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味生成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5-25 1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气味 组件 设有 装置
气味生成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味生成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因此可将医疗药液或电子烟液等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开始用于医疗及烟草替代产品等不同领域中,从而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

以作为烟支替代产品的雾化装置为例,为了使其产生的气溶胶具有不同的气味,市面上的一些雾化装置设有容纳有气味生成液体的气味生成件(例如爆珠),气味生成件在破裂后可使流过其的气溶胶具有相应的气味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是为了达到使气味生成件破裂的目的,通常的做法是将气味生成件包裹在吸油棉等结构里,用户需要用手挤压吸油棉也捏破气味生成件。然而,由于手动捏破气味生成件的力度无法保持一致,从而无法准确控制爆珠的被挤压程度而使气味生成件充分破裂,继而影响到每次使用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装置的气味生成件难以充分破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使气味生成件充分破裂的气味生成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一种气味生成组件,所述气味生成组件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具有相互连通的气味生成腔与吸收腔,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吸收腔与外界环境的出气孔;

气味生成单元,收容于所述气味生成腔内;

吸收单元,收容于所述吸收腔内;以及

移动座,配接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端,所述移动座可在外力作用下朝所述气味生成单元移动以伸入所述气味生成腔中并接触所述气味生成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味生成单元可在所述移动座的接触下释放气味生成物至所述吸收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顶壁及由所述固定顶壁的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固定侧壁;所述固定座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凸设于所述固定顶壁设有所述固定侧壁的一侧,所述气味生成腔形成于所述限位结构,所述吸收腔形成于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固定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开设有限位连通槽,所述气味生成腔与所述吸收腔通过所述限位连通槽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包括抵持部与接触部,所述抵持部配接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端,所述接触部凸设于所述抵持部朝向所述出气孔的一侧,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抵持部的一端可伸入所述气味生成腔内并接触所述气味生成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开设有过气孔;当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气味生成单元时,所述过气孔与所述吸收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向内凹陷形成接触连通槽;当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气味生成单元时,一部分所述接触连通槽连通所述气味生成腔,另一部分所述接触连通槽连通所述吸收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槽自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抵持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气味生成单元的一端。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气味生成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雾化主体,所述雾化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气味生成组件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端,所述雾化主体可推动所述移动座朝所述气味生成单元移动以接触所述气味生成单元。

上述气味生成组件,利用气味生成组件伸入气味生成腔中接触气味生成单元以使流出气味生成组件的气溶胶可携带有相应气味,由于移动座的移动代替了手动挤压的操作,因此保证气味生成单元充分破裂,进而使每次吸食的口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味生成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味生成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在气味生成单元未与移动座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在气味生成单元与移动座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的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气味生成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在气味生成单元未与移动座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在气味生成单元与移动座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气味生成组件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雾化主体;40、气味生成组件;41、固定座;412、固定顶壁;4121、出气孔;414、固定侧壁;416、限位结构;4161、气味生成腔;4163、限位连通槽;418、吸收腔;43、气味生成单元;45、吸收单元;47、移动座;472、抵持部;4721、过气孔;474、接触部;4741、接触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图未示),包括雾化主体20及安装于雾化主体20的一端的气味生成组件40,雾化主体20用于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气味生成组件40可调节雾化主体20流出的气溶胶的气味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具体地,雾化主体20的一端设有供用户吸食的吸嘴,气味生成组件40可拆卸地安装于吸嘴上。雾化主体20内填充有气溶胶形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在雾化主体20内受热雾化形成的气溶胶从吸嘴流出,从吸嘴流出的气溶胶经过气味生成组件40后被用户吸食,其中,经过气味生成组件40的气溶胶可混合不同的气味,从而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由于雾化主体20的具体形状与构造不属于本申请的主要实用新型点,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2至图4,气味生成组件40包括固定座41、气味生成单元43、吸收单元45以及移动座47。其中,气味生成单元43、吸收单元45以及移动座47均限位于固定座41,当气味生成组件40安装于雾化主体20的吸嘴后,移动座47可在雾化主体20的作用下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使气味生成单元43释放气味生成物,气味生成单元43释放的气味生成物可被吸收单元45吸收,从雾化主体20流出的气溶胶经过吸收单元45后携带相应的气味以供用户吸食。其中,移动座47与气味生成单元43的接触方式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压缩、刺破、感应、识别等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固定座41大致呈立方体状的中空壳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顶壁412及固定侧壁414,固定侧壁414由固定顶壁412的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固定侧壁414环绕固定顶壁412以共同形成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在下列实施例中,固定侧壁414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固定顶壁412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可以理解,固定座41的形状不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41大致呈长方体状结构,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41的形状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形状。

进一步地,固定座41还包括圆管状的限位结构416,限位结构416凸设于固定顶壁412设有固定侧壁414的一侧的中部,且限位结构416的中心轴线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限位结构416形成有用于容纳气味生成单元43的气味生成腔4161,该气味生成腔4161自限位结构416远离固定顶壁412的一侧端面沿第一方向朝固定顶壁412延伸。限位结构416的外侧壁与固定侧壁414以及固定顶壁4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吸收单元45的吸收腔418,吸收腔418沿周向环绕气味生成腔4161,固定顶壁412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还开设有连通吸收腔418与外界环境的出气孔4121,因此进入吸收腔418的气溶胶可通过出气孔4121排出。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顶壁412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间隔开设有两个出气孔4121,因此进入吸收腔418的气溶胶可通过两个出气孔4121均匀排出以供用户吸食。可以理解,出气孔4121的数量与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数量的出气孔4121,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4,气味生成单元43呈球状结构,包括保护膜及收容于保护膜中的液态的气味生成物。气味生成单元43收容于气味生成腔4161内,气味生成单元43的外径与气味生成腔4161的内径相匹配,气味生成单元43可在移动座47的接触下释放气味生成物至气味生成腔4161内。可以理解,移动座47与气味生成单元43的接触方式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压缩、刺破、感应、识别等方式的一种或多种,气味生成物的具体成分不限,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物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气味生成单元43的数量与形状也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吸收单元45收容于吸收腔418内,吸收单元45由具有孔隙的材料(例如吸油棉)制成,气味生成腔4161中流出的气味生成物可被吸收单元45吸收储存。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味生成组件40包括两个吸收单元45,两个吸收单元45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的吸收腔418两侧以分别对应于固定顶壁412上开设的两个出气孔4121,两个吸收单元45的整体形状与吸收腔418的形状相匹配,且气味生成单元43位于两个吸收单元45之间。可以理解,吸收单元45的形状与数量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需要。

移动座47配接于固定座41远离出气孔4121的一端,移动座47可在外力作用下朝气味生成单元43移动以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中并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进而导致气味生成单元43释放气味生成物。如此,由于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单元43由移动座47接触释放,因此可通过设计移动座47的尺寸与移动距离保证气味生成单元43充分释放,保证每次吸食的口感的一致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挤破气味生成单元43导致气味生成单元43难以完全破裂的问题。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6,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座47包括抵持部472与接触部474。抵持部472配接于固定座41远离出气孔4121的一端,且抵持部472在第一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固定座41在第一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接触部474呈柱状结构,接触部474凸设于抵持部472朝向气味生成单元43的一侧的中部,接触部474远离抵持部472的一端可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内并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

进一步地,抵持部472贯穿开设有过气孔4721,过气孔4721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如此,请参阅图4,当接触部474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时,抵持部472抵持于吸收单元45,雾化主体20的吸嘴通过过气孔4721与吸收腔418连通,雾化主体20产生的气溶胶可经过过气孔4721进入吸收腔418的吸收单元45中,气溶胶流经吸收单元45后携带吸收单元45中的气味生成物流出出气口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抵持部472开设有两个过气孔4721,且两个过气孔4721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而与固定座41开设的出气孔4121对应设置。可以理解,过气孔4721的数量与开设位置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需求。

如此,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用手挤压吸油棉导致气味生成单元43周围的吸油棉被压缩,吸油棉的间隙减小导致气溶胶通过吸油棉接触气味生成物而流动阻力增大,本申请中由过气孔4721与吸收腔418共同形成的进气通道的形状不会因移动座47的移动而生成变化,从而保证气溶胶可始终顺畅流动,不会增大吸食阻力。

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接触部474开设有接触连通槽4741,且接触连通槽4741自接触部474连接抵持部472的一端延伸至接触部474朝向气味生成单元43的一端。如此,当接触部474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时,接触部474远离抵持部472的一端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内,接触部474连接抵持部472的一端位于吸收腔418中,因此一部分接触连通槽4741连通气味生成腔4161,另一部分接触连通槽4741连通吸收腔418,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物可通过接触连通槽4741沿第一方向流动至接触连通槽4741连通吸收腔418的一端,然后沿径向流入吸收腔418中。

如图7至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接触部474未开设有接触连通槽4741,接触部474呈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柱状结构。限位结构416开设有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限位连通槽4163,且限位连通槽4163自限位结构416连接固定顶壁412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限位结构416远离固定顶壁412的另一端。如此,气味生成腔4161与吸收腔418通过限位连通槽4163相互连通。当接触部474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时,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物可通过限位连通槽4163沿径向流入吸收腔418中。

因此,气味生成腔4161与吸收腔418通过限位结构416或移动座47的接触部474相互连通,从而使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物可进入吸收腔418中的吸收单元45中储存。

如图3及图8所示,当气味生成组件40未安装于雾化主体20上时,气味生成组件40的移动座47的接触部474远离抵持部472的一端位于部分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中以避免气味生成单元43从气味生成腔4161中脱出,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单元43保持完好的初始状态。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将气味生成组件40沿第一方向套设于雾化主体20的吸嘴后,吸嘴推动移动座47沿第一方向移动,接触部474进一步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中,气味生成单元43在接触部474的接触下充分破裂释放气味生成物于气味生成腔4161中,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物通过限位结构416开设的限位连通槽4163进入吸收腔418中,最后被吸收腔418中的吸收单元45吸收储存。

如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将气味生成组件40沿第一方向套设于雾化主体20的吸嘴后,吸嘴推动移动座47沿第一方向移动,接触部474进一步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中,气味生成单元43在接触部474的接触下充分破裂释放气味生成物于气味生成腔4161中,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气味生成物通过移动座47的接触部474开设的接触连通槽4741进入吸收腔418中,最后被吸收腔418中的吸收单元45吸收储存。

因此,当用户使用该雾化装置时,雾化主体20生成的气溶胶沿第一方向进入移动座47的抵持部472的过气孔4721,然后沿第一方向流入吸收腔418中的吸收单元45,流入吸收单元45的气溶胶携带气味生成物的气味经出气孔4121流出雾化装置以供用户吸食。

上述气味生成组件40与雾化装置,利用气味生成组件40安装于雾化主体20的安装过程使移动座47在雾化主体20的推动下伸入气味生成腔4161中的接触气味生成单元43,从而使气味生成单元43释放出气味生成物至气味生成腔4161,因此代替了现有技术中手动破裂气味生成单元43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的方式无法使气味生成单元43充分释放的问题。而且,由于由过气孔4721与吸收腔418共同形成的进气通道在气味生成单元43释放后始终保持贯通,因此雾化主体20流出的气溶胶可始终顺畅地从气味生成组件40中流出,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溶胶的流动具有较大阻力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