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下机身以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1-07-23 14: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机身 航空 特别
一种下机身以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机身以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当前,多数无人机采用下机身内置电池仓,当电池亏电,需要补充电源时,需要更换新的电池,电池拆装过程中需要拆除多个连接件,耗时较长。

因此,如何提高电源补充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机身以及无人机,以提高电源补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机身,用于与无人机的动力舱连接,所述动力舱包括第一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入端和第一电气插头,所述第一电气插头与第一数据交互端和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机身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夹具和插接导轨二者中的一个,另外一个设置在所述动力舱上,所述夹具能够夹紧所述插接导轨;

第二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和电池,所述第二数据交互端、所述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以及

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二数据交互端和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的第二电气插头,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气插头对接时,所述第一数据交互端与所述第二数据交互端二者能够进行通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气插头和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为d-sub标准电气插头类型。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插头与所述动力舱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和/或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与所述壳体柔性连接或者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导轨设置有锁定在所述夹具上的卡接部。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为贯通所述插接导轨的两侧的卡接孔。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夹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夹体上的第一夹片,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一夹体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插接导轨通过的夹持孔。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片通过螺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夹体上,且所述螺钉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具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动力舱和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机身。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机身时,将下机身通过夹具安装在插接导轨上,实现了下机身与动力舱的安装,第二电气插头与动力舱的第一电气插头对接,通过第二电气插头和第一电气插头实现下机身与动力舱的电源以及数据的传递。当需要更换电源时,直接将下机身整体进行拆卸,然后替换为另一下机身进行安装,对接该下机身的第二电气插头与动力舱的第一电气插头,以实现第二电气插头与第一电气插头的通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机身,当电源亏电时,整体替换下机身,不需要拆卸电池,从而提高了电源的补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下机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一种下机身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动力舱、200为下机身、101为第一电气插头、102为插接导轨、1021为卡接部、201为壳体、202为第二电气插头、203为夹具、2031为夹体、2032为夹片、2033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机身以及无人机,以提高电源补充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机身200,用于与无人机的动力舱100连接,动力舱100设置有第一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入端和第一电气插头101,第一电气插头101与第一数据交互端和电源输入端电连接;下机身200包括壳体201、第二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电池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其中,壳体201设置有夹具203和插接导轨102二者中的一个,另外一个设置在动力舱100上,以实现与动力舱100的连接;第二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和电池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电源输出端与电池电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设置在壳体201上并与第二数据交互端和电源输出端电连接,且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时,第一数据交互端与第二数据交互端二者能够进行通讯连接,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机身200时,将下机身200通过夹具203安装在插接导轨102上,实现了下机身与动力舱100的安装,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动力舱100的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通过第二电气插头202和第一电气插头101实现下机身200与动力舱100的电源以及数据的传递。当需要更换电源时,直接将下机身200整体进行拆卸,然后替换为另一下机身200进行安装,对接该下机身200的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动力舱100的第一电气插头101,以实现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的通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机身200,当电源亏电时,整体替换下机身200,从而提高了电源的补充效率。

另外,将电源设置在下机身200,能够利用电源的重量降低无人机重心,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以动力舱10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导轨102,壳体201设置有与插接导轨102相配合的夹具203为例。当下机身200需要安装在动力舱100时,对接动力舱100和壳体201,并通过插接导轨102和夹具203进行夹紧连接。

夹具203通过夹紧力实现插接导轨102固定在夹具203上,或者通过其他部件实现夹具203与插接导轨102的连接。为此,插接导轨102上设置有锁定在夹具203上的卡接部1021,该卡接部1021可以理解为凸起、卡槽、卡接孔等等。只要能够实现配合夹具203实现插接导轨102的固定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具203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夹体2031;和设置在夹体2031上的夹片2032,夹片2032与夹体2031之间具有容纳插接导轨通过的夹持孔。夹体2031与夹片2032通过螺钉2033连接,或者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或者通过扭簧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夹体2031和夹片2032的夹紧配合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夹片2032通过螺钉2033设置在夹体2031上,且螺钉2033与卡接部1021相配合,当螺钉2033穿过夹体2031和夹片2032时,同时也穿过卡接孔,使得螺钉2033同时起到固定夹片2032和夹体2031以及卡住卡接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接,壳体201和动力舱100二者之一设置有导向柱,另外一个设置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为了防止对接错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导向柱,且两个导向柱的形状不同,与此两个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的形状有所差异,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对接错误。

以上均是对壳体201与动力舱100具体的连接方式的介绍,以下将对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关系进行介绍,第一电气插头101与动力舱100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其中,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气插头101与动力舱100之间除了固定连接外,中间通过导线进行通讯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调整第一电气插头101的位置,动力舱100与第一电气插头101之间导向的距离越长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的越灵活。而刚性连接则与柔性连接相反,第一电气插头101直接固定在动力舱100,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调整。

同理,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柔性连接或者刚性连接。其中,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除了固定连接外,中间通过导线进行通讯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调整第二电气插头202的位置,壳体201与第二电气插头202之间导向的距离越长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的越灵活。而刚性连接则与柔性连接相反,第二电气插头202直接固定在壳体201,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调整。

由于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作用是实现下机身200和动力舱100的通讯连接,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为d-sub标准电气插头类型,可以提高连接可靠性和可传输的数据种类。

以上实施例中,动力舱上设置插接导轨,下机身上设置有与插接导轨相配合的夹具,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舱上可以设置有夹具,下机身上设置有与有夹具相配合的插接导轨,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机身200,用于与无人机的动力舱100连接,动力舱100设置有第一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气插头101和夹具,下机身200包括壳体201、第二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和电池、第二电气插头202和插接导轨,其中,壳体201通过插接导轨与动力舱100的夹具可拆卸连接;第二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和电池设置在壳体内部,且电源输出端与电池电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设置在壳体201上并与第二数据交互端和电源输出端电连接,且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时,第一数据交互端与第二数据交互二者能够进行通讯连接,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机身200时,将下机身200通过插接导轨安装在夹具上,实现了下机身200与动力舱100的安装,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动力舱100的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通过第二电气插头202和第一电气插头101实现下机身200与动力舱100的电源以及数据的传递。当需要更换电源时,直接将下机身200整体进行拆卸,然后替换为另一下机身200进行安装,对接该下机身200的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动力舱100的第一电气插头101,以实现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的通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机身200,当电源亏电时,整体替换下机身200,从而提高了电源的补充效率。

另外,将电源设置在下机身200,能够利用电源的重量降低无人机重心,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舱100的一端设置有夹具,壳体201设置有与夹具相配合的插接导轨。当下机身200需要安装在动力舱100时,对接动力舱100和壳体201,并通过夹具和插接导轨进行夹紧连接。

插接导轨通过夹紧力实现夹具固定在插接导轨上,或者通过其他部件实现插接导轨与夹具的连接。为此,插接导轨上设置有锁定在夹具上的卡接部,该卡接部可以理解为凸起、卡槽、卡接孔等等。只要能够实现配合插接导轨实现夹具的固定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具包括固定在动力舱上的夹体;和设置在夹体2031上的夹片2032,夹片2032与夹体2031之间具有容纳插接导轨通过的夹持孔。夹体2031与夹片2032通过螺钉2033连接,或者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或者通过扭簧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夹体2031和夹片2032的夹紧配合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夹片2032通过螺钉2033设置在夹体2031上,且螺钉2033与卡接部1021相配合,当螺钉2033穿过夹体2031和夹片2032时,同时也穿过卡接孔,使得螺钉2033同时起到固定夹片2032和夹体2031以及卡住卡接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接,壳体201和动力舱100二者之一设置有导向柱,另外一个设置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为了防止对接错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导向柱,且两个导向柱的形状不同,与此两个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的形状有所差异,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对接错误。

以上均是对壳体201与动力舱100具体的连接方式的介绍,以下将对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关系进行介绍,第一电气插头101与动力舱100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其中,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气插头101与动力舱100之间除了固定连接外,中间通过导线进行通讯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调整第一电气插头101的位置,动力舱100与第一电气插头101之间导向的距离越长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的越灵活。而刚性连接则与柔性连接相反,第一电气插头101直接固定在动力舱100,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调整。

同理,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柔性连接或者刚性连接。其中,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除了固定连接外,中间通过导线进行通讯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调整第二电气插头202的位置,壳体201与第二电气插头202之间导向的距离越长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的越灵活。而刚性连接则与柔性连接相反,第二电气插头202直接固定在壳体201,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调整。

由于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作用是实现下机身200和动力舱100的通讯连接,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为d-sub标准电气插头类型,可以提高连接可靠性和可传输的数据种类。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动力舱100和如上述中任一项的下机身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舱100装有电机、螺旋桨、飞控系统以及作动装置,能够实现无人机的飞行与控制。

由于上述下机身200具有以上效果,包括上述机身的无人机也具有相应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