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像镜头及其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24 23: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镜头 成像 电子设备


1.本发明涉及镜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兴起,超薄、高屏占比已经成为其标配。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需求,成像镜头的尺寸也趋近小型化。
3.但在这样的趋势下,镜头的容胶空间大小以及与元件接触面积难以得到保证,整个成像镜头的推力过小,镜片容易移位,使得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现有的手段是设计具有凹槽的压环以获得更大的容胶空间以及相应的接触面积,但是压环本身的尺寸已经随着镜头的小型化不断缩减,结构稳定性已经有所下降,在上面开槽并不可取,这样的压环十分容易发生形变,还是会导致产品的不良率增加,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成像镜头。
5.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片及压环,所述镜片及所述压环位于所述镜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开设有凹槽,所述压环包括主体部及至少一个形成于主体部外表面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抵贴所述镜片,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主体部、所述镜片和所述镜筒合围形成第一容胶空间,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连通所述第一容胶空间,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胶水,所述胶水位于所述容胶槽及第一容胶空间内从而将所述压环、所述镜片及所述镜筒固定。所述成像镜头的容胶空间充足,胶水与各镜头元件接触面积大,各镜头元件结构强度高。
6.进一步地,所述镜筒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皆为环绕镜筒轴线设置的环形面,所述第一外侧面贴合所述第一配合面,以固定所述压环进而抵住镜片。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侧面与第一配合面紧配合的总弧长对应的弧度大于π,减小镜筒偏薄处的总弧长。
8.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镜筒形成第二容胶空间,所述第二容胶空间与所述容胶槽连通,所述胶水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便于容胶。
9.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凹槽内壁,所述凹槽内壁沿垂直镜筒轴线方向至所述镜筒最外侧的距离大于0.15毫米,所述凹槽沿轴线方向的深度小于0.8毫米,从而保障所述镜筒偏薄处的结构强度。
10.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包括设置于延伸部外表面的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凹槽内壁皆为环形面,所述第二外侧面的半径至少比所述凹槽内壁的半径小0.02毫米,确保胶水有充足的流道进入容胶槽各处。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侧面对应的弧度小于所述凹槽内壁对应的弧度,使所述延伸部无需精确对准就能进入所述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沿垂直于轴线方向向所述主体部的外侧收敛,所述凹槽沿垂直于轴线方向向所述镜筒的内侧扩张,降低了延伸部进入凹槽需要的精度。
13.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沿镜头轴线方向的厚度大于0.1毫米,所述延伸部沿径向的宽度大于0.1毫米,确保肉厚合适从而减少毛边利于成型。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是本发明成像镜头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16.图2是图1中镜筒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a是图2中镜筒a部位的放大图;
18.图3是图2中镜筒的截面图;
19.图4是图1中第一镜片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第一镜片的截面图;
21.图6是图2中压环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a是图6中压环a部位的放大图;
23.图7是图6中压环的截面图;
24.图8是图1中成像镜头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25.图8-a是图8中成像镜头的立体示意图a部位的放大图;
26.图9是图8中成像镜头的俯视图;
27.图9-a是图9中成像镜头的俯视图a部位的放大图;
28.图10是图8中成像镜头的剖面图;
29.图10-a是图10中成像镜头的剖面图a部位的放大图;
30.图10-b是图10中成像镜头的剖面图a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33.本例将对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镜头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34.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100,包括镜筒10、镜片组20及压环30。所述成像镜头100可以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以进行摄像,如手机、电脑、监控设备等。
35.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所述镜筒10可以设置为圆筒,包括顶壁11、侧壁12及收容空间14,所述顶壁11与所述侧壁12相连并共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4。所述镜筒1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侧壁12的内表面的凹槽13,且所述凹槽13自所述侧壁12远离所述顶壁11的一端向所
述侧壁11方向延伸。所述顶壁11上可设有透光孔111,所述透光孔111与所述收容空间14相连通且可供光线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4内,其轴线可以与所述镜筒10相同。
3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孔111通常可以设置为一个,其可以位于所述顶壁11的中心位置处,并且该透光孔111可以采用圆孔,其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计。
37.所述凹槽13环绕镜筒10轴线阵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3的数量为3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3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所述凹槽13包括凹槽内壁131、凹槽侧壁132和凹槽底壁133,所述凹槽底壁133垂直于光轴,所述凹槽侧壁132连接于所述凹槽底壁133的两相对侧,且与所述凹槽底壁133形成一直角夹角,所述凹槽内壁131连接所述底壁133及所述凹槽侧壁13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侧壁132与所述凹槽底壁133之间形成一钝角夹角,这个夹角有利于胶流入。
38.所述侧壁12的内壁包括第一斜壁121、第二斜壁122、第一配合壁123、第三斜壁124和第二配合壁125,且它们沿所述镜筒10轴线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斜壁121、所述第二斜壁122和所述第三斜壁124均相对于所述镜筒10的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配合壁123和所述第二配合壁125均平行于镜筒10的轴线设置。
39.请同时参考图4及图5,所述镜片组20至少包括第一镜片21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镜片侧壁211、垂直所述镜片侧壁211的镜片顶壁212及连接所述镜片侧壁211与所述镜片顶壁212的镜片斜壁213。所述镜片侧壁211平行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光轴,所述镜片斜壁213与所述镜片侧壁211形成一锐角夹角、与所述镜片顶壁212形成一钝角夹角。所述镜片斜壁213相对于镜片顶壁212及镜片侧壁211倾斜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所述第一镜片21脱模,另一方面在装配时有利于胶水流入。
40.请同时参考图6及图7,所述压环30包括主体部31和位于所述主体部31上的延伸部32。所述主体部31呈环形,包括压环顶面311、垂直于所述压环顶面311的第一外侧面312及平行于所述压环顶面311的压环底面313。所述主体部31还包括斜向连接所述压环顶面311与所述第一外侧面312的容胶面314,以及自所述第一外侧面312斜向延伸至所述压环底面313的压环斜面315。
41.所述延伸部32与所述凹槽13对应设置,自所述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2向远离所述主体部3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31包括延伸顶面321、延伸底面322以及连接所述延伸顶面321与所述延伸底面322的第二外侧面323。所述延伸部32还包括延伸侧面324,所述延伸侧面324与所述延伸顶面321、所述延伸底面322和所述第二外侧面323都有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面312与所述第二外侧面323通过所述延伸侧面324连接且环绕压环轴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32的数量为3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32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
42.请同时参考图8-10,组装时,将所述镜片组20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4,所述第一镜片21距所述顶壁11最远,镜片侧壁211紧贴所述第二配合壁125,从而将所述镜片组20固定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镜片组20与所述镜筒10同轴。
43.将所述压环30的延伸部插入所述凹槽并使所述压环滑入所述收容空间14,直至所述压环底面313抵靠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镜片顶壁212。
44.在所述压环30滑入所述收容空间14过程中,所述压环30先经过所述第二斜面122导向,并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面123与所述第一外侧面312相互配合,确保所述压环30的轴线
与镜筒轴线精确重合,由所述第一镜片21的镜片顶壁212抵住,最终确保所述压环30精确定位到所述镜筒10中的指定位置。
45.所述第一配合面123可以与所述第一外侧面312紧配合,即所述压环30安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4后,就已经联合所述镜筒10将镜片组20固定住,这样可确保镜头100在未经点胶工序前,其中的所述镜片组20与所述压环30不会在转移工序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增加良率。所述第一配合壁123与所述镜片侧壁211可以仅为配合,这使得所述第一镜片21不会受到较大的应力,从而不容易发生形变。
46.所述延伸部32与所述凹槽13合围形成容胶槽40。所述容胶槽40包括容胶一部41、容胶二部42,容胶空隙43,所述容胶间隙位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凹槽内壁131之间,所述容胶一部41与所述容胶二部42通过容胶空隙43连通。自所述容胶一部41注入胶水,胶水流经所述容胶空隙43并最终进入容胶二部42。
47.所述凹槽内壁131可以设置为部分环形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壁131设置为母线与镜筒10轴线平行的部分环形面,这有助于所述凹槽内壁131与延伸部32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设置为母线与镜筒轴线存在夹角的部分锥形面,方便胶水50流入所述容胶空隙中。
48.所述凹槽侧壁132可设置为斜面,该斜面使凹槽13沿垂直镜筒轴线方向向镜筒10的内侧扩张,凹槽底壁133可以设置为部分环形面,其母线可设为与镜筒10轴线垂直,以方便承载流入的胶水50。
49.第一外侧面312可以设置为母线与镜筒10轴线平行的部分环形面,可设置第二外侧面323的半径至少比凹槽内壁131的半径小0.02毫米,这样可使凹槽13与第二外侧面323无接触,确保镜筒10较薄的部分不受力,凹槽内壁131沿垂直镜筒轴线方向至镜筒最外侧的距离大于0.15毫米,凹槽13沿镜筒轴线方向的深度小于0.8毫米,确保成型的稳定性,具体尺寸可依据实际需求设定;第二外侧面323对应的弧度应该小于凹槽内壁131对应的弧度,这样的设置可以让组装的过程中凹槽13与延伸部32不需要精确对准,从而降低组装难度,具体大小可依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中,延伸部32位于凹槽13的正中间;延伸侧面324也可设置为斜面,该斜面使延伸部32沿垂直镜筒轴线方向向主体部31的外侧收敛,这样设置可与上述凹槽13形状相适应。为了方便描述,这里我们将与第二外侧面323接触的容胶空隙43的部分称为第一容胶空隙431,其余容胶空隙43的部分称为第二容胶空隙432。
50.所述凹槽13与所述延伸部32数量应当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容胶槽40可以环绕镜筒10的轴线均匀分布,该设置能确保点胶的过程中,胶水50能够分布更为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胶槽40环绕镜筒10的轴线均匀分布且数量为3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容胶槽40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
5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3与所述延伸部32的形状相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3与所述延伸部3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只要使得所述延伸部32可以收容于所述凹槽13内且留有所述容胶空隙43即可。
52.所述镜筒10、所述第一镜片21和所述主体部31合围形成第一容胶空间44,所述镜筒10与所述主体部31合围形成第二容胶空间45。所述第一容胶空间44与所述容胶二部41相连通,所述第二容胶空间45与所述容胶一部42连通。因此,除了常规的第二容胶空间45外,所述胶水50还可从所述容胶槽40的容胶一部41进入并途经容胶空隙43进入容胶二部42,并
最终进入第一容胶空间44,进而大大的增加了容胶空间和胶水与各元件的接触面积。
53.所述镜片组20中至少一个镜片与镜筒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容胶空间44。为了提升镜头模组的成像性能,可以将镜片组20设置为多个,多个镜片20沿着透光孔111的轴线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层叠。
54.请参考图1-10,所述压环斜面315减少了毛刺、毛边的产生。
55.所述延伸顶面321与延伸底面322于镜筒10的轴线方向的厚度应大于0.1毫米,这样能保证压环的结构稳定性;延伸底面322与凹槽底壁133于镜筒10的轴向方向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以方便胶水流动为宜。
56.第一配合壁123可以是母线与镜筒轴线平行的环形面,,第一配合壁123与第一外侧面312配合的总弧长对应的弧度大于π,这样的设置可确保镜筒的抗形变能力优良。
57.容胶面314可设置为环形面,具体的,可设置为锥形面,该锥形面的母线的接近所述压环底面313的端点更靠近镜筒轴线,此设置一方面增大了所述容胶槽40和所述第一容胶空间44的容胶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压环30的加工难度。
58.所述压环斜面315与所述延伸底面323的交点沿垂直镜筒轴线方向至所述第二外侧面322的长度为延伸部32的宽度,可设置此宽度大于0.1毫米,保证足够的肉厚以确保成型稳定性。
5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中,所述胶水50可通过所述容胶槽40输送至容胶一部41,再从容胶一部41途经容胶空隙43进入容胶二部42,并最终进入第一容胶空间44,另一方面,胶水50同时也可直接放置在第二容胶空间45当中,这样的结构设计有以下优点:一、能同时粘结镜筒10、镜片20和压环30;二、总容胶空间以及胶水与镜筒10、镜片20和压环30的接触面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三、压环30的主要受力部分主体部31抗形变能力没有减弱,因为其尺寸没有任何缩减;四、由于镜筒10筒壁的厚度较大,合理的设计凹槽13的尺寸依然能够保证镜筒10整体的结构稳定。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镜头将有效的解决了元件结构强度与容胶空间不可兼得的问题
6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