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真空管道列车的制作方法

2021-07-23 21: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真空 管道 连接 结构 车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邻的两节车体之间设置上下两个连接点;

上下连接点均采用铰接连接方式,上连接点称为上铰盘,下连接点称为下铰盘;

所述上铰盘包括外柱盘、内柱盘和第一弹性元件;

所述内柱盘可转动地嵌入在外柱盘之内;且内柱盘和外柱盘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

所述外柱盘与左侧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内柱盘与右侧车体固定连接;

所述下铰盘包括凹盘、凸盘和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凸盘可转动地嵌入在凹盘之内;且凸盘和凹盘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凹盘与左侧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凸盘与右侧车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柱盘、内柱盘和第一弹性元件的相互接触面均为圆柱形配合面;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包括内圈、外圈和设置在内、外圈之间的弹性材料,所述内柱盘与第一弹性元件的内圈配合连接,所述外柱盘与第一弹性元件的外圈配合连接,所述两个配合连接的其中之一是可以沿轴线y方向滑动和绕轴线y方向转动的,而另一个配合连接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盘、凸盘和第二弹性元件的相互接触面均为圆锥形配合面;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内圈、外圈和设置在内、外圈之间的弹性材料,所述凹盘与第二弹性元件的外圈配合连接,所述凸盘与第二弹性元件的内圈配合连接,所述两个配合连接的其中之一是可以绕轴线y方向转动的,而另一个配合连接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盘与第一弹性元件的接触圆柱面之间设置轴承;或所述上铰盘的外柱盘与第一弹性元件的接触圆柱面之间轴设置承;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盘的凹盘与第二弹性元件的接触圆锥面之间设置轴承;或在下铰盘的凸盘与第二弹性元件的接触圆锥面之间设置轴承;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盘设置限位装置,限定凹盘与凸盘之间的沿垂向也即y轴的相对移动。

7.一种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的真空管道列车,包括首车、若干中间车和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车与中间车之间设置具有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所述各节中间车之间设置具有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所述中间车与尾车之间也设置具有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管道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道列车的各节车体上侧设有两条上纵梁,其中中间车的上纵梁延伸出车体两端,分别与上铰盘的外柱盘和内柱盘固定连接,首车或尾车的上纵梁延伸出车体的一端,与上铰盘的外柱盘或内柱盘固定连接;所述各节车体下侧设有两条下纵梁,其中中间车的下纵梁延伸出车体两端,分别与下铰盘的凹盘和凸盘固定连接,首车或尾车的下纵梁延伸出车体的一端,与下铰盘的凹盘或凸盘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真空管道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连接结构下方设有相邻车体共用的一个走行部,其中一节车体直接由走行部进行支撑,而另一节车体则通过下铰盘的关联作用间接地支撑到走行部上,优选地,固定下铰盘之凹盘的车体直接由走行部进行支撑。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上下双铰盘的车间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真空管道列车,所述车间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点和下连接点;上下连接点均采用铰接连接方式,上连接点成为上铰盘,下连接点称为下铰盘;所述上铰盘包括外柱盘、内柱盘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下铰盘包括凹盘、凸盘和第二弹性元件;该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相互贯通的各节车厢之间由于列车内外压差导致的纵向载荷不平衡问题,实现了车厢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提高了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增大了车厢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发生故障时的安全性;增加了列车的整体性,振动幅度变小,有利于提高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毛凯;刘德刚;赵明;姜志捷;刘志;武震啸;王亮;张泉;胡良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07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