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衬套以及汽车车体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衬套 汽车 车体 汽车零部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衬套以及汽车车体。


背景技术:

2.动力总成本身是一个内在的振动源,同时又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振动干扰,使其处于复杂的振动状态,引起周围零件的损坏和乘坐的不舒适等,现如今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橡胶来进行隔离振动,逐渐演变为设计悬置用来隔离衰减动力总成的振动传递。
3.目前,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一方面是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车辆振动增加舒适性。常见的装在拖曳臂或控制臂中的衬套主要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硫化有橡胶体,内管的两轴端连接有固定片,衬套通过固定片与车身固定连接。
4.但是,现有的橡胶衬套仅在平缓的路上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如果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驾驶室上下跳动量超过一定的尺寸时,扭杆与套管很容易产生干涉,从而产生异响,影响整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衬套以及汽车车体,能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保证整车舒适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衬套,包括管体组件和至少一个硬质的限位件,管体组件包括套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橡胶本体,套管、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用于和驾驶室连接,橡胶本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限位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第一管体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之间,以限制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轴向移动。
7.具体的,套管、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装于第一管体中,且一端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橡胶本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翻转扭杆通过花键固定在前翻转机构右支座,与底盘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限位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第一管体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之间,以此用来限制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轴向移动,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从而带动第一管体上下跳动,其中限位部与橡胶本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轴向线性距离,当第二管体的移动距离超过限位部与橡胶本体之间的距离即轴向线性距离时,会使轴向刚度突变,此时限位件的设置,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防止翻转扭杆与套管干涉产生异响,因此,尤其是在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上下跳动的距离,以此增加操稳性,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8.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为条形,且沿管体组件的轴向延伸。具体的,限
位部为条形,且沿第一管体的轴向延伸。
9.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的延伸长度与管体组件的轴向长度相匹配。具体的,限位部的延伸长度与第一管体的轴向长度相匹配,这样能够增加限位部与第一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限位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10.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位于套管的顶部外壁和橡胶本体之间。具体的,为了能够使得限位部的限位效果更好,限位部可设置在套管的顶部外壁和橡胶本体之间,套管装于第一管体中,且一端与驾驶室固定连接,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从而带动第一管体上下跳动,此时限位部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防止翻转扭杆与套管干涉产生异响。
11.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件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凸出于管体组件的端面外侧,并向管体组件的径向外侧延伸,止挡部的边缘延伸至橡胶本体的外侧。具体的,止挡部与限位部固定连接,且凸出于管体组件的端面外侧,一方面用于在驾驶室上下跳动时,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相互会对橡胶本体进行挤压,止挡部能够止挡橡胶本体在挤压过程中发生的移动,增加有效减震作用;另一方面,在驾驶室上下跳动时,保护限位部防止冲压磨损,且易于整个限位件的拆装。
12.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橡胶本体上设有镂空区域。具体的,橡胶本体上设有的镂空区域,不仅能够减少重量,而且在落驾驶室时,由于驾驶室重力压缩橡胶本体,当驾驶室的下跳动量超过一定值时,该镂空区域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以及限位作用,从而防止翻转扭杆与套管干涉产生异响,减少不必要的噪音。
13.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镂空区域与限位部相对设置。具体的,镂空区域与限位部上下相对设置,能够在当驾驶室的上下跳动时,有效进行上下限位,从而减少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14.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和橡胶本体过盈配合。具体的,限位部和橡胶本体过盈配合,其中限位部和橡胶本体之间会产生小距离的间隙,这时,驾驶室上跳达到该间隙距离时,限位部与橡胶本体接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15.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件为尼龙件。具体的,尼龙件能够提高耐磨性,易获得且成本低。
16.一种汽车车体,包括驾驶室、翻转机构和上述任一项的汽车衬套,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扭杆,驾驶室和汽车衬套中的套管连接,翻转扭杆穿设在套管内。具体的,汽车衬套为上述的汽车衬套结构,因此其具有上述任一项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衬套,包括管体组件和至少一个硬质的限位件,管体组件包括套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橡胶本体,套管、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用于和驾驶室连接,橡胶本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限位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第一管体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之间,以限制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轴向移动。具体的,套管、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装于第一管体中,且一端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橡胶本体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翻转扭杆通过花键固定在前翻转机构右支座,与底盘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限位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第一管体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之间,以此用来限制第二
管体相对于套管的轴向移动,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从而带动第一管体上下跳动,其中限位部与橡胶本体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轴向线性距离,当第二管体的移动距离超过限位部与橡胶本体之间的距离即轴向线性距离时,会使轴向刚度突变,此时限位件的设置,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防止翻转扭杆与套管干涉产生异响,因此,尤其是在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管体相对于套管的上下跳动的距离,以此增加操稳性,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现有技术中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21.图3为现有技术中橡胶衬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衬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的b

b向剖视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衬套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0027]1‑
限位件;
[0028]
11

限位部;
[0029]
12

止挡部;
[0030]2‑
套管;
[0031]3‑
第一管体;
[0032]4‑
第二管体;
[0033]5‑
橡胶本体;
[0034]6‑
翻转扭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9]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详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40]
图1为现有技术中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橡胶衬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与橡胶本体5硫化成一体,因此,现有的橡胶衬套仅在平缓的路上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如果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驾驶室上下跳动量超过翻转扭杆6与套管2之间的尺寸时,由于驾驶室自身重量压缩橡胶以及工艺难以实现的原因导致橡胶压缩后,第一管体3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尺寸远远超过原先的尺寸,因此,扭杆与套管很容易产生干涉,从而产生异响,影响整车舒适性。而且一般为了消除异响,厂家将橡胶硬度调整的较大,增大刚度,从而减小上下跳动量,虽然可能避免上述异响问题,但刚度的增大不利于行车过程中隔离高频振动,因此还是会影响驾驶室的平顺性。
[0041]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衬套以及汽车车体,结构简单且能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保证整车舒适性。
[0042]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

b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衬套,包括管体组件和至少一个硬质的限位件1,管体组件包括套管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以及橡胶本体5,套管2、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2用于和驾驶室连接,橡胶本体5设置在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之间,限位件1包括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第一管体3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5之间,以限制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轴向移动。
[0043]
具体的,套管2、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2装于第一管体3中,且一端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橡胶本体5设置在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之间,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翻转扭杆6通过花键固定在前翻转机构右支座,与底盘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限位件1包括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第一管体3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5之间,以此用来限制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轴向移动,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2从而带动第一管体3上下跳动,其中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管体4相对于
套管2的轴向线性距离,当第二管体4的移动距离超过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距离即轴向线性距离时,会使轴向刚度突变,此时限位件1的设置,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防止翻转扭杆6与套管2干涉产生异响,因此,尤其是在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距离,以此增加操稳性,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0044]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11为条形,且沿管体组件的轴向延伸。具体的,限位部11为条形,且沿第一管体3的轴向延伸。
[0045]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11的延伸长度与管体组件的轴向长度相匹配。具体的,限位部11的延伸长度与第一管体3的轴向长度相匹配,这样能够增加限位部11与第一管体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限位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0046]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11位于套管2的顶部外壁和橡胶本体5之间。具体的,为了能够使得限位部11的限位效果更好,限位部11可设置在套管2的顶部外壁和橡胶本体5之间,套管2装于第一管体3中,且一端与驾驶室固定连接,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2从而带动第一管体3上下跳动,此时限位部11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防止翻转扭杆6与套管2干涉产生异响。
[0047]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件1还包括止挡部12,止挡部12凸出于管体组件的端面外侧,并向管体组件的径向外侧延伸,止挡部12的边缘延伸至橡胶本体5的外侧。具体的,止挡部12与限位部11固定连接,且凸出于管体组件的端面外侧,一方面用于在驾驶室上下跳动时,第一管体3以及第二管体4相互会对橡胶本体5进行挤压,止挡部12能够止挡橡胶本体5在挤压过程中发生的移动,增加有效减震作用;另一方面,在驾驶室上下跳动时,保护限位部11防止冲压磨损,且易于整个限位件1的拆装。
[0048]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橡胶本体5上设有镂空区域。具体的,橡胶本体5上设有的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为条形,且沿管体组件的轴向延伸,其延伸长度与管体组件的轴向长度相匹配,同时该镂空区域的设计使得在橡胶本体5的径向上形成一个可压缩的空缺区域,便于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具有可压缩的径向空间,这样不仅能够减少重量,而且在落驾驶室时,由于驾驶室重力压缩橡胶本体5,当驾驶室的下跳动量超过一定值时,就会接触到该镂空区域,此时镂空区域形成的可压缩空缺区域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以及限位作用,从而防止翻转扭杆6与套管2干涉产生异响,减少不必要的噪音。
[0049]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镂空区域与限位部11相对设置。具体的,镂空区域与限位部11上下相对设置,能够在当驾驶室的上下跳动时,有效进行上下限位,从而减少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0050]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部11和橡胶本体5过盈配合。具体的,限位部11和橡胶本体5过盈配合,其中限位部11和橡胶本体5之间会产生小距离的间隙,这时,驾驶室上跳达到该间隙距离时,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接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0051]
如上述的汽车衬套,可选的,限位件1为尼龙件。具体的,尼龙件能够提高耐磨性,易获得且成本低。
[0052]
一种汽车车体,包括驾驶室、翻转机构和上述任一项的汽车衬套,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扭杆6,驾驶室和汽车衬套中的套管2连接,翻转扭杆6穿设在套管2内。具体的,汽车衬套
为上述的汽车衬套结构,因此其具有上述任一项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衬套,包括管体组件和至少一个硬质的限位件1,管体组件包括套管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以及橡胶本体5,套管2、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2用于和驾驶室连接,橡胶本体5设置在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之间,限位件1包括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第一管体3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5之间,以限制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轴向移动。具体的,套管2、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套管2装于第一管体3中,且一端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橡胶本体5设置在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之间,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翻转扭杆6通过花键固定在前翻转机构右支座,与底盘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连接,限位件1包括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第一管体3的一侧外壁和橡胶本体5之间,以此用来限制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轴向移动,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2从而带动第一管体3上下跳动,其中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轴向线性距离,当第二管体4的移动距离超过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距离即轴向线性距离时,会使轴向刚度突变,此时限位件1的设置,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防止翻转扭杆6与套管2干涉产生异响,因此,尤其是在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距离,以此增加操稳性,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005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体,包括驾驶室、翻转机构和上述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衬套,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扭杆6,驾驶室和汽车衬套中的套管2连接,翻转扭杆6穿设在套管2内。具体的,当行车过程上驾驶室上下跳动时,带动套管2从而带动第一管体3上下跳动,其中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轴向线性距离,当第二管体4的移动距离超过限位部11与橡胶本体5之间的距离即轴向线性距离时,会使轴向刚度突变,此时限位件1的设置,有效减少了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移动距离,防止翻转扭杆6与套管2干涉产生异响,因此,尤其是在路况不好或者零部件精度较差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管体4相对于套管2的上下跳动的距离,以此增加操稳性,保障行车的可靠性,提高整车舒适性。
[005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