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及非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3: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前叉 非机动车 机动车 零部件 及非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及非机动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三轮车、摩托车等通过一个把立芯3、两颗螺丝、束仔4(或锁紧螺母)将把立管1与前叉管2连在一起,具体地,将把立芯3带有斜砣的一端插入前叉管2中涨紧固定,另一端插入把立管1中,再由束仔4配合螺丝将把立管1和把立芯3束紧固定即可,如图1、图2所示。该连接方式的组装过程繁琐,且具有锁紧结构不稳定、方向把手容易跑偏等危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及非机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把立管与前叉管的组装过程繁琐,且锁紧结构不稳定、方向把手容易跑偏的问题。
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包括把立管和前叉管,所述前叉管上部插入所述把立管下部内,并由螺栓螺母拧紧固定;
5.所述螺栓包括一体顺次连接的螺帽、帽檐和螺柱;
6.所述把立管下部相对设有第一把立安装孔和第二把立安装孔,所述前叉管上部设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叉安装孔,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的边沿处设有浅槽;
7.所述帽檐位于所述浅槽内,所述帽檐远离所述螺帽的侧面与所述浅槽的底面相贴合,所述螺柱先后穿过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所述两个前叉安装孔及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后由所述螺母拧紧固定。
8.进一步,所述螺母固设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外边沿处。
9.进一步,所述把立管下部固设有包块,所述包块上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10.进一步,所述插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的孔径,使得所述包块与所述把立管在第一把立安装孔与插入孔的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浅槽。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的孔径,所述前叉安装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的孔径。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的孔径。
13.进一步,所述螺母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外边沿处。
14.进一步,所述前叉管下部焊接固定有所述包块。
1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在于公开一种包括上述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的非机动车。
16.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及
非机动车,所述连接结构直接将把立管和前叉管用螺栓螺母连接,不需要把立芯在其中起转接作用,连接方式简单直接,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把立管与前叉管的组装过程繁琐,且存在锁紧结构不稳定、方向把手容易跑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现有技术中把立管和前叉管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现有技术中把立管和前叉管组装过程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立管和前叉管组装后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叉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立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立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25.1、把立管;11、第一把立安装孔;12、第二把立安装孔;2、前叉管;21、前叉安装孔;3、把立芯;4、束仔;5、螺栓;51、螺帽;52、帽檐;53、螺柱;6、螺母;7、包块;71、插入孔;72、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7.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8.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把立管与前叉管的组装过程繁琐,且存在锁紧结构不稳定、方向把手容易跑偏的问题。申请人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现,把立芯在把立管与前叉管的组装过程中起到转接的作用,且通过调整把立管伸入前叉管的深度,可调节车把的高度,即需要找到一种既可以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相关问题,又能起到连接作用及调节车把高度作用的连接结构方可解决该技术问题。
29.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图3

7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30.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参考图3,包括把立管1和前叉管2,所述前叉管2上部插入所述把立管1下部内,并由螺栓5螺母6拧
紧固定。即,本实施例直接将把立管1和前叉管2用螺栓5螺母6连接,不需要把立芯3在其中起转接作用,连接方式简单直接,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把立管1与前叉管2的组装过程繁琐,且存在锁紧结构不稳定、方向把手容易跑偏的问题。
31.作为一可选地实施例,为实现螺栓5螺母6对把立管1和前叉管2的稳定紧固作用及调节车把高度的作用,所述螺栓5包括一体顺次连接的螺帽51、帽檐52和螺柱53,参考图7;
32.所述把立管1下部相对设有第一把立安装孔11和第二把立安装孔12,所述前叉管2上部设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叉安装孔21,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边沿处设有浅槽72,参考图4、图5、图6;
33.所述帽檐52位于所述浅槽72内,所述帽檐52远离所述螺帽51的侧面与所述浅槽72的底面相贴合,所述螺柱53先后穿过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所述两个前叉安装孔21及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后由所述螺母6拧紧固定。
34.本实施例在螺栓5上设置帽檐52,该帽檐52位于把立管1在第一把立安装孔11外边沿设置的浅槽72内,且帽檐52与浅槽72形成面面接触,以提高螺栓5螺母6对把立管1和前叉管2的稳定紧固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前叉管2上部设置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叉安装孔21,如果为一组前叉安装孔21,则可以通过选择在不同高度制有前叉安装孔21的前叉管2,以此来调节车把的高度;更为优选地,可在前叉管2上部纵向设置多组前叉安装孔21,把立管1的把立安装孔可与不同高度的前叉安装孔21配合,由此实现对车把高度的调节,该调节方式更为快捷有效。
35.作为一可选地实施例,参考图6,所述螺母6固设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外边沿处。可选地,所述螺母6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把立安装孔12外边沿处;本实施例中螺母6直接焊接固定在第二把立安装孔12处,减少组装过程的零部件个数,简化组装过程,加快组装进程。
36.作为一可选地实施例,参考图5、图6,为对把立管1制孔处起到加强作用,本实施例在所述把立管1下部焊接固定有包块7,所述包块7上设有插入孔71,所述插入孔71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37.作为一可选地实施例,参考图5,所述插入孔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使得所述包块7与所述把立管1在第一把立安装孔11与插入孔71的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浅槽72。即,浅槽72无需在把立管1上进行深加工,而是通过包块7与把立管1上的插入孔71与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差自然形成。
3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帽檐52与浅槽72要形成面面接触,因此,如果浅槽72的底面为一弧面,则帽檐52远离螺帽51的侧面则为弧面;如果浅槽72的底面为一平面,则则帽檐52远离螺帽51的侧面则为平面。
39.作为一可选地实施例,为使得螺柱53顺利快速插入把立安装孔及前叉安装孔21内,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且更优选为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其他孔径的设置可具体为:所述前叉安装孔21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与螺柱53的外径基本相同。
4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在于公开一种非机动车,该非机动车包括上述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
41.其中,所述把立管和前叉管的连接结构包括把立管1和前叉管2,所述前叉管2上部插入所述把立管1下部内,并由螺栓5螺母6拧紧固定;
42.所述螺栓5包括一体顺次连接的螺帽51、帽檐52和螺柱53;
43.所述把立管1下部相对设有第一把立安装孔11和第二把立安装孔12,所述前叉管2上部设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叉安装孔21,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边沿处设有浅槽72;
44.所述帽檐52位于所述浅槽72内,所述帽檐52远离所述螺帽51的侧面与所述浅槽72的底面相贴合,所述螺柱53先后穿过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所述两个前叉安装孔21及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后由所述螺母6拧紧固定。
45.进一步,所述螺母6固设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外边沿处。
46.进一步,所述把立管1下部固设有包块7,所述包块7上设有插入孔71,所述插入孔71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47.进一步,所述插入孔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使得所述包块7与所述把立管1在第一把立安装孔11与插入孔71的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浅槽72。
48.进一步,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所述前叉安装孔21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
49.进一步,所述第一把立安装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的孔径。
50.进一步,所述螺母6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把立安装孔12外边沿处。
51.进一步,所述前叉管2下部焊接固定有所述包块7。
52.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5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