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0 14: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安全防护 整备 作业 登顶 接地
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549368.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动力头,齿轮传动机构,接地杆转角控制行程开关,接地杆,接地夹钩;其中:动力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接地杆转角控制行程开关连接,接地杆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接地夹头与接地杆连接;动力头能提供回转的动力源,动力头按一定的角度往复转动,控制接地杆按一定的角度往复回转,从而实现挂地线和撤地线操作。

上述专利的齿轮传动机构由于没有专门的润滑机构,在进行使用时,一般采用手动使用润滑油涂抹的方式进行润滑,在装置运行时,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润滑度常常不够,这种手动加入润滑油的润滑方式的持续时间通常不长,这就使得主齿轮和副齿轮之间在长时间使用后,磨损较大,造成装置不能稳定运行,降低了齿轮的使用寿命,而且加注润滑油的操作还不够方便,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靠近防护壳体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壳体的内腔中并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防护壳体的背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副转轴,所述副转轴靠近防护壳体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壳体的内腔中并固定连接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与主齿轮相啮合,所述主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条,所述防护壳体的背面设有存油筒,所述存油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形中空管,所述l形中空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贴合环形板,所述贴合环形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卡块,所述防护壳体的背面开设有与l形中空管和环形卡块相对应的圆形开口,所述l形中空管穿过圆形开口并伸入防护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贴合环形板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定位板,所述弧形定位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防护壳体的外壁上,所述l形中空管远离存油筒的一端内嵌有密封球,所述l形中空管的内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片,所述固定环片和密封球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存油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头,所述螺纹管头上套接有螺母盖,所述螺母盖与螺纹管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球与主齿轮的距离小于弧形条凸起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密封球的位置正对于弧形条的转动轨迹上。

优选的,所述存油筒的内腔与l形中空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密封球滑动连接在l形中空管的管腔内,所述l形中空管远离存油筒的一端开设有与密封球相对应的弧形槽口,弧形槽口的半径小于l形中空管的管腔半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每当主齿轮转动一周,实现一次润滑作用,设置的存油筒可将润滑油进行储存,可向存油筒的内部定期进行润滑油的加注,因此可以保证存油筒内部的润滑油会持续不断的移动至l形中空管内并从空隙中流出,并附着在弧形条和主齿轮上,在主齿轮的转动作用下,最终流至主齿轮和副齿轮的啮合处,并同时对副齿轮进行润滑,从而保证了主齿轮和副齿轮之间的持续润滑,延长了主齿轮和副齿轮之间的寿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该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的存油筒、螺纹管头和螺母盖便于使用者定期观察存油筒内部的油量,也便于对存油筒顶部进行密封,避免灰尘进入,同时在油量不足时,便于向存油筒的内部加入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存油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齿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形中空管的剖视图。

图中:1、防护壳体;2、主轴;3、主齿轮;301、弧形条;4、副转轴;5、副齿轮;6、存油筒;601、螺纹管头;602、螺母盖;7、l形中空管;8、贴合环形板;801、环形卡块;802、弧形定位板;9、固定环片;10、弹簧;11、密封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动车登顶整备作业二次接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防护壳体1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轴2,主轴2靠近防护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壳体1的内腔中并固定连接有主齿轮3,防护壳体1的背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副转轴4,副转轴4靠近防护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壳体1的内腔中并固定连接有副齿轮5,副齿轮5与主齿轮3相啮合,主齿轮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条301,防护壳体1的背面设有存油筒6,存油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形中空管7,l形中空管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贴合环形板8,贴合环形板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卡块801,防护壳体1的背面开设有与l形中空管7和环形卡块801相对应的圆形开口,l形中空管7穿过圆形开口并伸入防护壳体1的内腔中,贴合环形板8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定位板802,弧形定位板80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防护壳体1的外壁上,l形中空管7远离存油筒6的一端内嵌有密封球11,l形中空管7的内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片9,固定环片9和密封球1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0,在进行使用时,每当主齿轮3转动一周,实现一次润滑作用,设置的存油筒6可将润滑油进行储存,可向存油筒6的内部定期进行润滑油的加注,因此可以保证存油筒6内部的润滑油会持续不断的移动至l形中空管7内并从空隙中流出,并附着在弧形条301和主齿轮3上,在主齿轮3的转动作用下,最终流至主齿轮3和副齿轮5的啮合处,并同时对副齿轮5进行润滑,从而保证了主齿轮3和副齿轮5之间的持续润滑,延长了主齿轮3和副齿轮5之间的寿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存油筒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头601,螺纹管头601上套接有螺母盖602,螺母盖602与螺纹管头601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存油筒6、螺纹管头601和螺母盖602便于使用者定期观察存油筒6内部的油量,也便于对存油筒6顶部进行密封,避免灰尘进入,同时在油量不足时,便于向存油筒6的内部加入润滑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密封球11与主齿轮3的距离小于弧形条301凸起的高度,密封球11的位置正对于弧形条301的转动轨迹上,密封球11与弧形条301之间可以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存油筒6的内腔与l形中空管7的内腔相连通,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0可保证对密封球11有一个推力,使得密封球11与弧形槽口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密封球11滑动连接在l形中空管7的管腔内,l形中空管7远离存油筒6的一端开设有与密封球11相对应的弧形槽口,弧形槽口的半径小于l形中空管7的管腔半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每当主轴2转动时并带动主齿轮3转动时,会自动的对主齿轮3进行一次润滑油的给油动作,使得主齿轮3与副齿轮5啮合时保持润滑,主齿轮3转动时会带动弧形条301转动,当弧形条301转动至密封球11位置时,会推动密封球11向l形中空管7的管腔内运动,并推动弹簧10压缩,在密封球11向内运动后,会与l形中空管7的弧形槽口之间漏出空隙,此时存油筒6内部的润滑油会移动至l形中空管7内并从空隙中流出,并附着在弧形条301和主齿轮3上,在主齿轮3的转动作用下,最终流至主齿轮3和副齿轮5的啮合处,并同时对副齿轮5进行润滑,从而保证了主齿轮3和副齿轮5之间的持续润滑,当弧形条301离开密封球11时,弹簧10反作用力推动密封球11与弧形槽口相抵并密封,使得内部的润滑油不再溢出,因此,每当主齿轮3转动一周,实现一次润滑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每当主齿轮3转动一周,实现一次润滑作用,设置的存油筒6可将润滑油进行储存,可向存油筒6的内部定期进行润滑油的加注,因此可以保证存油筒6内部的润滑油会持续不断的移动至l形中空管7内并从空隙中流出,并附着在弧形条301和主齿轮3上,在主齿轮3的转动作用下,最终流至主齿轮3和副齿轮5的啮合处,并同时对副齿轮5进行润滑,从而保证了主齿轮3和副齿轮5之间的持续润滑,延长了主齿轮3和副齿轮5之间的寿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