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折叠型式推车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9: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推车 型式 婴幼儿 折叠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型式推车。


背景技术:

2.目前折叠式推车为维持稳定大多数采用前后双轮式结构,即具有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通过在前轮及后轮上设置收折装置,便可实现对车体的收折;然而,现有的推车的收折结构基本上都是独立操作的,即在收折时,需要先操作前轮收折装置对前轮折叠,再操作后轮收折装置对后轮折叠,这样操作步骤多,收折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型式推车来解决,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阐述。
4.一种折叠型式推车,包括前架单元、后架单元、把手单元、座位单元和枢接节,前架单元包括前架主体,前架主体两侧枢接有两前滚轮;后架单元包括后架主体,后架主体两侧枢接有两后滚轮;把手单元包括推杆和连接在推杆的握杆;所述座位单元枢接在枢接节上;所述枢接节包括与前架主体连接的枢接体,枢接体内部设有活动空腔,枢接体的两端设有座位枢接座、把手枢接座,中部设置有后架枢接腔;后架主体的顶端枢接在后架枢接腔处,后架主体的顶端设有后架凸耳;推杆的下端与把手枢接座枢接;推杆的端部设置有把手凸耳,把手凸耳通过连接杆枢接至后架凸耳;对把手单元施加作用力后,把手单元与后架单元联动转向前架单元,推车由使用状态转为折叠状态。
5.作为优选地,在推动握杆时,推杆与枢接节的端面的面接触,以推动推车前进。
6.作为优选地,座位单元包括底座,底座上枢接有承重部,还包括有围栏,围栏通过两支撑部分别枢接至底座和承重部,所述的底座、承重部、围栏、支撑部形成可活动的连接体;在折叠收纳时,此连接体以枢接处形变,围栏贴合在底座上,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7.作为优选地,在使用状态下,底座与支撑部、支撑部与围栏、围栏与承重部的枢接处贯穿有螺栓紧固件;在使用时固定枢接处,活动体将在外力的冲击下能稳固。
8.作为优选地,所述承重部与底座的连接处呈现弧状,所述推杆与枢接体在面接触时也呈现弧状,承重部与底座贴合在推杆与枢接体上,两弧状贴合;座位单元在此贴合处以及与座位枢接座枢接的枢接处的两支撑点作用下稳定,婴幼儿在放置于座位单元后,整体重力作用在两支撑点之间,使得整体受力稳定性强。
9.作为优选地,连接杆、后架凸耳在使用状态下呈梯形状,在使用状态下,连接杆的顶部水平,所述座位单元的底部接触在连接杆的水平顶部;连接杆、后架凸耳所构成的梯形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对座位单元形成第三处支撑点。
10.作为优选地,所述枢接体在活动空腔内还设有限位部,在使用状态下,后架凸耳倚靠在限位部,即连接杆、后架凸耳所构成的梯形状结构左右两侧在限位部、把手凸耳的作用下稳定。
11.作为优选地,限位部中部设有避位槽,后架凸耳上连接有顶块,顶块越过避位槽后位于座位单元的下方;实现了后架单元、把手单元、座位单元联动折叠,相对于现有的分体折叠其效率大幅提升。
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前架单元、后架单元、把手单元、座位单元通过枢接节连接一体,枢接节隐藏在座位单元下方,整体结构美观,且仅通过作用于把手单元即可使后架单元、把手单元、座位单元联动,快速完成折叠操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感;本实用新型还可避免紧固件的大量使用,安装和拆卸便捷。
附图说明
13.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结构爆炸示意图;
15.图3: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4: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结构爆炸示意图;
17.图5: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6:本实用新型除去座位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图6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8:本实用新型除去座位单元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1.图9:图8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前架单元10、前架主体11、前滚轮12;后架单元20、后架主体21、后滚轮22、后架凸耳23、顶块24、踏板25;把手单元30、推杆31、握杆32、把手凸耳33、连接杆34;座位单元40、底座41、承重部42、围栏43、支撑部44、枢轴45;枢接节50、枢接体51、活动空腔52、座位枢接座53、把手枢接座54、后架枢接腔55、限位部56、避位槽561。
具体实施方式
23.接下来结合附图1

8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24.一种折叠型式推车,包括前架单元10、后架单元20、把手单元30、座位单元40 和枢接节50,其中,
25.前架单元10包括前架主体11,前架主体11两侧枢接有两前滚轮12,前滚轮12 可相对前架主体11转动以改变行进方向,前架主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枢接节50,后架单元 20、座位单元40、把手单元30均与枢接节50枢接,形成可联动折叠的推车整体。
26.所述枢接节50包括与前架主体11一体化的枢接体51,枢接体51内部设有活动空腔52,枢接体51的两端设有座位枢接座53、把手枢接座54,中部设置有后架枢接腔55;
27.所述后架单元20包括后架主体21,后架主体21两侧枢接有两后滚轮22,后滚轮22可相对后架主体21转动以改变行进方向,后架主体21的顶端枢接在后架枢接腔55处,且后架主体21的顶端设有后架凸耳23,后架凸耳23处于活动空腔52内。
28.所述把手单元30包括推杆31和连接在推杆31的握杆32,推杆31的下端枢接在枢接节50的把手枢接座54处,且在推杆31与把手枢接座54的相对转动过程中,推杆31 的端面与枢接节50的端面接触或不接触,在推动握杆32时,通过推杆31与枢接节50的端面的面接触,推动推车前进;推杆31的端部中部设置有把手凸耳33,把手凸耳33通过连接杆34枢接至后
架单元20的后架凸耳23,使得把手单元30与后架单元20联动。
29.所述座位单元40通过其底部设有的枢轴枢接在枢接节50的座位枢接座53上。
30.在折叠形成折叠状态时,向下压把手单元30使得把手单元30以把手枢接座54 为轴转向前架单元10,推杆31与枢接节50的端面脱离面接触,同步转动的把手凸耳33拉动连接杆34,进而连接杆34拉动后架凸耳23,使得后架单元20以后架枢接腔55为轴转向前架单元10,最终效果为,通过下压把手单元30,同时使得把手单元30、后架单元20联动转向前架单元10,与前架单元10并排折叠,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31.为进一步减少折叠后的所占空间,所述座位单元40可折叠,实现方案如下:座位单元40包括底座41,底座41上枢接有承重部42,还包括有围栏43,围栏43通过两支撑部44分别枢接至底座41和承重部42,形成可活动的连接体,婴幼儿被放置在座位单元40 内;在折叠收纳时,此连接体以枢接处形变,围栏43贴合在底座41上,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32.在放置婴儿儿后,众所周知婴幼儿好动,且在推动过程中刹车中的惯性,婴幼儿撞击在活动的连接体上,活动体将形变,也即座位单元40不稳定使得婴幼儿的安全无法保证,故而本实施例在底座41与支撑部44、支撑部44与围栏43、围栏43与承重部42的枢接处贯穿有螺栓紧固件,在使用时固定枢接处,活动体将在外力的冲击下能稳固。
33.所述承重部42与底座41的连接处呈现弧状,所述推杆31与枢接体51在面接触时也呈现弧状,承重部42与底座41贴合在推杆31与枢接体51上,两弧状贴合,座位单元 40在此贴合处以及与座位枢接座53枢接的枢接处的两支撑点作用下稳定,婴幼儿在放置于座位单元40后,整体重力作用在两支撑点之间,使得整体受力稳定性强。
34.同理,为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座位单元40与座位枢接座53的枢接处也通过螺栓紧固件紧固。
3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34、后架凸耳23在使用状态下呈梯形状,在使用状态下,连接杆34的顶部水平,所述座位单元40的底部接触在连接杆34的水平顶部,由力学结构可知,连接杆34、后架凸耳23所构成的梯形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对座位单元40形成第三处支撑点;所述枢接体51在活动空腔52内还设有限位部56,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后架凸耳23倚靠在限位部56,也即此连接杆34、后架凸耳23所构成的梯形状结构左右两侧在限位部56、把手凸耳33的作用下稳定。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56中部设有避位槽561,后架凸耳23上连接有顶块 24,顶块24越过避位槽561后位于座位单元40的下方;在折叠时,依据前述描述,把手凸耳33通过连接杆34拉动后架凸耳23转动,把手单元30与后架单元20联动,转动的后架凸耳23带动顶块24转动,转动的顶块24将座位单元40顶起,使得座位单元40以其枢接在座位枢接座53的枢轴45转动,也即实现了后架单元20、把手单元30、座位单元40联动折叠,相对于现有的分体折叠其效率大幅提升。
37.依据前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前架单元10、后架单元20、把手单元30之间可在没有紧固件的作用下依靠自身结构而稳定,但并不妨碍在枢接处增设紧固件进行固定以增强稳定性,或可在个枢接处设置有按钮,通过对按钮的控制固定或释放其自由度,其实现方式均为常规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阐述。
38.依据不同使用者的习惯,婴幼儿在座位单元40的坐姿朝向不尽相同,本实施例在后架主体21和/或推杆31上设置有踏板25供婴幼儿脚的放置。
39.所述把手单元30的高度可通过调节握杆32在推杆31内的部分的长度进行调节,其实现方案为常规技术,本实施例也不做进一步阐述。
4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前架单元10、后架单元20、把手单元30、座位单元40 通过枢接节50连接一体,枢接节50隐藏在座位单元40下方,整体结构美观,且仅通过作用于把手单元30即可使后架单元20、把手单元30、座位单元40联动,快速完成折叠操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感;本实用新型还可避免紧固件的大量使用,安装和拆卸便捷。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