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脱模 鞋底 成型 模具制造 模具


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鞋底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3.注塑鞋底的工艺流程通常为:先把树脂、钙粉、稳定剂、润滑剂、发泡剂等助剂在混料机里混合均匀,然后在加入设备里加温变成熔体,然后再从注射口注射到每个模具里冷却成型,最后使用工具将冷却成型的鞋底从模具中取出,剪去鞋底压铸时多余的边角。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注塑成型的鞋底由于自身与模具的粘附作用使的鞋底比较不便将鞋底从模具取出,操作员需要手动或者使用工具将鞋底从模具取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便捷的将注塑成型的鞋底从模具中取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
6.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包括支撑架、上模板和下模板,支撑架包括底板和固定于底板的立柱,下模板固定于立柱,上模板一侧铰接于下模板一侧,上模板朝向下模板的一侧设有凸模,下模板朝向上模板的一侧设有与凸模配合的凹模,底板朝向下模板的一侧设有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板和将鞋底从凹模顶起的顶杆,顶杆穿过下模板固定于脱模板顶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熔融的鞋底材料注入凸模和凹模组成的型腔,待鞋底冷却完成后,打开上模板时并使脱模板往靠近下模板的方向移动,下模板移动带动顶杆往靠近下模板的方向移动直至顶杆将成型的鞋底从凹模顶起,实现鞋底便捷的自动脱模;并且将鞋底脱模完成后,顶杆和脱模板回到原来位置,进行下一个鞋底的注塑,完成鞋底自动脱模的同时不影响生产效率。
8.可选的,顶杆包括固定于脱模板顶部的连杆和固定于连杆顶部的顶座,顶座直径大于连杆直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融化的鞋底材料冷却成型时,顶座增加了顶杆和冷却成型的鞋底的接触面,减少了顶杆将鞋底顶起时对鞋底的损坏;并且顶杆和脱模板通过顶座悬挂于下模板。
10.可选的,连杆内设有副空气通道,气路通道贯穿连杆远离下模板的一端,连杆靠近上模板的圆周面开设有若干吹气孔,吹气孔连接副空气通道,脱模板设有连接副空气通道的主空气通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打开过程中,顶杆伸入下模板的凹模,鞋底被顶杆
往靠近下模板上表面的方向顶起,此时往主空气通道接入压缩气体,压缩空气从吹气孔吹向鞋底,使鞋底和下模板能够更好地分离。
12.可选的,吹气孔朝向脱模板的表面边缘。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杆将鞋底顶起时,由于鞋底和下模板的附着力,顶杆周围的鞋底还是粘附在下模板,而吹气孔能够对准鞋底和下模板的连接位置,吹气孔吹气时,压缩空气吹向鞋底和下模板的连接位置,使鞋底和下模板能够更好的分离。
14.可选的,上模板朝向下模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球,所下模板朝向上模板的一侧设有与定位球配合的定位凹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球和定位凹孔的配合使用,能够提高上模板盖合于下模板的准确性,减少鞋底注塑时出现变形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模板和下模板远离上模板铰接于下模板的一侧分别设有把手,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把手错开。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固定于远离铰接一侧的位置,最大程度减少了打开上模板的力,并且两个把手相错开,便于操作员两手操作将该模具打开。
18.可选的,顶升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模板顶部的弯杆和铰接于弯杆末端的支撑板,弯杆往靠近底板的方向弯折,支撑板抵住脱模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冷却成型后打开上模板时,弯杆随着上模板摆动使支撑板抵住脱模板并且将脱模板顶起,使拖模板的顶杆将鞋底顶起,实现了开打开上模板的同时进行鞋底的脱模。
20.可选的,顶升机构包括固定于底板朝向下模板一侧的若干顶升气缸,下模板朝向上模板的一侧固定有接近开关。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冷却完成后,打开上模板的同时控制顶升气缸伸长,顶升气缸将脱模板往靠近下模板的方向移动,顶杆闯过凹模将鞋底顶起,实现了打开上模板的同时完成鞋底的自动脱模。
22.综上,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打开上模板的同时带动拖模板往靠近上模板的方向移动,使顶杆将鞋子顶出下模板,实现鞋底的自动脱模;
24.2.顶杆将鞋底顶起的同时,顶杆周面的吹气孔对鞋底和下模板粘接的位置进行吹气,减少了鞋底粘附在下模板的可能性;
25.3.往主空气通道接入清水,清水从吹气孔喷向下模板,可以实现清洁模具的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28.图3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1、底板;12、立柱;2、上模板;21、凸模;22、定位球;23、注塑孔;221、定位圆柱;222、定位圆台;3、下模板;31、凹模;32、定位凹孔;4、脱模机构;41、脱模板;411、主空气通道;42、顶杆;421、连杆;422、顶座;423、副空气通道;424、吹气孔;43、弯杆;44、支撑板;45、顶升气缸;46、压缩气管;47、接近开关;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板2、下模板3和支撑架1,支撑架1包括底板11和四根固定于底板11顶部的立柱12,下模板3固定于四根立柱12顶部,上模板2铰接于下模板3顶部边缘,上模板2朝向下模板3的表面设有凸模21,下模板3顶部表面设有与凸模21配合的凹模31,上模板2盖合于下模板3时,凸模21和凹模31组成用于鞋底注塑的型腔。
34.参照图1,上模板2朝向下模板3的一侧设有三个呈半球形的定位球22,下模板3朝向上模板2的一侧设有三个与定位球22配合定位凹孔32,三个定位球22呈三角分布,三角分布能够提高上模板2和下模板3合模的准确性。
35.上模板2盖合于下模板3时,上模板2沿着铰接点做圆周运动往靠近下模板3的方向摆动,定位球22嵌入定位凹孔32的过程中,半球形的定位球22不会卡住定位凹孔32的边缘,定位球22能够顺利嵌入定位凹孔32,实现上模板2和下模板3合模时的定位。
36.参照图1,上模板2和下模板3远离铰接点的前侧固定有把手5,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把手5错开。
37.参照图1、2,下模板3底部设有用于将成型的鞋底从凹模31取出的脱模机构4,脱模机构4包括脱模板41和多根固定于脱模板顶部的顶杆42,顶杆42包括连杆421和固定于连杆421顶部的顶座422,顶座422直径大于连杆421直径,凹模31底部设有贯穿下模板3的安装孔33,安装孔33为沉头孔,连接杆421穿过安装孔33,顶座422卡住安装孔33的阶梯处,顶座422与凹模31底部齐平,脱模板41固定于连杆421的底部,脱模板41通过顶杆42悬挂于下模板3底部。
38.上模板2背离凸模21的一侧固定有多根弯杆43,弯杆43的另一端越过下模板3后侧至脱模板4的下方,弯杆43末端朝向脱模板41的一侧一固定有支撑板44,支撑板44抵接脱模板41的底部。
39.待鞋底冷却成型后,打开上模板2,上模板2摆动带动弯杆43摆动,弯杆43抵住脱模板41往靠近下模板3的方向移动使顶杆42将鞋底从凹模31顶起,实现鞋底的自动脱模。
40.参照图2,连杆421呈中空管状,连杆421内设有副空气通道423,连杆421靠近顶座422的圆周面开设有多个吹气孔424,吹气孔424朝向脱模板41的边缘,吹气孔424与副空气通道423连通,脱模板41内部开设有与副空气管道423连通的主空气通道411,主空气通道411延伸至脱模板41的一侧连接有压缩气管47,压缩气管47外接压缩空气机。
41.顶杆42的顶座422将鞋底顶起的过程中,压缩空气从吹气孔424吹出,吹向鞋底和凹模31的连接位置,使的鞋底和下模板3能够更好的分离。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将上模板2盖合于下模板3,将熔融的鞋底材料从注塑孔23注入凹模31,待鞋底冷却成型后,先接通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主空气通道411和副空气通道423,然后将上模板2打开,上模板2带动弯杆43摆动,弯杆43摆动使支撑板44抵住脱模板41往靠近下模板3的方向移动,脱模板41的顶杆42穿过下模板将鞋底顶起时压缩空气吹气孔424吹向鞋底和凹模31的粘接位置,使鞋底和凹
模31分离,完成鞋底的自动脱模。
43.鞋底脱模完成后,将清水接入主空气通道411的接口,使得清水从吹气孔424喷出,对下模板3进行清洁,待清洁完成后,将空气重新接入主空气通道411的接口,使空气从吹气孔424吹向完成清洁的下模板3的凹模31,将残余的清水吹干。
44.实施例2:
45.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板11顶部均匀固定有多个顶升气缸45,顶升气缸45的输出轴固定于脱模板41底部,下模板3朝向上模板2的一侧设有接近开关47,该接近开关47为耐高温接近开关。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当鞋底冷却成型后,打开上模板2,接近开关47未检测到上模板2时,控制顶升气缸45伸长,顶升气缸45伸长时脱模板41和顶杆42往靠近下模板3的方向移动,顶杆42将鞋底顶出,并且控制压缩气管47往第二空气通道进气,使顶杆42将鞋底顶起的同时进行吹气,使鞋底和凹模31分离,完成鞋底的自动脱模后,停止吹气,顶升气缸45缩回,作业员取走鞋底进行下一次鞋底的生产。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