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护理学练习腕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护理学 多功能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学练习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学练习腕。


背景技术:

2.在医院对病人进行输液护理前,常需要初学者反复的进行扎针练习,一般在扎针练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练习腕套来实现,然而现有的护理学练习用腕套的逼真性较差,使得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够准确找到相应的扎针练习部位,且目前在练习时,难以知晓针头扎入深度是否合适,即使将血管扎透也无从得知,且现有的练习腕套多为固定的角度,但在实际对患者进行扎针时,由于患者处于坐着及躺着等多种姿态,所以在扎针时,手部的角度存在差异,现有的练习腕套难以模拟手部在不同角度下时的扎针状态,导致练习效果不佳,所以亟于制作一种多功能护理学练习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学练习腕,用于扎针练习。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5.一种多功能护理学练习腕,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电箱下侧,所述底板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支杆下端;
6.所述支杆一侧上部固定连接u形板一侧,所述支杆上端设有安装槽;
7.所述u形板两竖板相对一侧分别轴承连接蜗杆一端,所述蜗杆一端穿过所述u形板,所述蜗杆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侧中部;
8.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轮中心轴一端轴承连接并穿过所述支杆上端,所述蜗轮中心轴上侧固定连接摆杆下端,所述摆杆下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摆杆上端固定连接手部模型下侧中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手部模型上侧手腕及手背处固定连接软管下部,所述软管一端固定连接接头一端,所述接头内上侧固定连接上金属片上侧一端,所述上金属片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软管内上部,所述接头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绝缘片一端,两个所述绝缘片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软管内一侧,两个所述绝缘片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片下侧一端,所述接头内下侧固定连接下金属片下侧一端,所述下金属片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软管内下侧,所述下金属片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绝缘片下侧。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金属片一端固定连接电线一一端,所述电线一另一端电性连接灯泡一端,所述下金属片一端固定连接电线二一端,所述灯泡金属头下侧电性连接电线三上端。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箱一个接头上端电性连接电线四下端,所述电线四上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线三下端,所述电箱另一接头上端电性连接电线五下端,所述电线五上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线二另一端。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软管为类血管形状的硅胶管。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线一、电线二及电线三为硬性电线,所述电线四及电线五为软质电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5.1、本装置可以实现在扎针练习时,若针头将血管穿透,则针头分别穿过了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由于针头是金属材质,针头配合上金属片、下金属片、电线一、电线二、电线三、电线四及电线五形成闭合电路,此时灯泡亮起,若针头未穿透血管,则灯泡不亮,可通过灯泡来判断扎针状态。
16.2、本装置可以实现可根据不同的状况调节手部模型的角度,对不同角度的手部模型进行扎针练习,便于应对多种扎针状况。
17.3、本装置结构紧凑,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部模型3、软管2、上金属片17及下金属片18剖切后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中:1、电线四,2、软管,3、手部模型,4、蜗轮,5、支杆,6、底板, 7、电箱,8、电线五,9、转盘,10、接头,11、蜗杆,12、u形板,13、电线一,14、绝缘片,15、电线二,16、电线三,17、上金属片,18、下金属片, 19、安装槽,20、摆杆,21、灯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9.如图1

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电箱7下侧,所述底板6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支杆5下端;
30.所述支杆5一侧上部固定连接u形板12一侧,所述支杆5上端设有安装槽 19;
31.所述u形板12两竖板相对一侧分别轴承连接蜗杆11一端,所述蜗杆11一端穿过所述u形板12,所述蜗杆11一端固定连接转盘9一侧中部;
32.所述蜗杆11与蜗轮4啮合,所述蜗轮4中心轴一端轴承连接并穿过所述支杆5上端,所述蜗轮4中心轴上侧固定连接摆杆20下端,所述摆杆20下部设于所述安装槽19内,所述摆杆20上端固定连接手部模型3下侧中部。
33.所述手部模型3上侧手腕及手背处固定连接软管2下部,所述软管2一端固定连接接头10一端,所述接头10内上侧固定连接上金属片17上侧一端,所述上金属片17上侧固定
连接所述软管2内上部,所述接头10内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绝缘片14一端,两个所述绝缘片14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软管2 内一侧,两个所述绝缘片14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片17下侧一端,所述接头10内下侧固定连接下金属片18下侧一端,所述下金属片18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软管2内下侧,所述下金属片18上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绝缘片14下侧。
34.所述上金属片17一端固定连接电线一13一端,所述电线一13另一端电性连接灯泡21一端,所述下金属片18一端固定连接电线二15一端,所述灯泡21 金属头下侧电性连接电线三16上端。
35.所述电箱7一个接头上端电性连接电线四1下端,所述电线四1上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线三16下端,所述电箱7另一接头上端电性连接电线五8下端,所述电线五8上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线二15另一端。
36.所述软管2为类血管形状的硅胶管。
37.所述电线一13、电线二15及电线三16为硬性电线,所述电线四1及电线五8为软质电线。
38.所述上金属片17及下金属片18均为软质金属。
39.所述电箱7为直流电箱。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手部模型3位于与底板6平行的状态,如图1所示,使用本装置时,开启电箱7,将针头穿过软管2上侧,针头穿过上金属片17进入至软管2内部,模拟扎针场景,若针头触碰到软管2内底部或将软管2底部扎透时,通过针头的金属特性将上金属片17及下金属片18连通,此时,上金属片17配合下金属片18将电线一13、电线二15、电线五8、电线四1及电线三16之间形成闭合电路,灯泡21通电发亮,此时,初学者适当的调节针头的位置直至灯泡21不亮,灯泡熄灭代表针头位于血管内部,多次反复操作便于练习针头刺入的深度,当对手部模型3一个角度的扎针练习结束后,拔出针头,转动转盘9,转盘9带动蜗杆11旋转,蜗杆11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4转动,蜗轮4带动摆杆20摆动,摆杆20带动手部模型3摆动,当手部模型3摆动至适宜的角度后,停止转动转盘9,对软管2再次进行扎针练习,多角度练习结束后,关闭电箱7,将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41.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