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6-15 19: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烟 烟具 加热 装置 燃烧
发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烟技术的发展,电子烟产品广泛的被群众所接受。就目前的电子烟产品中,一般采用电阻丝发热技术对发烟介质进行加热。发烟介质包括烟草、烟弹或烟支等。

但是针对于结构细长且加热区宽的烟支,采用电阻丝技术加热,会导致加热速度慢,加热均匀性较差,加热效率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发烟装置采用电阻丝发热技术加热烟支,导致使用过程中加热速度慢,加热均匀性较差,加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烟装置,包括发热模组,所述发热模组包括:

第一管件;

线圈,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件的外周壁;以及

发热管件,所述发热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件的内周侧;所述发热管件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发热模组包括端盖支撑管件,所述支撑管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件的内周壁,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管件的端部相连,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撑管件相对设置,所述发热管件设置在所述端盖和所述支撑管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第一管件包括第一管体和延伸部,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延伸部围绕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壁;

所述发热模组包括第二管件,所述第二管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且与所述第一管体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管件连接于所述端盖和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端盖、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界定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端盖包括盖体和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设置在所述盖体面向所述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环围绕所述端盖的中心轴设置;

所述延伸部包括延伸主体和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设置在所述延伸主体面向所述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

所述线圈的一端抵接与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线圈的另一端抵接与所述第二凸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端盖还包括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围绕所述端盖的中心轴设置,多个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环朝向所述端盖的中心轴的一侧,多个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凸环间隔设置;

所述盖体凸出所述第一凸环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环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槽,所述盖体、所述第一凸环和多个所述凸块之间界定形成第二槽;

所述第二管件插接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一管体插接在所述第二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盖体凸出多个所述凸块的部分与多个所述凸块之间界定形成第三槽;

所述支撑管件包括第二管体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围绕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四槽,所述第四槽围绕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心轴设置;

所述发热管件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三槽内,所述发热管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四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端盖上还设置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三槽和所述发热管件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内空间与所述第四槽连通;

所述发烟装置还包括一内壳,所述内壳套设在所述发热模组的外周,所述内壳与所述发热模组之间形成第一气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发热管体之间形成第二气道;

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第三气道;

所述第一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三气道,所述第三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内空间,所述第二内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

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

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三气道和所述第二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多个所述第四开口沿着所述第二管体的周沿方向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发热管件由导磁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发热管件包括第三管体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裹在所述第三管体的表面,所述第三管体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隔离层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中,所述导磁材料为铁素体不锈钢、低碳钢或铌钛合金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发烟装置通过采用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加热发热管件的方式,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加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发热模组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发热模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端盖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端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第一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支撑管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支撑管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发热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烟装置100,其包括发热模组10、内壳20和外壳30。所述内壳20套设在所述发热模组10的外周。所述外壳30包装在所述内壳20的外周。

请参照图2和图3,发热模组10包括端盖11、第一管件12、线圈13、第二管件14、支撑管件15和发热管件16。

所述端盖11与所述第一管件12的端部相连。所述端盖11与所述支撑管件15相对设置。所述线圈13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件12的外周壁。所述第二管件14套设在线圈13的外周。第二管件14的一端与所述端盖11相连。

所述支撑管件15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件12的内周壁。所述发热管件16置在所述第一管件12的内周侧。具体的,所述发热管件15设置在所述端盖11和所述支撑管件15之间。

所述发热管件16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

需要解释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当采用电阻发热方式的发烟装置加热具有较长加热区域的烟支时,烟支的受热效率较低且受热的均匀性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烟装置100通过采用线圈13产生的电磁场加热发热管件16的方式,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加热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100中,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端盖11包括盖体111、第一凸环112和多个凸块113。所述第一凸环112设置在所述盖体111面向所述线圈13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环112围绕所述端盖11的中心轴设置。多个所述凸块113围绕所述端盖11的中心轴设置。多个所述凸块113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环112朝向所述端盖11的中心轴的一侧。多个所述凸块113与所述第一凸环11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凸块113之间间隔一空白空间117设置。

所述盖体111凸出所述第一凸环112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环112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槽114。所述盖体111、所述第一凸环112和多个所述凸块113之间界定形成第二槽115。所述盖体111凸出多个所述凸块113的部分与多个所述凸块113之间界定形成第三槽116。

也即,所述第一槽114设置在所述第二槽115的外侧。所述第二槽115设置在所述第三槽116的外侧。所述第一凸环112位于所述第一槽114和所述第二槽115之间。多个凸块113设置在第二槽115和第三槽116之间。

其中第二槽115和第三槽116通过所述空白空间117相互连通。

另外,端盖11上还设置一第一开口118和第二开口119。所述第一开口118设置在盖体111的中间位置,且连通于第三槽116。所述第二开口119设置在空白空间117处且连通于空白空间117。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100中,请参照图6,所述第一管件12包括第一管体121、延伸部122和插接块123。所述延伸部122围绕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体121的外周壁。插接块123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21远离所述端盖11的端部上。所述插接块123用于和支撑管件15插接配合。

所述延伸部122包括延伸主体12a和第二凸环12b。所述第二凸环12b设置在所述延伸主体12a面向所述线圈13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环12b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12a的外周壁。

所述第二凸环12b上设置有通孔124。通孔124用于穿过线圈13的引脚。

结合图3,所述第一管体1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端盖11。第二管件14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21的外周,且与所述第一管体121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管件14连接于所述端盖11和所述延伸部122之间。所述端盖11、所述第一管件12和所述第二管件14界定形成容纳空间10a。

具体的,所述第二管件14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槽114内,第二管件14的另一端抵接是延伸部122。所述第一管体121插接在所述第二槽115内。第二管件14和第一管体121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端盖11,达到便于安装的效果。

另外,所述线圈1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0a内,以防止线圈13(漆包线)工作时产生的废气污染进入气道。

所述线圈13的一端抵接与所述第一凸环112,所述线圈13的另一端抵接与所述第二凸环12b,线圈13的引脚穿过通孔124。采用第一凸环112和第二凸环12b抵接线圈13的方式,一方面便于固定安装线圈13,提高安装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凸环112和第二凸环12b的厚度将线圈13设置在对应于发热管件16的中部区域,提高发热管件16的受热效率和受热均匀性。

请参照图7和图8,所述支撑管件15包括第二管体151、第一支撑部152和第二支撑部153。所述第一支撑部152围绕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151的外周壁。所述第二支撑部153也围绕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151的外周壁。所述第二支撑部15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52远离所述发热管件16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152上设置有第四槽154,所述第四槽154围绕所述第一支撑部152的中心轴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部152上设置有第三开口155。所述第一支撑部152包括第一延展部分15a和限位部分15b。第一延展部分15a围绕连接于第二管体151外周壁。多个限位部分15b围绕第一延展部分15a的中心轴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分15b之间间隔一所述第三开口155。

所述第二管体151上设置有第四开口156。所述第四开口156连通于所述第二管体151的第二内空间4m。可选的,多个所述第四开口156沿着所述第二管体151的周沿方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对第四开口156的数量不作限制。

其中,多个所述限位部分15b和第一延展部分15a界定形成所述第四槽154。所述限位部分15b即用于过盈设置在第一管体121的内壁,又用于限位发热管件16,且用于形成气道。

结合图3,所述发热管件16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三槽116内,所述发热管件16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四槽154内。

所述第二支撑部153包括第二延展部分15c和第三凸环15d。第二延展部分15c围绕连接于第二管体151外周壁。第三凸环15d连接在第二延展部分15c上,且围绕连接于第二管体151外周壁。

第二延展部分15c凸出第三凸环15d的部分设置有插接孔15f。

请结合图3,第一管件12的插接块123插接在所述插接孔15f内。第一管件12的第一管体121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三凸环15d的外周壁。第一管体121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二延展部分15c凸出第三凸环15d的部分。

结合图9,所述第一开口118与所述发热管件16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内空间5m连通。所述第一内空间5m与所述第四槽154连通。

所述内壳20与所述发热模组10之间形成第一气道1m。所述第一管体121与所述发热管体16之间形成第二气道2m。

所述第二管体151与所述第一管体121之间形成第三气道3m。

所述第一气道1m连通于所述第二气道2m。所述第二气道2m连通于所述第三气道3m。所述第三气道3m连通于所述第二管体151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内空间4m。所述第二内空间4m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5m。

第一气道1m、第二气道2m、第三气道3m和第二内空间4m依次连通形成本实施例的气道结构。第一内空间5m用于放置发烟介质。

具体的,所述第二开口119连通于所述第一气道1m和所述第二气道2m。

所述第三开口155连通于所述第二气道2m和所述第三气道3m。所述第四开口156连通于所述第三气道3m和所述第二内空间4m。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发烟装置100中,所述发热管件16由导磁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所述发热管件16包括第三管体161和隔离层162。所述隔离层162包裹在所述第三管体161的表面。所述第三管体161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隔离层162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隔离层162的设置起到隔绝发热管件16产生的金属气味,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导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铁素体不锈钢、低碳钢或铌钛合金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发烟装置通过采用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加热发热管件的方式,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加热的均匀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