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7: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备 缓冲 mma

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mma单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


背景技术:

2.甲基丙烯酸甲酯又名甲基败脂酸甲酯,无色液体。甲基丙烯酸甲主要用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也可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性质的产品,用作树脂、粘合剂、涂料、润滑剂、离子交换树脂、纺织印染助剂等。目前mma 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丙酮氰醇法、改进丙酮氰醇法、赢创ach法、异丁烯法、乙烯法等,其中丙酮氰醇法和异丁烯法是主要的生产方法。传统的ach 法以苯酚副产的丙酮和丙烯腈副产的氢氰酸为原料,生成ach 后在浓硫酸中加热生成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再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mma。该工艺有效利用了石油化工副产物,无论以丙酮或氢氰酸计收率均超过97%。但过程中生成大量废水和市场价值不高的硫酸氢铵副产物,每生成1 t的mma,副产1.2 t硫酸氢铵。
3.目前,制备mma单体产生的副产物硫酸氢铵在进入缓冲罐内时,直接对缓冲罐的底部造成冲击,容易损伤缓冲罐的底部,且硫酸氢铵的温度较高,通过缓冲罐自动散热降温效率慢。
4.因此,发明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通过在缓冲罐本体内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的上端为锥形且正对进料管,导流筒的圆柱周身等间距开设有导流槽,制备mma单体时产生的副产物硫酸氢铵通过进料管进入缓冲罐本体内时,冲击导流筒的顶部,然后四散开来,顺着导流槽流下,导流筒有效地缓冲了硫酸氢铵进入时的冲击力,降低了硫酸氢铵对内壳底部的冲击,保护了内壳,提高了使用寿命,且通过进料管通入冷水,冷水填充外壳与内壳间的冷却腔内,从出水管排出,下进上出,能够有效地与内壳外壁全面接触,有效地对内壳内的硫酸氢铵进行冷却,通过在内壳的外侧壁等间距固定有散热翅,使得内壳内的热量快速散发在冷水内,提高了冷却效果和冷却速率,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包括缓冲罐本体,所述缓冲罐本体由外壳和内壳组成,所述内壳嵌套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的顶部与内壳的顶部间通过焊接密封,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冷却腔,所述外壳的底部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冷却腔相贯通,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门,所述外壳的右侧顶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冷却腔相贯通,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阀门,所述内壳的外侧壁等间距固定有散热翅,所述缓冲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内壳的内腔相贯通,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阀门,所述内壳的内部嵌套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置为锥型,所述导流筒的下部设置为圆柱型,所述导流筒的圆柱周身等间距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竖向设置,所述内壳的顶部内壁与导流筒间设置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导流筒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内壳的顶部内壁连接,所述内壳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穿外壳,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延伸至外壳外,所述出料管的下端安装有出料阀门。
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与内壳的外侧壁之间等间距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与外壳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另一侧与内壳的外侧壁连接。
8.优选的,所述导流筒的中轴线与进料管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9.优选的,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导流槽上等间距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空腔相贯通。
10.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底部设置为弧度向下的半球型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为弧度向下的半球型结构,所述外壳的底部边缘等间距设置有支撑腿。
12.优选的,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边缘与内壳的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导流筒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内壳的底部内壁连接。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通过在缓冲罐本体内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的上端为锥形且正对进料管,导流筒的圆柱周身等间距开设有导流槽,制备mma单体时产生的副产物硫酸氢铵通过进料管进入缓冲罐本体内时,冲击导流筒的顶部,然后四散开来,顺着导流槽流下,导流筒有效地缓冲了硫酸氢铵进入时的冲击力,降低了硫酸氢铵对内壳底部的冲击,保护了内壳,提高了使用寿命,且通过进料管通入冷水,冷水填充外壳与内壳间的冷却腔内,从出水管排出,下进上出,能够有效地与内壳外壁全面接触,有效地对内壳内的硫酸氢铵进行冷却,通过在内壳的外侧壁等间距固定有散热翅,使得内壳内的热量快速散发在冷水内,提高了冷却效果和冷却速率;
15.2、通过设置有外壳和内壳,内壳与外壳间设有冷却腔,冷水在冷却腔内流动时,形成保护层,避免内壳上的温度直接快速传递到外壳上,有效地降低了外壳的温度,避免工作人员意外触碰外壳时被烫伤。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俯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缓冲罐本体、2外壳、3内壳、4冷却腔、5进水管、6进水阀门、出水管7、8出水阀门、9散热翅、10进料管、11进料阀门、12导流筒、13导流槽、14连接杆、15出料管、16出料阀门、17支撑块、18空腔、19透气孔、20支撑腿、2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制备mma单体的缓冲罐,包括缓冲罐本体1,所述缓冲罐本体1由外壳2和内壳3组成,所述内壳3嵌套在外壳2的内部,所述外壳2的顶部与内壳3的顶部间通过焊接密封,所述外壳2与内壳3之间设有冷却腔4,所述外壳2的底部左侧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与冷却腔4相贯通,所述进水管5上安装有进水阀门6,所述外壳2的右侧顶部设置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与冷却腔4相贯通,所述出水管7上安装有出水阀门8,所述内壳3的外侧壁等间距固定有散热翅9,所述缓冲罐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10,所述进料管10与内壳3的内腔相贯通,所述进料管10上安装有进料阀门11,所述内壳3的内部嵌套有导流筒12,所述导流筒12的上部设置为锥型,所述导流筒12的下部设置为圆柱型,所述导流筒12的圆柱周身等间距开设有导流槽13,所述导流槽13竖向设置,所述内壳3的顶部内壁与导流筒12间设置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与导流筒12连接,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与内壳3的顶部内壁连接,所述内壳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的下端贯穿外壳2,所述出料管15的下端延伸至外壳2外,所述出料管15的下端安装有出料阀门16。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2的内侧壁与内壳3的外侧壁之间等间距设置有支撑块17,所述支撑块17的一侧与外壳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块17的另一侧与内壳3的外侧壁连接,通过支撑块17提高了对内壳3的支撑效果,使得内壳3与外壳2连接稳定,提高了内壳3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筒12的中轴线与进料管10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导流筒12的顶端正对进料管10的底端出口,便于从进料管10进入的硫酸氢铵能够直接落到导流筒12的顶部。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筒12的底部开设有空腔18,所述导流槽13上等间距开设有透气孔19,所述透气孔19与空腔18相贯通,通过空腔18减小导流筒12在内壳3内的占用空间,通过透气孔19便于空腔18内的气体的排出,便于硫酸氢铵能够进入空腔18内。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壳3的底部设置为弧度向下的半球型结构,使得排料时,内壳3内的硫酸氢铵能够全部排出。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2的底部设置为弧度向下的半球型结构,所述外壳2的底部边缘等间距设置有支撑腿20,通过支撑腿20对外壳2进行支撑,使得缓冲罐本体1放置稳定。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筒12的底部边缘与内壳3的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一端与导流筒12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内壳3的底部内壁连接,提高了对导流筒12的支撑,使得导流筒12安装稳定。
31.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缓冲罐本体1内设置有导流筒12,导流筒12的上端为锥形且正对进料管10,导流筒12的圆柱周身等间距开设有导流槽13,打开进料管10上的进料阀门11,制备mma单体时产生的副产物硫酸氢铵通过进料管10进入内壳3内时,冲击导流筒12的顶部,然后四散开来,顺着导流槽13流下,导流筒12有效地缓冲了硫酸氢铵进入时的冲击
力,降低了硫酸氢铵对内壳3底部的冲击,保护了内壳3,提高了使用寿命,且将进水管5和出水管7分别与外界水管连接,并打开进水管5上的进水阀门6,打开出水管7上的出水阀门8,通过进料管5通入冷水,冷水填充外壳2与内壳3间的冷却腔4内,从出水管7排出,下进上出,能够有效地与内壳3外壁全面接触,有效地对内壳3内的硫酸氢铵进行冷却,通过在内壳3的外侧壁等间距固定有散热翅9,使得内壳3内的热量快速散发在冷水内,提高了冷却效果和冷却速率,冷水在冷却腔4内流动时,形成保护层,避免内壳3上的温度直接快速传递到外壳2上,有效地降低了外壳2的温度,避免工作人员意外触碰外壳2时被烫伤,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备mma单体产生的副产物硫酸氢铵在进入缓冲罐内时,直接对缓冲罐的底部造成冲击,容易损伤缓冲罐的底部,且硫酸氢铵的温度较高,通过缓冲罐自动散热降温效率慢的问题。
3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