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具 比较多 用于 公开 制作


1.本公开一般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斜顶比较多的模具产品的制作的模具。


背景技术:

2.对于斜顶较多的磨具产品,由于模具产品的斜顶容易粘死在模具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斜边的损坏,或者导致斜顶拉长变形,造成较高的产品不良率,现有技术为了降低产品的不良率,一般都是提升工作人员的经验,或者等待产品彻底冷却成型以后,在将模具产品出模,但是这些方法一方面是模具产品的生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是人工经验比较难以控制,不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3.因此,希望有一种更高效的模具,能够有效提升斜顶模具产品的出模,提高产品的优良率,降低产品的损坏或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模具,能够符合目前在斜顶模具产品制作时的需求。
5.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模胚组件,所述模胚组件用于在制作模具产品时,使磨具产品定型定位;
6.模仁组件,所述模仁组件设置在所述模胚组件内部,所述模仁组件内部设置制作模具产品的腔体,用于制作模具产品;
7.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设置在模胚组件的下部,并贯穿于模胚组件和模仁组件,与制作的模具产品接触,用于将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模仁组件中顶出。
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胚组件包括上模胚和下模胚,所述上模胚和下模胚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模胚组件的中部设置与所述模仁组件相适配的方形腔体;
9.所述模仁组件设置在所述模胚组件的方形腔体内;
10.所述下模胚设置通孔,所述顶针组件通过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模胚组件的方形腔体内;
11.在制作模具产品时,所述上模胚与下模胚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使所述上模胚与下模胚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仁组件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结合后,其周边密封,中间设置与磨具产品相应的腔体空间;
13.所述后模仁设置安装所述顶针组件的孔位;
14.所述安装顶针组件的孔位与所述设置的磨具产品的腔体空间贯通。
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组件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
16.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模仁的不同位置,当制作的磨具产品需要从所述后模仁分离时,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用于将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后模仁
顶出。
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组件还包括:第三顶针、无头螺丝、杯头螺丝、活动块、弹簧;
18.所述活动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针的与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接触的一端,所述活动块通过所述杯头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一顶针上;
19.所述活动块为腔体结构,其腔体结构内部设置所述第三顶针、无头螺丝和弹簧;
20.所述第三顶针为“t”形结构,所述第三顶针的细直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顶针的侧面,与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三顶针粗直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动块的腔体内,并通过所述无头螺丝限定所述第三顶针的后侧位置;
21.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三顶针的外侧,所述弹簧向所述第三顶针施加向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运动的作用力;
22.所述活动块设置所述第三顶针滑动的腔体,使所述第三顶针在所述活动块限定的腔体距离范围内向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滑动。
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组件还包括:顶针顶板;
24.所述顶针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下端;
25.所述顶针顶板驱动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向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移动,从而使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后模仁脱离。
2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针为倾斜设置,第一顶针接触所述磨具产品的边缘斜面,所述第一顶针用于使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边从所述后模仁脱离。
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针为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顶针接触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平面中央,所述第二顶针用于使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平面部分从所述后模仁脱离。
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机械驱动机构,所述机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机械设备驱动所述顶针组件将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模仁组件顶出。
2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模具组件将模仁组件中制作的模具产品顶出,由于顶针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顶针和垂直设置的顶针,而且倾斜设置的顶针上还设置有横向顶针,顶针组件在工作时能够从侧面、斜面、顶面同时将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模仁组件顶出,能够确保斜面模具产品在出模时能够一体出模,不会出现产品斜面的损坏或拉伸变形,提高产品的优良率。
附图说明
30.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1.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32.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顶针组件的a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5.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36.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9.如图1所示,所述模具包括:
40.模胚组件10,所述模胚组件10用于在制作模具产品时,使磨具产品定型定位;模胚组件10的主要作用是在制作模具产品时,通过模胚组件10固定,使其内部的空间保持固定,不会使制作的模具产品发生移动或变形,保持制作的模具产品的稳定性。
41.模仁组件20,所述模仁组件20设置在所述模胚组件10内部,所述模仁组件20内部设置制作模具产品的腔体,用于制作模具产品;模仁组件20的作用是提供制作模具产品的模具,由于模具是根据需要生产的模具产品的样式,其内部设置与模具产品相同的腔体空间,当原料,如金属液体、塑料液体等注入到腔体内时,就能生产出相应的模具产品,在制作模具产品时,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保持模仁组件2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这样才能一方面使原料液体能够充分的注入到模具的腔体空间内,另一方面也不会发生产品的变形。当完成模具产品的制造后,重要的就是将凝固的模具产品从模仁组件20中无损的取出。
42.顶针组件30,所述顶针组件30设置在模胚组件10的下部,并贯穿于模胚组件10和模仁组件20,与制作的模具产品接触,用于将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模仁组件20中顶出。由于制作的模具产品杠杆完成定型,还没有完成冷却、固定,温度较高,如果取出时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产品的变形或者损坏,因此,必须通过顶针组件30将制作的模具产品无损的从模仁组件20中取出,特别时对于制作的斜顶的模具产品,由于其侧边的凝固更慢,更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损坏,因此,顶针组件30必须要确保斜顶的模具产品的无损取出。
43.所述模胚组件10包括上模胚11和下模胚12,所述上模胚11和下模胚12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模胚组件10的中部设置与所述模仁组件20相适配的方形腔体;
44.所述模仁组件20设置在所述模胚组件10的方形腔体内;
45.所述下模胚12设置通孔,所述顶针组件30通过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模胚组件10的方形腔体内;
46.在制作模具产品时,所述上模胚11与下模胚12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使所述上模胚11与下模胚12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47.所述模仁组件20包括前模仁21和后模仁22,所述前模仁21和后模仁22结合后,其周边密封,中间设置与制作的磨具产品相应的腔体空间;
48.所述后模仁22设置安装所述顶针组件30的孔位;
49.所述安装顶针组件30的孔位与所述设置的磨具产品的腔体空间贯通。
50.如图2所示,所述顶针组件30包括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
51.所述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模仁22的不同位置,当制作的磨具产品需要从所述后模仁22分离时,所述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用于将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后模仁22顶出。
5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在制作的模具产品取出之前,需要先将上模胚11与下模胚12分离,前模仁21与后模仁22分离,取出上模胚11和前模仁21,使制作的模具产品的长表面露出,并紧贴于后模仁22上,取出制作的模具产品就是将制作的模具产品从后模仁22顶出。
53.具体的,第一顶针31以倾斜方式穿过所述下模胚12和后模仁22后,接触于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边内部,第二顶针32以垂直方式穿过所述下模胚12和后模仁22后,接触于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中央平面底部,这样,通过同时将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面和顶面同时从后模仁22顶出,就可以实现制作的模具产品无损取出。
54.所述顶针组件30还包括:第三顶针33、无头螺丝34、杯头螺丝35、活动块36、弹簧37;
55.所述活动块36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针31的与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接触的一端,所述活动块36通过所述杯头螺丝35固定在所述第一顶针31上;
56.所述活动块36为腔体结构,其腔体结构内部设置所述第三顶针33、无头螺丝34和弹簧37;活动块36通过杯头螺丝35固定在第一顶针31上以后,活动块36的后端开口即封闭。
57.所述第三顶针33为“t”形结构,所述第三顶针33的细直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顶针31的侧面,与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三顶针33粗直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动块36的腔体内,并通过所述无头螺丝34限定所述第三顶针33的后侧位置;
58.所述弹簧37设置在所述第三顶针33的外侧,所述弹簧37向所述第三顶针33施加向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运动的作用力;
59.所述活动块36设置所述第三顶针33滑动的腔体,使所述第三顶针33在所述活动块36限定的腔体距离范围内向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滑动。
60.具体的,当第一顶针31向上顶出制作的模具产品时,随着第一顶针31向上移动,第三顶针33也在弹簧37的作用下,沿着活动块36的开口向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面内壁施加作用力,结合第一顶针31的向上作用力而形成使制作的模具产品向侧上方运动的合力,同时,由于第二顶针32对制作的模具产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那么制作的模具产品将向侧上方移动,当第三顶针33达到最大位移以后,第三顶针33所施加的向侧方的作用力将消失,只剩下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向上方的作用力,最终使制作的模具产品从后模仁22分离。
61.在制作模具产品时,由于模胚组件10的作用,第三顶针33完全置于所述活动块36的腔体内部,不会对制作的模具产品产生作用力,只有当上模胚11和前模仁21分离后,第一顶针31、第二顶针32开始向制作的模具产品施加作用力时,第三顶针33才开始向制作的模具产品产生作用力。
62.所述顶针组件30还包括:顶针顶板38;
63.所述顶针顶板38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的下端;
64.所述顶针顶板38驱动所述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向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移动,
从而使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后模仁22脱离。
65.顶针顶板38的具体作用就是向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施加作用力,使第一顶针31和第二顶针32向上移动。
66.所述第一顶针31为倾斜设置,第一顶针31接触所述磨具产品的边缘斜面,所述第一顶针31用于使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侧边从所述后模仁22脱离。
67.所述第二顶针32为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顶针32接触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平面中央,所述第二顶针32用于使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的平面部分从所述后模仁22脱离。
68.所述模具还包括底板40,所述底板40设置机械驱动机构,所述机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机械设备驱动所述顶针组件30将所述制作的模具产品从所述模仁组件20顶出。
6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