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四排减震轮组的半履带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3 00: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履带 减震 机械设备 装置 行走


1.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排减震轮组的半履带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2.履带是一种传统的行走装置,自发明以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优良的牵引性、通过性以及稳定性,至今仍是行走装置的一种基本形式。尤其在农田作业时,其优势更为明显,行为阻力小,滑转、滑移小,下限量浅,不拥泥,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目前履带行走装置不仅用于农业拖拉机,还主要应用于水稻收割机、军用车辆、工程机械车辆等。
3.履带行走装置分为履带式和半履带式两种,半履带行走装置主要包括驱动轮、引导轮组、涨紧轮组、支重轮组、橡胶履带。
4.传统的半履带行走装置存在以下弊端:1支重轮组为两排结构,单轮的受力压强较大,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不强。
5.2橡胶履带结构比较简易,均为单齿结构,且位于齿带的中间,这种结构的弊端为,容易造成两侧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对履带造成损坏。
6.3支重轮组均固定安装在履带支架上,当地面有障碍物时,支重轮组会将受到的冲力直接传导到车体,从而造成车体的颠簸,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供一种四排减震轮组的半履带行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单轮的受力压强较大、橡胶履带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车体的颠簸的问题。
8.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四排减震轮组的半履带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轮、前引导轮组、后引导轮组、涨紧轮组、支重轮组、橡胶履带;所述橡胶履带的内表面设有三条齿链,且并排等距设置,所述橡胶履带的内表面还设有两条防护板,且两条防护板位于三条齿链的两侧,所述橡胶履带的外表面设有“人”字形的花纹,所述驱动轮包括旋转齿盘、铰接转盘,所述铰接转盘的底部通过连接片固定安装在旋转齿盘的外面,所述铰接转盘包括左侧转盘、右侧转盘,所述左侧转盘、右侧转盘之间固定安装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呈圆周等距排列,所述铰接柱与齿链铰接连接,三条齿链中间的一条位于左侧转盘、右侧转盘之间,另外两条分别位于左侧转盘的外侧和右侧转盘的外侧;所述驱动轮、前引导轮组、后引导轮组、涨紧轮组、支重轮组均设置在橡胶履带的内部,所述驱动轮位于橡胶履带内的顶部,所述支重轮组位于橡胶履带内底部,所述前引导轮组、后引导轮组分别位于支重轮组的两侧,所述涨紧轮组位于前引导轮组的上方;所述驱动轮的一侧设有主架体,所述主架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架体,所述主架体底部连接有第
一平衡支架,所述第一平衡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另一端固定在主架体上,所述从架体底部连接有第二平衡支架,所述第二平衡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另一端固定在从架体上;所述第一平衡支架一端连接有第一左平衡臂,所述第一左平衡臂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左纵向平衡梁,所述第一左纵向平衡梁中部设有第一左限位孔,所述第一左限位孔内设有第一左限位柱,所述第一左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左平衡臂上,所述第一左纵向平衡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左瓦状上压板,分为位于第一左纵向平衡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左瓦状上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左瓦状下压板,所述第一左瓦状上压板、第一左瓦状下压板之间形成第一左圆形空腔,所述第一左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一左旋转轴,所述第一左旋转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左支重轮;所述第一平衡支架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右平衡臂,所述第一右平衡臂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右纵向平衡梁,所述第一右纵向平衡梁中部设有第一右限位孔,所述第一右限位孔内设有第一右限位柱,所述第一右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右平衡臂上,所述第一右纵向平衡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右瓦状上压板,分为位于第一右纵向平衡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右瓦状上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右瓦状下压板,所述第一右瓦状上压板、第一右瓦状下压板之间形成第一右圆形空腔,所述第一右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一右旋转轴,所述第一右旋转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右支重轮;所述第二平衡支架一端连接有第二左平衡臂,所述第二左平衡臂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左纵向平衡梁,所述第二左纵向平衡梁中部设有第二左限位孔,所述第二左限位孔内设有第二左限位柱,所述第二左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左平衡臂上,所述第二左纵向平衡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左瓦状上压板,分为位于第二左纵向平衡梁的两端,所述第二左瓦状上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左瓦状下压板,所述第二左瓦状上压板、第二左瓦状下压板之间形成第二左圆形空腔,所述第二左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二左旋转轴,所述第二左旋转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二左支重轮;所述第二平衡支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右平衡臂,所述第二右平衡臂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右纵向平衡梁,所述第二右纵向平衡梁中部设有第二右限位孔,所述第二右限位孔内设有第二右限位柱,所述第二右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右平衡臂上,所述第二右纵向平衡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右瓦状上压板,分为位于第二右纵向平衡梁的两端,所述第二右瓦状上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右瓦状下压板,所述第二右瓦状上压板、第二右瓦状下压板之间形成第二右圆形空腔,所述第二右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二右旋转轴,所述第二右旋转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二右支重轮;所述第一平衡支架、第二平衡支架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内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设有四组前引导轮,且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环的两侧,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内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有四组后引导轮,且分别位于第二固定环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有涨紧装置,所述涨紧装置的另一端与涨紧轮组连接。
第二固定环,51-第一旋转轴,52-四组前引导轮,53-第二旋转轴,54-四组后引导轮,55-第一涨紧装置,56-第一固定柱,57-第一连接杆,58-第一连接轴,59-第一涨紧轮,60-第二涨紧装置,61-第二固定柱,62-第二连接杆,63-第二连接轴,64-第二涨紧轮,65-涨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一种四排减震轮组的半履带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轮1、前引导轮组2、后引导轮组3、涨紧轮组4、支重轮组5、橡胶履带36;橡胶履带36的内表面设有三条齿链26,且并排等距设置,橡胶履带36的内表面还设有两条防护板27,且两条防护板27位于三条齿链26的两侧,橡胶履带36的外表面设有“人”字形的花纹,驱动轮1包括旋转齿盘28、铰接转盘42,铰接转盘42的底部通过连接片29固定安装在旋转齿盘28的外面,铰接转盘42包括左侧转盘30、右侧转盘31,左侧转盘30、右侧转盘31之间固定安装有铰接柱32,铰接柱32呈圆周等距排列,铰接柱32与齿链26铰接连接,三条齿链26中间的一条位于左侧转盘30、右侧转盘31之间,另外两条分别位于左侧转盘30的外侧和右侧转盘31的外侧;驱动轮1、前引导轮组2、后引导轮组3、涨紧轮组4、支重轮组5均设置在橡胶履带36的内部,驱动轮1位于橡胶履带36内的顶部,支重轮组5位于橡胶履带36内底部,前引导轮组2、后引导轮组3分别位于支重轮组5的两侧,涨紧轮组4位于前引导轮组2的上方;驱动轮1的一侧设有主架体6,主架体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14,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梁15,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架体16,主架体6底部连接有第一平衡支架7,第一平衡支架7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部8,第一固定部8设有第一固定孔9,第一固定孔9内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另一端固定在主架体16上,从架体16底部连接有第二平衡支架17,第二平衡支架17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部18,第二固定部18设有第二固定孔19,第二固定孔19内设有第二固定柱20,第二固定柱20另一端固定在从架体16上;第一平衡支架7一端连接有第一左平衡臂10,第一左平衡臂10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左纵向平衡梁12,第一左纵向平衡梁12中部设有第一左限位孔33,第一左限位孔33内设有第一左限位柱47,第一左限位柱47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左平衡臂10上,第一左纵向平衡梁12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左瓦状上压板35,分为位于第一左纵向平衡梁12的两端,第一左瓦状上压板3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左瓦状下压板37,第一左瓦状上压板35、第一左瓦状下压板37之间形成第一左圆形空腔,第一左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一左旋转轴39,第一左旋转轴39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左支重轮44;第一平衡支架7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右平衡臂11,第一右平衡臂11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右纵向平衡梁13,第一右纵向平衡梁13中部设有第一右限位孔34,第一右限位孔34内设有第一右限位柱48,第一右限位柱48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右平衡臂11上,第一右纵向平衡梁13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右瓦状上压板41,分为位于第一右纵向平衡梁13的两端,第一右瓦状上压板4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右瓦状下压板43,第一右瓦状上压板41、第一右瓦状下压板43之间形成第一右圆形空腔,第一右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一右旋转轴45,第一右旋转轴45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右支重轮46;第二平衡支架17一端连接有第二左平衡臂21,第二左平衡臂2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左纵向平衡梁23,第二左纵向平衡梁23中部设有第二左限位孔,第二左限位孔内设有第二左限
位柱,第二左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左平衡臂上,第二左纵向平衡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左瓦状上压板,分为位于第二左纵向平衡梁的两端,第二左瓦状上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左瓦状下压板,第二左瓦状上压板、第二左瓦状下压板之间形成第二左圆形空腔,第二左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二左旋转轴,第二左旋转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二左支重轮;第二平衡支架17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右平衡臂22,第二右平衡臂22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右纵向平衡梁24,第二右纵向平衡梁24中部设有第二右限位孔,第二右限位孔内设有第二右限位柱,第二右限位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右平衡臂上,第二右纵向平衡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右瓦状上压板,分为位于第二右纵向平衡梁的两端,第二右瓦状上压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右瓦状下压板,第二右瓦状上压板、第二右瓦状下压板之间形成第二右圆形空腔,第二右圆形空腔内设有第二右旋转轴,第二右旋转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二右支重轮;第一平衡支架7、第二平衡支架16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梁25,支撑梁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49,第一固定环49内设有第一旋转轴51,第一旋转轴51上设有四组前引导轮52,且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环49的两侧,支撑梁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50,第二固定环50内设有第二旋转轴53,第二旋转轴53上设有四组后引导轮54,且分别位于第二固定环50的两侧;第一横梁15连接有涨紧装置65,涨紧装置65的另一端与涨紧轮组4连接。
20.第一横梁15连接有涨紧装置65,涨紧装置65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涨紧装置55、第二涨紧装置60,第一涨紧装置5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6,第一固定柱56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接杆57,第一连接杆57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8,第一连接轴58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涨紧轮59,第二涨紧装置6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61,第二固定柱61两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接杆62,第二连接杆62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63,第二连接轴63两端均连接有第二涨紧轮64。
21.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从架体16均呈水平设置。
22.主架体6为三角形。
23.实施过程:本案的主架体、驱动轮安装在车体的驱动轴上,当驱动轴发生转动时,驱动轮也进行转动,驱动轮与橡胶履带内部的齿链为啮合结构,从而带动橡胶履带进行转动,底部的支重轮组主要起支撑作用,两侧的引导轮组主要起导向作用,涨紧轮组在涨紧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橡胶履带与轮组之间的涨紧调节,本案的驱动轮安装在车体的驱动轴上,当驱动轴发生转动时,驱动轮也进行转动,驱动轮与橡胶履带内部的齿链为啮合结构,从而带动橡胶履带进行转动,底部的支重轮组主要起支撑作用,本技术方案中,左支重轮、右支重轮可以以纵向平衡梁中间的限位柱为支点,进行上下摆动,同时平衡支架两端的支重轮组也可以以平衡支架中间的固定柱为支点,进行上下摆动,当地面遇到障碍物时,平衡支架两端的四组支重轮组可以同时进行受力缓冲,从而保证车体行走的平稳。
24.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