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0: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桩基 检测 双护筒


1.本发明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大,工程施工前的试桩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合理的设计桩基对控制工程造价,节省工程进度十分关键。而工程桩基大面积施工前均需要通过设计试桩来确定实际的承载力取值,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由于地下室深度往往较深,传统的开挖后施工做法不能符合项目工期要求,在原地面施工试桩又会受到基坑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影响。单纯以经验考虑此部分桩侧摩阻力,容易造成设计承载力的浪费或导致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是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作为试验桩检测结果评定时,消除地下室部分非工程桩实际作用区域的桩周土层摩组力对桩身的影响,从而使检测数据更为准确,能够精确评定此类桩成形后的承载力。作为前期设计依据更好的服务于项目桩基设计与施工。
4.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包括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所述内层护筒与所述外层护筒通过多个内部支撑稳固在一起;所述内层护筒和所述外层护筒的底部设置有斜端板和切削刀头;所述斜端板连接所述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的底端,并形成向下的尖状;所述切削刀头设置于内层护筒内侧的底部。
5.进一步地,所述切削刀头从内层护筒的底部伸出以形成伸出段,伸出段的外周面为倾斜面。
6.进一步地,倾斜面的倾斜率与斜端板的倾斜率相同,并且两者平齐过渡。
7.进一步地,沿着双护筒的轴向方向,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设置有多个轴向间隔的内部支撑圈,每个内部支撑圈包括多个周向间隔的多个内部支撑。
8.进一步地,相邻的内部支撑圈的各个内部支撑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布置。
9.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护筒和所述外层护筒内的顶部填充有填充隔层。
10.进一步地,所述填充隔层内设置有与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连接的固定筋。
11.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护筒和所述外层护筒之间的间隙为5

10cm。
12.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步,桩成孔:利用桩机对工程桩进行打孔工作;第二步,下入双护筒:将双护筒吊装入工程桩内并与桩中心对齐,采用压力设备压入双护筒;第三步,双护筒就位:将双护筒下压至其深度超过工程桩正常的设计标高,且双护筒顶部接近自然地面;第四步,浇灌混凝土:在内层护筒内浇筑桩身混凝土至自然地面;
第五步,检测强度:当试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承载力检测。
13.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顶部利用固定筋处设置填充隔层形成封闭,避免桩四周土体流入护筒内,影响检测结果;当对试桩进行加载或拉拔检测时,由于双护筒内存在间隙,因此桩身轴力可以有效传递至桩的设计标高及以下,消除了周围土层对桩四周侧摩阻力的影响,从而准确获得数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使用方法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内层护筒、2、外层护筒、3、发泡剂阻隔层、4、固定筋、5、内部支撑、6、斜端板、7、切削刀片。
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本发明是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作为试验桩检测结果评定时,消除地下室部分非工程桩实际作用区域的桩周土层摩组力对桩身的影响,从而使检测数据更为准确,能够精确评定此类桩成形后的承载力。作为前期设计依据更好的服务于项目桩基设计与施工。
18.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包括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内层护筒1与外层护筒1通过多个内部支撑5稳固在一起;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的底部设置有斜端板6和切削刀头7;斜端板6连接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的底端,并形成向下的尖状;切削刀头7设置于内层护筒1内侧的底部。
19.切削刀头7从内层护筒1的底部伸出以形成伸出段,伸出段的外周面为倾斜面。
20.倾斜面的倾斜率与斜端板6的倾斜率相同,并且两者平齐过渡。
21.沿着双护筒的轴向方向,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设置有多个轴向间隔的内部支撑圈,相邻两内部支撑圈轴向间隔1米,每个内部支撑圈包括多个周向间隔的多个内部支撑5,相邻的内部支撑圈的各个内部支撑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布置,以均匀受力。
22.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内的顶部填充有填充隔层3,优选的填充隔层材料为发泡剂阻隔层,用于避免四周土体流入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之间。填充隔层3内设置有与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连接的固定筋4,防止填充隔层3在双护筒下压过程中发生位移。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之间的间隙为5

10cm。
23.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的使用方法,参考图3该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步,桩成孔:利用桩机对工程桩进行打孔工作,随后使用两根沿直径的直线交点得出工程桩中心并标记;第二步,下入双护筒:待工程桩利用桩机成孔后,将双护筒吊装入工程桩内,吊装过程中保证双护筒与桩中心对齐,最后采用液压设备压入双护筒,因斜端板6和切削刀头7作用使得双护筒下压时更加容易,所需压力更小,下压过程更加稳定,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填充隔层3发生位移;第三步,双护筒就位:将双护筒下压至其深度超过工程桩正常的设计标高,且双护
筒顶部接近自然地面;第四步,浇灌混凝土:在内层护筒内浇筑桩身混凝土至自然地面;第五步,检测强度:当试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加载或拉拔检测,即承载力检测。
24.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所述内层护筒(1)与所述外层护筒(1)通过多个内部支撑(5)稳固在一起;所述内层护筒(1)和所述外层护筒(2)的底部设置有斜端板(6)和切削刀头(7);所述斜端板(6)连接所述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的底端,并形成向下的尖状;所述切削刀头(7)设置于内层护筒(1)内侧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头(7)从内层护筒(1)的底部伸出以形成伸出段,伸出段的外周面为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倾斜面的倾斜率与斜端板的倾斜率相同,并且两者平齐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沿着双护筒的轴向方向,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设置有多个轴向间隔的内部支撑圈,每个内部支撑圈包括多个周向间隔的多个内部支撑(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内部支撑圈的各个内部支撑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护筒(1)和所述外层护筒(2)内的顶部填充有填充隔层(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隔层(3)内设置有与内层护筒(1)和外层护筒(2)连接的固定筋(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护筒(1)和所述外层护筒(2)之间的间隙为5

10cm。9.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步,桩成孔:利用桩机对工程桩进行打孔工作;第二步,下入双护筒:将双护筒吊装入工程桩内并与桩中心对齐,采用压力设备压入双护筒;第三步,双护筒就位:将双护筒下压至其深度超过工程桩正常的设计标高,且双护筒顶部接近自然地面;第四步,浇灌混凝土:在内层护筒内浇筑桩身混凝土至自然地面;第五步,检测强度:当试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承载力检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和其使用方法。一种桩基检测使用的双护筒,包括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内层护筒与外层护筒通过数个内部支撑稳固在一起;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的底部设置有斜端板和切削刀头;斜端板连接内层护筒和外层护筒的底端,并形成向下的尖状;切削刀头设置于内层护筒内侧的底部。顶部利用固定筋处设置发泡剂阻隔层形成封闭,避免桩四周土体流入护筒内,影响检测结果;当对试桩进行加载或拉拔检测时,由于双护筒内存在间隙,因此桩身轴力可以有效传递至桩的设计标高及以下,消除了周围土层对桩四周侧摩阻力的影响,从而准确获得数据。从而准确获得数据。从而准确获得数据。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皓 邵珠令 何登超 吕金刚 孟玲峰 李豪 高善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2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