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4: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动器 装置 切换 开关 车辆


1.本公开涉及开关装置,其为了切换车辆的驻车制动器的动作状态而被操作。


背景技术:

2.以往,例如公知如下开关装置:其为了切换车辆的电动驻车制动器等操作对象的动作及解除而操作。日本特开2004

142522号公报记载的开关装置具备:操作部,向动作侧及解除侧倾斜地被操作;触点装置,通过操作部切换触点状态;以及控制装置,通过触点状态控制电动驻车制动器。
3.触点装置具备按照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触及分离的两个触点。在操作前的状态下,两个触点的一方分离,两个触点的另一方接触。两个触点各自以接触状态在操作前及操作后之间反转的方式进行动作。控制装置基于这些触点的接触状态的组合来检测操作部的操作,并且探测触点不良、断线等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5.在上述的开关装置中,操作部的动作速度依赖于用户的操作。因此,例如在由于操作部被保持在操作中途的位置从而变为两个触点均分离的状态或者均接触的状态的情况下,有时控制装置误探测为发生了故障。
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故障的误探测的开关装置。
7.按照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开关装置,在切换车辆的驻车制动器的动作状态时被操作,所述开关装置具备:至少一对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其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而切换位置,与所述固定触点选择性地接触;速动机构,其通过基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量的弹簧部的反转,切换所述可动触点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的触点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根据从所述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输入的检测信号判定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状态。
8.本公开的开关装置能够抑制故障的误探测。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开关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设置于开关装置的触点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触点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触点单元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基板的电路及控制部的概要图。图6是示出各端口相对于操作部的位置的连接状态的图。图7(a)~(c)是速动机构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开关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1具备框架2和装配于框架2的操作部3。开关装置1例如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内,操作电动驻车制动器的动作及解除。开关装置1设置成具有宽度、深度及高度的箱型形状。在各图中,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示出装置宽度方向、装置深度方向及装置高度方向。框架2和操作部3以在装置高度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以下,在开关装置1的装置高度方向上,将配置有操作部3的一侧作为“上侧”,将配置有框架2的一侧作为“下侧”。
11.操作部3由装置宽度方向的轴l1轴支承于框架2。操作部3以绕轴l1向一方向及另一方向(以下分别记载为第1操作方向r1及第2操作方向r2)倾动的方式被操作。另外,操作部3的倾动操作通过将操作部3的装置深度方向的一方侧压低或者提起而进行。
12.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3的操作位置包括操作前的初始位置、从初始位置向第1操作方向r1被操作预定的操作量的第1操作位置、以及从初始位置向第2操作方向r2被操作预定的操作量的第2操作位置。操作部3由未图示的施力构件保持在初始位置。即,操作部3在操作被解除的状态下进行向初始位置复原的瞬时式的动作。
13.操作部3具备接受用户的操作的上端部4和与框架2卡合的基部5。在上端部4设置有对用户显示电动驻车制动器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6。另外,在操作部3中,以基部5被未图示的盖从上侧覆盖、且上端部4从盖露出的方式组装到车身。
14.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1具备:触点单元10,通过操作部3的操作被切换触点状态;和基板11,在上侧的安装面上形成有电路。触点单元10配置于基板11上。触点单元10具备形成外廓的壳体12和相对于壳体12能进退地设置的按压部13。
15.在操作部3与触点单元10之间设置有与操作部3的倾动连动地运动的推杆7。推杆7例如相对于框架2能上下移动地保持于框架2。推杆7根据操作部3的倾动而向下方移动,将按压部13向下方按压。另外,优选推杆7构成为:在没有操作部3的操作的情况下,即在操作部3位于操作前的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推杆7配置于上侧的位置。例如,推杆7被未图示的弹性构件向上方施力。
16.如图3及图4所示,触点单元10具备两个固定触点14和相对于固定触点14的可动触点15。可动触点15设置成:根据操作部3的操作而被切换位置,与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接触。换句话讲,可动触点15设置成:根据操作部3的操作在两个位置之间移位,与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接触。两个固定触点14相互对置。另外,可动触点15设置于两个固定触点14之间。这样,两个固定触点14和可动触点15形成对置触点。在一例中,可动触点15构成为:根据操作部3的操作,在和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一方接触的第1位置与和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另一方接触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与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接触。
17.触点单元10具备速动机构16,速动机构16切换可动触点15相对于固定触点14的触点状态。也就是说,速动机构16使可动触点15相对于固定触点14的触点状态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速动机构16使可动触点15相对于固定触点14的触点状态在可动触点15和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第1状态与可动触点15和第2固定触点14b接触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速动机构16具备设置有可动触点15的可挠部20和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而反转的弹簧部25。可挠部20设置成通过弹簧部25的反转力而切换姿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挠部20及弹簧部25是一体形成的板簧。
18.触点单元10具备:第1端子部31,与可动触点15连接;第2端子部32,与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一方(以下记载为第1固定触点14a)连接;以及第3端子部33,与两个固定触点14中的另一方(以下记载为第2固定触点14b)连接。第1端子部31相当于“可动侧端子部”。第2端子部32及第3端子部33相当于“固定侧端子部”。
19.可挠部20在壳体12内在装置深度方向延伸。在可挠部20设置有:一端部21,设置有可动触点15;另一端部22,卡止于第1端子部31;以及被按压部23,接受按压部13的按压。被按压部23在装置深度方向上设置于一端部21与另一端部22之间。另外,可挠部20具备臂部24,臂部24与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相互具有间隔地设置,并在装置深度方向延伸。臂部24将一端部21、另一端部22及被按压部23连接。
20.弹簧部25设置成弯曲状。弹簧部25连接到可挠部20的一端部21,并且在与连接到一端部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支承于第1端子部31。弹簧部25以压缩状态支承于第1端子部31。弹簧部25通过其弹力对可挠部20的一端部21施力。
21.在第1端子部31设置有将可挠部20卡止的卡止部34和支承弹簧部25的支承部35。卡止部34例如通过在设置于卡止部34的槽钩挂另一端部22而卡止。另一端部22能够以卡止部34为支点摇动。支承部35在装置深度方向上设置于可动触点15及卡止部34之间。另外,在支承部35中,例如在设置于支承部35的槽中插入弹簧部25并卡止。弹簧部25能够以支承部35为支点摇动。另外,可挠部20的被按压部23在装置深度方向上设置于卡止部34及支承部35之间。
22.弹簧部25在操作部3的操作被解除的状态下,将可动触点15保持成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参照图4)。并且,弹簧部25通过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进行反转,从而切换可挠部20的姿势,将可动触点15从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向与第2固定触点14b接触的状态切换。
23.在第1端子部31、第2端子部32及第3端子部33分别设置有装配于基板11的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这些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分别沿着基板11扁平地延伸。
24.如图2所示,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在基板11上从壳体12延伸。另外,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将从壳体12延伸的部分通过例如焊接等装配于基板1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分别在多个部位装配于基板11。由此,触点单元10表面安装于基板11。在基板11设置有作为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与基板11的电路的连接部位的第1连接端子11a、第2连接端子11b及第3连接端子11c。
25.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1端子部31中,卡止部34、支承部35及第1端子部31由导电材料一体形成。卡止部34及支承部35经由可挠部20及弹簧部25与可动触点15电连接。并且,可动触点15通过第1端子部31与基板11电连接。
26.在第2端子部32设置有:腿部32b,从第2安装部32a朝向上方延伸;和对置部32c,设置于腿部32b的上端,与第3端子部33对置。在第2端子部32中,第2安装部32a、腿部32b及对置部32c由导电材料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腿部32b隔着对置部32c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腿部32b分别从第2安装部32a的一对部分朝向上方延伸。第1固定触点14a设置于对置部32c的下表面。第1固定触点14a经由第2端子部32与基板11电连接。
27.在第3端子部33具备从第3安装部33a向上方突出的基座部33b。基座部33b具有导电性,并且设置成经由第3安装部33a与基板电连接。另外,基座部33b也可以例如在下表面侧与基板11直接连接。基座部33b与第2端子部32的对置部32c对置。第2固定触点14b设置于基座部33b的上表面。第2固定触点14b经由第3端子部33与基板11电连接。
28.如图5所示,开关装置1具备控制部40,控制部40基于触点单元10的触点状态控制车辆的驻车制动器的动作。控制部40具备经由基板11上的电路与触点单元10连接的端口p1~p4。
2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关装置1设置有两个触点单元10。两个触点单元10分别设置于操作部3的第1操作方向r1侧和第2操作方向r2侧。即,可动触点15、第1固定触点14a及第2固定触点14b的两个组分别设置于操作部3的第1操作方向r1侧和第2操作方向r2侧。
30.在此,将第1操作方向r1侧的触点单元10作为第1触点单元10a,将第2操作方向r2侧的触点单元10作为第2触点单元10b。另外,在开关装置1与两个触点单元10对应地设置有两个推杆7。第1触点单元10a及第2触点单元10b仅仅是操作方向不同,进行同样的动作。第1触点单元10a例如在操作部3被操作到第1操作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弹簧部25的反转而切换触点状态。另外,第2触点单元10b例如在操作部3被操作到第2操作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弹簧部25的反转而切换触点状态。
31.在控制部40中,端口p1连接到第1触点单元10a的可动触点15。端口p2连接到第1触点单元10a的第2固定触点14b及第2触点单元10b的第1固定触点14a。端口p3连接到第2触点单元10b的可动触点15。端口p4连接到第1触点单元10a的第1固定触点14a及第2触点单元10b的第2固定触点14b。
32.如图6所示,通过根据操作部3的位置改变触点状态,从而作为控制部40中的检测信号的端口p1~p4之间的连接状态改变。在操作部3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端口p1和端口p4连接,端口p2和端口p3连接(图5的状态)。在操作部3位于第1操作位置的情况下,端口p1、端口p2及端口p3连接。在操作部3位于第2操作位置的情况下,端口p1、端口p3及端口p4连接。
33.控制部40检测端口p1~p4之间的连接状态,根据所检测的连接状态判定操作部3的操作状态。控制部40按预定周期断续地判定操作状态。并且,基于已判定的操作部3的操作状态控制电动驻车制动器的动作及解除。另外,控制部40具有根据端口p1~p4之间的连接状态诊断有无电路的断线等异常的诊断功能。控制部40的诊断例如在操作状态的判定时机实施。控制部40的诊断功能断续地执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速动机构16的触点状态的切换速度设定成触点状态的切换花费的时间相对于控制部40的判定周期变短。
34.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7(a)所示,在操作部3位于操作前的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即,在没有操作部3的操作的状态下,弹簧部25通过其弹力以将可挠部20的一端部21向上方抬起的方式施力。由此,可动触点15保持成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在操作部3从该初始位置的状态开始被操作的情况下,按压部13被推杆7压低,由此向下方移位。并且,被按压部23被按压部13向下方按压。
35.如图7(b)所示,在操作部3被从初始位置操作、且处于到达第1操作位置或者第2操作位置前的操作中途的位置的情况下,可挠部20被按压部13按压被按压部23,将要以另一
端部22为支点向下方摇动。另一方面,在可挠部20中,一端部21通过弹簧部25的作用力保持于上方的位置。此时,可挠部20的臂部24以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容许被按压部23向下方移位。因此,在操作部3位于操作中途的位置的情况下,可动触点15保持成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
36.如图7(c)所示,在操作部3进一步被操作、且被操作至第1操作位置或者第2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可动触点15将要以另一端部22为支点向下方进一步摇动。另外,弹簧部25反转而以支承于支承部35的另一端为支点向下方摇动。此时,可挠部20的臂部24以挠曲方向变为相反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可挠部20的一端部21瞬间向下方移位。然后,可动触点15从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向与第2固定触点14b接触的状态瞬间切换。这样,速动机构16与操作部3的操作速度、操作力无关,通过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的弹簧部25的反转而瞬间切换触点状态。
37.在操作部3的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弹簧部25再次反转,使一端部21瞬间向上方移位。然后,可动触点15返回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另外,可挠部20将按压部13上推。由此,可挠部20复原为操作前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图7(a)的状态)。
38.控制部40通过端口p1、端口p2、端口p3及端口p4的连接状态判定操作部3的操作状态。控制部40按预定的判定周期断续地进行操作状态的判定。控制部40当检测出从初始位置被操作到第1操作位置时,例如以使驻车制动器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40当检测出从初始位置被操作到第2操作位置时,例如以使驻车制动器解除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在操作部3从第1操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复原的情况、及从第2操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复原的情况下,控制部40维持当前的驻车制动器的动作状态。
39.另外,控制部40通过诊断功能判定有无电路的断线等异常。例如,控制部40在电路发生断线、接触不良的情况下,以端口p1~p4之间的任一个的连接被切断为前提,基于连接的切断来诊断异常。异常的诊断在操作状态的判定时机实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40的判定周期也可以比速动机构16的触点状态的切换花费的时间长。
40.如上所述,可动触点15通过速动机构16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切换触点状态。即使操作部3保持于操作中途的位置,可动触点15也保持成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即,能够与操作部3的操作速度、操作力无关地切换可动触点15。由此,可动触点15不会保持成从第1固定触点14a及第2固定触点14b双方分离的状态,所以能够相应地抑制故障的误探测。
41.速动机构16因为使用弹簧部25的反转来切换触点状态,所以触点状态的切换速度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因为速动机构16的触点状态的切换花费的时间比控制部40的判定周期短,所以能够在切换中途抑制故障的误探测。
42.本实施方式的两个固定触点14及可动触点15设置成为对置触点。即使设为可动触点15在两个固定触点14之间滑动的滑动触点的情况下,也需要与可动触点15与固定触点14之间的接触面相应的动作行程。另一方面,在对置触点的情况下,所需的动作行程不依赖于可动触点的大小、形状。因此,与设为滑动触点的情况比较,能够缩短动作行程。另外,通过缩短动作行程,能够有助于减小在触点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动作声音。
43.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1)开关装置1具备两个固定触点14和可动触点15,可动触点15根据操作部3的操
作而切换位置,与固定触点14选择性地接触。另外,开关装置1具备速动机构16,速动机构16通过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的弹簧部25的反转而切换可动触点15相对于固定触点14的触点状态。而且,开关装置1具备控制部40,控制部40根据从固定触点14及可动触点15输入的检测信号判定操作部3的操作状态。根据该结构,可动触点15通过速动机构16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切换触点状态。即使操作部3保持于操作中途的位置,可动触点15也保持成与第1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即,能够与操作部3的操作速度、操作力无关地切换可动触点15。由此,可动触点15不会保持成从第1固定触点14a及第2固定触点14b双方分离的状态,所以能够相应地抑制故障的误探测。
44.(2)速动机构16具备弹簧部25和可挠部20,可挠部20装配有可动触点15,并设置成通过弹簧部25的反转力而切换姿势。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弹簧部25的反转使可挠部20进行动作,能够实现触点状态的快速切换。
45.(3)弹簧部25及可挠部20是一体形成的板簧。根据该结构,在实现触点状态的快速切换时,能够有助于部件数量的削减。(4)开关装置1具备将可动触点15与控制部40电连接的第1端子部31。在第1端子部31形成有卡止部34,卡止部34将可挠部20中与设置有可动触点15的一端部2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部22卡止。根据该结构,第1端子部31设置成将可动触点15与控制部40电连接、并且支承可挠部20的构件,所以能够有助于部件数量的减少。
46.(5)弹簧部25形成为弯曲状,以压缩状态由第1端子部31支承。根据该结构,因为由一个第1端子部31支承可挠部20及弹簧部25双方,所以能够有助于部件数量的削减。另外,第1端子部31不仅经由可挠部20,也能够经由弹簧部25与可动触点15电连接,所以能够将可动触点15与控制部40稳定地电连接。
47.(6)可动触点15和两个固定触点14是相互对置的对置触点。根据该结构,与将这些触点设为滑动触点的情况比较,能够缩短可动触点15的动作行程。另外,通过缩短动作行程,能够有助于减小在触点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动作声音。
48.(7)开关装置1具备:壳体12,收纳固定触点14及可动触点15;第1端子部31,与可动触点15电连接;以及第2端子部32及第3端子部33,与固定触点14电连接。在第1端子部31、第2端子部32及第3端子部33分别设置有装配到基板11的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在基板11的安装面上从壳体12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触点单元10表面安装于基板11上。由此,安装变得容易。
49.(8)速动机构16的触点状态的切换速度设定成触点状态的切换花费的时间相对于控制部40的判定周期变短。根据该结构,在触点状态的切换中途,能够抑制故障的误探测。
50.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
关于速动机构16的切换速度,切换花费的时间既可以比控制部40的判定周期短,也可以与其相同,还可以比其延迟。
51.·
触点单元10不限定于表面安装于基板11。例如,第1安装部31a、第2安装部32a及第3安装部33a也可以设置成插入到基板11的孔。
52.·
第1端子部31、第2端子部32及第3端子部33和基板11的电路的连接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即,第1连接端子11a、第2连接端子11b及第3连接端子11c的配置、大小、形状不作
特别限定。
53.·
固定触点14及可动触点15既可以为对置触点,也可以为滑动触点。
·
弹簧部25不限定于支承于第1端子部31。即,支承部35也可以与第1端子部31分开设置。
54.·
可挠部20不限定于与第1端子部31卡止。即,卡止部34也可以与第1端子部31分开设置。另外,可动触点15不限定于经由与卡止部34卡止的可挠部20进行电连接。为了可动触点15的导通,例如也可以设置有布线等。
55.·
弹簧部25及可挠部20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
弹簧部25的弯曲方向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向上下的哪方弯曲都可以。
56.·
弹簧部25也可以为,在没有操作部3的操作的状态下,保持成可动触点15和第2固定触点14b接触的状态,基于操作部3的操作量将可动触点15向与第2固定触点14a接触的状态切换。
57.·
弹簧部25及可挠部20也可以分体设置。
·
弹簧部25不限定于通过板簧形成。
·
可挠部20不限定于通过板簧形成。
58.·
控制部40既可以设置于基板11上,也可以设置于框架2的外部。
·
触点单元10不限定于经由推杆7被操作,也可以被操作部3直接操作。
59.·
操作部3不限定于瞬时式地进行动作。
·
操作部3的操作方法不作限定。例如,既可以设置成通过被按压两端而向两方向倾斜,也可以设置成进行滑动动作。
60.·
操作部3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另外,显示部6能够省略。符号说明
61.1:开关装置;3:操作部;7:推杆;10:触点单元;11:基板;12:壳体;13:按压部;14:固定触点;14a:第1固定触点;14b:第2固定触点;15:可动触点;16:速动机构;20:可挠部;21:一端部;22:另一端部;23:被按压部;24:臂部;25:弹簧部;31:第1端子部;31a:第1安装部;32:第2端子部;32a:第2安装部;33:第3端子部;33a:第3安装部;34:卡止部;35:支承部;40:控制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