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的制作方法

2021-05-28 1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多层 加热 部件
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用于加热烟草的低温加热不燃烧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装设有加热器、控制器、电池,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器,所述电池为控制器、加热器的工作提供电能,所述加热器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加热棒,加热棒一般由陶瓷材料制成,然后在加热棒的表面涂布发热电阻,一般为缠绕发热丝,然后在涂布保护层,例如釉层,釉层本身具有耐磨性,将发热电阻密封于所述主体,釉层既可以防止发热电阻与外界氧气接触,又可以防止发热电阻收到烟丝的摩擦,导致发热电阻磨损,还可防止高温时重金属的析出。使用时,将加热棒插置于烟支的烟丝中,发热电阻通电,产生的热量通过釉层传递给烟丝,这种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发热传递到烟支中,其能量利用率低,且传导的时间慢,不利于烟支的快速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其具有红外高透射、能量利用率高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其包括:

一主体;

一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的侧面;

一第一引线,其上部连接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引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面;

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引线;

一红外发射层,覆盖所述绝缘层,所述红外发射层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极;

一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层的下部,第二电极连接红外发射层,

一保护层,覆盖第一电极、红外发射层、第二电极。

所述主体由陶瓷材料/玻璃制成,第一电极呈环状,第一引线呈条状向下延伸,所述绝缘层覆盖主体的侧面和第一引线,第一电极显露于绝缘层的上部,第二电极显露于绝缘层下部,绝缘层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引线的下表面。

所述红外发射层为涂布于所述主体的一石墨烯涂层,石墨烯涂层的上部覆盖第一电极,石墨烯涂层的下表面高于绝缘层的下表面,第二电极的下表面高于绝缘层的下表面,第一引线和第二电极分别通过引线引出。

本实用新型红外发热层产生红外线,线切割对于传统的发热丝传导热量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红外线的利用率,其能量利用率高,缩短了加热烟支所需的时间,可以短时间将烟支加热至预定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体表面设置第一电极进而第一引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层覆盖于红外发射层和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发射层设置于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层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层覆盖第一电极、红外发射层、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设计的,首先对一些用语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要了解红外线灯的原理:红外线灯是将钨丝伸入充气的石英管中构成。钨丝通电后发热并加热石英管中的气体,由此产生红外线电磁波。红外线向外辐射,可以用来加热。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还有,远红外的穿透性强,加热温度均匀,温度梯度明显小于传统的加热片,并且具有远红外的优势,利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加热效率,要注意提高被加热物料对辐射线的吸收能力,使其分子振动波长与远红外光谱波长相匹配。

红外辐射涂层具有导电和红外辐射的双重功能,且这两种功能均为同一种物质具有,使其在通电时可以迅速的将热量转换为红外辐射。具体的,本体式红外辐射涂层是由abo3型钙钛矿材料在耐高温透明基体管表面成膜获得,其中a位原子为la、sr、ca、mn、co中的至少一种,b位原子为al、ni、fe、co、mn、mo和cr中的至少一种,红外辐射涂层的电阻在0.3-8ω,红外辐射涂层的厚度在0.2-200μm。

本设计提供一种多层式红外加热部件,其包括:一主体;一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的侧面;一第一引线,其上部连接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引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引线;一红外发射层,覆盖所述绝缘层,所述红外发射层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层的下部,第二电极连接红外发射层,一保护层,覆盖第一电极、红外发射层、第二电极。

所述主体由陶瓷材料/玻璃制成,第一电极呈环状,第一引线呈条状向下延伸,所述绝缘层覆盖主体的侧面和第一引线,第一电极显露于绝缘层的上部,第二电极显露于绝缘层下部,绝缘层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引线的下表面。

所述红外发射层为涂布于所述主体的一石墨烯涂层,石墨烯涂层的上部覆盖第一电极,石墨烯涂层的下表面高于绝缘层的下表面,第二电极的下表面高于绝缘层的下表面,绝缘层将第一引线和第二电极电性隔离,防止它们之间短路,第一引线和第二电极分别通过引线引出,保护层可以是釉层。

本设计的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1、提供一主体,所述主体由陶瓷材料/玻璃材料制成,不限于所列举的绝缘材料,主体长片状、棒状等,主体的上部尖,呈倒置的尖锥状,便于插入烟支中。

2、将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的侧面,第一电极呈环状,第一电极可以采用涂布的方式,外观上看上去套设于主体的侧面。

3、将第一引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面,可以采用涂布的方式在所述主体的侧面形成一个长条状的第一引线,第一引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引线的上部连接第一电极,便于形成连通的导线。

4、将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引线,也可以部分覆盖第一电极,但是也可以不予覆盖第一电极,第一引线的下部要露出绝缘层。

5、将石墨烯涂层的覆盖/涂布于第一电极表面,石墨烯涂层的上部连接第一电极,石墨烯涂层的下表面高于绝缘层的下表面。

6、将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石墨烯涂层的下部,第二电极连接石墨烯涂层,第二电极可以此案有涂层的方式涂布于石墨烯涂层表面。

7、将保护层覆盖第一电极、石墨烯涂层、第二电极,当然也可以从第二电极的下表面开始,向上将将主体全部覆盖,

8、将底座配置于主体的下部,第一引线通过导线引出,第二电极也通过引线引出,底座最后采用塑胶,便于绝缘隔离。

使用时,将第一引线连接电源的一极,以正极为例,电流从正极流出,通过第一引线向上流动,进入第一电极,沿着第一电极水平环形流动,通过石墨烯涂层向下流动,然后通过第二电极流入电源的负极,电流通过石墨烯涂层,产生热量,石墨烯涂层激发红外线,红外线将烟支中的烟丝进行热辐射。相对于传统的电阻式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加热的效率,缩短了加热的时间,热辐射使烟丝受热均匀,同时红外加热本身就提高了热转化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