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0: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组 电子设备 摄像 光学系统


1.本发明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等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摄像头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普及。车载镜头的安装位置不同,其功能也不同,其中,前视摄像头因其需要观察到较远距离的影像,就人眼可观测区域以外的盲点区域为人们提供参考,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实时掌握前方路况,为安全行驶提供保障,因此前视摄像头需要具备较大焦距。然而,目前的前视摄像头因其具备较长焦距的特性,容易导致成像质量下降,难以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前视摄像头难以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4.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6.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7.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8.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9.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1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11.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2.10≤(d12/f)*100≤22.5;
13.其中,d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14.上述光学系统,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汇聚光线,为系统提供主要汇聚能力,有利于形成望远结构,同时避免系统总长过长而不利于系统装配。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控制光路走向,从而避免第二透镜的有效孔径过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进一步汇聚光线,从而有利于使得第四透镜像侧各透镜的面型更加平缓,进而降低不同视场光线入射角及出射角的偏差,以降低系统的敏感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与物方各透镜相配合,有利于提升第五透镜对物方光线的会聚能力,从而有利于减小镜头后端口径,进而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入射至像面,避免产生过多像差。
15.具备上述屈折力及面型特征并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以及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光学系统具备长焦特性,同时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从而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另外也有利于使得光学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其中,通过满足条件式的上限,能够使抑制经由第一透镜所发散的光束大幅扩展,从而不需要加强第一透镜像方各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即能够将光线有效会聚于成像面,进而能够良好地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通过满足条件式的下限,经第一透镜的光束充分发散而入射到第二透镜,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的轴外像差,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7.1.5≤f1/f≤10.2;
18.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一透镜在光学系统中的屈折力占比,从而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解析度。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过大,则屈折力不足,不利于抑制高阶像差的产生,从而容易产生高阶球差、彗差等像差,降低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第一透镜的屈折力过强,导致光束宽度急速收缩,使得光线入射至像方透镜的入射角度扩大,从而增加像方透镜降低光线出射光学系统的光线角度的负担,进而导致像方透镜的制造难度上升,且不利于像方透镜对像差的校正。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0.1.9≤f4/ct4≤10;
21.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与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中心厚度的公差敏感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的加工工艺难度,进而有利于提升光学系统的组装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第四透镜中心厚度过大,导致第四透镜的重量过大,不利于光学系统的轻薄化设计。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3.‑
20mm≤f5*f6/f≤

5.5mm;
24.其中,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学系统中的屈折力占比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得第五透镜的正屈折力与第六透镜的负屈折力能够有效配合,进而在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的同时使得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能够有效校正彼此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6.1.8≤ttl/f≤2.3;
27.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与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同时也有利于光学系统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具备合理的视场角范围,从而能够获取足够的物空间信息。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过长,不利于小型化设计的实现;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过长,导致光学系统的视场角范围不足,难以获得足够的物空间信息。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9.0.4≤ct6/sag62≤5;
30.其中,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和矢高的比值进行合理配置,使得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不会过大,第六透镜的像侧面面型也不会过于弯曲,有利于降低第六透镜的公差敏感度,提升第六透镜的成型良率。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面型过于弯曲,第六透镜的加工难度大,增加了第六透镜的生产成本;同时,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面型过于弯曲,易产生边缘像差,不利于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大,不利于光学系统的轻薄化设计。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2.0.6≤imgh*2/f≤1;
33.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光学系统的半像高与有效焦距的比值进行合理配置,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有利于修正光学系统的畸变,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也有利于光学系统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从而使得光学系统具备高像素,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过长,容易产生严重的负畸变,降低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过短,增大了各透镜的公差敏感度,导致光学系统的工艺性下降,同时,边缘光线难以有效会聚于成像面,导致边缘亮度下降。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红外滤光片,所述红外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红外滤光片,能够滤除干扰光,防止干扰光到达成像面而影响正常成像。将红外滤光片设置于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之间,有利于减少红外滤光片与相邻透镜之间的反射影像在成像面形成鬼影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鬼影现象,同时,有利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预留足够大的空气间隙,使得光线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过渡更加平缓,有利于光学系统对主光线入射角度的而控制,从而能够改善因镜片各处屈折力不均匀导致成像面周边主光线入射角不一样的情况,另外也有利于避免产生采用红外滤光膜时的脱膜现象。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之间,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6.|r31|≤7mm;
37.其中,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则红外滤光片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之间反射形成的鬼影现象不明显,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面型不会过于平缓,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红外滤光片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反射影像在成像面形成鬼影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改善鬼影现象。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9.r62≤13mm;
40.其中,r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六透镜的像侧面面型不会过于平缓,则红外滤光片设
置于第六透镜像侧时,有利于减小红外滤光片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之间的反射影像于成像面形成鬼影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鬼影现象。
41.一种取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在所述取像模组中采用上述光学系统,能够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4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采用上述取像模组,能够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45.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47.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49.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51.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53.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取像模组的示意图;
54.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61.请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沿光轴11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具体地,第一透镜l1包括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包括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包括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包括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包括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包括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同轴设置,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共同的轴线即为光学系统100的光轴110。
62.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汇聚光线,为系统提供主要汇聚能力,有利于形成望远结构,同时避免系统总长过长而不利于系统装配。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有利于控制光路走向,从而避免第二透镜l2的有效孔径过大。第二透镜l2具有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可进一步汇聚光线,从而有利于使得第四透镜l4像侧各透镜的面型更加平缓,进而降低不同视场光线入射角及出射角的偏差,以降低系统的敏感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于近光轴110处均为凸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与物方各透镜相配合,有利于提升第五透镜l5对物方光线的会聚能力,从而有利于减小镜头后端口径,进而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100的总长。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有利于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入射至成像面,避免产生过多像差。
63.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于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或设置于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还包括红外滤光片l7,红外滤光片l7包括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红外滤光片l7可为红外截止滤光片,用于滤除干扰光,防止干扰光到达光学系统100的像面s17而影响正常成像。红外滤光片l7可设置于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或设置于第六透镜l6的像侧。当红外滤光片l7设置于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时,有利于改善鬼影现象,同时,有利于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预留足够大的空气间隙,使得光线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
之间的过渡更加平缓,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对主光线入射角度的而控制,从而能够改善因镜片各处屈折力不均匀导致成像面周边主光线入射角不一样的情况,另外也有利于避免产生采用红外滤光膜时的脱膜现象。当红外滤光片l7设置于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时,光阑sto可设置于第二透镜l2与红外滤光片l7之间。
64.光学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第六透镜l6像侧的像面s17,像面s17即为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入射光经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调节后能够成像于像面s1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第六透镜l6像侧的保护玻璃l8,保护玻璃包括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保护玻璃l8用于保护设置于第六透镜l6像侧的感光元件。当红外滤光片l7设置于第六透镜l6的像侧时,第六透镜l6、红外滤光片l7以及保护玻璃l8依次排列。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非球面结构的采用能够提高透镜设计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校正球差,改善成像质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以均为球面。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的表面可以是非球面或球面的任意组合。例如,参考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其他表面均为球面。其他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面型设置可由后续各实施例的说明获得。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中的各透镜的材质可以均为玻璃或均为塑料。采用塑料材质的透镜能够减少光学系统100的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配合光学系统100的小尺寸以实现光学系统100的轻薄化设计。而采用玻璃材质的透镜使光学系统100具备优良的光学性能以及较高的耐温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的材质也可以为玻璃和塑料的任意组合,并不一定要是均为玻璃或均为塑料。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各透镜的其中任意两片透镜形成胶合透镜,胶合透镜的设置有利于消减光学系统的色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形成胶合透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形成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形成胶合透镜。
68.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透镜l1并不意味着只存在一片透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中也可以存在两片或多片透镜,两片或多片透镜能够形成胶合透镜,胶合透镜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可视为物侧面s1,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可视为像侧面s2。或者,第一透镜l1中的各透镜之间并不形成胶合透镜,但各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此时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为物侧面s1,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为像侧面s2。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或第六透镜l6中的透镜数量也可大于或等于两片,且任意相邻透镜之间可以形成胶合透镜,也可以为非胶合透镜。
6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0≤(d12/f)*100≤22.5;其中,d1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110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具体地,(d12/f)*100可以为:10.055、11、557、12.354、13.332、15.024、16.995、18.332、20.125、22.001或22.475。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空气间隔以及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具备长焦特性,同时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100的像差,从而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
量的实现,另外也有利于使得光学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其中,通过满足条件式的上限,能够使抑制经由第一透镜l1所发散的光束大幅扩展,从而不需要加强第一透镜l1像方各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即能够将光线有效会聚于成像面,进而能够良好地校正光学系统100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通过满足条件式的下限,经第一透镜l1的光束充分发散而入射到第二透镜l2,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100的轴外像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5≤f1/f≤10.2;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具体地,f1/f可以为:1.685、2.332、3.541、4.332、5.088、6.748、7.693、8.663、9.472或10.128。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在光学系统100中的屈折力占比,从而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100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解析度。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过大,则屈折力不足,不利于抑制高阶像差的产生,从而容易产生高阶球差、彗差等像差,降低光学系统100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第一透镜l1的屈折力过强,导致光束宽度急速收缩,使得光线入射至像方透镜的入射角度扩大,从而增加像方透镜降低光线出射光学系统100的光线角度的负担,进而导致像方透镜的制造难度上升,且不利于像方透镜对像差的校正。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9≤f4/ct4≤10;其中,f4为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ct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110上的厚度。具体地,f4/ct4可以为:1.961、2.553、3.254、3.854、4.287、5.554、6.369、7.517、8.225或9.689。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与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l4中心厚度的公差敏感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l4的加工工艺难度,进而有利于提升光学系统100的组装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100的总长。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第四透镜l4中心厚度过大,导致第四透镜l4的重量过大,不利于光学系统100的轻薄化设计。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

20mm≤f5*f6/f≤

5.5mm;其中,f5为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具体地,f5*f6/f可以为:

19.711、

17.225、

15.203、

12.336、

11.028、

9.587、

8.037、

6.339、

6.028或

5.736。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在光学系统100中的屈折力占比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得第五透镜l5的正屈折力与第六透镜l6的负屈折力能够有效配合,进而在缩短光学系统100的总长的同时使得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能够有效校正彼此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8≤ttl/f≤2.3;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于光轴110上的距离,即光学系统100的光学总长。具体地,ttl/f可以为:1.839、1.850、1.864、1.873、1.899、1.902、1.915、1.925、1.943或1.950。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光学系统100的光学总长与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实现光学系统10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也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具备合理的视场角范围,从而能够获取足够的物空间信息。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光学系统100的光学总长过长,不利于小型化设计的实现;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过长,导致光学系统100的视场角范围不足,难以获得足够的物空间信息。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4≤ct6/sag62≤5;其中,ct6为第六透镜l6于光轴110上的厚度,sag62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即第
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最大有效口径处至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与光轴110的交点于光轴110方向上的距离。具体地,ct6/sag62可以为:0.416、0.987、1.521、1.886、2.325、3.055、3.697、4.332、4.510或4.660。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和像侧面s12矢高的比值进行合理配置,使得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不会过大,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面型也不会过于弯曲,有利于降低第六透镜l6的公差敏感度,提升第六透镜l6的成型良率。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面型过于弯曲,第六透镜l6的加工难度大,增加了第六透镜l6的生产成本;同时,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面型过于弯曲,易产生边缘像差,不利于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过大,不利于光学系统100的轻薄化设计。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6≤imgh*2/f≤1;其中,imgh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具体地,imgh*2/f可以为:0.628、0.629、0.630、0.631、0.632、0.633或0.634。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光学系统100的半像高与有效焦距的比值进行合理配置,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有利于修正光学系统100的畸变,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另外,也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从而使得光学系统100具备高像素,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过长,容易产生严重的负畸变,降低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过短,增大了各透镜的公差敏感度,导致光学系统100的工艺性下降,同时,边缘光线难以有效会聚于成像面,导致边缘亮度下降。
7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可以匹配具有矩形感光面的感光元件,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与感光元件的感光面重合。此时,光学系统100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具有水平方向以及对角线方向,则最大视场角fov可以理解为光学系统100对角线方向的最大视场角,imgh可以理解为光学系统100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中至少一片透镜满足条件式:vd≤30或vd≥70;其中,vd为该透镜在587.56nm(d线)波长下的阿贝数。满足上述条件式,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光学系统100的色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各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各透镜的阿贝数设置可由以下各实施例的描述获得。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滤光片l7设置于第二透镜l2及第三透镜l3之间,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且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r31|≤7mm;其中,r31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100处的曲率半径。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则红外滤光片l7与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之间反射形成的鬼影现象不明显。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面型不会过于平缓,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红外滤光片l7与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之间的反射影像在成像面形成鬼影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改善鬼影现象。
79.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滤光片l7设置于第六透镜l6的像侧,且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r62≤13mm;其中,r62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光轴110处的曲率半径。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面型不会过于平缓,则红外滤光片l7设置于第六透镜l6像侧时,有利于减小红外滤光片l7与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之间的反射影像于成像面形成鬼影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鬼影现象。
8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五实施例的有效焦距数值的参考波长均为546.074nm,第三与第四实施例的有效焦距数值的参考波长均为550nm。
81.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以下提出更为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82.第一实施例
83.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光阑sto、红外滤光片l7、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保护玻璃l8,其中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胶合。图2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
84.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85.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86.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8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88.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89.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90.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以及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为非球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第三透镜s3的物侧面s5、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以及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球面。
9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
92.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d12/f)*100=10.055;其中,d1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110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空气间隔以及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具备长焦特性,同时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100的像差,从而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另外也有利于使得光学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93.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1/f=10.103;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在光学系统100中的屈折力占比,从而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100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解析度。
94.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4/ct4=2.146;其中,f4为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ct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110上的厚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与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l4中心厚度的公差敏感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第四透镜l4的加工工艺难度,进而有利于提升光学系统100的组装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100的总长。
95.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5*f6/f=

10.144mm;其中,f5为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在光学系统100中的屈折力占比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得第五透镜l5的正屈折力与第六透镜l6
的负屈折力能够有效配合,进而在缩短光学系统100的总长的同时使得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能够有效校正彼此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96.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ttl/f=1.839;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于光轴110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光学系统100的光学总长与有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实现光学系统10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也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具备合理的视场角范围,从而能够获取足够的物空间信息。
97.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ct6/sag62=2.959;其中,ct6为第六透镜l6于光轴110上的厚度,sag62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和像侧面s12矢高的比值进行合理配置,使得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不会过大,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面型也不会过于弯曲,有利于降低第六透镜l6的公差敏感度,提升第六透镜l6的成型良率。
98.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imgh*2/f=0.630;其中,imgh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光学系统100的半像高与有效焦距的比值进行合理配置,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有利于修正光学系统100的畸变,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另外,也有利于光学系统100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从而使得光学系统100具备高像素,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99.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vd2=82.5;vd3=24.8;其中,vd2为第二透镜l2在587.56nm波长下的阿贝数,vd3为第三透镜l3在587.56nm波长下的阿贝数。满足上述条件式,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光学系统100的色差,提升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100.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1给出。其中,表1中的像面s17可理解为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由物面(图未示出)至像面s17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110处的曲率半径。面序号s1和面序号s2分别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即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像侧面。第一透镜l1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110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像侧方向的后一表面于光轴110上的距离。
101.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及以下各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也可不设置红外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但此时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至像面s17的距离保持不变。
102.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f=16.32mm,光圈数fno=1.65,最大视场角fov=35.6
°

103.且各透镜的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均为587.56nm,其他实施例也相同。
104.表1
[0105][0106]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设置有非球面的透镜的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2给出。其中,面序号从s1、s3、s4、s9与s10分别表示物侧面s1、物侧面s3、像侧面s4、物侧面s9与像侧面s10。而从上到下的k

a20分别表示非球面系数的类型,其中,k表示圆锥系数,a4表示四次非球面系数,a6表示六次非球面系数,a8表示八次非球面系数,以此类推。另外,非球面系数公式如下:
[0107][0108]
其中,z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110的距离,c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0109]
表2
[0110]
面序号s1s3s4s9s10k

3.669e

016.665e

033.006e 012.089e

01

3.842e 00a4

9.299e

06

2.484e

06

4.924e

043.641e

074.254e

05a6

7.029e

076.980e

07

5.526e

075.509e

071.952e

07a8

2.880e

092.804e

08

6.904e

07

5.978e

09

6.102e

09a10

7.265e

104.638e

105.296e

094.570e

105.516e

11a12

2.673e

12

8.095e

11

8.256e

11

9.523e

12

1.009e

12a14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6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
a18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2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
[0111]
另外,图2包括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面像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纵向球面像差图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由光瞳中心至光瞳边缘的光瞳坐标(normalized pupil coordinator),横坐标表示成像面到光线与光轴110交点的距离(单位为mm)。由纵向球面像差图可知,第一实施例中的各波长光线的汇聚焦点偏离程度趋于一致,成像画面中的弥散斑或色晕得到有效抑制。图2还包括光学系统100的场曲图(astigmatic field curves),其中s曲线代表546.074nm下的弧矢场曲,t曲线代表546.074nm下的子午场曲。由图中可知,光学系统100的场曲较小,各视场的场曲和像散均得到了良好的校正,视场中心和边缘均拥有清晰的成像。图2还包括光学系统100的畸变图(distortion),由图中可知,由主光束引起的图像变形较小,系统的成像质量优良。
[0112]
第二实施例
[0113]
请参见图3和图4,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光阑sto、红外滤光片l7、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保护玻璃l8,其中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胶合。图4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
[0114]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15]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16]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17]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18]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19]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20]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以及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为非球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第三透镜s3的物侧面s5、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以及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球面。
[0121]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
[0122]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3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23]
表3
[0124][0125]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4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26]
表4
[0127]
面序号s1s4s9s10k0.000e 000.000e 002.089e

02

3.842e 00a4

5.994e

06

8.200e

043.641e

072.543e

05a6

4.290e

07

5.773e

065.509e

071.952e

07a8

2.880e

09

1.007e

07

5.978e

09

6.102e

09a10

7.265e

105.066e

094.570e

109.752e

11a12

2.673e

126.714e

13

9.523e

12

1.009e

12a14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6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8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2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
[0128]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129][0130][0131]
另外,由图4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
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2]
第三实施例
[0133]
请参见图5和图6,图5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光阑sto、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红外滤光片l7以及保护玻璃l8,其中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胶合,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胶合。图6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参考波长为550nm。
[0134]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35]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36]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37]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38]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39]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40]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以及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78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第三透镜s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以及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球面。
[0141]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
[0142]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5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43]
表5
[0144][0145]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6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46]
表6
[0147]
面序号s1s2s7s8k4.018e

014.094e 00

4.644e 01

4.069e

01a4

2.903e

07

4.633e

05

4.230e

05

7.096e

06a61.510e

072.165e

06

3.764e

06

7.075e

07a85.240e

08

1.470e

075.493e

08

4.270e

09a10

8.017e

104.966e

09

7.458e

108.028e

11a121.332e

11

3.254e

113.401e

12

1.626e

12a14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6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8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2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
[0148]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149]
(d12/f)*10020.880ttl/f1.950f1/f3.618ct6/sag620.420f4/ct46.179imgh*2/f0.628f5*f6/f(mm)

19.096
ꢀꢀ
[0150]
另外,由图6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1]
第四实施例
[0152]
请参见图7和图8,图7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光阑sto、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红外滤光片l7以及保护玻璃l8,其中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胶合,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胶合。图8由左至右依次为第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参考波长为550nm。
[0153]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54]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55]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56]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57]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58]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59]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以及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第三透镜s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以及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球面。
[0160]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
[0161]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7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62]
表7
[0163]
[0164][0165]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8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66]
表8
[0167]
面序号s1s2s7s8k3.541e

018.948e 00

7.989e 01

1.785e

01a45.232e

07

8.193e

04

3.022e

05

8.368e

05a6

2.003e

07

1.239e

06

2.891e

06

2.277e

06a87.962e

08

1.752e

075.032e

087.896e

08a10

5.776e

094.089e

09

1.395e

09

1.749e

09a128.339e

11

1.433e

101.257e

111.915e

11a14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6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18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a2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0.000e 00
[0168]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169]
(d12/f)*10022.475ttl/f1.841f1/f2.796ct6/sag620.416f4/ct49.689imgh*2/f0.633f5*f6/f(mm)

19.711
ꢀꢀ
[0170]
另外,由图8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1]
第五实施例
[0172]
请参见图9和图10,图9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
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光阑sto、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红外滤光片l7以及保护玻璃l8,其中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胶合。图10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
[0173]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74]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75]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76]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77]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近光轴110处为凸面;
[0178]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近光轴110处为凹面。
[0179]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以及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s3的物侧面s5、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以及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球面。
[0180]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均为玻璃。
[0181]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9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82]
表9
[0183][0184]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10给出,且其中
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85]
表10
[0186][0187][0188]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189]
(d12/f)*10014.442ttl/f1.845f1/f1.685ct6/sag624.660f4/ct41.961imgh*2/f0.634f5*f6/f(mm)

5.736
ꢀꢀ
[0190]
另外,由图10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1]
请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可与感光元件210组装形成取像模组200。此时,感光元件210的感光面可视为光学系统100的像面s17。具体地,感光元件210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在取像模组200中采用上述光学系统100,能够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0192]
请参见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像模组20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300中,电子设备包括壳体310,取像模组200设置于壳体310。具体地,电子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智能手机、电子书籍阅读器或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装置。在电子设备300中采用上述取像模组200,能够兼顾长焦特性与高成像质量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0193]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为行车记录仪等车载装置,电子设备300可用于车载前视摄像。将光学系统100应用于车载前置摄像头中,光学系统100具备长焦特性,能够观察较远距离的影响,有利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实时掌握前方路况。同时,光学系统100在实现长焦特性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能。
[019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9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