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1-07-23 14: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所述机壳(1)限定出机舱(2),所述机舱(2)具有密闭的子腔室(3),所述机壳(1)上形成有与所述子腔室(3)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所述机壳(1)上还形成有与所述机舱(2)中的所述子腔室(3)外的空间连通的第一机舱风口(13)和第二机舱风口(14);

第一电子构件(41),设置在所述机舱(2)中;

第一散热组件(5),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子腔室(3)内的散热结构和第一散热风扇(51),所述散热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热交换,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用于使所述子腔室(3)内产生流经所述散热结构的气流,且该气流从所述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中的一者进入并从另一者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位于所述机壳(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包括壳体(511)和位于所述壳体(511)内的风扇本体(512),所述壳体(511)的两端均开放,所述壳体(511)的一个开放端与所述第一通风口(11)连接,所述壳体(511)的另一个开放端与所述子腔室(3)中的所述壳体(511)外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12)位于所述壳体(51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11)与所述机壳(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5)还包括第一导热板(52),所述散热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上的多个散热片(53),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板(52)背离多个所述散热片(53)的一侧,所述机壳(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凸板(15),所述第一导热板(52)盖合在所述环形凸板(15)上并封闭所述环形凸板(15)的开口,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与所述环形凸板(15)共同限定出所述子腔室(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5)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热板(52)相对设置的第二导热板(54),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与所述第二导热板(54)之间通过导热部导热接触,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夹持在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与所述第二导热板(5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4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411)靠近所述第一导热板(52)的一侧上的第一电子元器件(412),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上形成有第一容纳腔(521),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411)夹持在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与所述第二导热板(54)之间,且所述第一电子元器件(412)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腔(521)中,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4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411)靠近所述第二导热板(54)的一侧上的第二电子元器件(413),所述第二导热板(54)上形成有第二容纳腔(541),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411)夹持在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与所述第二导热板(54)之间,且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413)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腔(54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52)包括第一板体(522)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板体(522)四周的第一侧板(523),所述第一侧板(523)与所述第一板体(522)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容纳腔(521),所述散热片(53)形成在所述第一板体(522)上,所述第二导热板(54)包括第二板体(542)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板体(542)四周的第二侧板(543),所述第二侧板(543)与所述第二板体(542)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容纳腔(541),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411)夹持在所述第一侧板(523)与所述第二侧板(543)之间;

所述导热部包括第一导热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板(523)朝向所述第二侧板(543)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侧板(543)贴合,或者;

所述导热部包括第二导热部(544),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板(543)朝向所述第一侧板(523)延伸并形成所述第二导热部(544),所述第二导热部(544)与所述第一侧板(523)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52)上形成有第一凸台(524),所述第一凸台(524)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521)中并与所述第一电子元器件(412)抵顶,和/或;

所述第二导热板(54)上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41)中并与所述第二电子元器件(413)抵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53)中的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片(53)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凹陷的凹陷部(531),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设置在所述凹陷部(5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设置在机舱(2)内的安装支架(7)、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7)的支腿(8),所述支腿(8)从所述安装支架(7)朝向所述机壳(1)外部延伸并向外伸出于所述机壳(1),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7),所述安装支架(7)和所述支腿(8)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舱(2)中的第二电子构件(42),所述第二电子构件(42)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7)上,且所述第二电子构件(42)与所述第一电子构件(41)沿所述无人机的上下方向布置。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机壳限定出机舱,机舱具有密闭的子腔室,机壳上形成有与子腔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机壳上还形成有与机舱中的子腔室外的空间连通的第一机舱风口和第二机舱风口;第一电子构件,设置在机舱中;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子腔室内的散热结构和第一散热风扇,散热结构用于与第一电子构件热交换,第一散热风扇用于使子腔室内产生流经散热结构的气流,且该气流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中的一者进入并从另一者流出。第一散热风扇引入到子腔室内部的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带走散热结构和子腔室内的空间的热量,气流不流向机舱中子腔室外的空间,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第一电子构件进行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高焓;郜奥林;陆宏伟;姜欣宏;刘宝俊;吴振凯;毛一年;初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二郎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