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架结构和骑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架 行装 结构 手机


1.本发明涉及手机支架领域,具体是一种支架结构和骑行装置。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随着户外运动兴起,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采用平板状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设备)进行导航,将智能手机或平板设备在导航时固定在自行车上,可以极大的方便骑行爱好者观察导航界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骑行爱好者的骑行安全。
3.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采用快拆式的支架;这种快拆式的支架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但存在着稳定性比较差的现象,当自行车遇到沟坎等障碍发生颠簸时,快拆式的支架在移动终端的惯性作用下,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把产生转动。
4.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少数的通过自行车的把头(也叫龙头、或叫把立)进行固定的非快拆式的支架,例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篇名为基于自行车移动终端支架(申请号为:201520382362.1),其中,虽然提供了具有与把立固定的支架机构,但其夹紧机构依然通过第二阻尼转轴和连接杆连接于支架机构,从而使得该基于自行车移动终端支架实际应用时,依然存在着类似于前述的

当自行车遇到沟坎等障碍发生颠簸时,快拆式的支架在移动终端的惯性作用下,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把产生转动。’的情况。
5.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固定移动终端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固定移动终端的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结构和骑行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架结构,包括把头组件、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把头组件的一部分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面为用于承载平板状移动终端的支撑面,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夹紧部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支撑面组成用于容纳所述平板状移动终端的支撑槽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把头组件包括把头上压块和把头下压块;所述把头上压块和所述把头下压块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把头下压块上和所述支撑部一体制成;所述把头上压块上设置第一弧形槽,所述把头下压块上设置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可组成用于安装车把的安装腔。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设置轨道槽;所述第二夹紧部上设置定位管;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的伸缩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定位管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轨道槽内,其中,所述定位管内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其中一端可固定于所述定位管内,所述拉簧的其中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轨道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紧部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紧固旋钮;所述支撑部上还设置螺纹孔,所述紧固旋钮可穿透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紧固旋钮可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其中,所述螺纹孔的孔心线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心线重合,且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别设置有凹陷槽结构;当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时,两个所述凹陷槽结构分别突出于所述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且两个所述凹陷槽结构的凹陷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之间。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硅胶软垫和第二硅胶软垫;所述第一硅胶软垫贴合在所述第一夹紧部的凹陷槽结构处,所述第二硅胶软垫贴合在所述第二夹紧部的凹陷槽结构处,其中,当所述第二夹紧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第一硅胶软垫和所述第二硅胶软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之间。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盖板和多个防滑垫;所述盖板可覆盖于所述支撑部,至少一个所述防滑垫为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贴合在所述盖板的其中一面,其中,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防滑垫和所述支撑部之间;其中一个所述防滑垫为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防滑垫设置在第一夹紧部处。
15.优选,还包括用于显示数字的显示装置、可透视的面板和壳体;
16.所述面板可覆盖所述壳体,所述面板和所述壳体之间组成容置腔,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部指向所述面板;
17.所诉支撑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面板和所述壳体分别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18.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观察通孔,所述面板可裸露于所述观察通孔;
19.优选,还包括可输出电能的第一接口;
20.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接口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21.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垫,所述第一开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防水盖。
22.进一步的,还包括感光器;
23.所述感光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中,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感光孔,所述感光器可通过所述感光孔感应所述容置腔外部的光强度。
24.进一步的,还包括音频转接部件和锁紧螺母;
25.所述第一夹紧部上设置有滑槽;
26.所述音频转接部件包括音频插头、换向座和音频插孔,所述音频插头和所述音频插孔呈交叉状的设置在所述换向座上,所述音频插头和所述音频插孔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音频插孔和所述音频插头分别呈圆柱状的突出于所述换向座的表面,所述音频插孔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
27.所述音频插孔可穿透所述滑槽,所述锁紧螺母可连接于所述音频插孔的所述外螺纹。
2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骑行装置,包括如前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
29.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30.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结构,采用把头结构作为骑行装置的一部分,且把头结构与骑
行装置可固定的连接,形成了对于平板状移动终端的在垂直方向的支撑,又通过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形成可伸缩结构,可以在水平方向固定尺寸不同的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固定移动终端的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支架结构的剖视图;
3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支架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支架结构的剖视图;
3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支架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夹紧部、音频转接部件和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支架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1:
38.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固定移动终端的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结构。
39.参见图1,一种支架结构,包括把头组件1、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
40.把头组件1的一部分为支撑部100,支撑部100的其中一面为用于承载平板状移动终端的支撑面,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分别设置在支撑部100上,其中,第二夹紧部3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撑部100上,第一夹紧部2、第二夹紧部3和支撑面组成用于容纳平板状移动终端的支撑槽结构。
41.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实际组装之后,当平板状的移动终端(以下简称移动终端)实际设置于组装之后的支架结构时,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可分别接触移动终端。其中,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状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例如ipad),mp4,平板状的导航装置等。
42.把头组件1可以简单的看做是自行车的把头结构(也叫龙头、把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把头组件1,具备了现有技术中的把头的功能,而现有技术中的把头,并不具备本实施例提出的把头组件1的功能,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把头组件1相对于现有技术做出了结构上的改进,在本实施例的整篇内容中均有体现。
43.同时,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并非仅仅应用于自行车,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可以应用于其他能够应用的骑行装置上,以及把头组件1相对应的也可以应用在除了自行车之外的其他能够应用的骑行装置上。
4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内容仅以自行车作为骑行装置的代表,对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45.在本实施例中,把头组件1的其中一部分为支撑部100,该支撑部100的其中一面作为支撑面,用于支撑移动终端。以平板状的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智能手机)为例,当智能手机实际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上时,智能手机的两个短边分别受到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
夹紧部3的加持,从而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支架结构形成稳定安装状态,另外,智能手机的底部还受到了支撑部100的支撑面的支撑,从而形成了竖直方向相对于支架结构形成稳定安装状态,从而使得智能手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46.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快拆式支架,其连接于自行车的连接方式完全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部100实际为把头组件1的一部分,当把头组件1实际安装于自行车上时,把头组件1相对于自行车呈固定连接状态,从而使得支撑部100相对于自行车呈固定连接状态。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实际通过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安装在自行车上时,智能手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自行车本身的支撑;当自行车遇到沟坎等障碍发生颠簸时,由于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没有现有技术中的

快拆式安装结构’,从而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

快拆式的支架在移动终端的惯性作用下,移动终端通过快拆式的支架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把产生转动’的情况发生。
47.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

具有阻尼转轴和连接杆的支架机构’,其连接于自行车的连接方式完全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部100实际为把头组件1的一部分,当把头组件1实际安装于自行车上时,把头组件1相对于自行车呈固定连接状态,从而使得支撑部100相对于自行车呈固定连接状态。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实际通过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安装在自行车上时,智能手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自行车本身的支撑;当自行车遇到沟坎等障碍发生颠簸时,由于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没有现有技术中的

阻尼转轴’从而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

具有阻尼转轴和连接杆的支架机构在移动终端的惯性作用下,移动终端通过阻尼转轴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把产生转动’的情况发生。
48.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采用把头结构作为骑行装置的一部分,且把头结构与骑行装置可固定的连接,形成了对于平板状移动终端的在垂直方向的支撑,又通过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形成可伸缩结构,可以在水平方向固定尺寸不同的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固定移动终端的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49.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提供一种优选的把头组件1,具体方案如下。
50.参见图2,把头组件1包括把头上压块101和把头下压块102;
51.把头上压块101和把头下压块102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把头下压块102上和支撑部100一体制成;
52.把头上压块101上设置第一弧形槽11,把头下压块102上设置第二弧形槽12;
53.第一弧形槽11和第二弧形槽12可组成用于安装车把的安装腔。
54.应当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把头通常具有两个安装腔或类似于安装腔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把头组件1,除了采用把头上压块101的第一弧形槽11和把头下压块102的第二弧形槽12组成用于安装车把的安装腔之外,在把头下压块102上还设置有连接腔,该连接腔用于连接自行车的立管,或者该连接腔用于连接其他骑行装置的立管;为了使得自行车或其他骑行装置的立管与连接腔的连接结构更加紧固,在连接腔处还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锁紧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和螺母组成的锁紧结构、卡箍式的锁紧结构等。
55.把头上压块101和把头下压块102之间可以采用螺丝连接。具体的,把头上压块101
上设置有三个或四个第一连接通孔,把头下压块102上设置有数量和第一连接通孔的数量相同的第二连接通孔,其中,第二连接通孔为螺纹孔;采用螺丝穿透第一连接通孔且连接于第二连接通孔的螺纹孔,可以实现把头上压块101和把头下压块102的可拆卸连接。
56.把头下压块102上设置有支撑部100,支撑部100和把头下压块102为一体设置,可以使得把头下压块102的结构更加简单,相对于

把头下压块102和支撑部100’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减少加工和组装把头下压块102的过程。此外,将支撑部100和把头下压块102设置为一体,可以提高支撑部100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稳定性。
5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形成可伸缩结构的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58.参见图2,支撑部100上设置轨道槽103;
59.第二夹紧部3上设置定位管301;
60.支撑部100和第二夹紧部3的伸缩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位管301沿着第一方向可活动的设置于轨道槽103内,其中,定位管301内设置有拉簧302,拉簧302的其中一端可固定于定位管301内,拉簧302的其中另一端可固定于轨道槽103内。
61.其中,定位管301本身为第二夹紧部3的一部分,定位管301的管孔内设置有拉簧302的其中一端,拉簧302的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定位管301的管控内;拉簧302的其中另一端应当设置在支撑部100的轨道槽103内,此时,定位管301的其中一端可在轨道槽103内活动,从而使得支撑部100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间距增大时,拉簧302处于被拉伸状态;也就是说,处于被拉伸状态的拉簧302,能够驱动第二夹紧部3和支撑部100相互接近,从而形成支撑部100和第二夹紧部3的伸缩功能。另外,第一夹紧部2设置在支撑部100上,同时也实现了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的伸缩功能。
6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拉簧302被过度拉伸、以及为了避免自行车或其他骑行装置受到震动时,第二夹紧部3在移动终端的惯性作用下,被迫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从夹紧状态转变为拉伸状态的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63.参见图2,第二夹紧部3还设置有第一通孔303和紧固旋钮304;
64.支撑部100上还设置螺纹孔(图中未出示),紧固旋钮304可穿透第一通孔303,且紧固旋钮304可连接于螺纹孔,其中,螺纹孔的孔心线和第一通孔303的孔心线重合,且分别平行于第一方向。
65.其中,第一通孔303的孔心线与前述的拉簧302的伸缩方向相互平行,以及,当紧固旋钮304穿透第一通孔303且通过紧固旋钮304的螺纹连接于支撑部100的螺纹孔时,第二夹紧部3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03相对不紧固旋钮304形成可滑动状态。
66.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中,将智能手机设置在本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支架结构上,其中,首先应当将紧固旋钮304沿着脱离支撑部100的方向,按照智能手机的长边长度进行旋转调节,使得紧固旋钮304的旋钮端至第一夹紧部2之间的间距大于智能手机的长度,然后,再将第二夹紧部3相对于支撑部100(把头组件1)进行拉伸,使得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呈舒张状态,便于将智能手机设置在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接着,释放第二夹紧部3,第二夹紧部3通过拉簧302的拉力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呈收缩状态,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通过拉簧302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将智能手机夹紧,最后,将紧固旋钮304沿着接近支撑部100的方向进行旋转调节,使得紧固旋钮304的旋钮部接触于第二
夹紧部3即可。
67.上述应用场景中,由于紧固旋钮304在沿着脱离支撑部100的方向,按照智能手机的长边长度进行旋转调节,从而使得依然连接于支撑部100的紧固旋钮304通过其旋钮部形成了制约第二夹紧部3的限位效果,避免第二夹紧部3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的间距过大;以及,由于紧固旋钮304在沿着接近支撑部100的方向进行旋转调节使得紧固旋钮304的旋钮部接触于第二夹紧部3,从而在智能手机通过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在水平方向被夹紧之后,紧固旋钮304的旋钮部又一次形成了制约第二夹紧部3的限位效果,避免了

自行车或其他骑行装置受到震动时,第二夹紧部3在移动终端的惯性作用下,被迫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从夹紧状态转变为拉伸状态的问题’的发生。
6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结构,具体方案如下。
69.参见图2,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分别设置有凹陷槽结构;
70.当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分别设置在支撑部100上时,两个凹陷槽结构分别突出于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且两个凹陷槽结构的凹陷处设置在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
71.其中,当智能手机实际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上时,智能手机的其中一条短边可设置在第一夹紧部2的凹陷处槽结构处,智能手机的其中另一条短边可设置在第二夹紧部3的凹陷槽结构处,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实际通过第一夹紧部2的凹陷槽结构和第二夹紧部3的凹陷槽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夹紧;此外,在竖直方向上,智能手机的底部受到支撑部100的支撑面的支撑,而智能手机的两个短边处分别受到了第一夹紧部2的凹陷槽结构和第二夹紧部3的凹陷槽结构的支撑,从而使得支撑手机在竖直方向向上和向下的放方向限制,避免在自行车受到沟坎等影响而发生震动时,智能手机沿着竖直方向相对于支架结构产生脱落的负面情况发生。
7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拉簧302的拉力过大,从而导致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在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出现损伤移动终端的情况发生,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73.参见图2,还包括第一硅胶软垫201和第二硅胶软垫305;
74.第一硅胶软垫201贴合在第一夹紧部2的凹陷槽结构处,第二硅胶软垫305贴合在第二夹紧部3的凹陷槽结构处,其中,当第二夹紧部3设置在支撑部100上时,第一硅胶软垫201和第二硅胶软垫305分别设置在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
75.第一硅胶软垫201和第二硅胶软垫305分别能够产生形变,利用其产生形变的性质,在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上分别相对于智能手机形成了

吸收能量’的吸能部,当智能手机实际被夹持在第一夹紧部2的和第二夹紧部3上时,智能手机的两个短边分别通过第一硅胶软垫201和第二硅胶软垫305吸收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夹紧能量,从而避免

拉簧302的拉力过大,导致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在夹持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出现损伤移动终端的情况发生’。
76.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的移动终端实际安装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过程中,若将第二夹紧部3相对于支撑部100进行拉伸,使得移动终端首先设置在支撑部100的支撑面上时,移动终端和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不足,容易导致在第二夹紧部3实际并没有
夹紧移动终端之前,移动终端从支撑面上滑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77.参见图2,还包括盖板202和多个防滑垫203;
78.盖板202可覆盖于支撑部100,至少一个防滑垫203为第一防滑垫,第一防滑垫贴合在盖板202的其中一面,其中,盖板202设置在防滑垫203和支撑部100之间;
79.其中一个防滑垫203为第二防滑垫,第二防滑垫设置在第一夹紧部处。
80.其中盖板202可拆卸的设置于支撑部100上,盖板202和支撑部10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如下连接方式之一:螺丝连接、卡扣连接等。
81.在盖板202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垫203,其中至少一个防滑垫203为第一防滑垫,第一防滑垫与第一夹紧部2的间距比较大,且第一防滑垫可沿着盖板202的延伸部设置。盖板202的延伸部应当理解为:若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组成夹紧智能手机的水平第一方向,则,盖板202的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为水平第二方向,其中,水平第一方向和水平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或者相互垂直。也就是说,如果盖板202不具有延伸部,那么,第一防滑垫仅仅用于增大摩擦力而防止智能手机滑动,但是,如果盖板202具有延伸部,那么,第一防滑垫不但具有增大摩擦力而防止智能手机滑动的效果,还能够在其他移动终端(例如平板装置)或宽度较大的智能手机上其中更好的支撑效果。
82.多个防滑垫203中的其中一个防滑垫203为第二防滑垫,第二防滑垫设置在接近或覆盖一部分第一夹紧部2的位置处,其作用主要是增大摩擦力而防止智能手机滑动;假设前述的盖板202具有延伸部,且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那么,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共同形成对宽度比较大的移动终端的支撑效果。
83.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显示基本骑行信息功能的支架结构,具体方案如下。
84.参见图2,还包括用于显示数字的显示装置4、可透视的面板5和壳体6;
85.面板5可覆盖壳体6,面板5和壳体6之间组成容置腔,其中,显示装置4可设置于容置腔内,显示装置4的显示部指向面板5;
86.所诉支撑部100上设置有安装槽1001,面板5和壳体6分别可设置于安装槽1001内;
87.盖板202上设置有观察通孔2021,面板5可裸露于观察通孔2021。
88.其中显示装置4具有显示数字的显示部(图中未出示)、电路板组件(图中未出示)和电池(图中未出示),显示部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电池用于为电路板组件和显示部供电。
89.显示装置4实际设置在由壳体6和面板5组成的容置腔内,由于面板5为可透视的面板5,包括全透明或半透明的面板5,从而使得显示装置4的显示部发出的光线从面板5穿透而显示在面板5的外部;也就是说,骑行者的眼睛可以透过面板5观察到位于面板5下方的显示装置4的显示部。
90.在支撑部100上设置有安装槽1001,用于将面板5和壳体6设置在该安装槽1001中,从而实现了显示装置4相对于支架结构的连接和支撑。
91.由于前述的支架结构中包括盖板202,且盖板202设置在支撑部100上,为了避免出现盖板202将面板5覆盖,导致骑行者无法观察到显示装置4的情况发生,还应当在盖板202上设置观察通孔2021;具有观察通孔2021的盖板202,前述的多个防滑垫203(包括第一防滑
垫和第二防滑垫)应当分别设置在观察通孔2021的外部,从而避免防滑垫203遮挡观察通孔2021。此外,当盖板202实际设置在具有面板5、显示装置4和壳体6的支撑部100上时,面板5应当全部或大部分裸露于盖板202的观察通孔2021,从而便于骑行者透过观察通孔2021而观察到面板5下方的显示装置4显示的内容。
92.在实际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时,如果骑行者将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置在支架结构上,那么,智能手机将覆盖面板5,此时,骑行者仅能够观察到智能手机所显示的内容。如果骑行者没有将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置在支架结构上,那么,骑行者可以直接观察到面板5下方的显示装置4上显示的数据,显示的数据包括骑行的速度或骑行的距离等。
93.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显示装置4的多用性,增加显示装置4的附加值,优选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94.参见图2,还包括可输出电能的第一接口7;
95.壳体6上设置有第一开口601,第一接口7可设置于第一开口601处;
96.第一接口7和第一开口601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垫8,第一开口601处可拆卸的设置有防水盖9。
97.其中,第一接口7应当设置为母头结构,从而便于外部的连接线上的公头结构能够插入到第一接口7内。以及,第一接口7包括但不限于: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type

c接口等。
98.第一接口7和前述的显示装置4的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使得电池可以通过第一接口7向外部的用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供电。在前述的壳体6上设置有第一开口601,当具有第一接口7的显示装置4实际设置在壳体6上时,第一接口7位于第一开口601处,从而使得第一接口7可裸露于壳体6。
99.为了避免在雨雪天气中,第一接口7和第一开口601处的缝隙进入雨水或雪水,还应当在该缝隙处设置有防水胶垫8,从而阻止雨雪沿着该缝隙流入雨水或雪水,避免电路板组件受到雨水或雪水影响而短路。
100.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置有防水盖9,防水盖9可盖合在第一接口7上,用于避免雨水或雪水流入到第一接口7内。
101.进一步的,参见图6,还包括感光器15;
102.感光器15设置在容置腔内,其中,支撑部100上开设有感光孔17,感光器15可通过感光孔17感应容置腔外部的光强度。
103.其中,壳体上的感光孔17应当与容置腔相通;当感光器15设置在容置腔内时,感光器15的感光面应当对应着感光孔17,从而使得容置腔外部的光线可以穿透感光孔17而照射到感光器15的感光面上。
104.感光孔17的开孔方向优选的设置在壳体的侧部,具体的,当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设置在骑行装置上时,支架结构至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骑行装置的前进方向为水平第一方向,而感光孔17的开孔方向应当为水平第二方向,其中,水平第一方向和水平第二方向相互交叉。
105.感光器15在实际设置时,应当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6上,其中,前述的显示装置同样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6。当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实际安装在骑行装置上时,骑行装置上可安
装有电源(图中未出示)和照明装置(图中未出示),其中,照明装置应当与电路板16电性连接,从而感光器15通过电路板16能够控制电源和照明装置的通断;例如: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6上设置有第一接口7,如果第一接口7采用usb接口,那么,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第一接口7和照明装置,而电路板16和电源之间通过现有技术的方式连接即可。
106.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应用场景中,当用户驾驶骑行装置从光强度比较高的区域进入到光强度比较低的区域时,感光器15感应到容置腔外的光强度的变化(光强度降低),从而感光器15将电源和照明装置导通;当用户驾驶骑行装置从光强度比较低的区域进入到光强度比较高的区域时,感光器15感应到容置腔外的光强度的变化(光强度增高),从而感光器15将电源和照明装置截断。
107.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路板16可以与感光器15和显示装置集成为一体,并将集成为一体的电路板16、感光器15和显示装置的组合物共同设置在容置腔内。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显示装置和感光器15分别相对于电路板16设置为导线连接状态,即,将电路板16设置在支架结构以外的其他部件上,从而减少容置腔被占据的空间。
108.采用感光器15可以方便用户在驾驶骑行装置时,自动的控制骑行装置上的照明装置开启和关闭,从而避免了用于在驾驶骑行装置的过程中,需要分心控制照明装置的开启而造成的可能风险,提高了用于在驾驶骑行装置时的安全性。
109.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第一夹紧部2的两面分别时用于夹紧终端的夹紧面和用于接触把头上压块101的隔离面;当第一夹紧部2设置在100上时,如果终端上的耳机插口所在的终端其中一面与夹紧面接触,那么,第一夹紧部2将覆盖该终端上的耳机插口,使得终端的耳机插口实际安装在前述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上之后,失去了插入耳机插头的功能;即便在第一夹紧部2上开设有通孔结构,由于第一夹紧部2和把头上压块101的间距狭小,使得现实中的耳机插头无法穿透第一夹紧部2的通孔结构而插入到终端的耳机插孔内。因此,前述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耳机插头无法插入到终端的耳机插孔内的技术问题。
110.为了解决耳机插头无法插入到终端的耳机插孔内的技术问题,参见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还包括音频转接部件13和锁紧螺母14;
111.第一夹紧部上设置有滑槽204;
112.音频转接部件13包括音频插头131、换向座132和音频插孔133,音频插头131和音频插孔133呈交叉状的设置在换向座132上,音频插头131和音频插孔133电性连接,其中,音频插孔133和音频插头131分别呈圆柱状的突出于换向座132的表面,音频插孔133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
113.音频插孔133可穿透滑槽204,锁紧螺母14可连接于音频插孔133的外螺纹。
114.音频转换部件的主要作用是采用换向连接的方式将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上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或pad等)的耳机插孔和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进行连接,其中,音频插头131和终端分别沿着第一方向设置,使得音频插头131可沿着第一方向插入到终端的耳机插孔内,以及,音频插孔133沿着第二方向设置,音频插孔133可穿透第一夹紧部上的滑槽204、且裸露在滑槽204外,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优选的,可将设置在换向座132上的音频插头131和音频插孔133设置为相互垂直状,且音频插头131和音频插孔133分别突出于换向座132的表面即可。
115.锁紧螺母14用于固定音频转接部件13,其中,锁紧螺母14可套接在音频插孔133上,使得音频插孔133可以裸露在锁紧螺母14的外部,便于有线耳机连接与音频插孔133,当圆柱状的音频插孔133穿透第一夹紧部2的滑槽204、且裸露在滑槽204外时,锁紧螺母14可连接于音频插孔133的圆柱面上的外螺纹。
116.锁紧螺母14和音频转接部件13具有三种连接状态,分别是:
117.第一连接状态,锁紧螺母14和音频转接部件13完全脱离,此时,可将音频转接部件13的音频插孔133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的滑槽204进行组装或分离。
118.第二连接状态,锁紧螺母14和音频转接部件13螺纹连接,但锁紧螺母14并没有锁紧音频转接部件13,此时,音频转接部件13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呈可活动状态,音频转接部件13和锁紧螺母14的组合物可沿着滑槽204滑动,使得音频插头131的位置可以适应不同的终端上的耳机插孔的位置。
119.第三连接状态,锁紧螺母14和音频转接部件13螺纹连接,且锁紧螺母14锁紧音频转接部件13,此时,音频转接部件13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呈固定状态,从而使得终端通过音频转接部件13相对于第一夹紧部2形成固定连接状态。
120.在实际使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安装终端的过程中,将音频转接部件13安装在第一夹紧部2的滑槽204上,再将锁紧螺母14与音频转接部件13的音频插孔133形成螺纹连接、但并不锁紧音频转接部件13,此时,可调节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间距,大于终端的长度和音频转接部件13的长度之和,从而使得终端可以设置在音频转接部件13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调整音频转接部件13相对于滑槽204的位置,目的是让音频转接部件13的音频插头131与终端的耳机插孔位置匹配,使得音频插头131可插入到终端的耳机插孔内,调节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共同夹紧音频转接部件13和终端,最终使得音频转接部件13和第二夹紧部3将终端夹紧,之后,将锁紧螺母14相对于音频转接部件13锁紧固定即可。
121.在实际使用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拆卸已安装的终端的过程中,调整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的间距,大于音频转接部件13的长度和终端的长度之和,此时,可将终端相对于音频转接部件13分离,即,使得音频插头131脱离终端的耳机插孔。
122.采用音频换向部件13,当音频插头131插入到耳机插孔内时,使得耳机插头可以插入到音频插孔133内、且耳机插头通过音频插孔133和音频插头131形成换向、并电性连接于终端的耳机插孔,从而解决了耳机插头无法插入到终端的耳机插孔内的技术问题。
123.实施例2:
12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自行车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固定移动终端的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骑行装置,包括如前述实施例1中的支架结构。
125.应当理解的是骑行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两轮自行车、三轮自行车、滑板车、自行车状的健身器械、具有钢管支撑的立管和车把的电动自行车等。
1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