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17: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换热器 机组 冷却 蒸发 热泵


1.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2.现有蒸发冷热泵机组以水为冷却介质制冷,利用水的潜热加显热换热方式可使冷媒获得较水冷,尤其是风冷方式更低的冷凝温度,因此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制热时以空气为热源,避免了水冷机组包括蒸发冷机组制热效率低或根本无法制热问题。
3.但现有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由于冷源换热器即蒸发冷换热器与热源换热器即空气源换热器共机,不仅造成现有机组体积较大,且机组内部件多、管路设计复杂,导致设备制造成本偏高,不利于机组推广普及。
4.具体的,现有蒸发冷热泵机组存在以下不足:
5.体积较大:由于冷却水与冷媒换热升温过程及冷却水与空气换热降温过程随着冷却水从喷淋(布水)器喷淋依次流经蒸发冷凝换热器,填料层滴落到冷却水箱中的行程过长,导致蒸发冷热泵机组纵向高度加大,因此造成机组体积增大、相应的机组制造成本增高。为了保证蒸发冷换热器表面布水均匀,喷淋器与蒸发器间需留有足够间隙;为了使与冷媒换热后的冷却水充分冷却,自蒸发冷换热器滴落的冷却水与冷却水箱水面应保持相当长的距离,因此机组工作时风机会带走大量的冷却水,形成飞水、漂水现象,不仅造成冷却水浪费,冷却水附着在机组部件表面造成机组的腐蚀,降低机组使用期限。
6.制热衰减严重:蒸发冷却作为最高效的冷却方式使机组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但由于风冷热泵模式下制热量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而衰减,因此低温工况下制热效率有待提高。
7.基于蒸发冷热泵机组的技术局限性,本技术提出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蒸发冷热泵机组能耗高、体积大、制造成本较高、制热衰减严重、机组内蒸发冷却环境存在飞水、漂水现象等问题。
9.本技术利用引射与喷气增焓复合技术,实现热泵热力循环过程中动能与热能的双重回收,使冷媒在等熵、等焓情况下换热更彻底,从而使机组更节能;采用空气源换热器与蒸发冷换热器全覆盖式连接管路设计,在不同工况下变换不同的串、并联方式组合使用,可使两个换热器不仅能单独使用,还可实现互为补充,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使蒸发冷热泵机组具有经济性,利于推广。
10.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1.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包括冷媒泵推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使用侧模块。
12.冷媒泵推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有喷汽口、回气口和增焓吸气口;
13.所述喷汽口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分别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使用侧模块的节点b;所述节点a和节点b之间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有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c;
14.所述回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d;
15.所述增焓吸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e;
16.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一四通阀,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节点c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17.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并联设置的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节点c、节点a、节点b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
18.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相串联的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所述喷汽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c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a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一两通阀、第三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b通过管路连通至第二两通阀、第四两通阀之间。
19.整流模块,包括通过多通阀组及管路形成的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f、连通至使用侧模块的节点g、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
20.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二四通阀,所述节点f、节点g、节点h和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21.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并联设置的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所述节点f、节点h、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节点g、节点h、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
22.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相串联的第五两通阀、第六两通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七两通阀、第八两通阀,所述节点f连通至第五两通阀、第六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g连通至第七两通阀、第八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h连通至第六两通阀、第八两通阀之间,所述节点i连通至第五两通阀、第七两通阀之间;
23.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相串联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
24.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包括蒸发冷换热器和空气源换热器,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f';
25.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26.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五三通阀、第六三通阀、第九两通阀和第十两通阀,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蒸发冷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与空气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之间通过管路及第九两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五三通阀与空气源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与蒸发冷换热器相连通的阀口之间通过管路及第十两通阀相连通;
27.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九两通阀、第十两通阀、第十一两通阀、第十二两通阀、第十三两通阀和第十四两通阀,所述第十一两通阀连通于蒸发冷换热器和节点a'之间,所述第十二两通阀连通于空气源换热器和节点a'之间,所述第十三两通阀连通于蒸发冷换热器和节点f'之间,所述第十四两通阀连通于空气源换热器和节点f'之间,所述第九两通阀连通于第十一两通阀和第十四两通阀之间,所述第十两通阀连通于第十二两通阀和第十三两通阀之间。
28.优选的,所述蒸发冷换热器连接有分离式冷却系统。
29.所述分离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冷却循环泵i、喷淋布水器、冷却循环泵ii、冷却塔;所述冷却循环泵i连通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喷淋布水器连通有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循环泵ii、冷却塔并联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
30.可选的,所述蒸发冷换热器连接有内置式冷却系统。
31.所述内置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冷却循环泵i、通过管路与冷却循环泵i连通的喷淋布水器。
32.优选的,所述喷淋布水器与蒸发冷换热器紧邻而设、间距足够小,所述蒸发冷换热器与冷却水箱紧邻而设、间距足够小,以最大限度防止喷淋过程中飞水、漂水现象发生。
33.可选的,所述蒸发冷换热器、空气源换热器顶端均设有引风机。
34.可选的,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还并联设置有废(热)水源换热器和废(热)水源控制阀、太阳能集热换热器和太阳能控制阀、地(水)源换热器和地(水)源控制阀。
35.引射增焓模块,包括引射器、气液分离器,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j'和节点k';
36.所述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和喷射口;
37.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和冷媒第二出口;
38.所述吸气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c',所述冷媒第一出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d',所述喷射口与冷媒第一入口相连通;
39.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五四通阀、第六四通阀,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四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四通阀、第六四通阀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40.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七三通阀、第八三通阀、第十五两通阀和第十六两通阀,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七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八三通阀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第十六两通阀与节点k'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通过第十五两通阀与节点j'相连通;
41.可选的,所述多通阀组为第十五两通阀、第十六两通阀、第十七两通阀、第十八两通阀、第十九两通阀和第二十两通阀,所述第十五两通阀连通于冷媒第二出口与节点j'之间,所述第十六两通阀连通于进气口与节点k'之间,所述第十七两通阀连通于进气口与节点i'之间,所述第十八两通阀连通于节点i'与节点j'之间,所述第十九两通阀连通于节点k'与节点h'之间,所述第二十两通阀连通于冷媒第二出口与节点h'之间。
42.经济器模块,包括经济器、增焓电磁阀、增焓膨胀阀;
43.所述经济器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e'、一个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
节点j、节点k;
44.可选的,所述经济器为板式换热器;
45.可选的,所述经济器为闪蒸器。
46.使用侧模块,包括室内侧换热器;
47.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具有一个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
48.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还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b'、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g'。
49.上述的节点a与节点a'、节点b与节点b'、节点c与节点c'、节点d与节点d'、节点e与节点e'、节点f与节点f'、节点g与节点g'、节点h与节点h'、节点i与节点i'、节点j与节点j'、节点k与节点k'之间对应连接。
50.上述各节点出于描述方便目的,并不暗指本技术各实施方式必须设置与之位置、数量等完全一致的连接节点。
51.上述的多通阀组并不单指某一具体型号的阀体或阀体组,其还包括多种为实现特定管路结构和功能而由不同数量/型号阀体所组成的阀体及其组合。如,在冷媒泵推模块中,多通阀组可以是由两通阀、三通阀、四通阀经矩阵组合所形成的管路全覆盖式设计。
52.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多联机组,包括冷媒泵推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使用侧模块。
53.所述使用侧模块包括并联设置的多组室内侧换热器。
54.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55.本技术采用引射与增焓复合技术对冷媒热力循环过程中动能与热能进行双重回收,使冷媒在等熵、等焓情况下换热更彻底,从而达到改善热泵循环环境、降低压缩比、增加回气量、降低排气温度、延长压缩机使用期限、提高机组制热cop、使机组更节能等目的。
56.本技术采用空气源换热器与蒸发冷换热器单双向全覆盖桥式连接管路设计,在不同工况下可变换不同的串、并联方式组合使用,使两个换热器不仅能单独使用,还可实现互为补充,适时改变换热介质、调整换热面积,以获得更高的冷媒蒸发量与冷凝量,进而提高制冷量与制热量、提高机组综合效率,在保障换热效率的同时可避免换热器闲置,避免总换热面积过大和冗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经济性,利于推广。
57.本技术采用外引分离式冷却系统,可将目前蒸发冷热泵机组普遍采用的冷却水内置式冷却降温过程分离至冷却塔中,如此可达到(1)去除机组中冷却水冷却降温过程,可降低机组高度1/3以上,减小机组体积、降低机组制造成本;(2)蒸发冷换热器与其底端的冷却水箱无限接近,最大限度降低冷却水滴落过程中的飞水、漂水现象发生,避免冷却水浪费及造成机组腐蚀/老化;(3)冷却水在外引式冷却塔中充分冷却,较机组中冷却效果更佳,可提高制冷效率。
58.本技术通过其连接管路所形成的串、并联、串并联全覆盖连接结构,不仅可实现制冷与制热模式下多种现有冷、热源的多元化、优化利用,还可实现热泵的常规、引射、增焓多种方式制冷与制热,从而使热泵高效。
59.本发明可实现大型机组小型化、冷冻冷却集成化、风冷水冷一体化、冷源热源多元化、制冷制热高效化、安装运维便利化。
附图说明
6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61.图1为本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外置冷却)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62.图2为本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模块机组(内置冷却)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63.图3~5为冷媒泵推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64.图6~9为整流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65.图10~12为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66.图13~15为引射增焓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67.图16~17为经济器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68.图18~19为使用侧模块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69.图20~27依次为实施例1~8所对应工作模式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71.参照图1~2,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包括冷媒泵推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使用侧模块。
72.冷媒泵推模块包括压缩机11,所述压缩机11设有喷汽口、回气口和增焓吸气口;
73.所述喷汽口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分别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使用侧模块的节点b;所述节点a和节点b之间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有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c;
74.所述回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d;
75.所述增焓吸气口通过管路形成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e。
76.图3示出了冷媒泵推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多通阀组为第一四通阀q1,所述喷汽口、节点a、节点b、节点c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77.图4~5示出了冷媒泵推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多通阀组可以为并联设置的第一三通阀t1、第二三通阀t2,也可以为相串联的第一两通阀l1、第二两通阀l2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两通阀l3、第四两通阀l4。
78.整流模块,包括通过多通阀组及管路形成的连通至冷热源换热器模块的节点f、连通至使用侧模块的节点g、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
79.图6示出了整流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多通阀组为第二四通阀q2,所述节点f、节点g、节点h和节点i分别通过管路与其四个阀口相连通。
80.图7~9示出了整流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可以为并联设置的第三三通阀t3、第四三通阀t4,或相串联的第五两通阀l5、第六两通阀l6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七两通阀l7、第八两通阀l8,或相串联的第一单向阀s1、第二单向阀s2及与其并联设置的相串联的第三单向阀s3、第四单向阀s4。
81.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包括蒸发冷换热器21和空气源换热器22,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
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a'、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f'。
82.图10示出了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多通阀组为第三四通阀q3、第四四通阀q4,所述蒸发冷换热器21、空气源换热器22、节点a'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三四通阀q3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冷换热器21、空气源换热器22、节点f'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四四通阀q4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四通阀q3、第四四通阀q4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83.图11~12示出了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可以为第五三通阀t5、第六三通阀t6、第九两通阀l9和第十两通阀l10,或为第九两通阀l9、第十两通阀l10、第十一两通阀l11、第十二两通阀l12、第十三两通阀l13和第十四两通阀l14。
84.在图1中,蒸发冷换热器21连接有分离式冷却系统。
85.所述分离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冷却循环泵i(冷却水泵)、喷淋布水器、冷却循环泵ii(喷淋泵)、冷却塔;所述冷却循环泵i连通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喷淋布水器连通有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循环泵ii、冷却塔并联于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
86.所述喷淋布水器与蒸发冷换热器21紧邻而设、间距足够小,所述蒸发冷换热器21与冷却水箱紧邻而设、间距足够小,以最大限度防止喷淋过程中飞水、漂水现象发生。
87.所述蒸发冷换热器21、空气源换热器22顶端均设有引风机。
88.在图2中,蒸发冷换热器21连接有内置式冷却系统。
89.所述内置式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冷却循环泵i、通过管路与冷却循环泵i连通的喷淋布水器。
90.同样的,所述喷淋布水器与蒸发冷换热器21应紧邻而设、间距足够小,所述蒸发冷换热器21与冷却水箱应紧邻而设、间距足够小。
91.个别实施例中,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上还可并联设置有废(热)水源换热器和废(热)水源控制阀、太阳能集热换热器和太阳能控制阀、地(水)源换热器和地(水)源控制阀,以因地适时实现制冷/制热模式下多种现有冷、热源的多元化、优化利用。
92.引射增焓模块包括引射器31、气液分离器32,以及通过多通阀组和管路形成的分别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h'和节点i'、连通至经济器模块的节点j'和节点k';
93.所述引射器31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和喷射口;
94.所述气液分离器32设有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和冷媒第二出口;
95.所述吸气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c',所述冷媒第一出口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d',所述喷射口与冷媒第一入口相连通。
96.图13示出了引射增焓模块中多通阀组的一种实施方式,多通阀组为第五四通阀q5、第六四通阀q6,所述进气口、节点i'、节点j'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四通阀q5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冷媒第二出口、节点h'、节点k'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六四通阀q6的三个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四通阀q5、第六四通阀q6的剩余一个阀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97.图14~15示出了引射增焓模块中多通阀组的其它实施方式,其还可以为第七三通阀t7、第八三通阀t8、第十五两通阀l15和第十六两通阀l16,或为第十五两通阀l15、第十六两通阀l16、第十七两通阀l17、第十八两通阀l18、第十九两通阀l19和第二十两通阀l20。
98.经济器模块包括经济器41、增焓电磁阀42、增焓膨胀阀43。
99.参照图16,经济器41为板式换热器,其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e'、一
个连通至引射增焓模块的节点j、节点k。图17示出了经济器模块中经济器41为闪蒸器的情形。
100.使用侧模块包括室内侧换热器51;
101.参照图18,所述室内侧换热器51具有一个冷冻水入口、冷冻水出口;
102.所述室内侧换热器51还具有一个连通至冷媒泵推模块的节点b'、一个连通至整流模块的节点g'。
103.上述的节点a与节点a'、节点b与节点b'、节点c与节点c'、节点d与节点d'、节点e与节点e'、节点f与节点f'、节点g与节点g'、节点h与节点h'、节点i与节点i'、节点j与节点j'、节点k与节点k'之间对应连接。
104.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多联机组,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冷媒泵推模块、整流模块、冷热源换热器模块、引射增焓模块、经济器模块、使用侧模块。
105.参照图19,其使用侧模块包括并联设置的多组室内侧换热器51。
106.下文将结合附图及本机组工作模式对本技术的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模块机组进行详细说明。
107.实施例1
108.参照图20,风冷预蒸发冷却常规制冷模式:
109.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ob端、ai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b端、a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110.冷媒循环路径: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四四通阀q4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蒸发冷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111.水循环系统:
112.1)冷却系统:冷却水泵启动、喷淋泵启动、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蒸发冷换热器21工作、喷淋布水器喷淋。来自压缩机11的高温高压冷媒蒸汽进入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流动的空气换热,冷媒初步降温后部分冷媒被液化,降温后的气、液两态流冷媒进入蒸发冷换热器21。空气升温后排出机组。来自冷却塔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喷淋布水器喷淋于蒸发冷换热器21表面,与流经蒸发冷换热器21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部分汽化为水蒸气,在风机作用下排出机组。未被汽化升温后的较高温度的冷却水落于冷却水箱后经冷却水泵泵推到冷却塔中冷却,冷却后较低温度冷却水经喷淋泵泵入机组喷淋布水器进行一个冷却循环。冷媒蒸汽经空气源换热器22初步降温、蒸发冷换热器21二次换热降温液化后入整流模块。
113.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
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回压缩机11,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114.实施例2
115.参照图21,蒸发冷引射制冷模式:
116.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第四四通阀q4ia端、b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ob端、ai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a端、b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117.冷媒循环之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蒸发冷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118.冷媒循环之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液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的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和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119.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
120.水循环系统:
121.1)冷却系统:冷却水泵启动、喷淋泵启动、风机开启,喷淋布水器喷淋。空气源换热器22终止工作。
122.来自冷却塔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喷淋布水器喷洒与蒸发冷换热器21表面,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部分汽化为水蒸气,在风机作用下排出,未被蒸发升温后的冷却水滴落于冷却水箱后经冷却水泵推到冷却塔中冷却,冷却后较低温度冷却水经喷淋泵入机组喷淋布水器进行一个冷却循环;冷媒被冷却液化后入整流模块继续循环。
123.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回压缩机11,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124.实施例3
125.参照图22,风预冷蒸发冷却增焓供冷模式:
126.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ia端、b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b端、a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开启。
127.主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四四通阀q4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蒸发冷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分为两个回路:
128.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129.辅助evi回路中,经第五四通阀q5第四阀口b、增焓电磁阀42、增焓膨胀阀43、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130.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131.水循环系统:
132.1)冷却系统:冷却水泵启动、喷淋泵启动、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蒸发冷换热器21工作、喷淋布水器喷淋。来自压缩机11的高温高压冷媒蒸汽进入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流动的空气换热,冷媒初步降温后部分冷媒被液化,降温后的气、液两态流冷媒进入蒸发冷换热器21。空气升温后排出机组。来自冷却塔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在冷却水泵泵推作用下经喷淋布水器喷淋于蒸发冷换热器21表面,与流经蒸发冷换热器21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后部分汽化为水蒸气,在风机作用下排出机组。未被汽化升温后的较高温度的冷却水落于冷却水箱后经冷却水泵推到冷却塔中冷却,冷却后较低温度冷却水经喷淋泵入机组喷淋布水器进行一个冷却循环。冷媒蒸汽经空气源换热器22初步降温、蒸发冷换热器21二次换热降温液化后入整流模块。
133.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回压缩机11,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134.实施例4
135.参照图23,风冷补偿风冷引射制冷模式:
136.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ib端、ao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a端、b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a端、b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137.冷媒循环之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蒸发冷换热器21、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四四通阀q4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
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138.冷媒循环之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经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139.水循环系统:
140.1)冷却系统:冷却水泵关闭、喷淋泵关闭、风机启动,蒸发冷换热器21工作,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
141.来自压缩机11的高温高压冷媒蒸汽进入蒸发冷换热器21与蒸发冷换热器21表面流动的空气换热,冷媒初步降温后部分冷媒被液化,降温后的气、液两态流冷媒进入空气源换热器22,空气升温后排出机组。冷媒蒸汽经蒸发冷换热器21初步降温、空气源换热器22二次换热降温充分液化后入整流模块。蒸发冷换热器21作为风冷冷凝器使用。
142.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冷冻水泵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冷,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回压缩机11,继续下一流程。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完成一个供冷循环。
143.实施例5
144.参照图24,空气源引射增焓制热模式:
145.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ao端、ib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a端、b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oa端、bi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打开。
146.冷媒循环之高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
147.冷媒循环之低压冷媒回路中,冷媒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五四通阀q5之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经济器模块。此循环又分为两路:
148.1)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经济器41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三四通阀q3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至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循环。
149.2)辅助evi回路,经增焓电磁阀42、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150.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
升工作效率。
151.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优先引射可提高压缩机11吸气口压力,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引射器31与经济器41并联,做到动能与热能的双重回收,最大限度提高热力循环效能,降低压缩比、降低排气温度、提高焓值、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使空调更节能。
152.水循环系统:
153.1)冷却系统:冷热源换热器模块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喷淋布水器终止喷淋、冷却水泵关闭、喷淋泵关闭、蒸发冷换热器21终止工作。来自环境中较高温度空气在风机作用下掠过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在风机作用下排出机组。冷媒液体经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换热升温汽化后入整流模块。
154.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液化放热降温后入整流模块,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155.实施例6
156.参照图25,风冷补偿增焓制热模式:
157.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a端、b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ao端、ib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oa端、bi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打开。
158.主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分为两个流路:
159.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三四通阀q3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第四四通阀q4之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蒸发冷换热器21、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循环。
160.辅助evi回路中,经第五四通阀q5第四阀口b、增焓电磁阀42、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161.冷媒从整流模块流出后先经过风冷换热器吸收空气中热量汽化,再经过蒸发冷换热器21与空气进一步蒸发汽化过热,蒸发冷换热器21可起到补偿增加换热量效果;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
162.水循环系统:
163.1)冷却系统:冷热源换热器模块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喷淋布水器终止喷淋、冷却水泵关闭、喷淋泵关闭、蒸发冷换热器21终止工作。来自环境中较高温度空气在风机作用下掠过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蒸发冷换热器21表面,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在风机作用下排出机组。冷媒液体经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换热升温汽化后入整流模块。
164.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液化放热降温后入整流模块,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165.实施例7
166.参照图26,风冷预热增焓引射制热模式:
167.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b端、a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ia端、bo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ai端、ob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ob端、ai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打开。
168.冷媒循环路径: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室内侧换热器51、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此循环又分为两路:
169.1)主回路,通过经济器41第一入口、经济器41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第五四通阀q5之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高压回路经:引射器31进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一入口、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低压回路经:气液分离器32的冷媒第二出口、第六四通阀q6的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一阀口o、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四四通阀q4的第二阀口i和第三阀口a、蒸发冷换热器21、第三四通阀q3之第三阀口a和第一阀口o、第四四通阀q4的第一阀口o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三四通阀q3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第一四通阀q1之第三阀口a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低压蒸汽分离后经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170.2)辅助evi回路,经增焓电磁阀42、经济器41之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压缩机11增焓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171.冷媒从整流模块流出后,先经过蒸发冷换热器21吸收空气中热量初步汽化,气相与液相两相流冷媒再经过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进一步蒸发汽化过热,蒸发冷换热器21可起到预热增加换热量效果,可对低温工况制热量衰减补偿;经增焓膨胀阀43节流减压后的冷媒与分流后压力高的冷媒同时进入经济器41进行换热,低压侧冷媒吸收高压侧冷媒热量冷媒汽化,高压侧冷媒放热进一步冷凝液化过冷。冷媒蒸汽经增焓吸气口回流压缩机11,热能充分回收,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降低压缩比,提升工作效率;高压制冷循环中的高压高速两相流冷媒作为工作流体自引射器31进气口进引射器31混合室卷吸来自吸气口的低压低速引射流体冷媒蒸汽,优先增焓可提高增焓吸气口压力,两股流冷媒在引射器31混合室内进行动量、质量交换、混合压力升高,经扩散室降速后压力进一步增高,于引射器31喷射口排出。增设引射器31的制冷循环可有效吸收因压缩机11做功、膨胀阀减压、管路摩擦等
造成的功耗损失,在不增加压缩机11功率的情况下提升制冷循环整体效能。引射器31与经济器41并联,做到动能与热能的双重回收,最大限度提高热力循环效能,降低压缩比、降低排气温度、提高焓值、改善压缩机11工作环境,使空调更节能。
172.水循环系统:
173.1)冷却系统:
174.冷热源换热器模块风机启动,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喷淋步水器终止喷淋、冷却水泵关闭、喷淋泵关闭、蒸发冷换热器21工作。来自环境中较高温度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依次掠过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蒸发冷换热器21表面,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在风机作用下排出机组。冷媒液体优先经蒸发冷换热器21,后经空气源换热器22与空气换热升温汽化后入整流模块。蒸发冷换热器21作为风冷蒸发器预加热使用,提高冷媒进入风冷换热器温度,进而提高蒸发温度。
175.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低温度冷冻水在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升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冷冻水出口、入室内供热,汽态冷媒液化放热降温后入整流模块,继续下一流程。高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降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继续吸热,完成一个供热循环。
176.实施例8
177.参照图27,风冷热泵常规化霜模式:
178.冷媒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q1oa端、bi端相通;第二四通阀q2oa端、bi端相通;第三四通阀q3ib端、ao端相通;第四四通阀q4oa端、bi端相通;第五四通阀q5ib端、ao端相通;第六四通阀q6ib端、ao端相通;增焓电磁阀42关闭。
179.冷媒循环路径: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1喷汽口、第一四通阀q1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冷热源换热器模块之第三四通阀q3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空气源换热器22、第四四通阀q4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整流模块之第二四通阀q2的第一阀口o和第三阀口a、引射增焓模块之第五四通阀q5的第二阀口i和第四阀口b、经济器41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六四通阀q6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冷暖膨胀阀、第二四通阀q2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室内侧换热器51、第一四通阀q1之第四阀口b和第二阀口i、引射器31吸气口、喷射口、气液分离器32冷媒第一入口、低压蒸汽分离后经冷媒第一出口、压缩机11回气口完成一个化霜循环。
180.水循环系统:
181.1)冷却系统:冷热源换热器模块风机关闭,空气源换热器22工作、喷淋布水器终止喷淋、冷却水泵关闭、蒸发冷换热器21终止工作。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冰”(霜)与流经换热器内部的冷媒蒸汽换热升温融化后排出机组。冷媒蒸汽经风冷换热器换热降温液化后入整流模块。
182.2)冷冻系统:来自室内的较高温度冷冻水在冷冻水泵推作用下经冷冻水入口、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入室内侧换热器51,与流经此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液体换热降温后经换热器出口、入室内吸收热量,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升温后,低温冷冻水与室内空气换热升温后回流至室内侧换热器51,完成一个供冷循环。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51汽化后回流压缩机11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经压缩机11排放到空气源换热器22中,与空气源换热器22表面冰(霜)换热,冷媒被液化,冰被融化,冷媒继续下一循环,完成化霜过程。
183.限于篇幅,本文无法穷尽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及工作模式,以上仅节选了本技术的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模块机组中的部分工作模式加以说明。
184.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管路设计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