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壳体 控制系统 车用 驱动 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三轮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三轮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既可以载货也可以载客,在我国被广泛的使用,三轮车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灵活机动,便于使用特点等。传统的电动三轮车对于驱动、控制结构多采用分部式的结构,每个部分需要单独设计布置满足其相应需求的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多余,成本也较高。每个结构的壳体是分布式,当面临冲击时,结构间存在应力集中处,容易导致壳体崩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后桥壳和轮毂,电机壳体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的输入一侧,变速箱壳体下端连接到后桥壳上端面,轮毂固定连接在后桥壳内旋转连接的后桥传动轴端部,轮毂上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刹车盘,变速箱壳体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结构的电器盒,后桥壳两端固定连接有桥管。
5.优选的,上述变速箱壳体包括对接固定后的半箱体一和半箱体二,变速箱壳体内旋转连接有主动轴与从动轴。
6.优选的,上述后桥壳为大圆盘结构,两侧平滑过渡设置有两个桥管并与其内部连通,为一次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上下侧分别设置上平面和下平面,上平面设置有连接变速箱的法兰盘,下平面盖合有穹顶状的底盖。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于各部分的壳体采用合理布局及对于壳体的设计,使得三轮车后桥中的驱动、控制结构的壳体实现一体化,包括电机、差速器、控制器、传动轴等各部分的壳体及刹车盘、三轮车轮毂在壳体上的布置。通过相邻结构采用共同的壳体设计,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实现一个壳体满足两个结构部分壳体的需求。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拆开变速箱壳体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变速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拆开变速箱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拆开变速箱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14.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变速箱壳体2、后桥壳3和轮毂4,电机壳体1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2的输入一侧,变速箱壳体2下端连接到后桥壳3上端面,轮毂4固定连接在后桥壳3内旋转连接的后桥传动轴端部,轮毂4上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刹车盘5,变速箱壳体2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结构的电器盒6,后桥壳3两端固定连接有桥管7,轮毂4配合有锁紧轮毂的刹车锁紧机构10,后桥壳3内安装变速装置(差速器)。
15.优选的,上述变速箱壳体2包括对接固定后的半箱体一8和半箱体二9,变速箱壳体2内旋转连接有主动轴与从动轴。
16.优选的,上述后桥壳3为大圆盘结构,两侧平滑过渡设置有两个桥管并与其内部连通,为一次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3上下侧分别设置上平面和下平面,上平面设置有连接变速箱的法兰盘10,下平面盖合有穹顶状的底盖11,盘状结构和穹顶状的底盖,一方面,强度和刚性好,另一方面,坡面结构,起到缓冲载荷的作用,避免硬碰硬损坏,提高使用寿命,主壳体结构便于采用拉伸成型,不用焊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增加了合格率和生产效率,上下平面便于安装底盖和电机。
17.实施例2:如图2

5所示,一种电动车变速箱,包括电机1、变速箱2、后桥壳3和换挡杆4,电机1固定连接在变速箱2的输入端,变速箱内设置有两档齿轮,两档齿轮通过拨叉5连接到换挡杆4,换挡杆4上安装有使拨叉5复位的复位弹簧6,换挡杆4活动穿出变速箱2后连接有拉线,变速箱2下端连接到后桥壳3上端面且输出轴与后桥壳3内旋转连接的后桥传动轴15相连接,采用多档位的设计代替传统的电机无档直接驱动,和齿轮组后桥驱动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方式,多档位的设置解决了路况不佳,如爬坡时,会显得后劲无力,电机通常是超负荷工作,会导致电机过度发热,严重影响其使用周期等缺点;齿轮组后桥驱动的方式降低了三轮车在转弯的时候需要的空间,提高了其通行能力。
18.优选的,上述变速箱2包括半箱体一7、半箱体二8、主动轴9和从动轴10,半箱体一7和半箱体二8对接固定后构成变速箱体,主动轴9与从动轴10均旋转连接在变速箱体上,主动轴9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一11连接到电机1的电机轴,主动轴9设置有轴向活动的两个主动齿轮12,与两个主动齿轮12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13固定连接在从动轴10上,从动轴10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二14连接到后桥传动轴15上,拨叉5位于主动轴9上两个主动齿轮12之间,变速箱结构紧凑,连接稳定,传动精确,构成三档变速齿轮组实现三挡变速,变速箱体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结构的电器盒21。
19.优选的,上述后桥壳3为大圆盘结构,两侧平滑过渡设置有两个桥管20并与其内部连通,为一次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3上下侧分别设置上平面和下平面,上平面设置有连接变速箱的法兰盘16,下平面盖合有穹顶状的底盖17,盘状结构和穹顶状的底盖,一方面,强度和刚性好,另一方面,坡面结构,起到缓冲载荷的作用,避免硬碰硬损坏,提高使用寿命,主壳体结构便于采用拉伸成型,不用焊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增加了合格率和生产效率,上下平面便于安装底盖和电机。
20.优选的,上述后桥传动轴15上安装有刹车装置18,位于后桥壳3内,能够抱紧后桥传动轴实现刹车,后桥传动轴通过变速装置19连接到齿轮传动机构二14。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1)、变速箱壳体(2)、后桥壳(3)和轮毂(4),电机壳体(1)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2)的输入一侧,变速箱壳体(2)下端连接到后桥壳(3)上端面,轮毂(4)固定连接在后桥壳(3)内旋转连接的后桥传动轴端部,轮毂(4)上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刹车盘(5),变速箱壳体(2)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结构的电器盒(6),后桥壳(3)两端固定连接有桥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壳体(2)包括对接固定后的半箱体一(8)和半箱体二(9),变速箱壳体(2)内旋转连接有主动轴与从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桥壳(3)为大圆盘结构,两侧平滑过渡设置有两个桥管并与其内部连通,为一次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3)上下侧分别设置上平面和下平面,上平面设置有连接变速箱的法兰盘(10),下平面盖合有穹顶状的底盖(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壳体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后桥壳和轮毂,电机壳体固定连接在变速箱壳体的输入一侧,变速箱壳体下端连接到后桥壳上端面,轮毂固定连接在后桥壳内旋转连接的后桥传动轴端部,轮毂上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刹车盘,变速箱壳体一侧设置有与其一体结构的电器盒,后桥壳两端固定连接有桥管。本实用新型对于各部分的壳体采用合理布局及对于壳体的设计,使得三轮车后桥中的驱动、控制结构的壳体实现一体化,包括电机、差速器、控制器、传动轴等各部分的壳体及刹车盘、三轮车轮毂在壳体上的布置。通过相邻结构采用共同的壳体设计,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实现一个壳体满足两个结构部分壳体的需求。分壳体的需求。分壳体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波 段仲静 张钧星 杨静 苏援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