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橡胶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止水 橡胶 建筑施工 止水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止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橡胶止水带。


背景技术:

2.橡胶止水带是依据柔性基础理论而设计的工程橡胶一类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交通、人防等工程结构的施工缝和变形缝,用于处理施工缝和变形缝部位有防水要求的渗漏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施工缝、变形缝在温度变化或不均匀沉降工况时,橡胶止水带可以利用橡胶的高弹性和压缩变形性,在各种载荷下产生弹性变形,确保自身不损坏的同时,有效防止建筑构件出现漏水和渗水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确保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随着我国水利水电等各项工程项目的增多,橡胶止水带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大。
3.为了满足现场安装的要求,往往需要对橡胶止水带进行连接,得以加长橡胶止水带的长度,避免分段的橡胶止水带之间形成间隙而存在漏水风险,目前橡胶止水带的连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粘接剂进行冷接,一种是使用热硫化模具进行热接。其中,冷接采用的是搭接法,先把需要搭接的橡胶止水带表面用磨光机磨平,再在搭接部位涂敷橡胶止水带专用冷接胶水,随后压实即可,这种方法具有强度高、凝固快、施工方便和省时省力等优点,但仅能用于一些工程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热接就是采用热熔机械对橡胶止水带进行热熔连接,这种方法连接的橡胶止水带质量较好,可适用于工程质量要求严格的项目,但这种方法对热熔机械、热熔效果、冷却时间等具有较高较精确的要求,操作较为复杂,工艺质量不易保证、成本较高,综上,无论是冷接还是热接的橡胶止水带,都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性,不能较好的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操作方便快捷,连接质量高,防水效果好的新型橡胶止水带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捷,连接质量高,防水效果好的新型橡胶止水带。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多块结构相同且沿长度方向依次首尾相连的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包括伸缩变形管和对称布置在伸缩变形管两侧的橡胶板,每块橡胶板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多条止水条,伸缩变形管、橡胶板和止水条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块橡胶止水带的端口相互靠拢采用对接的形式连接,在两块橡胶止水带的靠拢位置处形成有对接缝,对接缝处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位于对接缝的上方,下压板位于对接缝的下方,上压板和下压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对接缝在同一竖直面上,上压板的中部设置有一体成形且向上凸起的上拱形部,下压板的中部设置有一体成形且向下凸起的下拱形部,上拱形部和下拱形部相互对称布置,上拱形部和下拱形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半轴为a,椭圆形的短半轴为b,伸缩变形管的外半径为r,a>r,b<r,上压板与橡胶板的上表面之间、上拱形部与伸缩变形管的上表面之
间、下压板与橡胶板的下表面之间及下拱形部与伸缩变形管的下表面之间均涂敷有粘接剂,橡胶止水带两侧的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连接。
6.进一步的,椭圆形的长半轴a为伸缩变形管外半径r的1.1~1.2倍,椭圆形的短半轴b为伸缩变形管外半径r的0.8~0.9倍。
7.进一步的,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两两对称布置在对接缝的两侧。
8.进一步的,螺栓中心线离橡胶止水带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15mm。
9.进一步的,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厚度为6~10mm。
10.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接法结合固定机构固定的方式对各块橡胶止水带进行连接,在连接前,使用磨光机将需要连接的两块橡胶止水带端部的止水条磨去,止水条磨除的长度根据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宽度确定,仅保留伸缩变形管,使得伸缩变形管两侧的橡胶板表面平整,保证上压板和下压板能够与橡胶板的表面紧密贴合,随后在磨去止水条的橡胶板上下两个表面都涂敷粘接剂,粘接剂为橡胶止水带专用冷接胶水,随后在对接缝位置处安装固定机构,将上压板置于橡胶止水带的上方,并使上压板的下表面与橡胶板的上表面相贴合,同理,将下压板置于橡胶止水带的下方,并使下压板的上表面与橡胶板的下表面相贴合,最后通过螺栓和螺母将上压板和下压板连接在一起,将橡胶止水带压紧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连接位置处的两块橡胶止水带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的挤压下牢固的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连接的质量较好,可保证橡胶止水带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快捷,连接质量高,防水效果好的优点,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b

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

橡胶止水带,101

伸缩变形管,102

橡胶板,103

止水条,2

对接缝,3

粘接剂,4

上压板,401

上拱形部,5

下压板,501

下拱形部,6

螺栓,7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块结构相同且沿长度方向依次首尾相连的橡胶止水带1,橡胶止水带1包括伸缩变形管101和对称布置在伸缩变形管101两侧的橡胶板102,每块橡胶板102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多条止水条103,伸缩变形管101、橡胶板102和止水条103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块橡胶止水带1的端口相互靠拢采用对接的形式连接,在两块橡胶止水带1的靠拢位置处形成有对接缝2,对接缝2处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上压板4和下压板5,上压板4位于对接缝2的上方,下压板5位于对接缝2的下方,上压板4和下压板5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对接缝2在同一竖直面上,上压板4的中部设置有一体成形且向上凸起的上拱形部401,下压板5的中部设置有一体成形且向下凸起的下拱形部501,上拱形部401和下拱形部501相互对称布置,上拱形部401和下拱形部50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
形,椭圆形的长半轴为a,椭圆形的短半轴为b,伸缩变形管101的外半径为r,a>r,b<r,椭圆形的结构可保证上拱形部401、下拱形部501和伸缩变形管101之间贴合紧密,上压板4与橡胶板102的上表面之间、上拱形部401与伸缩变形管101的上表面之间、下压板5与橡胶板102的下表面之间及下拱形部501与伸缩变形管101的下表面之间均涂敷有粘接剂3,橡胶止水带1两侧的上压板4与下压板5之间通过螺栓6和螺母7紧固连接。
17.为了使得上压板4和下压板5能够较好的压实压紧橡胶止水带1的连接位置,当上压板4和下压板5在没有使用螺栓6固定前,可使上拱形部401两侧的上压板4向上翘起,同时使下拱形部501两侧的下压板5向下翘起,当拧紧螺栓6时,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两端靠拢,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使得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中部具有压紧橡胶止水带1的压紧力,避免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中部出现凸起变形而无法将橡胶止水带1压实的情况出现。
18.经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若橡胶止水带1的宽度为300mm,那么,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长度可为350mm,厚度可为8mm,宽度可为100mm,这时,每块橡胶止水带1被上压板4和下压板5压紧部分的长度均为50mm,可较为牢固的将两块橡胶止水带1连接在一起,且可保证在对接缝2处不会产生渗漏现象,具有较好的防渗作用,其中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只需保证其刚度和强度能够达到压紧压实橡胶止水带1的目的即可。
19.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接法结合固定机构固定的方式对各块橡胶止水带1进行连接,在连接前,使用磨光机将需要连接的两块橡胶止水带1端部的止水条103磨去,止水条103磨除的长度根据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宽度确定,仅保留伸缩变形管101,使得伸缩变形管101两侧的橡胶板102表面平整,保证上压板4和下压板5能够与橡胶板102的表面紧密贴合,随后在磨去止水条103的橡胶板102上下两个表面都涂敷粘接剂3,粘接剂3为橡胶止水带1专用冷接胶水,随后在对接缝2位置处安装固定机构,将上压板4置于橡胶止水带1的上方,并使上压板4的下表面与橡胶板102的上表面相贴合,同理,将下压板5置于橡胶止水带1的下方,并使下压板5的上表面与橡胶板102的下表面相贴合,最后通过螺栓6和螺母7将上压板4和下压板5连接在一起,将橡胶止水带1压紧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连接位置处的两块橡胶止水带1在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挤压下牢固的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连接的质量较好,可保证橡胶止水带1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20.优选地,椭圆形的长半轴a为伸缩变形管101外半径r的1.1~1.2倍,椭圆形的短半轴b为伸缩变形管101外半径r的0.8~0.9倍,椭圆形的实际尺寸根据伸缩变形管101的尺寸确定,只需上拱形部401和下拱形部501能够与伸缩变形管101紧密贴实即可。
21.优选地,螺栓6的数量为四个,两两对称布置在对接缝2的两侧。
22.为了满足橡胶止水带1安装的需要,也为了给橡胶止水带1留出一定的伸缩变形空间,螺栓6中心线离橡胶止水带1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15mm,具体距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3.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厚度为6~10mm,上压板4和下压板5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能够压紧橡胶止水带1的对接缝2的基础上,满足需求的强度和刚度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