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环状部件的粘贴装置、粘贴系统、粘贴方法及轮胎与流程

2021-10-12 12: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粘贴 轮胎 环状 部件 装置


1.本发明涉及向轮胎的内周面粘贴环状部件的粘贴装置、粘贴系统、粘贴方法及轮胎。


背景技术:

2.为了吸收缓和在轮胎的内腔产生的共鸣声能(振动能),抑制空洞共鸣,降低道路噪声,有时在轮胎的内周面粘贴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海绵材料。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轮胎的内周面粘贴海绵材料(吸音材料)来制造轮胎的制造装置。
3.该制造装置具有在与轮胎的内周面相同直径的圆周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多根内接轴,通过在这些内接轴的外侧卷绕长条带状的海绵材料而将该海绵材料成型为环状。制造装置使各内接轴向径向内侧移动而使环状的海绵材料(以下也称为“环状部件”)的外径收缩,将该环状部件插入轮胎的内部后使各内接轴向径向外侧移动,使环状部件局部地粘接于轮胎的内周面。并且,制造装置通过使多根内接轴沿着轮胎的内周面移动(旋转),从而将环状部件的整体粘接在轮胎的内周面上。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543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装置中,在将环状部件插入轮胎内部的状态下使多根内接轴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环状部件通过各内接轴在沿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局部地粘接于轮胎的内周面,相邻的粘接部位之间成为从轮胎的内周面浮起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使多根内接轴沿着轮胎的内周面移动,则从该内周面浮起的环状部件被内接轴沿周向按压,容易在该环状部件上产生褶皱。因此,难以将环状部件整体均匀地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轮胎的内周面上均匀地粘贴环状部件。
7.(1)本发明为一种粘贴装置,所述粘贴装置向轮胎的内周面粘贴环状部件,其中,所述粘贴装置具有:多个保持件,它们在以规定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保持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
8.移动机构,其使多个所述保持件在以所述轴心为中心的径向上移动;
9.旋转机构,其使多个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周向上移动;以及
10.控制装置,
11.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保持件、所述移动机构以及所述旋转机构的动作,以进行如下的(a)~(f)的动作。
12.(a)利用所述保持件保持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
13.(b)使保持着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保持件朝向规定的粘贴位置向所述径向的外侧移动,将所述环状部件的一部分粘贴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
14.(c)解除所述保持件对所述环状部件的保持;
15.(d)使所述保持件移动到比所述粘贴位置靠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退避位置,使该保
持件自所述环状部件离开;
16.(e)使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周向上移动;以及
17.(f)使所述保持件移动到所述粘贴位置,将所述环状部件的另一部分粘贴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
18.根据以上的结构,粘贴装置利用多个保持件将环状部件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并暂时使保持件从环状部件离开之后,使保持件的周向位置偏移而再次将环状部件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由此,能够在环状部件上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将环状部件的大致整体均匀地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19.(2)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f)的动作之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的动作,使得在利用所述保持件将所述环状部件按压在所述轮胎的内周面上的状态下使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周向上移动。
20.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环状部件的全周不从轮胎的内周面浮起的方式进行粘贴。
21.(3)优选地,所述保持件具有保持所述环状部件的保持部件和能够在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上滚动的辊。
22.根据该结构,在利用保持件将环状部件按压在轮胎的内周面上的状态下使保持件沿周向移动时,能够使辊在环状部件的内周面上滚动,因此能够减小保持件的移动阻力。
23.(4)优选地,所述退避位置包含使由所述保持件保持的所述环状部件收缩成比所述轮胎的内径小的第一退避位置、以及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退避位置与所述粘贴位置之间且使所述保持件自粘贴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的所述环状部件离开的第二退避位置。
24.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缩短从将环状部件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的动作(b)到使保持件沿周向移动而再次将环状部件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的动作(f)为止的周期时间。
25.(5)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一对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具有配置在所述轴心上且在沿着该轴心的轴向上伸缩的缸体、以及一端与所述缸体连结且另一端与所述保持件连结的连杆部件,一对所述连杆机构配置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轴向的两侧。
26.根据该结构,通过一对连杆机构中的缸体的伸缩,能够在不改变保持件的轴向位置的情况下使保持件沿径向移动。因此,在使保持件从退避位置向粘贴位置移动时,能够使保持件朝向轮胎的内周面顺畅地移动。
27.(6)本发明是向轮胎的内周面粘贴环状部件的粘贴系统,所述粘贴系统具有:
28.粘贴装置,其将长条带状部件成型为环状部件,且将所述环状部件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29.第一供给装置,其将所述长条带状部件供给到所述粘贴装置;以及
30.第二供给装置,其向所述粘贴装置供给所述轮胎。
31.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一贯地进行从环状部件的成型到环状部件向轮胎粘贴为止的作业。
32.(7)优选地,所述粘贴装置和所述第二供给装置在沿着由所述粘贴装置成型的环状部件的轴向的第一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33.所述粘贴装置和所述第一供给装置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邻地
配置。
34.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顺畅地进行第一供给装置与粘贴装置之间、以及粘贴装置与第二供给装置之间的作业者的移动。
35.(8)本发明是向轮胎的内周面粘贴环状部件的粘贴方法,包含如下的(a)~(f)的步骤。
36.(a)利用在以规定的轴心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保持件保持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
37.(b)使保持着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保持件朝向规定的粘贴位置向以所述轴心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移动,将所述环状部件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38.(c)解除所述保持件对所述环状部件的保持;
39.(d)使所述保持件移动到比所述粘贴位置靠所述径向的内侧的退避位置,使所述保持件自所述环状部件离开;
40.(e)使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周向上移动;以及
41.(f)使所述保持件移动到所述粘贴位置,将所述环状部件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42.根据以上的粘贴方法,利用多个保持件将环状部件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并暂时使保持件从环状部件离开之后,使保持件的周向的位置偏移而再次将环状部件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由此,能够在环状部件上不产生褶皱地将环状部件的大致整体均匀地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43.(9)优选地,所述粘贴方法在所述步骤(f)之后还包含如下步骤:在利用所述保持件将所述环状部件按压在轮胎的内周面上的状态下,使所述保持件在所述周向上移动。
44.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环状部件的整体以不从轮胎的内周面浮起的方式粘贴。
45.(10)优选地,所述粘贴方法在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含如下步骤:在轮胎的内周面上涂敷用于粘接所述环状部件的密封材料。
46.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用于防止轮胎破裂的密封材料作为粘接剂,将环状部件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47.(11)本发明的轮胎具有设置于内周面的密封材料和设置于所述密封材料的径向内侧的环状部件。
48.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用于防止轮胎破裂的密封材料作为粘接剂,将环状部件粘贴于轮胎的内周面。
49.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轮胎的内周面均匀地粘贴环状部件。
附图说明
50.图1是表示轮胎的一例的剖视图。
51.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环状部件的粘贴系统的概略俯视图。
52.图3是表示粘贴系统中的第一供给装置及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53.图4的(a)是粘贴装置的俯视图,图4的(b)是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54.图5的(a)是粘贴装置的俯视图,图5的(b)是粘贴装置的侧视图。
55.图6是保持件的立体图。
56.图7是保持件的概略主视图。
57.图8是表示成型环状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
58.图9是表示环状部件的接合部分的说明图。
59.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第二供给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60.图11是表示将轮胎设置在第二供给装置上的顺序的从上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61.图12是表示向轮胎粘贴环状部件的顺序的从上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62.图13是表示向轮胎粘贴环状部件的顺序的从上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63.图14是表示向轮胎粘贴环状部件的顺序的从侧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64.图15是表示向轮胎粘贴环状部件的顺序的从侧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65.图16是表示轮胎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66.图17是表示保持件的变形例的概略主视图。
67.标号说明
68.1:轮胎;1a:内周面;10:环状部件;11:长条带状部件;20:粘贴系统;21:第一供给装置;22:第二供给装置;23:粘贴装置;24:控制装置;31:保持件;32:移动机构;33:旋转机构;36:保持构件;37a:第一辊;37b:第二辊;40:连杆机构;42:缸体;43:连杆部件;61:密封材料;c1:轴心;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69.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70.【轮胎的结构】
71.图1是表示轮胎的一例的剖视图。
72.在图1中,轮胎1具有胎面2、一对胎侧3、一对胎圈4、胎体5、带束层6、内衬层7等。胎面2由交联橡胶构成,其外表面与路面接触。一对胎侧3由交联橡胶构成,从胎面2的轴向的两端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胎圈4比胎侧3靠径向内侧,具有芯4a和三角胶4b。
73.胎体5位于胎面2及胎侧3的内侧,架设在一方的胎圈4与另一方的胎圈4之间。带束层6位于胎面2与胎体5之间。内衬层7位于胎体5的内侧。内衬层7由空气遮蔽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构成轮胎1的内表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轮胎1的内周面1a”是指胎面2的径向内侧的内衬层7的内周面。“轮胎1的内径”是指胎圈4的部分的内径(胎圈内径)。
74.在轮胎1的内周面1a粘贴有环状部件10。环状部件10通过将长条带状的海绵材料的两端部接合而形成为环状。海绵材料由具有使橡胶或合成树脂发泡而成的连续气泡或独立气泡的多孔质材料形成。海绵材料具有防振性或吸音性,通过吸收缓和在轮胎1的内部产生的共鸣声能(振动能),抑制空洞共鸣,降低道路噪声。以下,将形成为环状的长条带状的海绵材料也称为“长条带状部件”。
75.【粘贴系统的结构】
76.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长条带状部件11的粘贴系统20的概略俯视图。
77.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系统20具有粘贴装置23、第一供给装置21、第二供给装置22及控制装置24。粘贴装置23具有将长条带状部件1成型为环状的功能(环状部件10的成型功能)和将形成为环状的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功能(粘贴功能)。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粘贴装置23称为“成型装置23”。第一供给装置21向粘贴装置23供给长
条带状部件11。第二供给装置22向粘贴装置23供给轮胎1。
78.控制装置24控制粘贴装置23、第一供给装置21、第二供给装置22的动作。控制装置24例如具有cpu等运算部、ram以及rom等存储部,通过运算部执行安装在存储部中的程序来发挥规定的功能。控制装置24被输入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或开关的信号,根据该输入信号等控制在粘贴装置23、第一供给装置21、第二供给装置22等上设置的马达或致动器的动作。
79.粘贴装置23和第二供给装置22沿水平的第一方向x相邻地配置。粘贴装置23以使该粘贴装置23成型的环状部件10的轴心(中心)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配置。第二供给装置22以使该第二供给装置22所支承的轮胎1的轴心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配置。粘贴装置23成型的环状部件10的轴心与第二供给装置22支承的轮胎1的轴心一致。以下,用符号c1表示这些轴心。
80.粘贴装置23和第一供给装置21沿水平的第二方向y相邻地配置。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正交。第一供给装置21以使长条带状部件11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二方向y的状态支承长条带状部件11,将该长条带状部件11朝向粘贴装置23沿第二方向y供给。
81.【第一供给装置21】
82.图3是表示粘贴系统20中的第一供给装置21及粘贴装置23的侧视图。
83.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供给装置21由沿着第二方向y水平配置的辊式输送机构成。第一供给装置21的辊21a由自由辊构成,通过后述的粘贴装置23的保持件31拉拽长条带状部件11,将第一供给装置21上的长条带状部件11向粘贴装置23供给。第一供给装置21配置在与后述的最上位的保持件31对应的高度。第一供给装置21的辊21a也可以由驱动辊、或者自由辊和驱动辊的组合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一供给装置21自身能够使长条带状部件11朝向粘贴装置23移动。第一供给装置21也可以由带式输送机构成。第一供给装置21也可以由卷绕有长条带状部件11的卷轴构成。
84.【粘贴装置23】
85.图4及图5的(a)是粘贴装置23的俯视图,图4及图5的(b)是粘贴装置23的侧视图。
86.如图3~图5所示,粘贴装置23具有多个保持件31、移动机构32、旋转机构33、按压机构34。多个保持件31围绕沿着第一方向x的轴心c1等间隔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粘贴装置23具有8个保持件31。
87.(保持件31)
88.图6是保持件31的立体图。图7是保持件31的概略主视图。
89.各保持件31具有保持部件36、辊37a、37b和支承框38。
90.保持部件36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的一个表面(下表面)或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6具有壳体36a和可自由进退地设置于壳体36a的多个针36b。壳体36a形成为长方体的箱形状,由支承框38支承。在壳体36a内内置有用于使针36b进退的缸体等致动器(省略图示)。
91.各针36b从壳体36a的上表面(保持面)36a1突出,能够退避到上表面36a1的下方。多个针36b沿第一方向x配置成两列。各列中的多个针36b以相对于壳体36a的保持面36a1向相同方向倾斜的姿势设置。一列的针36b和另一列的针36b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与在壳体36a内退避的突起彼此交叉,在从壳体36a突出时彼此离开。保持部件36通过相对于长条带状部件11倾斜地刺入针36b来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由于保持部件36通过刺入针36b来保持
长条带状部件11,因此即使针对不能使用真空式的保持件的海绵材料也能够保持。另外,作为保持部件36,能够应用schmults(日文:
シュマルツ
)制的针夹持器(sng

m)等公知的装置。
92.辊37a、37b具有第一辊37a和第二辊37b。第一辊37a在第一方向x上与壳体36a的两侧相邻地配置。第一辊37a在保持部件36的第一方向x的各侧方各设置2个。第一辊37a绕沿着第一方向x的轴心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支承框38。
93.第二辊37b沿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配置于壳体36a的两侧。第二辊37b绕沿着第一方向x的轴心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支承框38。第二辊37b形成为在第一方向x上比第一辊37a长。具体而言,第二辊37b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跨保持部件36和第一辊37a的长度。如上所述,保持部件36被第一辊37a、第二辊37b包围。
94.如后所述,第一辊37a和第二辊37b在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上滚动。第一辊37a及第二辊37b比保持部件36的保持面36a1突出。因此,能够在保持面36a1不与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第一辊37a及第二辊37b在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上滚动。
95.(移动机构32)
96.如图3~图5所示,移动机构32具有一对连杆机构40和支承一对连杆机构40的支承架41。一对连杆机构40配置在第一方向x上的保持件31的两侧。各连杆机构40具有缸体42和连杆部件43。缸体42由电动缸体、流体压缸体等构成。缸体42沿着第一方向x配置,在同一方向x上伸缩。缸体42的主体部分固定于支承架41。缸体42的杆部分能够沿第一方向x移动。杆部分的末端42a由设置于支承架41的引导件41a引导。
97.连杆部件43具有第一连杆部件43a,该第一连杆部件43a的一端可转动地与缸体42的末端42a连结。第一连杆部件43a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部件43b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第二连杆部件43b的另一端固定于保持件31。
98.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在保持件31的一侧的连杆机构40和配置在另一侧的连杆机构40以第一方向x上的保持件31的中心线o为基准对称地配置。一对连杆机构40的缸体42彼此同步地伸缩。当两缸体42伸长时,如图4所示,各保持件31向径向外侧移动。当两缸体42收缩时,如图5所示,各保持件31向径向内侧移动。此时,保持件31以第一方向x上的位置不变化的方式沿径向移动。
99.以下,将图4所示的保持件31的位置也称为“成型位置”或“粘贴位置”,将图5所示的保持件31的位置也称为“第一退避位置”。另外,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32能够将保持件31定位在位于成型位置与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的“第二退避位置”。
100.另外,连杆机构40中的缸体42也可以采用其主体部分配置于支承架41内,杆部分从主体部分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结构。但是,在该情况下,在支承架41内需要收容缸体42的主体部分的空间,支承架41的外径相应地变大。因此,如后所述,环状部件10向轮胎1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困难,特别是有可能无法适用于小径的轮胎1。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缸体42的主体部分配置于支承架41的轴向外侧,杆部分从主体部分向轴向内侧(保持件31侧)突出的结构,在使支承架41小型化方面是优选的。
101.(旋转机构33)
102.如图3~图5所示,旋转机构33使保持件31及移动机构32绕轴心c1旋转。旋转机构
33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移动机构32的支承架41的壳体33a。在壳体33a内设置有用于使支承架41旋转的马达或动力传递机构等驱动部。
103.(按压机构34)
104.如图3所示,按压机构34配置在配置于最上位的保持件31的上方。按压机构34具有按压部件34a和致动器34b。按压部件34a例如由绕沿着第一方向x的轴心旋转的辊构成。致动器34b由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缸体构成。作为缸体,可以采用流体压缸体或电动缸体等。按压部件34a设置在致动器34b的下端,通过致动器34b的伸缩而上下移动。按压部件34a在向下方移动时从上方按压配置在最上位的保持件31上的长条带状部件11。
105.【环状部件10的成型顺序】
106.图8是表示成型环状部件10的顺序的说明图。
107.以下,对使用第一供给装置21及粘贴装置23成型环状部件10的顺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的粘贴装置23的动作是基于控制装置24的控制进行的。
108.为了成型环状部件10,首先,如图8的(a)所示,作业者将第一供给装置21上的长条带状部件11向粘贴装置23侧拉出,将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定位在位于成型位置的最上位的保持件31上。然后,利用按压机构34的按压部件34a将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按压在保持件31上,使保持部件36的针36b(参照图7)突出而刺入长条带状部件11。由此,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被最上位的保持件31保持。
109.接着,如图8的(b)所示,利用粘贴装置23的旋转机构33使多个保持件31沿箭头a方向旋转,依次利用位于最上位的保持件31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另外,每当各保持件31位于最上位时,旋转机构33暂时停止。在旋转机构33停止的状态下,保持件31使保持部件36的针36b突出,将针36b刺入长条带状部件11。因此,保持件31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
110.按压机构34除了用保持件31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时以外,使按压部件34a上升、退避。这是因为,通过在多个保持件31的外周侧卷绕长条带状部件11,长条带状部件11自然地被按压在最上位的保持件31上。但是,也可以在每当各保持件31位于最上位时使按压部件34a下降而按压长条带状部件11。
111.如图8的(c)所示,当最初位于最上位的保持件31再次位于最上位时,长条带状部件11的终端部11b被配置在该保持件31上。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由作业者通过粘接剂接合,由此长条带状部件11成型为环状部件10。
112.在成型环状部件10之后,移动机构32使多个保持件31向径向内侧的第一退避位置移动(参照图5)。由此,环状部件10收缩,其外径收缩成比轮胎1的内径小,成为能够插入轮胎1内部的形状。
113.图9是表示环状部件10的接合部分的说明图。
114.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及终端部11b能够形成为图9所示的形状。在图9的(a)所示的例子中,在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及终端部11b的一方形成有多个凹部11c,在另一方形成有多个凸部11d。多个凹部11c彼此为同一形状,多个凸部11d彼此为同一形状。形成在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及终端部11b上的凹部11c和凸部11d彼此嵌合。
115.通过使凹部11c和凸部11d彼此嵌合,能够抑制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的轴向(第一方向x)的位置偏移。另外,各凹部11c的轴向两侧的侧面以及各凸部
11d的轴向两侧的侧面相对于周向倾斜。在使凹部11c和凸部11d嵌合时,通过使它们的轴向侧面彼此接触,能够抑制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在周向上离开。凹部11c及凸部11d整体为弯曲的形状,不具有带棱角的部分。因此,难以产生应力集中,能够抑制凹部11c及凸部11d的损伤。另外,通过在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形成凹部11c和凸部11d,能够扩大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的粘接面积,能够更牢固地粘接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
116.在图9的(b)所示的例子中,在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及终端部11b的一方形成有一个凹部11c,在另一方形成有一个凸部11d。凹部11c的轴向两侧的侧面及凸部11d的轴向侧面相对于周向倾斜。在凹部11c和凸部11d嵌合时,通过使它们的轴向侧面彼此接触,抑制末端部11a和终端部11b的轴向的位置偏移以及周向的离开。本例的凹部11c及凸部11d的结构比图9的(a)所示的结构简单,但粘接面积稍小。另外,凹部11c及凸部11d的外形通过直线的组合而形成,形状的变化急剧,因此容易产生由应力集中引起的损伤。因此,在这些方面,图9的(a)所示的例子更有利。
117.在图9的(c)所示的例子中,在长条带状部件11的末端部11a及终端部11b的一方形成有一个凹部11c,在另一方形成有一个凸部11d。凹部11c的轴向两侧的侧面及凸部11d的轴向侧面沿着周向配置。在凹部11c和凸部11d嵌合时,通过使它们的轴向侧面彼此接触,抑制轴向的位置偏移。但是,无法抑制末端部11a与终端部11b在周向上离开。另外,本例的凹部11c及凸部11d与图9的(b)所示的凹部及凸部同样,结构简单,但粘接面积稍小,形状的变化急剧,因此容易产生由应力集中引起的损伤。因此,在这些方面,图9的(a)所示的例子更有利。
118.【第二供给装置22】
119.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第二供给装置22的概略剖视图。
120.如图2及图10所示,第二供给装置22具有基座部件51、可动框架52及把持机构53。在基座部件5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导轨51a。可动框架52沿着基座部件51的第一导轨51a移动。可动框架52由未图示的驱动部驱动。在可动框架52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轨52a。
121.把持机构53具有一对移动台54、连结一对移动台54的连结件55、以及驱动部56。一对移动台54沿着第二导轨52a移动。连结件55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螺纹轴55a。螺纹轴55a通过由马达或带传导机构等构成的驱动部56(参照图2)驱动而旋转。在螺纹轴55a的轴向两侧形成有彼此成为反螺纹的螺纹牙,各螺纹牙分别与一对移动台54螺合。
122.当螺纹轴55a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一对移动台54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当螺纹轴55a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一对移动台54向彼此离开的方向移动。
123.把持机构53具有分别设置在一对移动台54上的把持框架57。在把持框架57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57a。在把持框架57上,多个把持部件58围绕沿着第一方向x的轴心c1隔开间隔地配置。各把持部件58以能够以轴心c1为中心沿径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把持框架57。各把持部件58通过流体压力缸体等驱动部59沿径向移动,彼此接近或离开。各把持部件58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的爪部58a,通过该爪部58a把持轮胎1。
124.在第二供给装置22的可动框架52上设置有用于载置轮胎1的载置台60。把持机构53的一对移动台54相对于载置在载置台60上的轮胎1接近或离开。把持机构53的把持部件
58插入载置在载置台60上的轮胎1的内部,把持轮胎1。
125.【环状部件10的粘贴顺序】
126.(基本顺序)
127.接着,对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动作的基本顺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二供给装置22及粘贴装置23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4控制。
128.图11是表示将轮胎1设置于第二供给装置22的顺序的从上面侧观察的说明图。图12及图13是表示向轮胎1粘贴环状部件10的顺序的从上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129.首先,在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之前,将轮胎1设置于第二供给装置22。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粘贴系统20在第二供给装置22的附近具有准备台25,在准备台25上准备在内周面1a涂敷有粘接剂的轮胎1,作业者在准备台25与第二供给装置22之间的位置a3,将轮胎1从准备台25搬运到第二供给装置22的载置台60,并将轮胎1载置在载置台60上(参照图11的(a))。
130.接着,如图11的(b)所示,第二供给装置22的一对移动台54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多个把持部件58插入轮胎1的内部。然后,各把持部件58向径向外侧移动,把持轮胎1。
131.然后,如图12的(a)所示,第二供给装置22的可动框架52朝向粘贴装置23移动。此时,将粘贴装置23的移动机构32及保持件31插入形成于把持机构53的把持框架57的开口57a(参照图10),将保持于保持件31的环状部件10插入轮胎1的内部。
132.然后,如图12的(b)所示,利用移动机构32使保持件31移动到径向外侧的粘贴位置,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33.当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时,如图13的(a)所示,通过移动机构32使保持件31再次移动到第一退避位置,如图13的(b)所示,可动框架52向远离粘贴装置23的方向移动。
134.然后,把持机构53对粘贴有环状部件10的轮胎1的把持被解除,作业者将该轮胎1从载置台60搬运至下一工序。
135.(具体的顺序)
136.接着,更具体地说明图12的(a)~图13的(a)所示的顺序。
137.图14及图15是表示向轮胎1粘贴环状部件10的顺序的从侧面侧观察的说明图。
138.如图14的(a)所示,在粘贴装置23成型出环状部件10后,多个保持件31移动到“第一退避位置”,由此使环状部件10收缩成比轮胎1的内径小,成为能够将环状部件10插入轮胎1的内部的状态。
139.如图14的(b)所示,粘贴装置23通过使多个保持件31移动到径向外侧的“粘贴位置”,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此时,环状部件10的仅由保持部件36保持的部分被粘接于轮胎1的内周面1a,其他部分成为从轮胎1的内周面1a浮起的状态或稍微粘接的状态。
140.接着,粘贴装置23解除保持件31对环状部件10的保持,如图14的(c)所示,使保持件31移动到第二退避位置。第二退避位置比将环状部件10插入轮胎1的内部时的第一退避位置靠径向外侧,是从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环状部件10向径向内侧离开的程度的位置。因此,与使保持件31移动到第一退避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保持件31移动较短的行程,能够缩短粘贴作业的周期时间。
141.然后,如图15的(a)所示,粘贴装置23通过旋转机构33使保持件31沿箭头b方向旋转,将保持件31定位在环状部件10中未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部分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8个保持件31,因此保持件31的周向的间隔以轴心c1为中心成为22.5
°
的角度间隔。因此,粘贴装置23使各保持件31绕轴心c1旋转22.5
°

142.然后,如图15的(b)所示,粘贴装置23利用移动机构32使保持件31向径向外侧移动,利用各保持件31从径向内侧按压环状部件10并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43.接着,如图15的(c)所示,粘贴装置23通过旋转机构33使各保持件31绕轴心c1沿箭头b方向旋转。由此,保持件31的第一辊37a、第二辊37b在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上行驶,将环状部件10按压在轮胎1的内周面1a上。通过以上的动作,完成环状部件10相对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粘贴。
144.【轮胎1的变形例】
145.图16是表示轮胎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146.本变形例的轮胎1在内周面1a上涂布有密封材料61。通过将密封材料61设置在轮胎1的内周面1a上,堵塞钉子等从胎面2侧刺入时产生的孔,防止破裂。密封材料61使用以往公知的材料,例如含有橡胶成分、液状聚合物和交联剂,具有粘合性。
147.在密封材料61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环状部件10。该环状部件10通过密封材料61的粘合性直接粘贴于密封材料61。因此,密封材料61起到用于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粘接剂的作用。
148.【保持件31的变形例】
149.图17是表示保持件31的变形例的概略主视图。
150.在图17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一辊37a被定位成比第二辊37b更大地从保持部件36的保持面36a1突出。具体而言,在图17的(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辊37a的轴心的位置比第二辊37b的轴心的位置靠保持面36a1侧。在图17的(b)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辊37a的轴心和第二辊37b的轴心位于一条直线上,但第二辊37b形成为直径比第一辊37a小。
151.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辊37a比第二辊37b更大地从保持面36a1突出,能够使第一辊37a、第二辊37b更容易地沿着弯曲成圆弧状的环状部件10及轮胎1的内周面1a。
152.【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53.(1)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粘贴装置23具有:多个保持件31,它们在以规定的轴心c1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保持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移动机构32,其使多个保持件31在以轴心c1为中心的径向上移动;旋转机构33,其使多个保持件31在所述周向上移动;以及控制装置24。并且,控制装置24控制保持件31、移动机构32以及旋转机构33的动作,以进行如下的(a)~(f)的动作。
154.(a)利用保持件31保持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
155.(b)使保持着环状部件10的保持件31朝向规定的粘贴位置向所述径向的外侧移动,将环状部件10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56.(c)解除保持件31对环状部件10的保持;
157.(d)使保持件31移动到比粘贴位置靠所述径向内侧的退避位置,使该保持件31从环状部件10离开;
158.(e)使保持件31在所述周向上移动;以及
159.(f)使保持件31移动到粘贴位置,将环状部件10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60.因此,粘贴装置23利用多个保持件31将环状部件10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并暂时使保持件31从环状部件10离开之后,使保持件31的周向位置偏移而再次将环状部件10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由此,能够在环状部件10上不产生褶皱地将环状部件10的大致整体均匀地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61.(2)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4在(f)的动作之后控制旋转机构33的动作,使得在利用保持件31将环状部件10按压在轮胎1的内周面1a上的状态下使保持件31在所述周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以环状部件10的全周不从轮胎1的内周面1a浮起的方式进行粘贴。
162.(3)保持件31具有保持环状部件10的保持部件36和能够在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上滚动的第一辊37a、第二辊37b。因此,在利用保持件31将环状部件10按压在轮胎1的内周面1a上的状态下使保持件31沿周向移动时,第一辊37a、第二辊37b在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上滚动,能够减小保持件31的移动阻力。另外,保持件31也可以仅具有第一辊37a和第二辊37b中的一方。
163.(4)保持件31的退避位置包含使由保持件31保持的环状部件10收缩成比轮胎1的内径小的第一退避位置、以及径向上位于第一退避位置与粘贴位置之间且使保持件31从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环状部件10离开的第二退避位置。因此,能够缩短从将环状部件10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动作(b)到使保持件31沿周向移动而再次将环状部件10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的动作(f)为止的周期时间。
164.(5)移动机构32具有一对连杆机构40,该连杆机构40具有配置在轴心c1上且在沿着该轴心c1的轴向上伸缩的缸体42、以及一端与缸体42连结且另一端与保持件31连结的连杆部件43,一对连杆机构40设置在保持件31的所述轴向上的两侧。因此,能够通过缸体42的伸缩使保持件31在不改变轴向位置的情况下沿径向移动,在使保持件31从第一退避位置向粘贴位置移动时,能够使保持件31朝向轮胎1的内周面1a顺畅地移动。
165.(6)所述实施方式的粘贴系统20具有:粘贴装置23,其将长条带状部件11成型为环状部件10,并且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第一供给装置21,其将长条带状部件11供给到粘贴装置23;以及第二供给装置22,其将轮胎1供给到粘贴装置23。因此,能够一贯地进行从环状部件10的成型到朝向轮胎1粘贴环状部件10为止的作业。
166.(7)粘贴装置23和第二供给装置22在沿着由粘贴装置23成型的环状部件10的轴向的第一方向x上相邻地配置,粘贴装置23和第一供给装置21沿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相邻地配置。在图2中,作业者能够在第一供给装置21附近的位置a1、粘贴装置23附近的位置a2和第二供给装置22附近的位置a3之间移动的同时进行环状部件10的成型作业和粘贴作业,能够顺畅地进行第一供给装置21和粘贴装置23之间、以及粘贴装置23和第二供给装置22之间的作业者的移动。
167.(8)上述实施方式的粘贴方法包含如下的(a)~(f)的步骤。
168.(a)利用在以规定的轴心c1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保持件31保持环状部件10的内周面;
169.(b)使保持着环状部件10的保持件31朝向规定的粘贴位置沿以所述轴心c1为中心的径向移动,将环状部件10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
170.(c)解除保持件31对环状部件10的保持;
171.(d)使保持件31移动到比粘贴位置靠所述径向内侧的退避位置,使保持件31从环状部件10离开;
172.(e)使保持件31在所述周向上移动;以及
173.(f)使保持件31移动到粘贴位置,将环状部件10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74.因此,能够利用多个保持件31将环状部件10的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暂时使保持件31离开环状部件10之后,使保持件31的周向位置偏移而再次将环状部件10的另一部分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能够将环状部件10的大致整体均匀地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75.(9)上述实施方式的粘贴方法在步骤(f)之后还包含如下步骤:在利用保持件31将环状部件10按压在轮胎1的内周面1a上的状态下使保持件31在所述周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将环状部件10的整体以不从轮胎1的内周面1a浮起的方式粘贴。
176.(10)上述实施方式的粘贴方法在步骤(b)之前还包含如下工序:在轮胎1的内周面1a上涂敷用于粘接环状部件10的密封材料61。因此,可以使用用于防止轮胎1破裂的密封材料61作为粘接剂,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77.(11)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的轮胎1具有设置在内周面1a上的密封材料61和设置在密封材料61的径向内侧的环状部件10。因此,可以使用用于防止轮胎1破裂的密封材料61作为粘接剂,将环状部件10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
178.(12)上述实施方式的环状部件10的成型装置(粘贴装置)23具有:多个保持件31,它们在以规定的轴心c1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旋转机构33,其使多个保持件31沿所述周向移动;以及控制装置24,其控制保持件31及旋转机构33的动作。控制装置24控制保持件31及旋转机构33的动作,以进行如下的(a)~(c)的动作。
179.(a)利用一个保持件31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1a;
180.(b)使保持件31沿所述周向移动,依次将长条带状部件11定位在其他多个保持件31上;
181.(c)用该保持件31保持定位在其他保持件31上的长条带状部件11。
182.因此,能够通过多个保持件31自动地将长条带状部件11成型为环状,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183.(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b)动作中,每当长条带状部件11定位在保持件31上时使保持件31暂时停止。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通过保持件31保持环状部件10。
184.(14)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型装置(粘贴装置)23还具有按压机构34,该按压机构34将定位在保持件31上的长条带状部件11按压在保持件31上。因此,长条带状部件11不会从保持件31浮起,能够可靠地通过保持件31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
185.(15)如图9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长条带状部件1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一方形成有凸部11d,在另一方形成有与凸部11d嵌合的凹部11c。因此,能够提高长条带状部件11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的接合强度,可靠地成型环状部件10。
186.(16)上述实施方式的环状部件10的成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87.(a)利用在以规定的轴心c1为中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保持件31中的
配置在最上位的一个保持件31来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11a;
188.(b)使多个保持件31在周向上移动,依次将长条带状部件11定位在多个保持件31上;以及
189.(c)用该保持件31保持定位在各保持件31上的长条带状部件11。
190.因此,能够通过多个保持件31自动地将长条带状部件11成型为环状,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191.(1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粘贴方法中,在(b)步骤中,每当长条带状部件11定位在保持件31上时使保持件31暂时停止。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通过保持件31保持长条带状部件11。
192.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193.本发明不限于防振用或吸音用的海绵材料,也能够适用于通过粘贴于轮胎1的内周面1a而发挥规定功能的所有的环状部件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