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可调节 特别 航空发动机 旋流器


1.本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旋流器。


背景技术:

2.旋流器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重要的稳焰和雾化装置,现有的旋流器装置均为几何固定不可调,且设计依据仅针对设计点状态和地面慢车状态等几个稳态参数,未考虑过渡态及其他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状态。旋流强度是旋流器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理论上小状态下需要旋流强度强一些,改善雾化,大状态下由于气动作用,对旋流强度要求并不高,旋流强度过高容易导致气流碰壁效应和压力损失增大。
3.其中大状态为设计点状态和爬升状态,小状态为慢车状态。
4.根据已有试验证明,在已知的各种稳定火焰的装置中,利用旋流器产生的旋涡流动所形成的回流区是最有效的。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常用的旋流器有轴流式、径向式和切向空气孔式,它们并没有确定的优劣之分,对于直流式燃烧室,以轴流式为宜。目前轴流式旋流器几何固定不可调,在非设计点状态下,旋流强度(旋流叶片角度)并不是最佳,而旋流强度直接影响了燃烧室的燃油雾化、压力损失、温度分布等重要的性能。
5.旋流器叶片角度是调节旋流强度的主要参数,目前现有旋流器由于几何固定不可调,一旦旋流叶片角度固定,旋流强度为一个定值,仅能够满足设计点的旋流强度需求,无法满足所有状态点对旋流强度的需求。
6.所以,提出了一种旋流叶片角度可随着状态不同调节的旋流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旋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状态点下的旋流器性能无法同时保证的问题。
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旋流器,包括内轮毂、外轮毂和设于两者之间的旋流器叶片,所述外轮毂两侧设有直径大于外轮毂的侧壁板,所述外轮毂上开设有与内外两侧连通的调节槽,所述旋流器叶片上设置固定轴和调节板,所述旋流器叶片上设有通槽并通过通槽与固定轴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内轮毂和外轮毂相连,所述调节板插入至调节槽内并与调节槽滑移配合;所述外轮毂和侧壁板之间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板和一侧侧壁板相抵,所述扭簧的两端位于调节板侧壁和该侧侧壁板之间。
9.优选地,所述外轮毂的内侧为正多面形结构,外侧为圆形结构,所述旋流器叶片的外端与外轮毂内壁相抵;所述内轮毂的外侧为正多边形结构,内侧为圆形结构,所述旋流器叶片的内端与内轮毂外壁相抵;正多边形的边数与旋流器叶片的数量相同。
10.优选地,所述调节板上设有第一挡台,所述扭簧的一端设于第一挡台和外轮毂外表面之间;所述侧壁板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挡台,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设于第二挡台和外轮毂外表面之间。
11.优选地,所述外轮毂对应支撑台下方的位置设有斜台,所述斜台的上表面与扭簧的下端面平行设置并相抵。
12.优选地,所述调节槽为扇形结构,所述调节板的侧壁上设有与扇形结构的内外环对应设置的弧形结构。
13.优选地,所述外轮毂的外侧设有将扭簧封闭的两组半圆环板,两组半圆环板结合形成圆环结构。
14.优选地,两组半圆环板之间或半圆环板与侧壁板之间采用对接焊焊接固定。
15.优选地,所述调节板和调节槽设于外轮毂的外环面中部。
16.优选地,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内轮毂和外轮毂焊接配合。
17.一种航空发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

9任一所述的可调节旋流器。
18.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旋流器,通过在外轮毂上设置内外贯通的调节槽,并且设置固定轴与内轮毂和外轮毂相连,将旋流器叶片与固定轴转动配合,在旋流器叶片设置与调节槽滑移配合的调节板,这样旋流器叶片能够根据气流的力进行转动,并通过设置扭簧使得旋流器叶片能够根据气流的大小自动调节角度,以保证旋流器在非设计点下仍能够提升燃烧室性能。
19.优选地,通过将外轮毂的内表面与内轮毂的外表面均设计成多边形结构,旋流器叶片在偏转时仍能够与内外轮毂紧密贴合,以保证旋流器叶片的正常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去除半圆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4.1、外轮毂;2、内轮毂;3、旋流器叶片;4、固定轴;5、调节板;6、侧壁板;7、扭簧;8、支撑台;9、第一挡台;10、第二挡台;11、斜台;12、调节槽;13、半圆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26.实施例一,一种可调节旋流器,如图1、2所示,包括内轮毂2、外轮毂1和旋流器叶片3。外轮毂1的两侧设有直径大于外轮毂1的侧壁板6,两组侧壁板6与外轮毂1的外环面之间形成角度调节腔体。
27.旋流器叶片3垂直于来流方向设置,旋流器叶片3上设置固定轴4和调节板5。旋流器叶片3一侧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通槽,固定轴4插入至通槽内与旋流器叶片3相连,因此旋流器叶片3能够沿着固定轴4进行转动,固定轴4的两端从旋流器叶片3伸出并分别与内轮毂2和外轮毂1相连。
28.外轮毂1上开设有与内外两侧连通的调节槽12,调节板5插入至调节槽12内并与调节槽12滑移配合。
29.调节腔体的一侧设有支撑台8,支撑台8呈圆柱结构,支撑台8上同轴套设有扭簧7,扭簧7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板5和一侧侧壁板6相抵,扭簧7的两端位于调节板5侧壁和该侧侧壁板6之间。
30.在不工作时,在扭簧7的弹力作用下,调节板5与调节槽12的侧壁相抵,使得旋流器叶片3处于角度最大的位置;在小状态下,旋流叶片角度通过扭簧7弹力作用,倾角较大,旋流强度较大,保证了小状态下的雾化性能;在大状态下,进气量增加,通过气动力的作用下,压缩扭簧7,使得叶片角度变小,即旋流强度变小,同时由于流量系数稍有提高,使得大状态下冒烟问题能够稍加改善;在由大状态转换为小状态时,旋流器叶片3在扭簧7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保持在倾角较大的状态以保证雾化性能。因此通过对旋流器叶片3角度的自动调节,旋流器在不同状态点均能够获得较为优良的工作性能,能够获得更优的旋流强度与状态点的匹配形式,提高非设计点状态下的燃烧室性能。
31.优选地,外轮毂1的内侧为正多边形结构,外侧为圆形结构,旋流器叶片3的外端与外轮毂1内壁相抵;内轮毂2的外侧为正多边形结构,内侧为圆形结构,旋流器叶片3的内端与外轮毂1的内壁相抵;正多边形的边数与旋流器叶片3的数量相同。通过该设计,在旋流器叶片3角度调节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与内轮毂2和外轮毂1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保证旋流器的正常工作性能。
32.优选地,调节板5上设有第一挡台9,扭簧7的一端设于第一挡台9和外轮毂1外表面之间;侧壁板6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挡台10,扭簧7的另一端设于第二挡台10和外轮毂1外表面之间。通过该设计,扭簧7的两端在第一挡台9和第二挡台10的限位下无法脱离支撑台8,也就保证了旋流器叶片3的稳定调节。
33.优选地,外轮毂1对应支撑台8下方的位置处设有斜台11,斜台11的上表面与扭簧7的下端面平行设置并相抵。斜台11限制扭簧7向下移动,第一挡台9和第二挡台10限制扭簧7向上移动,扭簧7的位置得到完全的限制,从而保证扭簧7能够稳定工作。
34.优选地,调节槽12为扇形结构,调节板5的侧壁上设有与扇形结构的内外环对应设置的弧形结构。通过该设置调节板5在调节的过程中能够与调节槽12稳定的贴合,保证调节板5运动的稳定。
35.如图2、3所示,优选地,外轮毂1的外侧设有将扭簧7封闭的两组半圆环板13,两组半圆环板13结合形成圆环结构,两组半圆环板13之间或半圆环板13与侧壁板6之间采用对接焊焊接固定。通过两组半圆环板13将调节腔体封闭,保证扭簧7工作时不会受到干扰。
36.优选地,调节板5和调节槽12设于外轮毂1的外环面中部,由于支撑台8设于外轮毂1的一侧,扭簧7能够比较轻松地固定在支撑台8、调节板5和侧壁板6之间,同时旋流器叶片3的角度可调节一侧位于远离进气方向的一侧,旋流器叶片3的受力面积大,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稳定的偏转进行角度的调节。
37.优选地,固定轴4的两端分别与内轮毂2和外轮毂1焊接配合,实现三者的稳定固定。
38.实施例二,一种航空发动机,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可调节旋流器,能够根据气流的大小自动调节旋流器叶片的角度,从而保证旋流器在不同状态点下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
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