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滑板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2.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滑板车由于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有刹车装置(踩后轮刹车),如果只是平时代步、普通娱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所以它适合多种年龄层的使用,特别在青少年中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以拥有一车辆为荣。滑板车对青少年正在发育完善的平衡系统更是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3.为了让滑板车更方便的挪移和携带,逐渐地,在滑板车增加了折叠功能,例如申请人之前申请方案,其申请号为201921492704x,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外部锁扣的折叠结构的折叠滑板车,在产品实施使用过程中,发现将折叠结构设置于外部,虽然解锁起来较为方便,但滑板车在折叠状态下,其锁扣件敞开在外部,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其发生磕碰等情况;其次,锁扣件铰接设置,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摆动,而导致与其他部件碰撞;再者,将锁扣件进行锁扣时,需要较大力气;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该挂钩设置的位置以及结构极易导致划伤使用者的手部;其后盖铰接一挂件,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挂件需要单独开模制作,并且在合闭后,与后盖保持一体,因此较为复杂且精确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能够折叠收纳,当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通过其隐藏设置于车身组件内的锁止组件来实现锁止定位;当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挂环与挂靠部的对接来实现锁止定位;其中,锁止组件的结构简单并且方便组装,解锁方式易学以及解锁省力,适应各类人群使用,采用挂环,无棱角,不易划伤使用者,并且挂靠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一种滑板车,包括控制主体、车身组件以及折叠锁定机构,所述控制主体通过折叠锁定机构连接于车身组件的首端,所述控制主体能够相对车身组件翻折,所述滑板车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换,折叠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折叠体、第二折叠体以及锁止组件,所述第一折叠体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折叠体上,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体能够与第二折叠体相抵定位并通过所述锁止组件锁止定位;所述车身组件的末端铰接有一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位于后轮的上方,所述挡泥板上一体设有挂靠部,所述控制主体上设有一挂环;当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挂环能够与挂靠部对接锁止定位。
6.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折叠体的底部设有一向内凹陷呈定位槽,所述第二折叠体的底部一端与定位槽一端相抵定位;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解锁控制件以及锁柱,所述锁柱活动连接于第二折叠体内,所述解锁控制件铰接于第二折叠体内,所述解锁控制件的一端作用于锁柱上,另一端用于操纵解锁控制件绕铰接点相对于第二折叠体转动,当驱动锁柱脱离定位槽时,第一折叠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折叠体自由翻折;当锁柱置入于定位槽内,第一
折叠体相对第二折叠体锁止定位;所述第一折叠体连接固定于控制主体上,所述第二折叠体嵌装固定于车身组件的首端。
7.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挂环包括第一闭环圈以及第二闭环圈,所述第一闭环圈的内圈直径与控制主体的外壁直径适配,所述第一闭环圈连接固定于控制主体上,所述第二闭环圈用于挂设在挂靠部上。
8.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挡泥板的一端通过扭簧铰接于所述车身组件的末端,所述挡泥板相对车身组件进行转动一定角度,以辅助所述第二闭环圈脱离所述挂靠部,并解除滑板车的翻折锁定状态。
9.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挡泥板设有一避空区,所述避空区的一侧边缘向避空区内延伸并凸起形成所述挂靠部,所述第二闭环圈的外圈直径小于避空区的开口口径,且第二闭环圈的内圈直径要大于挂靠部的凸出宽度。
10.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二折叠体至少有一内侧壁上设有一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锁柱的一端相连接或与解锁控制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叠体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导锁柱移动方向的限位孔,所述锁柱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限位孔内。
11.在一些实例中,所述解锁控制件由一块型材件弯曲对称翻折形成,包括两个摆动臂以及位于两个摆动臂之间的提拉臂,所述摆动臂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摆动臂的折弯处铰接于第二折叠体内;所述摆动臂的一端呈爪形结构,该爪形端部作用于锁柱;所述提拉臂呈u形结构,u形开口朝下,所述提拉臂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上提提拉臂,摆动臂的爪形端部对锁柱下压解锁。
12.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二折叠体的顶面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边缘向内延伸凹陷呈具有一定弧度表面的护板,所述护板与开口的另一侧之间预留有避空区,所述提拉臂顶部从避空区伸出至开口处,所述提拉臂的顶部位于护板的上方,所述提拉臂的顶部与护板之间距离以确保能够容纳手指伸入。
13.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第一刹车片以及刹车手柄,所述刹车手柄连接固定于控制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刹车片铰接于车身组件的末端并位于后轮相邻一侧,所述第一刹车片的端部通过一牵引绳连接于刹车手柄;所述刹车组件包括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二刹车片连接固定于所述挡泥板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后轮上方。
14.在一些实例中,所述车身组件包括后轮座,所述后轮设置在后轮座上,所述后轮座至少一侧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的输出轴与后轮的轮轴相连。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实施例的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1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下的滑板车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1实施例的折叠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图4实施例的第二折叠体以及第一折叠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图4实施例的折叠锁定机构爆炸分解示意图,
21.图7是图4实施例的折叠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4实施例的折叠锁定机构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图1实施例的第一折叠体的爆炸分解图,
24.图10是图1实施例的挡泥板、第一刹车片、第二刹车片、后轮座以及后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图1实施例的挂环以及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控制主体1、第一折叠体12、连接管121、钢板122、定位块123、定位槽1231、第二折叠体13、护板14、锁柱16、限位孔17、车身组件2、前轮3、后轮4、解锁控制件5、摆动臂51、提拉臂52、复位弹性件6、挡泥板7、挂靠部71、避空区72、挂环8、第一闭环圈81、第二闭环圈82、凸柱83、刹车组件9、第二刹车片91、第一刹车片92、避震组件10、车把手11。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0.实施例一:
31.参考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 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的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即可以是人力滑板车,也可以是电动滑板车,所述滑板车包括控制主体1、车身组件2、折叠锁定机构、刹车组件9以及车轮组件,所述控制主体1包括车主杆以及设置在车主杆顶端的车把手11,使用者能够通过把持车把手11来控制车主杆的转向,进而间接控制滑板车的滑动方向;所述车身组件2包括车身以及安装车身上作为踩踏的踏板,所述车轮组件包括前轮3和后轮4,所述前轮3设置在所述车主杆的底部,所述后轮4设置在车身组件2的末端,所述折叠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折叠体12、第二折叠体13以及锁止组件,所述第一折叠体12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车主杆上,所述第一折叠体12铰接于所述第二折叠体13上,所述第二折叠体13连接固定于车身组件2的前端,所述第一折叠体12能够相对第二折叠体13进行翻折,进一步使得控制主体1能够相对于车身组件2翻折,实现滑板车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自由切换,在折叠状态下的滑板车可方便收纳或搬运。
32.所述第一折叠体12的底部设有一向内凹陷呈定位槽1231,所述第二折叠体13的底部一端翻折形成与定位槽1231一端相抵定位的挡块,当滑板车需要使用而展开时,所述控制主体1相对于车身组件2翻转至定位槽1231与挡块相抵定位后,无法再继续翻转;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解锁控制件5以及锁柱16,所述锁柱16活动连接于第二折叠体13内,所述解锁控
制件5铰接于第二折叠体13内,所述解锁控制件5的一端作用于锁柱16上,另一端用于操纵解锁控制件5绕铰接点相对于第二折叠体13转动,当驱动锁柱16脱离定位槽1231时,第一折叠体12能够相对于第二折叠体13自由翻折;当锁柱16置入于定位槽1231内,第一折叠体12相对第二折叠体13锁止定位,换言之,当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通过锁止组件来实现锁止定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体12包括连接管121以及嵌装固定于连接管121底部的定位块123,所述连接管121的顶部焊接有一轴套,所述轴套套接于所述车主杆上,所述车主杆能够相对轴套进行周向自由转动,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控制车主杆的转动朝向;所述定位块123至少部分露出于连接管121外部,其露出部分的底面向内凹陷以及结合连接管121底部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定位槽1231;为了增强其定位槽1231的锁定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123的外部固定包裹有钢板122,所述钢板122呈u形包裹状,钢板122的两臂底部向内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定位块123的凹陷程度一致,所述连接管121的内口径等于定位块123宽度加上钢板122的两臂厚度,所述连接管121、钢板122以及定位块123通过螺钉拧紧固定;所述第二折叠体13的顶面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边缘向内延伸凹陷呈具有一定弧度表面的护板14,所述护板14与开口的另一侧之间预留有避空区;所述第二折叠体13至少有一内侧壁上设有一复位弹性件6,所述复位弹性件6的一端与锁柱16的一端相连接或与解锁控制件5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叠体13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导锁柱16移动方向的限位孔17,所述锁柱16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限位孔17内;其中,在该技术方案下,包括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是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即所述复位弹性件6的一端与锁柱16的一端相连接,使用者进行操纵解锁控制件5使得锁柱16下压解锁,此时复位弹性件6处拉伸状态,当使用者松开解锁控制件5后,锁柱16在复位弹性件6的作用下回移,并带动解锁控制件5转动至初始位置;另一种是的所述复位弹性件6的一端与解锁控制件5的一端,该解锁控制件5的一端可以是摆动臂51的爪形端部或摆动臂51与提拉臂52相连处上,解锁控制件5在复位弹性件6的作用下回转至初始位置,而在该技术方案下要求解锁控制件5的爪形端部在回转过程中,也能作用于锁柱16,将其一并抬升。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控制件5由一块型材件弯曲对称翻折形成,包括两个摆动臂51以及位于两个摆动臂51之间的提拉臂52,所述摆动臂51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摆动臂51的折弯处铰接于第二折叠体13内;所述摆动臂51的一端呈爪形结构,所述爪形结构,该爪形端部作用于锁柱16;所述提拉臂52呈u形结构,u形开口朝下,所述提拉臂5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动臂51的另一端连接;上提提拉臂52,摆动臂51的爪形端部对锁柱16下压解锁;所述提拉臂52顶部从第二折叠体13的避空区伸出至开口处,所述提拉臂52的顶部位于护板14的上方,所述提拉臂52的顶部与护板14之间距离以确保能够容纳手指伸入,护板14的设置是为了使用者将手指伸入时保护手指不受伤,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手指伸入的方向;综上所述,之所以如此设置锁止组件的优势在于,将锁止组件隐藏与车身组件2内,而不是露出于外部,提升了滑板车的整体美观度,此外,从结构而言,该锁止组件的解锁方式较为便捷,适应各类人群操作,此外,解锁控制件5和锁柱16之间的连接配合方式不复杂,在保持相同的锁止强度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方式更为方便且成本低。
34.此外,为了能够滑板车在折叠状态下也能锁止定位,方便收纳或搬运滑板车,所述控制主体1上连接固定有一挂环8,所述挡泥板7上一体设有一挂靠部71,在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挂环8能挂设在所述挂靠部71上;具体而言,所述挂环8包括第一闭环圈81以及
第二闭环圈82,所述第一闭环圈81连接固定于车主杆上,所述第二闭环圈82能挂设在所述挂靠部71上,所述第一闭环圈81与第二闭环圈82至少部分圈壁重叠或部分圈壁相连;若部分圈壁重叠,第一闭环圈81和第二闭环圈82一体注塑成型;若部分圈壁相连,由独立的第一闭环圈81和第二闭环圈82焊接或胶接相连;而本实施例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所述第一闭环圈81的内圈直径要大于第二闭环圈82的内圈直径,所述挂环8采用柔性材质或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所述柔性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等;所述第一闭环圈81的内圈壁上至少设有一凸柱83,所述控制主体1的外壁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凸柱83能够插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闭环圈81的内壁紧贴于控制主体1的外壁,采用该连接固定方式,安装较为方便,本实施例采用挂环8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挂环8由于都是圈环状结构,无棱角,相较于现有方案均采用钩状结构而言,不容易导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被划伤;此外,在前述提及挂靠部71与挡泥板7是一体成型的,其优势在于,加工成本低且制作效率高;现有技术的挂靠部71均采用另制作成一挂件,挂件铰接于挡泥板7上,当需要挂设时,需要将挂件翘起,再将挂钩挂到挂件上,而如此设置的弊端在于,需要另外制作挂件的工序,且挂件尺寸的制作要求以及配合度的精确度要求都极高,故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具体地,所述挡泥板7的一端通过扭簧铰接于所述车身组件2的末端,所述挡泥板7相对车身组件2进行转动一定角度,以辅助所述第二闭环圈82脱离所述挂靠部71,并解除滑板车的折叠状态下锁定;所述挡泥板7设有一避空区72,所述避空区72的一侧边缘向避空区72内延伸并凸起形成所述挂靠部71,所述第二闭环圈82的外圈直径小于避空区72的开口口径,且第二闭环圈82的内圈直径要大于挂靠部71的凸出宽度;所述挡泥板7的横向截面呈弯曲弧形,所述挡泥板7能够遮挡后轮4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周向轮体,更好的挡住轮体在转动过程中连带污泥;所述挂靠部71与挡泥板7延伸过渡处的底面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是为了增强挂靠部71与挡泥板7之间强度,防止挂环8多次挂设而导致挂靠部71翻折变形。
35.所述滑板车还包括刹车组件9,所述刹车组件9包括第一刹车片92以及刹车手柄,所述刹车手柄连接固定于控制主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刹车片92通过扭簧铰接于车身组件2的末端并位于后轮4相邻一侧,所述第一刹车片92的端部通过一牵引绳连接于刹车手柄;使用者能够通过握压刹车手柄,进而使得第一刹车片92在牵引绳的作用下,相对车身组件2发生转动,并与后轮4发生相抵,以降低后轮4的转动速度,实现手刹效果;为了防止牵引绳过长,而导致牵引绳在滑板车外部晃动,为避免缠绕住车身组件2等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123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一固定圈,所述车身组件2的底部设有一引导孔,所述牵引绳能够设置固定圈内,并从引导孔穿入至车身组件2内,使其部分牵引绳能够隐埋设置于车身组件2内。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刹车组件9包括第二刹车片91,所述第二刹车片91设置于挡泥板7的内侧壁的加强筋上,并位于后轮4上方,当下压挡泥板7时,所述第二刹车片91作用于后轮4的周向轮体上;相对于上述手刹而言,第二刹车片91是使用者采用脚刹来实现刹车效果,换言之,即使用者通过脚踩挡泥板7,使得挡泥板7发生转动后,使得第二刹车片91与后轮4发生相抵,以降低后轮4的转动速度,实现脚刹效果;故本实施例的滑板车即能够进行手刹,也能够进行脚刹。
37.上述提及滑板车可以是电动滑板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组件2包括一后轮4座,所述后轮4设置在后轮4座上,所述后轮4座至少一侧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
的输出轴与后轮4的轮轴相连,所述车身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以及充电口,所述车身组件2内设置有电源,该结构就不再赘述,可以参考现有的电动车等结构实施。
38.此外,如图 1所示,所述车主杆的底部通过前轮3座与前轮3连接,所述车主杆设有避震组件10,所述避震组件10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车主杆连接,另一端与前轮3座连接,该结构也是现有技术,则不再过多赘述。
3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4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