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稻壳直燃联产碳化稻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1 0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稻壳 碳化 装置 联产


1.本实用新型涉及稻壳碳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壳直燃联产碳化稻壳装置。


背景技术:

2.碳化稻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使其不充 分燃烧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其具重量轻、熔点高、性能稳定、杂质少以及实用方便的特点。适用于钢铁企业中的钢水包、铁水包、模铸及其他金属表面覆盖保温。碳化稻壳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
3.目前现有的碳化稻壳装置设备构造存在搅拌不均匀的缺点,且加热电阻丝一般安装于装置内底部或两侧,导致装置内位于中部的稻壳无法直接受热,从而影响稻壳碳化效果,同时现有的碳化稻壳装置为保证装置内气压稳定一般安装有泄压机构,但现有碳化稻壳装置的泄压机构在泄压时,装置内稻壳碳化产生的粉尘通过泄压机构一起排出至外部,从而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为此提出一种稻壳直燃联产碳化稻壳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稻壳直燃联产碳化稻壳装置,能够保证对稻壳搅拌均匀的同时,保证位于装置内中部的稻壳直接受热,使得装置内稻壳能够均匀受热,从而提高稻壳碳化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壳直燃联产碳化稻壳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装置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与装置主体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所述转轴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左右所述搅拌杆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
6.所述装置主体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排料阀,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底端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泄压管顶端为闭口设置,且所述泄压管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位于所述泄压管底端内,所述泄压管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位于所述密封塞上方。
7.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带有刹车的万向轮。
8.优选的,所述泄压管外侧套设有防尘箱,所述防尘箱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顶部,所述防尘箱顶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顶端固定连接风扇叶片,所述开槽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开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灰尘箱,所述灰尘箱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右侧,所述灰尘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
9.优选的,所述排气管内嵌入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10.优选的,所述泄压管左侧内壁嵌入固定连接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所述泄压槽上方,且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风扇电机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灰尘箱、所述防尘箱与所述装置主体前表面均开设有箱门。
12.优选的,左右所述搅拌杆为交错设置。
13.优选的,所述进料口顶端活动连接有密封盖。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搅拌杆为交错设置,且加热电阻丝固定安装于搅拌杆顶部,使得拌杆在对装置主体内稻壳时更加均匀,提高其搅拌效果,同时加热电阻丝能够对稻壳进行均匀加热,从而提高稻壳的碳化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尘箱、开槽、风扇电机、风扇叶片、输送管、灰尘箱和排气管,通过启动风扇电机带动风扇叶片转动,将泄压槽排出的气体抽入至输送管内,通过输送管将气体输送至灰尘箱内,气体进入灰尘箱内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至外部,而气体中的粉尘沉淀于灰尘箱内进行收集处理,从而避免装置主体内带有粉尘的气体直接排放至外部,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通过设置防尘网,避免灰尘箱内粉尘排出至外部。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感应器,当密封塞移动至感应器处时,感应器发生感应并将其信号传输于风扇电机,风扇电机接收信号后进行运转,同理,密封塞移动至感应器下方时,感应器与密封塞的感应消失,风扇电机停止运转,通过上述结合使用,以此实现风扇电机在对装置主体泄压时自动运转,在对装置主体泄压后自动关闭的目的,从而风扇电机持续工作,造成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灰尘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泄压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装置主体,2

搅拌电机,3

转轴,4

搅拌杆,5

加热电阻丝,6

泄压管,7

弹簧,8

密封塞,9

泄压槽,10

万向轮,11

防尘箱,12

开槽,13

风扇电机,14

进料口,15

排料阀,16

风扇叶片,17

输送管,18

灰尘箱,19

排气管,20

防尘网,21

感应器,22

箱门,23

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如图所示1

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稻壳直燃联产碳化稻壳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与装置主体1内部相连通,装置主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轴3,转轴3底端与装置主体1内底部转动连接,转轴3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4,左右搅拌杆4顶部均固
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5;
26.装置主体1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排料阀15,装置主体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泄压管6,泄压管6底端与装置主体1内部相连通,泄压管6顶端为闭口设置,且泄压管6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7,弹簧7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塞8,密封塞8位于泄压管6底端内,泄压管6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泄压槽9,泄压槽9位于密封塞8上方。
27.在本实施案例中,装置主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带有刹车的万向轮10,通过设置万向轮10,有利于对装置主体1进行移动。
28.在本实施案例中,泄压管6外侧套设有防尘箱11,防尘箱11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顶部,防尘箱11顶部开设有开槽12,开槽12内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风扇电机13,风扇电机13顶端固定连接风扇叶片16,开槽12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7,输送管17远离开槽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灰尘箱18,灰尘箱18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右侧,灰尘箱18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9,排气管19内嵌入固定连接有防尘网20,通过启动风扇电机13带动风扇叶片16转动,将泄压槽9排出的气体抽入至输送管17内,通过输送管17将气体输送至灰尘箱18内,气体进入灰尘箱18内后,通过排气管19排出至外部,而气体中的粉尘沉淀于灰尘箱18内进行收集处理,从而避免装置主体1内带有粉尘的气体直接排放至外部,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通过设置防尘网20,避免灰尘箱18内粉尘排出至外部。
29.在本实施案例中,泄压管6左侧内壁嵌入固定连接有感应器21,感应器21位于泄压槽9上方,且感应器21与风扇电机13电性连接,当装置主体1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压力过高时,其压力推动密封塞8向上运动,当密封塞8移动至感应器21处时,感应器21发生感应并将其信号传输于风扇电机13,风扇电机13接收信号后进行运转,同理,密封塞8移动至感应器21下方时,感应器21与密封塞8的感应消失,风扇电机13停止运转,通过上述结合使用,以此实现风扇电机13在对装置主体1泄压时自动运转,在对装置主体1泄压后自动关闭的目的,从而风扇电机13持续工作,造成能源的浪费。
30.在本实施案例中,灰尘箱18、防尘箱11与装置主体1前表面均开设有箱门22,有利于使用者在对灰尘箱18、防尘箱11与装置主体1内部进行工作时更加便利。
31.在本实施案例中,左右搅拌杆4为交错设置,使得搅拌杆4在对装置主体1内稻壳时更加均匀,提高其搅拌效果。
32.在本实施案例中,进料口14顶端活动连接有密封盖23,可对进料口14进行密封处理,保证装置主体1内的密封性,避免装置主体1内热量流失,提高对稻壳的碳化效果。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左右搅拌杆4为交错设置,且加热电阻丝5固定安装于搅拌杆4顶部,使得拌杆4在对装置主体1内稻壳时更加均匀,提高其搅拌效果,同时加热电阻丝5能够对稻壳进行均匀加热,从而提高稻壳的碳化效果,通过设置泄压管6弹簧7密封塞8和泄压槽9,当装置主体1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压力过高时,其压力推动密封塞8向上运动,使密封塞8移动至泄压槽9上方,从而装置主体1内气体通过泄压槽9排出至外部,避免装置主体1内气压过高引发危险;通过设置防尘箱11、开槽12、风扇电机13、风扇叶片16、输送管17、灰尘箱18和排气管19,通过启动风扇电机13带动风扇叶片16转动,将泄压槽9排出的气体抽入至输送管17内,通过输送管17将气体输送至灰尘箱18内,气体进入灰尘箱18内后,通过排气管19排出至外部,而气体中的粉尘沉淀于灰尘箱18内进行收集处理,从而避免装置主体1内带有粉尘的气体直接排放至外部,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通过设置防尘网
20,避免灰尘箱18内粉尘排出至外部;通过设置感应器21,当密封塞8移动至感应器21处时,感应器21发生感应并将其信号传输于风扇电机13,风扇电机13接收信号后进行运转,同理,密封塞8移动至感应器21下方时,感应器21与密封塞8的感应消失,风扇电机13停止运转,通过上述结合使用,以此实现风扇电机13在对装置主体1泄压时自动运转,在对装置主体1泄压后自动关闭的目的,从而风扇电机13持续工作,造成能源的浪费。
34.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