括织造或非织造织物。
22.气溶胶生成系统可包括用于保持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贮存器(基质腔室)。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室温下可为液体。在这种情况下,贮存器可以描述为液体贮存器。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呈另一种凝聚形式,例如在室温下为固体,或可以呈另一种凝聚形式,例如在室温下为凝胶,或可以呈另一种凝聚形式,例如在室温下为液体。气溶胶生成元件可至少部分地提供在贮存器和气流通路之间。
23.气溶胶生成元件可以包括加热元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释放挥发性化合物作为蒸汽。然后,蒸汽可以在气流内(例如在延伸的气流通路内)冷却以形成气溶胶。
24.加热元件可配置成通过电阻加热操作。换句话说,加热元件可配置成当电流通过加热元件时生成热。
25.加热元件可配置成通过感应加热操作。换句话说,加热元件可包括感受器,在操作中,感受器由在感受器中感生的涡流加热。滞后损失也可能促成感应加热。
26.该加热元件可布置成通过传导对该成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加热元件可以与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例如,加热元件可以与贮存器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该加热元件可布置成通过对流对该成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加热元件可配置成加热随后穿过或经过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空气流。
27.加热元件可为液体可渗透的(流体可渗透的)。具体而言,加热元件可以允许来自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蒸汽穿过加热元件并进入延伸的气流通路。加热元件可以定位在贮存器与延伸的气流通路之间,或在联接到贮存器的通道与延伸的气流通路之间,或在一个或多个运输介质(例如毛细管材料)与延伸的气流通路之间。加热元件可将贮存器与延伸的气流通路分离,或可将通道与延伸的气流通路分离,或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运输介质与延伸的气流通路分离。加热元件的一侧可以与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并且加热元件的相对侧可以与延伸的气流通路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是大体上平面的流体可渗透加热元件,如网、穿孔板或穿孔箔。
29.加热元件可包括由多条导电细丝形成的网。导电细丝可限定细丝之间的空隙,这些空隙可具有介于10μm和100μm之间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细丝在空隙中引起毛细管作用,使得在使用中,待蒸发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抽吸到所述空隙中,从而增加加热器组件和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30.导电细丝可形成大小在160到600mesh us( /

10%)之间(即,每英寸的细丝介于160和600之间( /

10%))的网。空隙的宽度优选地在75μm与25μm之间。作为空隙的面积与网的总面积的比率的网的开口面积的百分比优选地在25%到56%之间。网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编织或网格结构来形成。备选地,导电细丝由彼此平行布置的细丝的阵列组成。
31.导电细丝可具有介于8μm和100μm之间,优选地介于8μm和50μm之间并且更优选地介于8μm和39μm之间的直径。
32.导电细丝的网、阵列或织物的面积可以较小,优选地,小于或等于25mm2,从而允许其合并到手持系统中。导电细丝的网、阵列或织物可以例如为矩形并且具有5mm乘2mm的尺寸。
33.导电细丝可包括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合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掺杂陶瓷、电“导电”陶瓷(诸如二硅化钼)的半导体,碳,石墨,金属,金属合金和由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此类复合材料可包括掺杂或无掺杂的陶瓷。合适的掺杂陶瓷的例子包括掺杂碳化硅。合适的金属的实例包含钛、锆、钽和铂族金属。合适金属合金的实例包括不锈钢;康铜;含镍合金、含钴合金、含铬合金、含铝合金、含钛合金、含锆合金、含铪合金、含铌合金、含钼合金、含钽合金、含钨合金、含锡合金、含镓合金、含锰合金和含铁合金;以及基于镍、铁、钴的超级合金,不锈钢,基于铁铝的合金以及基于铁锰铝的合金。是钛金属公司的注册商标。细丝可以涂覆有一个或多个绝缘体。用于导电细丝的优选材料为304、316、304l和316l不锈钢,以及石墨。
34.加热器元件的导电细丝的网、阵列或织物的电阻优选地在0.3与4欧姆之间。更优
选地,导电细丝的网、阵列或织物的电阻在0.5与3欧姆之间,并且更优选地约1欧姆。
35.系统可包括固定到加热元件的电触点。电流可通过电触点传递至加热元件且从加热元件传递,例如从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可释放地联接到的装置部分。导电细丝的网、阵列或织物的电阻优选地比电触点的电阻大至少一个数量级,并且更优选地大至少两个数量级。这确保热量由加热元件而不是电触点生成。
36.气溶胶生成元件可以通过除加热以外的方法使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例如,气溶胶生成元件可以包括振动膜,或者可以迫使气溶胶形成基质通过细网。
37.贮存器(气溶胶形成基质腔室)可包括或可联接到毛细管材料或其它液体保持材料,所述毛细管材料或其它液体保持材料配置成确保将气溶胶形成基质供应到加热元件或其它气溶胶生成元件。
38.毛细管材料可以具有纤维状或海绵状结构。毛细管材料优选地包括毛细管束。例如,毛细管材料可以包括多个纤维或线或其它细孔管。纤维或线可以大体上对准以向加热元件或其它气溶胶生成元件传送液体。另选地,毛细管材料可以包括海绵状或泡沫状材料。毛细管材料的结构形成复数个小孔或管,液体可以由毛细管作用输送通过所述小孔或管。毛细管材料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合适材料的示例是海绵或泡沫材料,呈纤维或烧结粉末的形式的陶瓷或石墨基材料,泡沫金属或塑料材料,例如由纺制或挤出纤维制造的纤维状材料,如醋酸纤维素、聚酯或粘合聚烯烃、聚乙烯、涤纶或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或陶瓷。
39.毛细管材料可以与加热元件的导电细丝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毛细管材料可延伸到丝之间的空隙中。加热元件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将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抽吸到空隙中。
40.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可独立地包含一种或多种毛细管材料,或可包含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毛细管材料(两种或更多种运输介质)。作为一种选项,与加热元件接触的第一毛细管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而与第一毛细管材料接触但未与加热元件接触的第二毛细管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分解温度。第一毛细管材料有效地充当使加热元件与第二毛细管材料分离的间隔件,使得第二毛细管材料不暴露于高于其热分解温度的温度。如本文中所使用,“热分解温度”意思是在所述温度下材料开始分解且通过生成气态副产物损失质量的温度。第二毛细管材料可比第一毛细管材料有利于占据更大体积且可比第一毛细管材料保持更多气溶胶形成基质。第二毛细管材料可具有比第一毛细管材料更好的毛细管作用性能。第二毛细管材料可比第一毛细管材料更廉价或具有更高的填充能力。第二毛细管材料可为聚丙烯。
41.气溶胶生成系统可包括保持加热器的内部壳体部分。内部壳体部分可以接收在外部壳体部分中。本公开的系统的第一和/或第二部件可包括或形成内部壳体部分和外部壳体部分的特征的任何合适组合。外部壳体部分可包括烟嘴,用户在所述烟嘴上抽吸空气通过延伸的气流通路,例如从第一空气入口到第二空气出口。气体可渗透元件(如果提供)可以定位在内部壳体部分上。任选地,气体可渗透元件可以定位在腔室(其可以设在贮存器与加热器之间)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气体可渗透元件可以将腔室与气流通道分离。气体可渗透元件的一侧可以与腔室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并且气体可渗透元件的相对侧可以与气流通路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气体可渗透元件可以通过夹持固定到内
部壳体部分。例如,气体可渗透元件可被夹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气体可渗透元件可以通过包覆模制固定到内部壳体部分。换句话说,内部壳体部分的一部分可以围绕气体可渗透元件模制。
42.气溶胶生成系统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壳体部分,并且实际上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外部壳体部分,或三个或更多个外部壳体部分。外部壳体部分可构造成由用户单手握住,并且可彼此连结。外部壳体部分可以由塑料材料,或由金属,或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
43.气溶胶生成系统可再填充有气溶胶形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室温下可为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在室温下可为凝胶或可为固体。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呈胶囊或片剂的形式提供,或可以颗粒形式提供。
44.气溶胶形成基质是或包括能够释放可以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可以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来释放挥发性化合物。
45.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植物基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烟草。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含含有烟草的材料,材料包含挥发性烟草风味化合物,其在加热时从气溶胶形成基质释放。备选地,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不含烟草的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均化的植物基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含均化的烟草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为任何合适的已知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在使用中,所述化合物有利于形成稠密且稳定的气溶胶,并且在系统的操作温度下对热降解基本上具有抗性。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诸如三甘醇,1,3

丁二醇和甘油;多元醇的酯,诸如甘油单、二或三乙酸酯;和一元、二元或多元羧酸的脂肪酸酯,诸如二甲基十二烷二酸酯和二甲基十四烷二酸酯。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剂是多元醇或其混合物,例如三甘醇、1,3

丁二醇和最优选的甘油。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括其它添加剂和成分,如香料和水。
46.该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电路,该电路连接到气溶胶生成元件,如加热器元件,并且连接到电源。电路可以例如配置为监测加热元件或加热元件的一根或多根细丝的电阻,并且取决于加热元件的电阻或特别是一根或多根细丝的电阻来控制从电源向加热元件的电力供应。任选地,电路和电源可以设置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可以可释放地联接到的装置部分内。
47.电路可包括可以是可编程微处理器的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专用集成芯片(asic)或能够提供控制的其它电子电路。电路可包括另外的电子部件。电路可配置成调节向加热元件或其它气溶胶生成部件的电力供应。电力可以在激活系统之后连续地供应到加热元件,或者可以间歇地供应,如在逐口抽吸的基础上。可以以电流脉冲的形式将电力供应给加热元件。
48.系统可以是电操作吸烟系统。系统可以是手持式气溶胶生成系统。气溶胶生成系统可具有与常规雪茄或香烟相当的尺寸。吸烟系统可具有介于约30mm和约150mm之间的总长度。吸烟系统可以具有约5mm到约30mm之间的外径。
49.该系统有利地包括电源,通常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的主体内或在可联接到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的主体的装置部分内的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备选,电源可以是另一形式的电荷存储装置,诸如电容器。电源可以需要再充电并且可以具有允许存储
足够用于一次或多次吸烟体验的能量的容量。例如,电源可以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允许连续生成气溶胶持续约六分钟的时间,对应于抽一支常规卷烟所耗费的典型时间,或者持续多个六分钟的时间。在另一实例中,电源可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允许预定数量或不连续的加热器的抽吸或启动。
50.气溶胶生成系统可包括筒和装置部分,所述筒在使用中联接到所述装置部分。筒可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及加热元件或其它气溶胶生成元件。装置部分包括电源和连接到电源的控制电路。装置部分联接到筒以允许从电源供应电力到气溶胶生成元件。
51.筒可包括第二空气出口。筒可包括保持凝聚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贮存器。筒可包括液体可渗透的加热元件。筒可包括气体可渗透元件(如果提供)。筒可以包括腔室(如果提供)。筒可包括内部壳体部分和外部壳体部分,内部壳体部分和外部壳体部分可提供为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的特征的任何合适组合。装置部分可包括与内部壳体部分或外部壳体部分或两者接合的装置壳体。气流通路可以延伸穿过筒和装置部分,或者可以仅延伸穿过筒部分。
52.电触点可以在筒中并且可以与装置部分上的对应电触点接合。
53.本文提供的配置提供了许多优点。具体而言,本公开的构造可以减少来自气溶胶生成系统或气溶胶生成系统中的筒的液体泄漏。提供流体通道与彼此联接和分离,并且提供气流通路与彼此连接和分离的接头配置有利地抑制凝聚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到气流通路中或离开装置。本公开的主题还提供了稳健且易于制造的系统。
附图说明
54.现在将参考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55.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一位置的系统的示意图;
56.图1b是处于第二位置的图1a的系统的示意图;
57.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一位置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示意图;
58.图2b是处于第二位置的图2a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示意图;
59.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于第一位置的筒的透视图;
60.图3b是在旋转到第二位置期间图3a的筒的透视图;
61.图4为图3a

3b的筒的分解视图;
62.图5a

5b分别是图3a

3b的筒的第一部件的端视图和侧视图;
63.图6a

6b分别是图3a

3b的筒的第二部件的端视图和侧视图;
64.图7a是包括处于第一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
65.图7b是包括处于第二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
66.图8a是包括处于第一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
67.图8b是包括处于第二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以及
68.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成气溶胶的方法中的操作流。
具体实施方式
69.本文提供了具有泄漏保护的系统、筒和方法。
70.例如,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一位置的系统的示意图。图1b是处于第二位置的图1a的系统的示意图。图1a

1b中所示的系统1包括第一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流体通道4和第一气流通路5;第二部件3,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流体通道6和第二气流通路7;以及接头j,所述接头将第一部件2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3。有利地,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经由接头j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如图1a中所示)到第二角度(如图1b中所示)的旋转将第一流体通道4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6,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5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7。任选地,系统1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的可破坏构件t,其中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破坏该可破坏构件t。在图1a所示的非限制性配置中,系统1包括多个可破坏构件t。可破坏构件t各自可以包括以第一角度将第一部件2接合到第二部件3的突片,该突片可以响应于第一部件2相对于第二部件3(例如,由用户手动地)扭转而破坏。
71.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一位置的气溶胶生成系统100的示意图。图2b是处于第二位置的图2a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示意图。气溶胶生成系统是配置成生成供用户吸入的气溶胶的手持式吸烟系统。具体而言,图2a

2b中所示的系统是生成含有尼古丁和风味化合物的气溶胶的吸烟系统。
72.图2a

2b中所示的系统100包括第一部件30,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流体通道37和第二气流通路34;第二部件20,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流体通道22和第二气流通路24;以及接头40,所述接头将第一部件3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20。有利地,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经由接头40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如图2a中所示)到第二角度(如图2b中所示)的旋转将第一流体通道37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22,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34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24。
73.更确切地说,图2a

2b的系统100包括两个部分,装置部分10和筒50。在使用中,筒50附接到装置部分10。筒50包括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在一个示例性构造中,第二部件20可以可释放地联接到装置部分10,并且第一部件30经由接头4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20。
74.在例如图2a中所示的此类可旋转联接的第一位置(第一角度)处,第一部件30的气流通路与第二部件20的气流通路分离,以抑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气流。另外,在此类可旋转联接的第一角度下,第一部件30的流体通道与第二部件20的流体通道分离,以抑制第一部件30的贮存器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与第二部件20内的气溶胶生成元件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第一位置可被视为气流通路与彼此并且与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可被视为“密封”流体通道,因此抑制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装置泄漏和/或进入气流通路。作为一个选项,系统10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角度下)由用户购买。
75.在诸如图2b中所示的此类可旋转联接的第二位置(第二角度)下,第一部件30的气流通路联接到第二部件20的气流通路以形成延伸的气流通路。另外,在此类可旋转联接的第二位置中,第一部件30的流体通道联接到第二部件20的流体通道,使得第一部件30的贮存器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与第二部件20内的气溶胶生成元件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作为一个选项,系统100可以由用户操纵到第二位置(在第二角度下),所述第二位置可被视为对应于“启用”位置。
76.装置部分10包括保持可再充电电池12和电控制电路13的装置壳体11。可充电电池12为磷酸铁锂电池。控制电路13包括可编程微处理器和气流传感器。任选地,装置部分10包
括装置部分空气入口15、装置部分空气出口16,以及在其间延伸的装置部分气流通路14。
77.第一部件30包括第一空气入口35、第一空气出口36、在其间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34、保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贮存器33、以及联接到贮存器33的任选的第一流体通道37。第二部件20包括第二空气入口25、第二空气出口26、在其间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24、第二流体通道22(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运输介质或由一个或多个运输介质组成)以及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22的气溶胶生成元件23。系统100(或其一部分,例如筒50)可进一步包括将第一部件3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20的接头40。例如,接头40可以包括枢轴41,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可以围绕该枢轴相对于彼此旋转,例如响应于用户手动操纵。作为一个实例,枢轴41可包括突出构件(如轴)和轴承,所述轴承联接到第一部件30或第二部件20,并且由突出构件支承并围绕突出构件旋转。任选地,第一部件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特征(如凹陷部或突出部),其与第二部件20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如分别是突出部或凹陷部)接合,以便以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可释放地固定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直到用户有意操纵接头以便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变为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中的另一个。
78.附加地或备选地,系统100任选地可以包括联接到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的可破坏构件,其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破坏该可破坏构件。例如,以类似于参照图1a

1b所描述的方式,系统100的可破坏构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破坏构件t,其可抑制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的意外旋转,直到用户相对于第二部件20手动旋转第一部件30而强制破坏。
79.如图2a中所示,当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相对于彼此成第一角度时,第二空气出口26与第一空气入口35分离,以便抑制第二空气入口25与第一空气出口36之间的气流。还如图2a所示,当所述第一部件30和所述第二部件20相对于彼此成第一角度时,第一流体通道37与第二流体通道22分离,以便抑制气溶胶生成元件与贮存器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不从贮存器33流动以便与气溶胶生成元件32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
80.如图2b中所示,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经由接头40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到第二角度的旋转将第二空气出口26联接到第一空气入口35,以便在第二空气入口25与第一空气出口36之间形成延伸的气流通路。任选地,接头40包括接头气流通路42,其以第二角度连结到第二空气出口26和第一空气入口35,因此允许空气在其间流动;接头气流通路42(如果存在)可形成延伸的气流通路的一部分。还如图2b中所示,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经由接头40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到第二角度的旋转也使第一流体通道37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22,使得来自贮存器33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由第一流体通道37和第二流体通道22与气溶胶生成元件32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以生成气溶胶(其传送到延伸的气流通路24、42、34中)。任选地,接头40包括接头流体通路43,其以第二角度连结到第二流体通道22和第一流体通道37,因此允许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其间流动;接头流体通路43(如果存在)可形成延伸流体通路的一部分。
81.当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如图2b所示相对于彼此呈第二角度时,系统100可被视为“启用”的,因为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从与第二部件20的加热器23(在该处,可加热所述基质以形成蒸汽)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第一部件30的贮存器33流动,并且空气可从第二部件20流动到第一部件30以夹带蒸汽,所述蒸汽至少部分地凝聚以形成气溶胶并
且经由第一空气出口36(位于系统100的烟嘴处)将该气溶胶携带到用户的口中。另外,当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一角度时,系统100可被视为“停用”,因为第一部件30的贮存器3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与第二部件20的加热器23之间的流体连通被抑制;因而,抑制了基于该基质形成的气溶胶携带到用户的口中。此外,在“停用”状态下,贮存器任选地可被密封,因此抑制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到气流通路中。任选地,系统100可以默认(例如,在购买时)处于“停用”位置,并且可以由用户旋转到“启用”位置。作为另一个选项,在旋转到“启用”位置之后,系统100可以由用户再次旋转到“停用”位置。作为备选选项,在旋转到“启用”位置之后,系统100再次抑制用户旋转到“停用”位置,并且因此在其正常使用的其余部分保持在“启用”位置。例如,任选地,第一部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以第二角度与第二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凹部可安全地接合,或任选地,第二部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以所述第二角度与第一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凹部可安全地接合,以便即使用户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施加显著的手动扭转力也抑制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进一步旋转。
82.在一个示例性构造中,第一角度相对于第二角度为约180度。在另一个示例性构造中,第一角度相对于第二角度为约90度。然而,应认识到,第一角度可以相对于第二角度呈任何合适的度数,例如约10度到约180度,或约30度到约150度,或约45度到约120度,或约60度到约90度,或约60度到约180度,或约90度到约180度。另外,应注意,在整个本公开中,将角度或位置称为“第一”或“第二”是任意的。例如,图2a中所示的构造可等效地视为处于第二位置(第二角度),并且图2b中所示的构造可等效地视为处于第一位置(第一角度)。
83.在筒50内,第二部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所述第二壳体例如通过搭扣配合连接而可释放地附接到装置壳体11。第二壳体21保持气溶胶生成元件23,所述气溶胶生成元件在一种构造中是或包括加热元件。例如,加热器可以是或包括电阻加热元件。电力可在控制电路13的控制下从电池12提供到气溶胶生成元件23(例如,加热元件)。此类电力可通过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的任何合适组合从电池12传导到气溶胶生成元件23。
84.在筒50内,第一部件30包括经由接头40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二壳体21的第一壳体31。第一壳体31将凝聚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保持在贮存器(基质腔室)33内。在某些构造中,贮存器33由侧壁32和第一壳体31界定,并且经由第一流体通道37、任选的接头流体通路43和第二流体通道22流体地联接到气溶胶生成元件23,第二流体通道可包括通道和/或一种或多种运输介质(如一种或多种毛细管材料),或由通道和/或一种或多种运输介质组成。在本实例中,气溶胶形成基质是在室温下的液体混合物,并且包括尼古丁、风味、气溶胶形成剂、这样的甘油或丙二醇,以及水。然而,应理解,可适当地使用任何其它凝聚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在一些构造中,一种或多种运输介质,如一种或多种毛细管材料,可设在贮存器33中,并且可布置成促进气溶胶形成基质经由第一流体通道37、接头流体通路43和第二流体通道22输送到气溶胶生成元件23,而不管系统100相对于重力的定向如何。
85.例如,当第一部件30如图2b所示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包括元件14、24、34(任选地包括接头气流通路42)的延伸的气流通路通过系统100提供。在此实例中,包括延伸的气流通路的元件24、42、34的一部分通过筒50,并且延伸的气流通路的一部分14通过装置部分10。包括在控制电路13中的气流传感器定位成检测通过装置10中的气流通路的部分14的气流。系统100的气流通路从空气入口15延伸到第一空气出口36。在
装置部分10内,例如当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装置部分气流通路14从装置部分空气入口15延伸到装置部分空气出口16。在第二部分20内,第二气流通路24从第二空气入口25延伸到第二空气出口26,并且第二空气入口25独立于第一部分30与第二部分20之间的角度从装置10的空气出口16接收空气。在第一部分30内,第一气流通路34从第一空气入口35延伸到第一空气出口36,并且当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一空气入口35从第二空气出口26接收空气。第一空气出口36在筒50的烟嘴端中,其也形成第一部件30的烟嘴端。在当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用户对筒50的烟嘴端抽吸时,空气通过包括元件14、24、42、34的延伸的气流通路从空气入口15抽吸到第一空气出口36。相比之下,如果用户在第一部件30如图2a中所示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一角度时在筒50的烟嘴端上抽吸,则空气可以仅从第一气流通路34抽吸,因为在该第一角度下由接头40造成了包括元件14、24、42、34的延伸的气流通路的中断。
86.在图2a

2b所示的构造中,气溶胶生成元件23大体上是平面的,并且定位于第二流体通道22与第二气流通路24之间。气溶胶生成元件23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气流通路24布置。在一种示例性构造的操作中,气溶胶生成元件23例如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而蒸发以形成蒸汽。当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蒸汽可穿过气溶胶生成元件23,例如网状加热元件,以进入包括元件24、42、34的延伸的气流通路。蒸汽夹带在流过延伸的气流通路的空气中,并且在通过第一空气出口36离开系统之前冷却以形成气溶胶。
87.在该实例中由装置部分10和筒50组成的系统100是细长的,其具有明显大于其宽度或厚度的长度。烟嘴端位于系统100的长度的一端处,例如,可位于包括第一空气出口36的一端处。当使用系统时,这种形状允许系统100由用户单手舒适地保持。系统100的长度可以说是沿纵向方向延伸。当第一部件30如图2b中所示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包括元件14、24、42、34的延伸的气流通路在纵向上延伸通过气溶胶生成元件23。然而,包括元件14、24、42、34的延伸的气流通路不一定是线性的,而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节段,其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其它节段以180度之外的角度设置。下文参考图3a

8b描述这种非线性布置的非限制性实例。气溶胶生成元件23可以是大体上平面的,并且可以平行于纵向方向延伸。气溶胶生成元件23也可以是细长的,其长度在纵向方向上延伸。该布置允许将具有相对大的表面区域的加热元件容纳在细长的易于保持系统中。
88.在操作中,气溶胶生成元件23可仅在用户抽吸期间由控制电路13激活,或可在系统100打开之后例如经由装置部分10内并且可操作地联接到控制电路13的开关连续地激活。在第一情况下,当流动传感器(未具体示出的控制电路13的一部分)检测到高于阈值气流速率的通过装置部分气流通路14的气流时,检测到用户抽吸。响应于流动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电路13向气溶胶生成元件23供电。对气溶胶生成元件23的供电可在检测到用户抽吸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提供,或可基于来自流量传感器的信号和/或基于由控制电路13接收的其它输入(如气溶胶生成元件23温度或电阻的测量值)来控制,直到满足关断条件为止。在一个实例中,在检测到用户抽吸之后,气溶胶生成元件23供应有6瓦功率3秒。当向气溶胶生成元件23供电时,其加热。当其足够热时,邻近气溶胶生成元件23的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蒸发并进入第二气流通路24。
89.在第二种情况下,在系统100激活之后,在由控制电路13操作期间,气溶胶生成元件23连续地供应有电力。激活可以基于对系统的用户输入,如按下按钮或以其它方式激活与控制电路13可操作通信的开关。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装置激活之后,无论用户抽吸如何,气溶胶生成元件23都供应有3.3瓦的功率。再次,这可基于控制电路13的其它输入,如测量的气溶胶生成元件23温度或电阻来调整。系统可在激活后的预定时间之后或基于另一用户输入关断。
90.作为另一个备选方案,可以使用混合电源方案,其中诸如3.3瓦的较低功率在用户抽吸之间供应,但诸如7瓦的较高功率在检测到每次用户抽吸之后的2秒内供应。这可能导致生成较大体积的气溶胶。
91.当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二角度时,生成的蒸汽穿过气溶胶生成元件23,从气溶胶生成元件,蒸汽夹带在气流中通过第二气流通路24并且由此进入任选的接头气流通路42和第一气流通路34。蒸汽在延伸的气流通路内冷却以部分或完全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穿过第一空气出口36并且进入用户的口中。
92.在包括毛细管材料或第二流体通道22内或作为第二流体通道的其它运输介质的构造中,由气溶胶生成元件23蒸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凝聚形式(例如,液体或凝胶)离开毛细管材料。这种凝聚形式(例如,液体或凝胶)由仍保留在贮存器中的凝聚形式(例如,液体或凝胶)替换,使得在气溶胶生成元件23附近存在凝聚形式(例如,液体或凝胶),以备用于下一次用户抽吸。应当认识到,当第一部件30相对于第二部件20处于或大致处于第一角度时,即使在该第一角度下抑制了附加流体从贮存器33到第二流体通道22的流动,气溶胶生成基质也可以保留在流体通道(例如,毛细管材料)内。
93.有可能并非所有蒸发的气溶胶形成基质都由用户吸出系统100。在这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凝聚以在气流通路24内形成大液滴。在使用期间或在系统使用之间,一些液体还有可能在不蒸发的情况下通过气溶胶生成元件23。任选地,气体可渗透元件可提供成以便抑制凝聚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运输到气流通路24中,使得大液滴或大量的凝聚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不经由延伸的气流通路吸入到用户的口中,从而改善用户体验。此类气体可渗透元件的非限制性实例在本文中其它地方提供。
94.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于第一位置的筒的透视图。图3b是在旋转到第二位置期间图3a的筒的透视图。图4为图3a

3b的筒的分解视图。图5a

5b分别是图3a

3b的筒的第一部件的端视图和侧视图。图6a

6b是图3a

3b的筒的第二部件的端视图和侧视图。图7a是包括处于第一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图7b是包括处于第二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图8a是包括处于第一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图8b是包括处于第二位置的图3a

3b的筒的系统的选定部件的平面视图。
95.图3a

8b中所示的筒250包括第一部件230、第二部件220和接头240。第二部件220可以可释放地联接到装置部分210,所述装置部分可以类似于上文参考图2a

2b所述的装置部分10构造。第二部件220和第一部件230可经由接头240以与上文参考图2a

2b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相对于彼此旋转。例如,如图3a和3b中所示,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可以使用扭转运动,例如通过用户手动操纵,经由接头240相对于彼此旋转。
96.第一部件230包括第一流体通道343和第一气流通路234,并且第二部件220包括第
二流体通道543和第二气流通路224。有利地,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经由接头240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第一位置)(如图7a和图8a中所示)旋转到第二角度(第二位置)(如图2b中所示)使第一流体通道343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543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234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224。任选地,可破坏构件(例如,如参照图1a

1b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可破坏构件t)可以联接到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以便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的意外旋转,并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有意旋转可以破坏该可破坏构件。
97.第二部件220包括外部壳体221和内部壳体237。内部壳体237例如在正常使用期间与外部壳体221可安全地接合,例如以紧密滑移配合接合或抑制内部壳体237与外部壳体221分离的其它合适的接合。
98.在第二部件220内,内部壳体237保持第一毛细管材料331和第二毛细管材料332(两种或更多种运输介质),加热器组件333、336,任选的气体可渗透元件334和内盖335。如可具体从图7a理解,第二气流通道224可通过内部壳体237限定。加热器组件包括加热器安装件336,其支承在第二气流通道224附近的液体可渗透加热元件333,或如本文其它地方所述的其它合适的气溶胶生成元件。内部壳体237将毛细管材料331、332保持在加热器安装件336内,并且所述毛细管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与加热元件333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第二部件220还包括电触点元件251,所述电触点元件在筒250的装置部分端处(与筒的烟嘴端相对)在网状加热元件333与筒的外表面之间延伸。电触点元件251与系统的装置部分210上的对应电触点252对接,以允许在控制电路(例如控制电路13)的控制下由电池(例如,电池12)向加热元件333供电。连接器接头226将外部盖225联接到内部壳体237,并且电触点元件251以例如图7a中所示的方式经由导电线253延伸穿过外部盖225以电接触加热器333。
99.任选的气体可渗透元件334由内部盖335夹紧到内部壳体237内的加热器组件,所述内部盖配合内部壳体237的内表面并且与内部壳体的内表面接合,例如,以紧密的滑移配合接合或抑制凝聚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在盖335的外侧壁周围的泄漏的其它合适的接合。安装件336可将气体可渗透元件334与网状加热元件333隔开,以便在元件333、334之间提供腔,在腔内可收集凝聚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如在腔内凝聚或通过加热元件333泄漏的液滴。气体可渗透元件334可以是疏水性的,并且可以抑制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凝聚形式的传送进入气流通路中。在一个示例性构造中,任选的气体可渗透元件334包括直径为约50微米的不锈钢丝网。网的孔隙具有约100微米的直径。网可涂布有碳化硅。
100.附加地或备选地,加热元件333的网也可由不锈钢形成,并且具有约400mesh us(每英寸约400根细丝)的网尺寸。细丝具有约16μm的直径。形成网的细丝限定细丝之间的空隙。此实例中的空隙具有约37μm的宽度,尽管可使用较大或较小的空隙。使用这些概略尺寸的网允许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弯液面形成于空隙中,并且允许加热器组件的网通过毛细管作用抽吸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元件网的开口面积,即空隙的面积与网的总面积的比率有利地在25%与56%之间。加热器组件的总电阻为大约1欧姆。
101.第一部件230包括壳体231,在壳体内以类似于图2a

2b中描述的方式限定贮存器233、第一流体通道343和第一气流通道234。另外,在图3a

8b中示出的示例性构造中,第一部件230包括轴244,所述轴与第二部件220的对应孔隙245接合,以便在正常使用期间抑制第一部件230与第二部件220分开。另外,轴244支承接头240,以便经由接头240提供第一部
件230和第二部件220围绕纵向轴线(例如围绕轴244)相对于彼此的旋转。然而,应理解,第二部件220可改为包括此轴244,并且第一部件230可改为包括对应的孔隙245,并且任何其它合适的结构或结构组合可提供成以便允许第一部件230相对于第二部件220围绕纵向轴线旋转。
102.第一部件230可进一步包括管接头237、密封接头321和具有限定对应于第一空气出口的贯穿孔隙236的烟嘴盖239。管接头237包括穿过其中的孔隙,其将第一气流通道234的端部密封地接合到孔隙236,并且密封接头321将烟嘴盖239密封地连结到壳体231,例如以包围贮存器233并抑制在烟嘴盖239周围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泄漏的方式。
103.接头240包括轴承241、接头气流通路242和一个或多个接头流体通路(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接头流体通路)243。轴承241构造成接收轴244并且允许轴244穿过其中,以便与第二部件220的孔隙245接合。接头240可包括弹性体材料或材料组合或可由弹性体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所述弹性体材料或材料组合构造成提供气密密封,以便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二角度时,抑制从第二部件220流动到第一部件230的空气泄漏,以及任选地以便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成第一角度时,抑制空气流过筒250。附加地或备选地,接头240可构造成提供液密密封,以便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二角度时,抑制从第一部件230流动到第二部件220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泄漏,并且任选地以便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一角度时,抑制气溶胶生成基质从筒250流出。用于接头240的合适的弹性体材料的实例包括硅树脂、橡胶、聚氨酯、特氟龙和尼龙。
104.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一角度(如图7a和8a中所示)时,第一气流通路234与第二气流通路224分离,并且任选地由接头240的材料密封。更确切地说,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在围绕轴244相对于彼此的第一角度处的相对位置将第二空气出口536与第一空气入口235和接头气流通路242物理地分开(分离),因此抑制第二空气入口(例如,325、326和/或337)和第一空气出口236之间的气流,使得用户在烟嘴盖239上抽吸不会使空气流过第二气流通路224,因此抑制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蒸汽和/或气溶胶传送到用户的口中。
105.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一角度时(如图7a和8a中所示),第一流体通道343与第二流体通道543分离,并且任选地由接头240的材料密封。更确切地说,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在围绕轴244相对于彼此的第一角度处的相对位置将第一流体通道343与第二流体通道543物理地分开(分离),并且任选地将第二流体通道543与接头流体通道243物理地分开(分离),因此抑制网状加热元件333与贮存器233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
106.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二角度时(如图7b和8b中所示),接头气流通路242将第一气流通路234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224,以便提供延伸的气流通路,空气可响应于用户在烟嘴盖236处进行抽吸而通过所述延伸的气流通路吸入。更确切地说,在第二部件220内,通过外盖225限定的孔隙325和通过连接器接头226限定的孔隙326提供连接到通过内部壳体237限定的孔隙337的气流通路。孔隙337联接到限定在内部壳体237内的第二气流通路224。孔隙337、孔隙325和/或孔隙326中的任一个可被视为对应于第二空气入口。气流通路224以例如图7b中所示的方式联接到第二空气出口536。在第一部件230内,
第一空气入口235限定在壳体231内且联接到第一气流通路234。第一气流通路234联接到管接头237和孔隙236,以在烟嘴处提供第一空气出口。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二角度时,响应于用户在烟嘴盖236处抽吸,空气流过孔隙325、326、337并进入第二气流通路224,在该处,空气通过加热元件333,导致将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蒸汽夹带在空气中。然后,空气流出第二空气出口536,并且通过接头气流通路242(其周围材料密封以防第二空气出口536与第一空气入口235之间的空气泄漏),通过第一气流通路234,通过管接头237,通过对应于烟嘴盖239内的第一空气出口的孔隙236进入第一空气入口235,并且然后进入用户的口中。在进入用户的口之前,夹带在流动空气中的蒸汽可完全或部分地凝聚到由筒250的元件形成的延伸的气流通路的任何合适部分内的气溶胶。
107.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呈第二角度(如图7b和8b中所示)时,接头流体通路243将贮存器233联接到加热元件333或其它合适的气溶胶生成元件,使得加热元件333可响应于用户在烟嘴盖236处进行抽吸而使气溶胶生成基质蒸发到流过延伸的气流通路的空气中。更确切地说,在第一部件230内,贮存器23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接头240内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接头流体通道243,通过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或更多个)第一流体通道343流入第二部件220内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或更多个)第二流体通道543,接头流体通道的周围材料密封以防第一流体通道343与第二流体通道543之间的流体泄漏。在穿过第二流体通道543之后,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入毛细管材料331、332中,所述毛细管材料将气溶胶生成基质传导到加热元件333,并且所述毛细管材料还可或备选地可视为对应于第二流体通道。如上所述,当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二角度时,响应于用户在烟嘴盖236处抽吸,空气流过孔隙325、326、337并进入第二气流通路224,在该处,空气通过加热元件333,导致将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蒸汽夹带在空气中,并且最终以诸如上文所述的方式经由延伸的气流通路进入用户的口中。
108.第一部件230和/或第二部件220任选地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协作特征,所述一个或多个协作特征构造成当用户并非有意改变此类部件之间的角度时,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意外旋转。例如,第一部件230任选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凹陷部431,并且第二部件220任选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出部531,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与此类凹陷部接合,以便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意外旋转。应理解,备选地,第一部件230可包括类似突出部,并且第二部件220可包括与此类突出部接合以便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意外旋转的类似凹陷部。任选地,此类突出部和凹陷部可以彼此足够强烈地接合,以抵抗用户相对于彼此扭转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的甚至较强尝试,因此在正常使用期间有效地将系统锁定在第二角度。
109.附加地或备选地,任选地,第二部件220和/或第一部件2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凹部或突出部,所述一个或多个凹部或突出部构造成促进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于彼此的旋转和/或抑制此类部件超出指定角度的旋转。例如,第二部件220任选地可以包括半圆形凹陷部560,并且第一部件任选地可以包括配合在凹陷部560内的突出部561。当第二部件220和第一部件230相对于彼此旋转到第一限制位置(例如,对应于第一角度)时,突出部561接触凹陷部560的第一端,因此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超出该位置的相对旋转。当第二部件220和第一部件230相对于彼此在另一方向上旋转到第二限制位置(例如,对应于第二角度)时,突出部561接触凹陷部560的第二端,从而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超出该位置的相对
旋转。
110.图3a

8b的筒250易于组装。对于第二部件220,内部壳体237,毛细管材料331、332,包括元件333、336的加热器组件,任选的气体可渗透元件334,内盖335,连接器接头226,外盖225和连接器251的组件可描述为雾化器组件。首先组装雾化器组件。雾化器组件接着被推入外部壳体221中。任选地,外盖225上的一对突出部228卡扣到外部壳体221上的对应孔隙或槽227中,以将内部壳体237固定在外部壳体221内。对于第一部件230,空气出口236可包括可插入到管接头237中的突出部,密封接头321可插入到烟嘴盖239内的凹陷部322中,并且烟嘴盖239可插入到壳体231中。任选地,烟嘴盖239可包括一对突出部338,其卡扣到壳体231上的对应孔隙或槽238中以将烟嘴盖固定到壳体231。保持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腔室233可以由壳体231限定,并且任选地也可以由烟嘴盖239限定。在附接烟嘴盖239之前,壳体231可以包含液体(或另一凝聚相)气溶胶形成基质。备选地,在烟嘴盖239附接到壳体231之后,可以通过填充端口(未示出)填充气溶胶形成基质腔室。接头240可以在第一部件230的轴244上被按压,并且轴可以与第二部件220的孔隙245接合,以便使第一部件230和第二部件220彼此可旋转地固定。装置210可以经由第二部件220可释放地连接到筒250。本文提供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接头和装置的各个部分中的每一个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形成,如金属或稳健的塑料材料,例如耐热塑料材料和/或弹性体塑料材料。
111.图3a

8b的筒以关于图1a

1b和2a

2b描述的方式操作。
112.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成气溶胶的方法80中的操作流。方法80中的操作可以使用参照图1a

1b描述的系统1和/或参照图2a

2b描述的系统100和/或参照图3a

8b描述的筒520来实现,但不限于此。
113.图9中所示的方法90包括提供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一气流通路的第一部件(操作91)。例如,参照图1a

1b描述的第一部件2可包括第一流体通道4和第一气流通路5。或者,例如,参照图2a

2b描述的第一部件30可包括第一流体通道37和第一气流通路34。或者,例如,参照图3a

8b描述的第一部件230可包括第一流体通道343和第一气流通路234。
114.图9中所示的方法90还包括提供包括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二气流通路的第二部件(操作92)。例如,参照图1a

1b描述的第二部件3可包括第二流体通道6和第二气流通路7。或者,例如,参照图2a

2b描述的第二部件20可包括第二流体通道22和第二气流通路24。或者,例如,参照图3a

8b描述的第二部件220可包括第二流体通道543和第二气流通路224。
115.图9中示出的方法90还包括提供将第一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的接头(操作93)。例如,参照图1a

1b描述的接头j可以将第一部件2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3。或者,例如,参照图2a

2b描述的接头40可以将第一部件3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20。或者,例如,参照图3a

8b描述的接头240可以将第一部件23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部件220。
116.图9中所示的方法90还可包括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旋转到第二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操作94)。例如,参照图2a

2b描述的第一部件30可以相对于第二部件20从第一角度旋转到第二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37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22,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34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24。或者,例如,参照图3a

8b描述的第一部件230可以相对于第二部件220从第一角度旋转到第二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343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543,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234联接到第二气流通路224。流体通道的此类连结可以允许可在贮存器中
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与诸如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元件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
117.任选地,图9中所示的方法90还可包括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二角度旋转到第一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分离,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与第二气流通路分离。例如,参照图1a

1b描述的第一部件2可以相对于第二部件3从第二角度旋转到第一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4与第二流体通道6分离,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5与第二气流通路7分离,因此抑制第一气流通路与第二气流通路之间的气流。例如,参照图2a

2b描述的第一部件30可以相对于第二部件20从第二角度旋转到第一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37与第二流体通道22分离,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34与第二气流通路24分离,因此抑制第一气流通路与第二气流通路之间的气流。或者,例如,参照图3a

8b描述的第一部件230可以相对于第二部件220从第二角度旋转到第一角度,以将第一流体通道343与第二流体通道543分离,并且将第一气流通路234与第二气流通路224分离,因此抑制第一气流通路与第二气流通路之间的气流。流体通道的此类任选分离可以抑制可在贮存器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与诸如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元件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
118.任选地,第一部件(例如,30或230)进一步包括第一空气入口(例如,35或235)和第一空气出口(例如,36或236),第一气流通路(例如,34或234)在其间延伸。另外,第一部件可包括保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贮存器(例如,33或233),第一流体通道(例如,37或343)联接到贮存器。任选地,第二部件(例如,20或220)进一步包括第二空气入口(例如,25或325、326或337)和第二空气出口(例如,26或536),第二气流通路(例如,24或224)在其间延伸。另外,第二部件可包括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的气溶胶生成元件(例如,23或333)。任选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一角度旋转到第二角度使第二空气出口联接到第一空气入口,以便形成第二空气入口与第一空气出口之间的延伸的气流通路,并且将第一流体通道联接到第二流体通道,使得来自贮存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由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与气溶胶生成元件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以产生气溶胶,所述气溶胶传送到延伸的气流通路中。任选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相对于彼此从第二角度旋转到第一角度使第二空气出口与第一空气入口分离,以便抑制第二空气入口与第一空气出口之间的气流,并且使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分离,以便抑制气溶胶生成元件与贮存器之间的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
119.参考图1a

1b、2a

2b和3a

8b提供包括此类选项的示例性构造。
120.任选地,气溶胶生成元件(例如23或333)包括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任选地可为液体可渗透的。附加地或备选地,加热元件任选地包括网。网任选由直径在约10微米与100微米之间的线形成。
121.附加地或备选地,气溶胶生成基质任选地包含尼古丁。
122.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一部件任选地包括烟嘴(例如,包括空气出口36的部件30的端部或烟嘴盖239)。
123.附加地或备选地,任选地,第二部件包括保持气溶胶生成元件的内部壳体(例如,237)。
124.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二部件任选地进一步包括腔室,气溶胶生成元件的一侧(例如333)与第二流体通道(例如543)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并且气溶胶生成元件的相
对侧与腔室(例如,紧邻333上方的空间)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任选地,第二部件进一步包括气体可渗透元件(例如334)。任选地,气体可渗透元件的一侧与腔室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并且气体可渗透元件的相对侧与第二气流通路流体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接触。任选地,内部壳体进一步包括盖(例如,335),气体可渗透元件设置在盖和气溶胶生成元件之间。
125.附加地或备选地,任选地,第一角度相对于第二角度为约180
°

126.附加地或备选地,装置部分(例如,10或210)提供成包括电源(例如,12)和连接到电源的控制电路(例如,13),装置端口联接到第二部件(例如,经由连接251、252),以允许从电源向气溶胶生成元件供电。
127.在所描述的实例中,应当清楚的是,贮存器和气溶胶生成元件可分别位于系统的任何合适一个或多个部分中。例如,贮存器和气溶胶生成元件两者可以位于系统的第一部件中,并且系统的第二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流体通路和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经由接头的旋转可经由一个或多个流体通路将贮存器流体联接到气溶胶生成元件,使得贮存器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与气溶胶生成元件流体连通以被气溶胶化。另外,第一部件的相对于第二部件的这种旋转可以将气溶胶生成元件流体地联接到气流通路,气溶胶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经由气流通路传递到用户的口。还应该清楚,气流通道并且具体是雾化腔室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改变,以提供输送给用户的气溶胶的特定的期望特性。
128.应当清楚的是,尽管某些所描述的实例使用液体气溶胶形成基质,但在使用其它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系统中提供气体可渗透元件是有益的。在室温下为固体或凝胶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仍可释放挥发性组分,挥发性组分在雾化腔室中凝聚成液体形式。例如,气溶胶形成基质可提供为凝胶片剂。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包含颗粒或切丝烟草。
129.还应当清楚的是,尽管实例描述使用电阻性加热元件形成气溶胶,但是在使用不同类型的加热元件,例如感应加热加热元件进行操作的系统中,提供可旋转接头是有益的。加热元件不需要是定位在气溶胶形成基质与延伸的气流通路之间的流体可渗透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以是烤箱式加热器,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腔室的壁以产生蒸汽。蒸汽可以通过加热元件传递到气流通路。提供可旋转接头对于通过加热之外的手段形成气溶胶的系统可能是进一步有益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