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轻巧型全景摄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6: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全景 摄像 技术 轻巧型
轻巧型全景摄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轻巧型全景摄像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对无人机飞行性能要求的越来越高,无人机在体积小型化的同时,还需要飞的更高和更远。

现有的全景摄像无人机,其机身内的设计空间有限,导致全景相机和其他功能部分的布置不合理,使得全景相机在拍摄时会将无人机的组件拍摄到,不能实现良好的拍摄环境,同时无人就整体体积大,局限了无人机的小型化设计。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全景摄像无人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巧型全景摄像无人机,其合理利用了机身的设计空间、实现无人机的“隐身拍摄”,同时达到了无人机的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轻巧型全景摄像无人机,包括底板、顶板、摄像装置、四个旋转机构、控制旋转机构运转的飞控电调板、与摄像装置连接的图像传输装置、全景相机;其中:

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底板,底板和顶板之间形成有主腔和副腔,所述飞控电调板、图像传输装置设置于主腔内,所述全景相机设置于副腔内;

所述旋转机构呈正方形排布且围绕布置于主腔外侧,旋转机构的顶部和底部不超出相应的顶板和底板;

所述全景相机的上端摄像头和下端摄像头分别外露于顶板上侧和底板下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安装板、马达和连接于马达顶部的桨叶,所述安装板位于主腔内,安装板具有主板和设置于主板底部的四个安装条,所述安装条末端具有安装孔,所述马达的底部连接于安装孔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图像传输装置、飞控电调板、安装板位于从上往下依次叠设于主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支撑加强板,两个支撑加强分别位于板图像传输装置、飞控电调板的左右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腔位于主腔的前侧,所述底板向后延伸有电池安装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通过多个连接柱螺丝锁固于底板上,多个连接柱之间围构形成主腔和副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摄像装置装设于连接柱上且位于全景相机的前侧;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有摄像头和支架,所述支架装设于连接柱上并向前伸出,所述摄像头装设于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和底板均向前延伸出有摄像装置的盖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具有相机底板和机身底板,所述相机底板连接于机身底板的底部,所述电池安装位自机身底板向后侧延伸;

以及,所述全景相机装设于相机底板上,所述飞控电调板、图像传输装置装设于机身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顶板固定连接于底板,底板和顶板之间形成有主腔和副腔,以布置飞控电调板、图像传输装置和全景相机;并设置有旋转机构呈正方形排布且围绕布置于主腔外侧,旋转机构的顶部和底部不超出相应的顶板和底板;将飞控电调板、图像传输装置和全景相机、旋转机构布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使机身的自身高度小于全景相机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既让飞机结构设计巧妙、紧凑,也能让机身不被全景相机拍摄到,实现无人机的“隐身拍摄”,有利于无人机的小型化设计;

其次是,通过无人机的部件呈模块化设计,便于组装,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板101、副腔

102、主腔11、相机底板

12、机身底板20、顶板

21、盖板30、摄像装置

40、旋转机构41、安装板

411、主板412、安装条

42、马达43、桨叶

50、飞控电调板60、图像传输装置

70、全景相机80、连接柱

91、支撑加强板92、电源插座

93、数传天线装置121、电池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底板10、顶板20、摄像装置30、四个旋转机构40、控制旋转机构40运转的飞控电调板50、与摄像装置30连接的图像传输装置60、全景相机70;其中:

所述顶板20固定连接于底板10,底板10和顶板20之间形成有主腔102和副腔101,所述飞控电调板50、图像传输装置60设置于主腔内,所述全景相机70设置于副腔101内;

所述旋转机构40呈正方形排布且围绕布置于主腔102外侧,旋转机构40的顶部和底部不超出相应的顶板20和底板10;

所述全景相机70的上端摄像头和下端摄像头分别外露于顶板20上侧和底板10下侧。

通过将摄像装置30、四个旋转机构40、飞控电调板50、图像传输装置60、全景相机70装设于底板10和顶板20之间,简化了无人机机身的设计,使得无人机整体更加轻巧、有利于提升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同时全景相机70的上端摄像头和下端摄像头分别外露于顶板20上侧和底板10下侧,使得机身的自身高度小于全景相机70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让机身不被全景相机70拍摄到,实现无人机的“隐身拍摄”。

具体而言,所述旋转机构40包括有安装板41、马达42和连接于马达42顶部的桨叶43,所述安装板41位于主腔102内,安装板41具有主板411和设置于主板411底部的四个安装条412,所述安装条412末端具有安装孔,所述马达42的底部连接于安装孔上;所述图像传输装置60、飞控电调板50、安装板41位于从上往下依次叠设于主腔102内;

所述顶板20和底板10之间通过连接柱80连接,所述安装板41的顶部与顶板20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支撑加强板91,两个支撑加强分别位于板图像传输装置60、飞控电调板50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20通过多个连接柱80螺丝锁固于底板10上,以在顶板20和底板10之间形成相应的主腔102和副腔101,所述副腔101位于主腔102的前侧,所述底板10向后延伸有电池安装位121;所述摄像装置30装设于连接柱80上且位于全景相机70的前侧;所述摄像装置30包括有摄像头和支架,所述支架装设于连接柱80上并向前伸出,所述摄像头装设于支架上;

以及,位于主腔102后侧的连接柱80上分别装设有电源插座92和图像传输装置60的数传天线装置93,合理利用连接柱80的设计,使得无人机整体更为紧凑。

优选的,所述顶板20和底板10均向前延伸出有摄像装置30的盖板21;以及,所述底板10具有相机底板11和机身底板12,所述相机底板11连接于机身底板12的底部,所述电池安装位121自机身底板12向后侧延伸,所述全景相机70、摄像装置30装设于相机底板11上,所述飞控电调板50、图像传输装置60装设于机身底板12上。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将旋转机构40整体组装后,一同螺丝锁固于机身底板12上,再将飞控电调板50、图像传输装置60依次装设于旋转机构40的安装板41上;

第二步,将相机底板11螺丝锁固于机身底板12底部,再将连接柱80装设于相机底板11、机身底板12相应的位置上;

第三步,将摄像装置30、电源插座92、数传天线装置93装设于连接柱80上,将全景相机70装设于相机底板11上;

第四步,将顶板20通过螺丝固定于相应的连接柱80上,再在电池安装位121装上电池,完成组装;

以上步骤均可在生产线上进行,形成一条无人机组装的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顶板固定连接于底板,底板和顶板之间形成有主腔和副腔,以布置飞控电调板、图像传输装置和全景相机;并设置有旋转机构呈正方形排布且围绕布置于主腔外侧,旋转机构的顶部和底部不超出相应的顶板和底板;将飞控电调板、图像传输装置和全景相机、旋转机构布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使机身的自身高度小于全景相机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既让飞机结构设计巧妙、紧凑,也能让机身不被全景相机拍摄到,实现无人机的“隐身拍摄”,有利于无人机的小型化设计;

其次是,通过无人机的部件呈模块化设计,便于组装,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