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激光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3: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投影 激光 特别 实施 投影设备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激光投影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激光投影设备主要包括光学引擎和投影屏幕。其中,光学引擎包括光源系统、照明系统和镜头系统,光源系统用于出射光束至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和镜头系统用于对于出射的光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光束出射至投影屏幕,投影屏幕用于接收该光束,以实现画面的显示。其中,光源系统在出射光束时,以及照明系统对光束进行处理时,均会作为发热器件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3.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光源系统和照明系统产生的热量造成光学引擎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光学引擎的光学性能,光学引擎还包括散热系统,这样能够通过散热系统实现对光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发热器件的散热,降低光学引擎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能够减小激光投影设备包括的光学引擎的体积,同时降低激光投影设备的噪声。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激光投影设备,所述激光投影设备包括:
6.光学引擎,所述光学引擎支撑在支撑平台上,所述光学引擎用于出射光束;
7.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用于接收所述光束,以显示画面;
8.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投影屏幕的背面;
9.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分别与所述散热板和所述光学引擎连接,所述导热结构用于将所述光学引擎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以通过所述散热板进行散热。
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1.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学引擎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结构传导至散热板,进而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实现了对光学引擎的散热,避免了光学引擎温度较高的问题,保证了光学引擎的光学性能。另外,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的方式,取消了光学引擎内散热系统的设置,减小了光学引擎的体积,实现了光学引擎的小型化,还避免了设置散热系统时散热系统包括的风扇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了光学引擎的噪声。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温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4所示均温板的a

a截面示意图;
1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式液冷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式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光学引擎;2:投影屏幕;3:散热板;4:导热结构;5:隔热层;6:功能组件;7:连接架;
32.11:光学引擎本体;12:壳体;13:散热风扇;
33.111:光源系统;112:照明系统;113:镜头系统;121:通孔风;122:进风口;123:出风口;
34.31:均温板;32:翅片式散热板;
35.311:金属板;312:凸起;313:密封腔体;321:散热片;322:热管;
36.41:循环管路;42:循环泵;43:第一液冷头;44:第二液冷头;45:外壳;46:导热片;47:补液箱;
37.411:第一管路;412:第二管路;413:快接接头;
38.61:控制主板;62:显示板;63:电源板;
39.71:连接杆;7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1.图1示例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激光投影设备包括:光学引擎1,光学引擎1用于出射光束;投影屏幕2,投影屏幕2用于接收光束,以显示画面;散热板3,散热板3位于投影屏幕2的背面;导热结构4,导热结构4分别与散热板3和光学引擎1连接,导热结构4用于将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板3,以通过散热板3进行散热。
42.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结构4传导至散热板3,进而
通过散热板3进行散热,实现了对光学引擎1的散热,避免了光学引擎1温度较高的问题,保证了光学引擎1的光学性能。另外,通过散热板3进行散热的方式,取消了散热系统的设置,减小了光学引擎1的体积,实现了光学引擎1的小型化,还避免了设置散热系统时散热系统包括的风扇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了光学引擎1的噪声。
43.可选地,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为分体式结构,散热板3固定在投影屏幕2上。此时光学引擎1支撑在支撑平台上,投影屏幕2悬挂在悬挂架或墙体上。
44.对于投影屏幕2悬挂在墙体的情况,为了保证散热板3的正常散热,投影屏幕2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散热板3的厚度,以保证散热板3与墙体之间能够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形成散热通道。
45.可选地,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为一体式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连接架7,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分别与连接架7固定连接,散热板3固定在连接架7上。此时,激光投影设备可通过光学引擎1或连接架7支撑在支撑平台上,或者通过连接架7悬挂在悬挂架或墙体上。其中,连接架7呈平面结构或者l形结构。
46.对于通过连接架7悬挂在墙体的情况,为了保证散热板3的正常散热,连接架7具有一定的厚度,且散热板3固定在连接架7上靠近投影屏幕2的一侧,以保证散热板3与墙体之间能够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形成散热通道。
47.可选地,如图2所示,连接架7包括两根竖直连接杆71,以及连接两根连接杆71的连接板72,投影屏幕2固定在连接杆71上,散热板3固定在连接板72上。
48.其中,连接杆71可选用方管,以保证连接架7具有一定的厚度;连接板72为平板,且所在平面与竖直方向平行。这样,在激光投影设备悬挂在墙壁时,两根连接杆71贴墙,以在两条连接杆71之间形成在竖直方向的散热通道,保证了散热板3的散热效果。
49.另外,在通过连接架7连接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时,为了保证光学引擎1出射的光束正好投射至投影屏幕2上,且保证投影屏幕2显示的画面不出现偏移、歪斜、畸变等情况,光学引擎1和\或投影屏幕2在连接架7的固定位置可调整。也即是,能够通过调整光学引擎1的位置或者调整投影屏幕2的位置,以实现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之间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俯仰方向等的相对调整。
50.其中,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的固定方式可参考相关技术,以保证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可相对连接架7进行调整,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在赘述。示例地,光学引擎1和投影屏幕2通过脚轮固定在连接架7上,这样即可通过调节脚轮来调节光学引擎1或投影屏幕2与连接架7之间的距离,进而在俯仰方向上调整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之间的相对位置。
51.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导热结构4能够将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3,也即是传导至投影屏幕2的背面,这样,在通过散热板3进行散热时,散发的热量可能对投影屏幕2产生影响。因此,如图3所示,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隔热层5,隔热层5位于散热板3与投影屏幕2之间。这样,通过隔热层5能够隔绝散热板3散发的热量对投影屏幕2产生的影响,保证投影屏幕2的显示效果。
52.其中,隔热层5在散热板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散热板3重合,或者覆盖散热板3。示例地,隔热层5的尺寸与投影屏幕2的尺寸相同,也即是投影屏幕2的整个背面均设置有隔热层5。
53.本技术实施例中,导热结构4主要用于传导热量,因此,导热结构4可以为导热件,
当然,导热结构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将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3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4.由于散热板3的散热方式不同,导热结构4的具体结构也就不同。因此,接下来结合散热板3的结构对导热结构4进行解释。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3通过热辐射的方式进行散热。可选地,如图2所示,散热板3为均温板31。为了便于均温板31吸收导热结构4传导的热量,同时增大均温板31辐射散热的面积,导热结构4连接在均温板31的底部。当然,导热结构4也可以连接在均温板31的其他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6.其中,均温板31的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均温板31的面积越大,则均温板31的辐射散热面积越大,从而散热效果越好。
57.均温板31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地,如图4和图5所示,均温板31包括两层金属板311,两层金属板311的边缘固定连接,两层金属板311均背向凸起312,以在两层金属板311之间形成密封腔体313,密封腔体313中填充有常温相变冷媒。这样,导热结构4将导致传导至液态的冷媒,液态的冷媒吸热气化形成气态冷媒,此时气态冷媒向上运移,上部的液态冷媒向下运移,气态冷媒运移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热量通过两层金属板311进行辐射散热并液化,以形成液态冷媒;向下运移的液态冷媒继续吸收导热结构4传导的热量,从而实现了对导热结构4的降温。
58.对于上述描述的散热板3的结构,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导热结构4包括循环管路41、循环泵42、第一液冷头43和第二液冷头44;循环泵42、第一液冷头43和第二液冷头44串联在循环管路41上,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连接,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连接,循环泵42用于促使循环管路41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第一液冷头43用于将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液,第二液冷头44用于将冷却液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3。
59.这样,在循环泵42促使冷却液在循环管路41内流动时,光学引擎1产生热量可通过第一液冷头43传导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在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循环至第二液冷头44,进而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热量通过第二液冷头44传导至散热板3,实现对冷却液的降温,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则继续循环至第一液冷头43的位置,如此循环,以实现对光学引擎1的散热。而传导至散热板3的热量,则可通过散热板3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板3本身处于较低的温度,以便于继续吸收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传导的热量。
60.可选地,循环管路41可采用硬质管材制作,当然,也可采用软质管材制作,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1.结合上述描述,在需要调整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之间的相对位置时,若采用硬质管材作为循环管路41,则由于硬质管材的影响,很难单独调整光学引擎1的位置或者单独调整投影屏幕2的位置。因此可采用软质管材作为循环管路41。这样,结合软质管材的可弯曲特性,实现对光学引擎1的单独调整,或者实现对投影屏幕2的单独调整,从而实现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循环管路41包括第一管路411、第二管路412和快接接头413;第一管路411位于光学引擎1内,第一液冷头43串联在第一管路411上,第二液冷头44串联在第二管路412上;第一管路411的两个管端伸出光学引擎1,且通过快接接头413分别与第二管路412的两个管端连通。
63.这样,由于第一管路411和第二管路412通过快接接头413连接,进而可通过快接接头413快速拆卸第一管路411和第二管路412,以实现光学引擎1与导热结构4的分离,从而便于后续光学引擎1的单独送检维修。
64.可选地,循环泵42串联在第二管路412上,这样循环泵42可设置在光学引擎1的背面或者投影屏幕2的背面,避免循环泵42串联在第一管路411时,增大光学引擎1的体积。另外,为了保证光学引擎1与投影屏幕2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第二管路412为软管。
65.可选地,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之间,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均可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导热结构4包括的零件的数目,还能够保证光学引擎1与第一液冷头43之间,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的最大接触面,从而保证光学引擎1与第一液冷头43之间的传热效果,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的传热效果。
66.当然,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分体设置,此时第一液冷头43通过固定螺钉与光学引擎1固定连接,第二液冷头44通过固定螺钉与散热板3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光学引擎1与第一液冷头43之间,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的传热效果,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之间的两个接触面的平面度均小于平面度阈值,以保证光学引擎1与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之间通过第一液冷头43的导热效果;同理,散热板3和第二液冷头44之间的两个接触面的平面度均小于平面度阈值,以保证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与散热板3之间通过第二液冷头44的导热效果。
67.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之间,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因接触面不平造成存在间隙的情况,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从而通过导热材料对间隙的填充,保证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之间,以及第二液冷头44与散热板3之间最大限度的导热。
68.其中,第一液冷头43和第二液冷头44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且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第一液冷头43和第二液冷头44均为翅片式液冷头或者s型结构的液冷头。
69.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翅片式液冷头,该液冷头包括外壳45,外壳45内具有与侧壁连接的导热片46,外壳45的两端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外壳45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串联在循环管路41上,连接有导热片46的侧壁与光学引擎1的散热面或者散热板3的吸热面接触。这样,冷却液在循环管路41内流动时,可流至液冷头的外壳45内,此时光学引擎1的散热面将热量传导至导热片46,进而再传导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或者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热量传导至导热片46,进而通过导热片46传导至散热板3的吸热面,实现热量的传导。
7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3通过液冷结合热辐射的方式进行散热。可选地,如图10所示,散热板3为翅片式散热板32。如图11所示,翅片式散热板32包括多个散热片321和热管322,热管322呈盘绕状,且贯穿多个散热片321,热管322的端部与导热结构4连通。
71.这样,导热结构4能够将热量传导至热管322内部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却液将热量再传导至散热片321,以通过散热片321进行辐射散热。
72.对于上述描述的散热板3的结构,可选地,如图6所示,导热结构4包括循环管路41、循环泵42和第一液冷头43;循环泵42和第一液冷头43串联在循环管路41上,热管32的两端与循环管路41的两端连通;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连接,循环泵42用于促使冷却液在循环管路41和热管32中循环流动,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经第一液冷头43和冷却液传导至多
个散热片31。
73.这样,在循环泵42促使冷却液在循环管路41和热管32内流动时,光学引擎1产生热量可通过第一液冷头43传导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的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循环至热管32,进而热管32内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片31进行散热,实现对冷却液的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则继续循环至第一液冷头43的位置,如此循环,以实现对光学引擎1的散热。
74.其中,循环管路41的结构、第一液冷头43与光学引擎1之间的连接、循环泵42的位置均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仅有的区别在于,循环管路42包括的第二管路412包括两个管段,第一管路411的两个管端伸出光学引擎1,且通过快接接头413分别与两个管段的一端连通,两个管段的另一端通过快接接头413分别与热管32的两端连通。
75.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光学引擎1包括光源系统111、照明系统112和镜头系统113,光源系统111的出光侧连接在照明系统112的入光侧,镜头系统113的入光侧连接在照明系统112的出光侧,镜头系统113的出光侧朝向投影屏幕2。
76.其中,光源系统111出射光束时,光源系统111包括的激光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若光源系统111包括荧光物质时,荧光物质也会产生大量的热,照明系统112包括的dmd在旋转反射光束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由此,光学引擎1包括的光源系统111和照明系统112为主要的发热器件。
77.这样,在通过第一液冷头43将光学引擎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时,光学引擎1包括的多个发热器件可共用一个第一液冷头43;或者,光学引擎1包括的多个发热器件可单独连接一个第一液冷头43,也即是多个发热器件均连接有第一液冷头43。
78.当多个发热器件共用一个第一液冷头43时,多个发热器件均通过导热件连接至第一液冷头43。具体的,导热结构4还包括多个导热件,多个导热件与多个发热器件一一对应,每个导热件的一端与对应的发热器件连接,每个导热件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液冷头43连接。这样,多个导热件实现多个发热器件与第一液冷头43之间的热传导,减少了第一液冷头43的使用数量。
79.当多个发热器件均连接有第一液冷头43时,多个发热器件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串联,且串联后串联在循环管路41上;或者多个发热器件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并联,且并联后串联在循环管路41上。
80.当多个发热器件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串联时,对于多个发热器件包括光源系统111和照明系统112的情况,由于光源系统111包括的激光器热功率较高,且对温度的敏感度大于照明系统112包括的dmd对温度的敏感度,因此光源系统111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位于照明系统112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的上游。这样,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先对光源系统111包括的激光器进行冷却,之后再对照明系统112包括的dmd进行冷却,有效的保证了各发热器件的光学性能。
81.另外,在光源系统111包括荧光物质的情况下,光源系统111包括的激光器和荧光物质均会发热,此时激光器和荧光物质可单独连接一个第一液冷头43,且激光器和荧光物质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可串联或者并联。
82.当激光器和荧光物质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串联时,由于荧光物质对温度的敏感度小于dmd对温度的敏感度,因此照明系统112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位于荧光物质连接的第一
液冷头43的上游。
83.综上,当光源系统111包括荧光物质时,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先经过与激光器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再经过与照明系统112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再经过与荧光物质连接的第一液冷头43,从而实现对激光器、照明系统112、荧光物质的依次散热。
84.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通过冷却液传导热量时,冷却液不可避免会出现蒸发等,造成循环管路41内冷却液减少,进而导致循环管路41内冷却液不能充满的现象。此时,在循环泵42促使冷却液进行循环时,很容易出现气泡从而造成循环泵42出现汽蚀的现象,降低循环泵42的使用寿命。因此,如图12所示,导热结构4还包括补液箱47,补液箱47与循环管路41连通,补液箱47用于向循环管路41中补充冷却液。
85.其中,补液箱47的出口端通过三通与循环管路41连通,或者补液箱47串联在循环管路41上。另外,为了避免循环管路41中的冷却液中含有灰尘或杂质等,影响冷却液的传热效果,补液箱47的出口端具有过滤器,以通过过滤器对流入循环管路41的冷却液进行过滤。
86.其中,通过补液箱47对循环管路41补充冷却液时,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液箱47内具有增压器,增压器用于调整补液箱47的出口端的压力。这样,在循环管路41内的冷却液缺失时,循环管路41内的冷却液压力降低,此时补液箱47的出口端冷却液的压力大于循环管路41内冷却液的压力,从而实现自动补液,避免循环泵42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
87.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补液箱47中冷却液的液面高于循环系统中冷却液的最高液面,这样,补液箱47中的冷却液即可通过自身的压力差实现自动补液,避免循环泵42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
88.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于光学引擎1包括的主要发热器件,可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4传导至散热板3进行散热,而对于光学引擎1包括的其余发热器件,比如镜头系统113,由于镜头系统113产生的热量较少,且镜头系统113的散热面不平整,难以连接第一液冷头43,此时镜头系统113产生的热量会聚集。
89.为了避免其他发热器件造成光学引擎1的温度较高,影响光学引擎1的光学性能,如图12所示,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散热风扇13,光学引擎1包括光学引擎本体11和壳体12;壳体12的顶部具有透光区,壳体12在投影屏幕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通风孔121;光学引擎本体11位于壳体12内,光学引擎本体11出射的光束透过透光区,多个通风孔121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孔121具有散热风扇13。
90.这样,即可通过至少一个散热风扇13促使壳体12内沿两侧的通风孔121所在的方向形成气流,实现对其余发热器件的散热。也即是即可通过至少一个散热风扇13促使壳体12内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形成气流,从而实现对壳体12内其余发热器件的散热。由于光学引擎1包括的主要发热器件已通过导热结构4传导至散热板3进行散热,如此,只需要少量的散热风扇13即可满足其余发热器件的散热,相较于传统的散热系统包括的散热风扇13,可大大降低产生的噪音。
91.其中,光学引擎本体11包括光源系统111、照明系统112和镜头系统113,光源系统111、照明系统112和镜头系统113位于壳体12内,且镜头系统113的出光侧朝向壳体12的透光区。散热风扇13为排气扇,或者散热风扇13为吸气扇,或者散热风扇13包括排气扇和吸气扇。此时安装有排气扇的通风孔121为出风口123,安装有吸气扇的通风孔121为进风口122。
92.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散热风扇13促使在壳体12内形成气流的同时,还能够通过
散热风扇13促使形成的气流流经散热板3,以加速散热板3的散热,为此壳体12的背侧具有通风孔121。该通风孔121为进风口122或者出风口123。
93.接下来,结合投影屏幕2的挂墙设置,对光学引擎包括的壳体内形成的气流进行解释。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壳体12在投影屏幕2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进风口122,壳体12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以及壳体12的背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出风口123。这样,在散热风扇13的作用下,可促使沿壳体12的第一侧进风,分别沿壳体12的第二侧和壳体12的背侧出风的气流。也即是形成一股沿壳体12的第一侧流向散热板3的气流和一股沿壳体12的第一侧流向壳体12的第二侧的气流。其中,结合上述连接架7的结构,流向散热板3的气流沿连接架7形成的气流通道向上排出。
9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壳体12在投影屏幕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的通风孔121均为进风口122,壳体12的背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出风口123。这样,在散热风扇13的作用下,可促使沿壳体12的两侧进风,沿壳体12的背侧出风的气流。也即是形成一股沿壳体12的第一侧流向散热板3的气流,和一股沿壳体12的第二侧流向散热板3的气流。其中,结合上述连接架7的结构,流向散热板3的气流沿连接架7形成的气流通道向上排出。
96.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壳体12的背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进风口122,壳体12在投影屏幕2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出风口123。这样,在散热风扇13的作用下,可促使壳体12的背侧进风,沿壳体12的至少一侧出风的气流。也即是形成一股沿壳体12的背侧流向壳体12的至少一侧的气流。其中,该气流可带动散热板3附近的气流流动,且结合上述连接架7的结构,气流可沿连接架7形成的气流通道向下进入壳体12内。
97.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壳体12的背侧,以及壳体12在投影屏幕2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进风口122,壳体12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具有的通风孔121为出风口123。这样,在散热风扇13的作用下,可促使壳体12的背侧和壳体12的第一侧进风,沿壳体12的第二侧出风的气流。也即是形成一股沿壳体12的背侧流向壳体12的第二侧的气流,和一股沿壳体12的第一侧流向壳体12的第二侧的气流。其中,沿壳体12的背侧流向壳体12的第二侧的气流可带动散热板3附近的气流流动,且结合上述连接架7的结构,气流可沿连接架7形成的气流通道向下进入壳体12内。
98.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激光投影设备包括功能组件6,功能组件6包括控制主板61、显示板62和电源板63;控制主板61与显示板62电连接,显示板62与光学引擎1电连接,电源板63分别与控制主板61、显示板62和光学引擎1电连接;控制主板61、显示板62和电源板63用于配合光学引擎1出射光束。
99.其中,控制主板61为电视(television,tv)主板,控制主板61具有外接端口,外接端口用于连接电脑、手机、优盘等。这样,控制主板61能够接收电脑、手机、优盘等传输的音视频信号,并将音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视频信号,进而将视频信号传给显示板62。显示板62接收视频信号,并将该视频信号转换为驱动信号后传输至光学引擎1包括的dmd板,以便于dmd板基于该驱动信号驱动dmd上的微镜进行偏转,以便于dmd出射光束至投影屏幕2上,在投影屏幕2上实现画面的显示。电源板63能够输出电压或电流驱动信号,进而便于为控制主板61、显示板62和光学引擎1等器件供电。
100.在控制主板61、显示板62和电源板63配合光学引擎1出射光束时,控制主板61、显
示板62和电源板63不可避免会产生热量,也即是功能组件6包括的控制主板61、显示板62和电源板63易为发热器件。因此,除了对光学引擎1包括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外,还需要对功能组件6包括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101.由于功能组件6包括的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与光学引擎1之间的距离没有限制,也即是可适当增大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分别与光学引擎1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17所示,可将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设置在光学引擎1的外部,也即是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位于光学引擎1包括的壳体12外,进而可实现对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的自然散热。另外,将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设置在壳体12外,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12的体积。
102.当控制主板61和电源板63设置在壳体12外时,为了避免电磁信号的干扰,控制主板61包括封装壳和控制主板61本体,电源板63包括封装壳和电源板63本体,且控制主板61本体与对应的封装壳之间导热连接,电源板63本体与对应的封装壳之间的导热连接,从而通过封装壳不仅实现了电磁屏蔽的效果,还保证控制主板61本体和电源本体的散热。
103.由于显示板62与光学引擎1包括的dmd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远,为此,如图17所示,显示板62需要设置在光学引擎1内,也即是显示板62设置在光学引擎1包括的壳体12内。这样,对于位于壳体12内的显示板62,可通过上述描述的增设散热风扇13的方式实现对显示板62的散热。
104.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架将光学引擎和投影屏幕一体式连接,能够避免光学引擎与投影屏幕相对移位的问题,保证了激光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对于光学引擎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结构传导至散热板,进而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实现了对光学引擎的散热,避免了光学引擎产生的热量聚集造成光学引擎温度较高的问题,保证了光学引擎的光学性能;对于光学引擎包括的其余发热器件,则只需要少量的散热风扇即可实现散热,进一步避免了光学引擎温度升高的问题。另外,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的方式,取消了光学引擎内散热系统的设置,减小了光学引擎的体积,还避免了设置散热系统时散热系统包括的风扇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了激光投影设备的噪声。
10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