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及列车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加热 司机 腿部 装置 地说
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及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司机室加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及使用该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的列车。



背景技术:

当前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内,主要采用腿部加热器进行加热,腿部加热器内部为加热管,外面为格栅,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目前,腿部加热器占用空间较大且重量大,不满足车辆设计轻量化要求,不符合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旨在解决腿部加热器占用空间较大且重量大,不满足车辆设计轻量化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横向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插接槽,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板体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均设有加热膜。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上纵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条形孔的限位块。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均设有隔热层,所述加热膜设于所述隔热层的外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加热膜为远红外加热膜。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为铝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加热膜边缘距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的距离为20mm。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之和为8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在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内,且位于司机放置腿部的空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贴合在一起,第二板体自上而下移动,使第二板体的上端插入到第一板体上部的插接槽内,从而使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贴合固定,且加热膜分别位于二者的外侧,通过加热膜产生的热量对司机腿部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占用空间较少,重量轻,能够满足车辆设计轻量化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所述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列车由于使用了上述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因此具备与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后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后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中:100、第一板体;110、插接槽;120、条形孔;200、第二板体;210、限位块;300、加热膜;400、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第一板体100的上端横向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插接槽110,第二板体200的上端插接在插接槽110内且与第一板体100贴合设置,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的外侧面均设有加热膜3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安装在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内,且位于司机放置腿部的空间。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贴合在一起,第二板体200自上而下移动,使第二板体200的上端插入到第一板体100上部的插接槽110内,从而使第二板体200和第一板体100贴合固定,且加热膜300分别位于二者的外侧,通过加热膜300产生的热量对司机腿部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占用空间较少,重量轻,能够满足车辆设计轻量化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板体100上纵向开设有条形孔120,第二板体200上设有贯穿条形孔120的限位块210。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10为圆柱形,其外径与条形孔120的宽度相匹配。可选的,限位块210的宽度比条形孔120的宽度小0.5mm-1mm,限位块210穿设在条形孔120内,能够使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相对纵向移动,并限定了二者横向的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的外侧面均设有隔热层400,加热膜300设于隔热层40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隔热层400采用隔热发射膜,隔热反射膜是通过真空喷镀或磁控溅射技术将铝、金、铜、银等金属制成多层至密的高隔热金属膜层。隔热层400能够阻隔热量向内侧传导,确保更佳的供暖效果。

可选的,加热膜300为远红外加热膜300。远红外加热膜300采用外接电源的方式,使加热膜300产生远红外用于提供热量。其中,远红外加热膜300功率为400w,根据防火要求,所采用材料必须为阻燃、低烟、无毒(低毒)、无卤的非延燃性材料或防火材料,配件亦应具有同样的要求。非金属部件的防火性能满足en45545-2-2013标准hl2级的要求,或q/cr699-2019《铁路客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技术条件》要求。

可选的,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均为铝板。铝板具备较高热传导能力,提高供暖的效果。

可选的,加热膜300边缘距第一板体100或第二板体200的边缘的距离为20mm。其中,加热膜300还应避让开第一板体100或第二板体200上的开孔结构和限位块210,其距开孔结构和限位块210的距离同样应保持20mm。

可选的,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的厚度之和为8mm。例如,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的厚度一致,均为4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位于司机腿部空间,方便检修拆装。其中,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应按照实际预留空间的大小设计其自身形状。动车组正常运行期间,加热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状态稳定。加热装置在司机室中实现控制(控制按钮布置在司机室右柜第二操作区)。司机给出打开指令后,加热装置工作,显示当前温度信号。司机给出关闭指令后,加热装置自动关闭,不显示温度信号。加热装置应在司机室控制打开和关闭,通过传感器,向司机室反馈加热装置状态。电气装置设计必须符合并遵守标准gb/t21414-2008。使用电气部件/模块/设备时要遵守iec60571-2012标准。布线规则应符合gb/t34571-2017的规定。电气连接不应由于热效应、动态(如预期的冲击、振动、车体运动等)负载而被无意识地断开或中断。所有电线、电缆应采用无卤、阻燃型,且燃烧时低烟、无毒,参照iec60754-1/en50264-1/en50306-1/vde0472-815标准进行设计,优选耐热线,耐热线参照标准gb5013.3或ul1330进行设计。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可实现替代现有加热器,可减重80%~90%。同时电热转化率可提至95%以上,此外联合智能温控,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可实现节能30%~6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使用了上述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列车由于使用了上述的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因此具备与司机室腿部加热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