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5-14 14: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溶胶 装置 雾化器 雾化 发热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生成装置主要是用于模拟吸烟的感觉,以供戒烟或者作为香烟替代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构成。雾化器大多包括用于导液的导液件和与导液件配合的发热件,保证实现将烟液加热雾化的需求。
3.当前市场上,发热件的阻值分布趋向均匀。在实际情况下,发热件靠近进液口的区域烟液供给速度快,远离进液口的区域烟液供给速度慢,而市场化上那个的发热体工作时较为均匀地发热,这就使得雾化器内部分区域的烟液供给速度与发热件的加热功率不一致,可能导致发热件的局部会出现干烧情况,烟液在不同温度下雾化,使得烟雾口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雾化器烟液供给速度与发热件加热功率不匹配引起发热件干烧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生成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包括边缘电阻、子电阻和连接电阻,连接电阻的一端与子电阻连接,连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边缘电阻或子电阻;所述边缘电阻、所述子电阻、所述连接电阻共同构成至少两个以上导电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导电区域的电阻值不同。
7.基础原理及有益效果:导电区域可以是边缘电阻、子电阻、连接电阻中的一个,也可以是其中的两者或三者的组合。边缘电阻和子电阻的形状并不限定,可以是单个开环电阻,也可以是闭环电阻。连接电阻主要用来保证边缘电阻与子电阻的连接,子电阻与子电阻之间的连接,在连接时,连接电阻可以串联于边缘电阻与子电阻之间,也可以串联于两个子电阻之间,可以并联于同一个子电阻,甚至并联于带子电阻的电路中。
8.当合理布置边缘电阻、子电阻和连接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改变边缘电阻、子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自身电阻值,调整边缘电阻、子电阻和连接电阻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相邻两个导电区域的电阻值不同,也就意味着发热件阻值并不均匀分布,由此实现在通电状况下,发热件发热不均匀的情况,进而配合烟液注入后雾化腔内烟液的多少,实现烟液多的地方发热速度快,烟液少的地方发热速度慢的目标。
9.可选地,边缘电阻为闭合电阻环。
10.可选地,子电阻为闭合电阻环。
11.可选地,边缘电阻与子电阻之间串联连接电阻,两两子电阻也串联连接电阻。
12.可选地,相邻子电阻之间的距离不同。
13.可选地,两侧相邻子电阻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间相邻子电阻之间的距离。
14.可选地,发热件两侧的子电阻的阻值大于发热件中间的子电阻的阻值。
15.可选地,子电阻包括上电阻区和下电阻区,上电阻区的阻值小于下电阻区的阻值。
16.可选地,所述上电阻区和下电阻区均开有凹槽,上电阻区中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电阻区中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上电阻区中凹槽的数量小于下电阻区中凹槽的数量。
17.可选地,所述上电阻区和下电阻区均开有凹槽,下电阻区凹槽的深度大于上电阻区凹槽的深度。
18.可选地,所述上电阻区和下电阻区的凹槽均设于子电阻的两侧,且与同一子电阻连接的两个连接电阻位于子电阻的中心的两侧。
19.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意所述的发热件。
2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雾化器。
21.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非均匀加热的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热件阻值高的部分加热速度快,发热件阻值低的部分加热速度慢。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结构,判断出在烟液注入后,雾化器的哪部分烟液多,哪部分烟液少;选择合适结构的发热件,进而实现充分利用雾化器内烟液的同时,避免烟液出现局部干烧、糊芯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情况。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正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的仰视图;
27.图6为图4的主视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的正视图。
30.图中:100、发热件;1、电阻边环;2、连接电阻;3、电阻子环;31、上电阻区;32、下电阻区;311、上凹槽;321、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2.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包括边缘电阻、子电阻和连接电阻,连接电阻的一端与子电阻连接,连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边缘电阻、子电阻或另一连接电阻,所述边缘电阻、所述子电阻、所述连接电阻共同构成两个以上导电区域,相邻两个导电区域的电阻值不同。
33.其中,边缘电阻和子电阻的形状可以是闭合的也可以是开合的,可以是弯折的也可以是平滑的。考虑到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弯折处会聚集烟液,随着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
加热,烟液中的杂质甚至附着在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弯折处,从而给边缘电阻或子电阻对烟液的后续加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优选情况如下:
34.(1)随着发热件的加热,烟液从边电阻或子电阻上滴落时,烟液会滞留在边电阻或子电阻的弯折处,影响发热件的发热性能。若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形状是闭合的,则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边缘电阻或子电阻设置为圆环状,圆环形状的边缘电阻或子电阻首尾连接,尽可能的降低了弯折处,保证从任何方向进液的烟液均能够沿着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边缘弧线,坠落到雾化腔的底部,尽可能的降低了烟液滞留在边缘电阻或子电阻表面的可能性;
35.(2)若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形状是开合的,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将边缘电阻或子电阻设置成u型的圆弧状。其中,圆弧状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开口朝向,则根据烟液的进液方向决定,例如:当烟液从下方进液,则将u型的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开口朝上,以保证随着烟液消耗,边缘电阻或子电阻上附着的烟液液珠会因为重力滚落到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最下方一点,随后掉落在雾化腔底部,同时也尽可能避免u型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两端与烟液的接触;当烟液从上方进液体,则将u型的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开口朝下,以避免烟液被滞留在u型的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两端,从而烟液中的杂质附着与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端部,进而保证烟液会沿着u型的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弧线滚落到u型的边缘电阻或子电阻的端部,并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雾化腔的底部。
36.其中,连接电阻的连接方式具体有以下一种或几种:
37.(1)边缘电阻与子电阻之间串联连接电阻,构成如
“‑
边缘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子电阻

连接电阻

边缘电阻
‑”

“‑
边缘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子电阻

边缘电阻
‑”
的电路连接部分;
“‑
边缘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子电阻

连接电阻

边缘电阻
‑”
意为,边缘电阻、连接电阻、子电阻
……
子电阻、连接电阻、边缘电阻依次串联形成的电路;
38.(2)子电阻与子电阻之间串联连接电阻,构成如
“‑
边缘电阻
‑……
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边缘电阻
‑”
的电路连接部分;
“‑
边缘电阻
‑……
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边缘电阻
‑”
意为,边缘电阻、
……
、子电阻、连接电阻、子电阻、
……
、边缘电阻依次串联形成的电路;
39.(3)连接电阻并联边缘电阻,构成如
“‑
(边缘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
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边缘电阻
‑”
的电路连接部分,该电路连接部分有两个边缘电阻,一个边缘电阻与连接电阻并联,另一个边缘电阻并不与连接电阻并联;
40.该
“‑
(边缘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
意为具有两个引脚的第一电路,该第一电路包括连接电阻和边缘电阻,边缘电阻与连接电阻并联;上述
“‑
(边缘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
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边缘电阻
‑”
意为,上述第一连接电路、
……
、子电阻、连接电阻、子电阻、
……
边缘电阻依次串联形成的电路;
41.(4)连接电阻并联子电阻,构成如
“‑
边缘电阻
‑……‑
(子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
边缘电阻”的电路连接部分,该电路连接部分至少有一个子电阻与连接电阻并联;
42.将
“‑
(边缘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
称为具有两个引脚的第二电路,该第二电路包括连接电阻和子电阻,子电阻与连接电阻并联;
“‑
边缘电阻
‑……‑
(子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
边缘电阻”意为,边缘电阻、
……
、第二电路、
……
、边缘电阻依次串联的电路;
43.(5)连接电阻并联部分电路,部分电路为边缘电阻、子电阻、连接电阻中至少两个构成,如“边缘电阻

【连接电阻并联(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连接电阻

边缘电阻”;
44.“‑
【连接电阻并联(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
意为具有两个引脚的第四电路,第四电路的形成为:子电阻、连接电阻、子电阻依次串联形成第三电路,连接电阻与第三电路并联形成第四电路;“边缘电阻

【连接电阻并联(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

连接电阻

边缘电阻”意为,边缘电阻、第四电路、连接电阻、边缘电阻依次串联的电路。
45.其中,两个以上的导电区域分别为导电区域a、导电区域b、
……
导电区域z,导电区域a与导电区域b为相邻导电区域。导电区域的规划有以下几种情况:
46.(1)某两个电子元器件阻值分布不同,则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域b分别包含上述两个电子元器件,边缘电阻、子电阻和连接电阻均为电子元器件,例如:
47.(1

1)若边缘电阻a与边缘电阻b的阻值分布不同,则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为,含边缘电阻a的导电区域a和含边缘电阻b的导电区域b;
48.(1

2)若子电阻c与子电阻d的阻值分布不同,则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为,含子电阻c的导电区域a和子电阻d的导电区域b;
49.(1

3)若连接电阻e与连接电阻f的阻值分布不同,则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为,含连接电阻e的导电区域a和连接电阻f的导电区域b;
50.(1

4)若边缘电阻a与子电阻c的阻值分布不同,则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为,含边缘电阻a的导电区域a和含子电阻c的导电区域b;
51.(1

5)若边缘电阻a与连接电阻e的阻值分布不同,则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为,含边缘电阻a的导电区域a和连接电阻e的导电区域b;
52.(1

6)若子电阻c与连接电阻e的阻值分布不同,则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为,含子电阻c的导电区域a和连接电阻e的导电区域b。
53.上述情况中的“电子元器件阻值分布不同”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a)相同形状结构密度下,电子元器件之间存在采用不同材料,且该不同材料之间的导电率并不同,使得电子元器件之间的阻值存在差异,如铁制圆环和铜制圆环;(b)相同结构、密度、导电率材料下,电子元器件之间构成不同形状,使得电子元器件的阻值分布存在差异,如s型和一字型;(c)相同形状、密度、导电率材料下,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结构不同,使得电子元器件的阻值分布存在差异,如空心圆柱型和实心圆柱型;(d)相同形状、结构、导电率材料下,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密度分布不同,使得电子元器件的阻值分布存在差异。
54.(2)在多个电子元器件之间阻值分布相同的情况下,某两个或多个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存在不同,则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域b分别包含上述电子元器件之间连接方式存在不同的电路连接区域。
55.上述情况中的“某两个或多个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存在不同”,体现在:(a)电路连接方式不同,即,串并联的电路连接方式,如,含
“‑
子电阻

(子电阻并联连接电阻)

子电阻
‑”
的导电区域a与含
“‑
子电阻

子电阻

连接电阻

子电阻”的导电区域b的阻值分布不同;(b)空间连接位置不同,如,连接电阻与子电阻的上端连接,则以子电阻中间为界限,“子电阻半部分 连接电阻”的导电区域a与“子电阻下半部分 连接电阻对应区域的电阻”的导电区域b的阻值分布不同。
56.(3)在同一个电子元器件的不同部分,阻值分布存在不同,则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
域b分别包含上述电子元器件的两个阻值分布不同的区域,例如:
57.(3

1)边缘电阻a中,上半部分的电阻分布与下半部分的电阻分布不同,则导电区域a含边缘电阻a的上半部分,导电区域b含边缘电阻a的下半部分;
58.(3

2)子电阻c中,上半部分的电阻分布与下半部分的电阻分布不同,则导电区域a含子电阻c的上半部分,导电区域b含子电阻c的下半部分;
59.(3

2)连接电阻e中,上半部分的电阻分布与下半部分的电阻分布不同,则导电区域a含连接电阻e的上半部分,导电区域b含连接电阻e的下半部分。
60.因此,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其非均匀加热的特性是由阻值分布的不同所带来的,相邻两个导电区域内阻值分布的不同,使得相邻两个导电区域内通电后加热功率不同,进而实现非均匀加热。非均匀加热的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热件阻值高的部分加热速度快,发热件阻值低的部分加热速度慢。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结构,判断出在烟液注入后,雾化器的哪部分烟液多,哪部分烟液少;选择合适结构的发热件,进而实现充分利用雾化器内烟液的同时,避免烟液出现局部干烧、糊芯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情况。
61.对此,本方案提供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62.(一)实施例一:
6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100,包括两个边缘电阻、六个子电阻和七个连接电阻2。边缘电阻和子电阻的形状均为圆环状,为此将边缘电阻称为电阻边环1,子电阻称为电阻子环3。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电阻和/或子电阻为非环状。本实施例中,电阻边环1包括圆环部11和直杆部12,直杆部12作为电连接部,直杆部12的下端用于与电池的正电极或负电极电连接;电阻边环1与电阻子环3之间串联连接电阻2,两两电阻子环1之间也串联连接电阻2;整个发热件100一体成型。两个电阻边环1和六个电阻子环3所处平面相互平行,保证电阻边环1的重心处于电阻边环直杆部12所处直线上,连接电阻2与电阻边环1和电阻子环3垂直。因为六个电阻子环3之间形状、结构、密度、所采用材料的电阻率均相同,所以,六个电阻子环3的电阻分布均相同;因为两个电阻边环1之间形状、结构、密度、所采用材料的电阻率也相同,所以两个电阻边环1的电阻分布也相同。
64.具体分析如下:
65.(1)电阻边环1的所有部分采用同一密度、电阻率相同的材料铺设而成,由于电阻边环1的圆环部11的形状与直杆部12的形状不同,所以圆环部11的电阻分布与直杆部12的电阻分布不同,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域b的划分为,导电区域a包含电阻边环的圆环部11,导电区域b包含电阻边环的直杆部12;若圆环部11的电阻值大于直杆部12的电阻值,则导电区域a的电阻值大于导电区域b的电阻值,即通电后导电区域a的加热功率大于导电区域b的加热功率,为此可以知晓,电阻边环1通电后上方的加热功率大于下方的加热功率。
66.(2)电阻子环3之间的距离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连接电阻的阻值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增大,如图2所示,将整个发热件水平等距离划分为三个导电区域,即左侧导电区域d、中间导电区域e和右侧导电区域f,如此可知,左侧导电区域d内的电阻值大于中间导电区域e的电阻值,右侧导电区域f内的电阻值大于中间导电区域e的电阻值,也就是说,整体发热件100的电阻分布为“两端阻值大、中间阻值小”,其对应的结果为,发热件100
的发热功率为“两端发热功率大、中间发热功率小”,其所应该适应的情况是烟液注入速度“两端快中间慢”的情况,适用于雾化腔内烟液的进液口在两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67.实施例二:
68.本方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100,包括两个电阻边环1、四个电阻子环3和三个连接电阻2,电阻边环1包括圆环部11和直杆部12,电阻边环1的竖直部12于圆环部垂直,电阻子环3、连接电阻2和电阻边环1的圆环部11均处于同一平面。
69.具体分析如下:
70.(2)电阻边环1的所有部分采用同一密度、电阻率相同的材料铺设而成,由于电阻边环1的圆环部11的形状与直杆部12的形状不同,所以圆环部11的电阻分布与直杆部12的电阻分布不同,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域b的划分为,导电区域a包含电阻边环的圆环部11,导电区域b包含电阻边环的直杆部12;若圆环部11的电阻值大于直杆部12的电阻值,则导电区域a的电阻值大于导电区域b的电阻值,即通电后导电区域a的加热功率大于导电区域b的加热功率,为此可以知晓,电阻边环1通电后上方的加热功率大于下方的加热功率;
71.(2)电阻子环3之间的距离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连接电阻的阻值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增大,如图2所示,将整个发热件水平等距离划分为三个导电区域,即左侧导电区域d、中间导电区域e和右侧导电区域f,如此可知,左侧导电区域d内的电阻值大于中间导电区域e的电阻值,右侧导电区域f内的电阻值大于中间导电区域e的电阻值,也就是说,整体发热件100的电阻分布为“两端阻值大、中间阻值小”,其对应的结果为,发热件100的发热功率为“两端发热功率大、中间发热功率小”,其所应该适应的情况是烟液注入速度“两端快中间慢”的情况,适用于雾化腔内烟液的进液口在两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72.实施例三:
73.本方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100,包括两个电阻边环1、八个电阻子环3和九个连接电阻2。每个电阻子环3到邻近电阻子环3/电阻边环1的距离相同,所有连接电阻2的形状、结构、密度、材料电阻率相同,所以,所有连接电阻2的阻值相同,阻值分布也相同。由图4和图5可知,电阻子环3的之间的形状和结构存在不同,电阻子环之间分成四队:第一对为左侧第一个电阻子环3与右侧第一个电阻子环3;第二队为左侧第二个电阻子环3与右侧第二个电阻子环3;第三对为左侧第三个电阻子环3与右侧第三个电阻子环3,第四对为左侧第四个电阻子环3与右侧第四个电阻子环3相同,其中,每一对内的两个电阻子环3形状、结构、密度、材料电阻率相同,每一对内的两个电阻子环3阻值分布也相同,并且,两个不同对的电阻子环3其形状和结构并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对的电阻子环3之间电阻分布存在差异。
74.此时进行导电区域划分,导电区域m为左侧第一个电阻子环3,导电区域n为左侧第二个电阻子环3,由于“电阻阻值=电阻率*导体长度/导体的截面积”,所以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越粗的导体电阻阻值越小;也就是说,导电区域m的阻值大于导电区域n的阻值。
75.将整个发热件水平等距离划分为三个导电区域,即左侧导电区域d、中间导电区域e和右侧导电区域f,如此,左侧导电区域d内的电阻值大于中间导电区域e的电阻值,右侧导
电区域f内的电阻值大于中间导电区域e的电阻值,结合电阻子环从左到右,变粗部分逐渐增多而后变少,可知电阻子环3的阻值逐渐变小而后增大。即,本方案中电阻子环3的阻值呈“两端大、中间小”,通电后的发热件100发热情况为“中间雾化慢、两端雾化快”。本方案的发热件在使用时,更加适用于从两端同时进液的方式。
76.如图6所示,同一个电阻子环3中各个部分的电阻分布并不均匀,电阻子环3中一部分粗一部分细,将电阻子环的圆心连线作为中轴线,中轴线上方的部分作为电阻子环3的上电阻区31,中轴线下方的部分作为电阻子环的下电阻区32。上电阻区的电阻粗于下电阻区的电阻,由于“电阻阻值=电阻率*导体长度/导体的截面积”,所以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越粗的导体电阻阻值越小,上电阻区的电阻值小于下电阻区的电阻值。将同一个电阻子环3的上电阻区31作为导电区域a,同一个电阻子环3的下电阻区32作为导电区域b,则导电区域a的阻值小于导电区域b的阻值;在通电使用时,导电区域a的发热功率低于导电区域b的发热功率。本方案中每个电阻子环3均是上电阻区31的阻值小于下电阻区32的阻值,综合而言,整个发热件100的发热情况为“上方雾化慢、下方雾化快”,适用于从下端注入的进液方式。
77.因此,本方案的发热件100更加适用于雾化腔内烟液的进液口有两个,这两个进液口分别位于在发热件100下方两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78.实施例四:
79.本方案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非均匀加热的发热件100,包括两个电阻边环1、六个电阻子环3和七个连接电阻2,每个电阻子环3的形状、结构、密度、导电率。如图6所示,同一个电阻子环3中各个部分的电阻分布并不均匀,电阻子环3中一部分粗一部分细,将电阻子环3的圆心连线作为中轴线,中轴线上方的部分作为电阻子环3的上电阻区31,中轴线下方的部分作为电阻子环3的下电阻区32。
80.电阻子环3的上电阻区31和下电阻区32均开有若干凹槽,上电阻区31的凹槽为上凹槽311,下电阻区32的凹槽为下凹槽321。上凹槽311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凹槽321之间的距离,具体表现为,电阻子环3的下凹槽321密集,电阻子环3的上凹槽311稀疏,上凹槽311的数量小于下凹槽321的数量。并且,上凹槽311设置在上电阻区31的两侧,下凹槽321设置在下电阻区32的两侧,保证电阻子环3的左侧凹槽与右侧凹槽对称,避免长期发热后电阻子环3弯曲变形。
81.由于“电阻阻值=电阻率*导体长度/导体的截面积”,所以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越细的导体电阻阻值越大。也就是说,电阻子环3上开有凹槽处的电阻阻值大于没有开凹槽处的电阻阻值,进而知晓本方案中同一个电阻子环3中上电阻区31的阻值小于下电阻区32的阻值。所以本方案的发热件100通电后,上电阻区31的发热功率小于下电阻区32的发热功率,发热件100的下端雾化速度快于发热件100的下端的雾化速度。并且,凹槽的开设增加了电阻子环与烟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阻子环雾化烟液的速度,下电阻区32中下凹槽321的数量多于上电阻区31中上凹槽311的数量,下电阻区32加热烟液的雾化速度大于上电阻区31加热烟液的雾化速度。
82.在使用时,设定导电区域有两个分别是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域b,导电区域a为所有电阻子环3的上电阻区31的集合,即中轴线上方区域,导电区域b为所有电阻子环3的下电阻区32的集合,即中轴线下方区域;由于每个电阻子环3的阻值分布完全一样,导电区域a的阻
值大于导电区域b的阻值。综合而言,本方案的发热件100下端对烟液的雾化速度大于上端对烟液的雾化速度,本方案适用于雾化腔内烟液的进液口在发热件100下方两端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边缘电阻、连接电阻、子电阻的数量仅是示例并不做限定,其连接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做调整也并不限定。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