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冰箱 内胆 强度 提高 结构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内胆结构强度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冰箱上下间室通过一个内胆形成,上下间室中间通过中梁分隔中梁与内胆之间通过装配台阶、固定件连接。然而,中梁内部填充很少发泡料,承重能力差,在运输过程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门体下垂、门偏、门不齐,甚至漏冷、凝露等各种问题,尤其是枢接冰箱门体侧承重较大,门体下垂、门偏、门不齐更加严重。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冰箱及冰箱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内胆结构强度的冰箱。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内胆、连接于内胆左右两侧之间的中梁,其中,所述冰箱还包括将中梁和内胆固定至一起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位于中梁内侧的第一加强件、位于内胆外侧与第一加强件相固定的第二加强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梁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前侧的钣金件,所述加强件还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于钣金件和壳体之间的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强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固定于钣金件前侧且与第一加强件同侧设置的铰链座、将铰链座、第三加强件和壳体三者相固定的螺钉,所述螺钉为可直接贯穿所述壳体的自攻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前侧具有沿前后方向开设以供所述第一加强件伸入的开口,所述内胆和壳体侧壁固定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将件沿横向方向的厚度,所述壳体具有自其前侧向后凹陷形成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具有沿前后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自第一凹槽后端沿横向方向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前侧的凸块,所述凸块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定位腔,所述钣金件具有与安装结构相固定的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末端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与定位腔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强件具有沿横向方向且朝内胆发泡层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后侧贴合于壳体前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具有与第一弯折部同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贴合内胆后表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一者的四周具有沿上下方向突伸的第一突伸部,所述第一突伸部具有卡槽或卡勾,另一者具有沿上下方向突伸且罩设于第一突伸部外侧的第二突伸部,所述第二突伸部具有与卡槽或卡勾相配合固定的卡勾或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设置于钣金件和壳体之间的除露管,所述壳体具有向前突伸以限位除露管的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露管呈“u”形状,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除露管的上下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沿横向方向至少一侧具有突出于内胆且和内胆发泡层相连通的注料口,所述冰箱还包括与所述注料口相配合以防止壳体脱离的定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冰箱通过设置将中梁和内胆固定至一起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位于中梁内侧的第一加强件、位于内胆外侧与第一加强件相固定的第二加强件。因此,不仅增加了中梁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加强了内胆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中梁和内胆的承重能力,降低门体下垂、门偏、门不齐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隐藏内胆后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壳体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实施例,所述冰箱包括内胆1、连接于内胆1左右两侧之间的中梁,其中,所述冰箱还包括将中梁和内胆1固定至一起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位于中梁内侧的第一加强件2、位于内胆1外侧与第一加强件2相固定的第二加强件3。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梁上下侧的储物空间是由一个内胆1形成,且中梁仅占据内胆1前侧一部分空间,中梁后侧的空间为上下连通,因此,上下储物空间的分隔可采用其他结构分离,例如隔板。

所述内胆1具有位于前端且分别自左右两侧凹陷形成的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向前贯穿以供安装所述中梁。所述内胆1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具有贯穿连通所述安装槽11的通孔12,所述中梁的左右两侧可安装于所述通孔12内。因此,所述通孔12可对中梁的四周进行限位,保证中梁的固定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中梁包括壳体4、设置于壳体4前侧的钣金件5。所述壳体4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其中一者的四周具有沿上下方向突伸的第一突伸部411,所述第一突伸部411具有卡槽或卡勾,另一者具有沿上下方向突伸且罩设于第一突伸部411外侧的第二突伸部421,所述第二突伸部421具有与卡槽或卡勾相配合固定的卡勾或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41罩设于所述下壳体42外侧,且上壳体41的下端抵接于下壳体42的下端,即所述壳体4的四周除最下端暴露于外侧,几乎为上壳体41。所述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之间形成发泡腔43,所述壳体4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具有连通所述发泡腔43和内胆发泡层的注料口44,所述注料口44突出于所述通孔12位于内胆发泡层内。因此,两侧设置注料口44可加快注料速度,也可提高发泡腔43内的发泡料均匀性,提高发泡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一侧设置所述注料口44。

不仅如此,本实施例,通过上下壳体的配合方式,不仅便于组装,而且通过卡槽与卡勾的固定方式,可降低上下壳体开孔率,有效降低发泡料从发泡腔43溢出壳体4的风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降低开孔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内胆1为厚度较薄的塑胶件,因此,极易受力变形,中梁的左右两侧仍然存在脱离通孔12的风险。为加强中梁的固定效果,所述冰箱还具有与所述注料口44相固定的定位件6,当中梁沿横向方向移动时,所述定位件6受到内胆1的挡止的作用,从而无法移动,提高固定效果。

所述壳体4具有自其前侧向后凹陷形成的安装结构45,所述安装结构45具有沿前后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自第一凹槽后端沿横向方向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前侧的凸块,所述凸块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定位腔,所述钣金件5具有与安装结构45相固定的配合结构51,所述配合结构5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末端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与定位腔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具有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安装结构45,且上侧的安装结构45设置于上壳体41上,下侧的安装结构45设置于下壳体42上。因此,当安装所述钣金件5时,只需先将钣金件5对准第一凹槽向后安装,然后再沿横向方向朝所述第二凹槽移动即可。此时,所述第二延伸部卡持于定位槽内实行固定,可有效提高钣金件5与壳体4的固定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螺钉9固定,或者采用前后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爪相互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的前侧还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供所述第一加强件2伸入的开口46,所述内胆1和壳体4侧壁固定于所述第一加强件2和第二加强件3之间。因此,所述第一加强件2和第二加强件3可有效提高中梁和内胆1的结构强度,提高承载力。

所述加强件还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于钣金件5和壳体4之间的第三加强件7,所述第一加强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强件7。所述冰箱还包括固定于钣金件5前侧的铰链座8以及将铰链座8、第三加强件7和壳体4相固定的螺钉9。其中,所述铰链座8设置于与第一加强件2相固定的内胆1侧,因此,可有效降低门体重量压伤内胆1或中梁的风险。

因此,所述第三加强件7不仅可进一步提高中梁的承载能力,而且在安装所述钣金件5的同时即可将第一加强件2安装至壳体4内部,安装十分方便,同时所述螺钉9为可直接贯穿所述壳体4的自攻螺钉,一方面,自攻螺钉将铰链座8、第三加强件7和壳体4三者固定至一起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自攻螺钉9可直接在壳体4上开孔,简化了壳体4的生产工艺,避免了发泡料从开孔处溢出的风险。

所述内胆1还具有在胆口向四周延伸的胆边13,所述壳体4具有自其前端位于铰链座8一侧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配合部47,所述中梁安装于内胆1时,所述配合部47位于所述胆边13前侧。

所述第一加强件2具有沿横向方向且朝内胆发泡层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1,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后侧贴合于壳体4前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3具有与第一弯折部21同向延伸的第二弯折部31,所述第二弯折部31贴合内胆1后表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21贴合于所述配合部47前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31贴合于所述胆边13的后表面设置。因此,可有效加强铰链座8附近的内胆1和中梁结构的结构强度,降低门体长期开闭过程中,内胆1及中梁受损变形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21不仅具有上述有益效果,而且还便于与第三加强件7相焊接,从而便于安装固定。

由于所述钣金件5与壳体4的装配关系,所述开口46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件2沿横向方向的厚度,从而才可以提供第一加强件2横向方向移动的空间。最佳的,所述开口46设置的移动空间距离与钣金件5横向移动的距离相等。如此可保证开口46最小化,进一步降低发泡料溢料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钣金件5也可直接沿前后方向安装于壳体4,则所述开口46的宽度可与第一加强件2的厚度相匹配,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溢料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降低溢料风险,所述壳体4还具有自开口46的周围突伸的突筋48,当所述钣金件5与壳体4相安装时,所述突筋48抵接于所述第三加强件7,从而进一步降低壳体4与第三加强件7之间的间隙,降低溢料风险。

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2沿横向方向抵接于所述开口46的一侧,因此,该侧位置处则无需设置所述突筋48,只需在其他三边设置突筋48即可,最终,即第一加强件2、突筋48和第三加强件7围设形成了一个接近密封的空间,挡止发泡料溢出。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冰箱还包括设置于钣金件5和壳体4之间的除露管10,所述壳体4具有向前突伸以限位除露管10的限位部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具有自上壳体41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前突伸的所述限位部49,且所述除露管10呈“u”形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49的上下两侧。从而使得所述除露管10尽可能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在除露时,除露管10所释放的热量可以更加均匀扩散至钣金件5的表面,提高除露效果。

并且所述限位部49分别所述突筋48的上下两侧,所述除露管10设置于所述限位部49与突筋48之间的空间内,从而有效防止除露管10移动。而且以上防止溢料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发泡料包覆除露管10,影响除露管10温度的传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冰箱通过设置将中梁和内胆1固定至一起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位于中梁内侧的第一加强件2、位于内胆1外侧与第一加强件2相固定的第二加强件3。因此,不仅增加了中梁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加强了内胆1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中梁和内胆1的承重能力,降低门体下垂、门偏、门不齐的风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