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8: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井 机动车道 海绵 排水 市政


1.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2.非机动车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上的车行道上自右侧人行道线至第一条车辆分道线之间或者在人行道上划出的车道,主要是专供自行车、平板车、三轮车、电动车和兽力车等车辆行驶的道路,排水井往往用于对非机动车道进行排水,避免道路上的积水飞溅影响行驶者的驾驶。
3.目前,授权公众号为cn2119737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排水井,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的井体,井体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所述井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井体内位于排水管道的上方设置有浮动挡水组件,所述浮动挡水组件能够在井体内水体上升到浮动挡水组件时将井体封堵;所述井盖和浮动挡水组件之间水平设置有与井体连通的应急管道;所述井盖下方设置有挂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井体内的水流直接排除,未进行回收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井体内的水流进行回收利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包括井体与下水管道,井体为竖直设置的空腔结构,所述下水管道与井底连通且用于排出井体内水流,井体内设置有用于使井体内水流发生沉降的封闭组件,封闭组件包括密封塞和连接绳,密封塞沿远离井底的方向密封滑动连接在下水管道内,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塞上;井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井体内沉降后的水流进行回收利用的灌溉装置,灌溉装置包括过滤网和拉绳,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网上且始终保持绷直状态;拉绳固定连接在过滤网上且用于驱动过滤网移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上的积水流入井体后,在密封塞对下水管道的密封作用下,使得积水在井体内发生沉降,当固体杂质沉降至井体下方后,通过驱动拉绳带动过滤网沿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密封塞脱离下水管道,使得井体下方沉降的固体杂质通过下水管道排出井体,同时通过灌溉装置对井底上方沉降后的水流进行回收利用,达到对井体内的水流回收利用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井体的井口处覆盖有防护网,拉绳背离过滤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网上,拉绳保持绷直状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的设置使得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不易落入井体
内,也避免一些固体杂质落入井体内,当井体内的积水沉降完毕后,通过拉绳抬升防护网,即可带动过滤网与密封塞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使得井体内沉降的固体杂质可以通过下水管道流出。
11.可选的,所述过滤网的滤孔的孔径小于防护网的孔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网的滤孔的孔径小于防护网的孔径,当道路上的积水经防护网过滤后流入井体内后,过滤网对流入井体的水流进行二次过滤,避免固体杂质堵塞下水管道。
13.可选的,所述下水管道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条,密封塞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条沿远离井底的方向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与限位条的设置,使得密封塞滑动连接在下水管道并对下水管道起到密封作用时,密封塞不会在下水管道内发生转动,从而提高密封塞对下水管道密封作用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限位条的一端伸出下水管道至井体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密封塞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至井体内时,密封塞仍滑动连接在限位条上,当井体内沉降的杂质排放完毕后,密封塞在限位条与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顺利回归下水管道内。
17.可选的,所述井底沿靠近下水管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井底,使得沉降在井底的固体杂质可以沿快速顺畅的流入下水管道内。
19.可选的,所述灌溉装置还包括挡水件和灌溉管,井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灌溉孔,灌溉管设置在井体的外部且与灌溉孔连通,挡水件设置为板状结构且与井体的内侧壁抵接,挡水件沿远离井底的方向滑动连接在井体上,过滤网固定连接在挡水件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井体内水流沉降时,使得挡水件滑动至与灌溉孔相对应的位置,从而阻挡井体内的水流通过灌溉孔流出;当井体内的水流沉降完毕后,通过抬升防护板,带动挡水件和密封塞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使得井体下端沉降的固体杂质通过下水管道排出,井体上端沉降后的水流通过灌溉孔流至灌溉管内,对井体周围的绿地进行浇灌。
21.可选的,所述灌溉孔沿远离井底的方向开设为长条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条形的灌溉孔的设置,使得当挡水件与密封塞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井体内的水流通过下水管道排出时,井体内液面下降过程中,更多沉降后的水流可沿长条形的灌溉孔流入灌溉管,对井体周围的绿地进行浇灌。
23.可选的,所述灌溉管沿远离灌溉孔的方向向靠近井底的方向倾斜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灌溉管,使得井体内的水流可以快速的流入灌溉管内,进而对井体周围的绿地进行浇灌。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当道路上的水流流入井体内后,由于密封塞对下水管道的密封作用,使得井体内的水流发生沉降,沉降后固体杂质堆积在井底上,通过驱动拉绳移动,使得过滤网带动密封塞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井体内沉降的固体杂质通过下水管道流出,同时设置灌溉装置,使得沉降后的水流得到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示出井体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附图标记:1、井体;2、防护网;3、下水管道;4、封闭组件;41、密封塞;42、连接绳;43、限位条;44、限位槽;5、连接环;6、挡板;7、灌溉装置;71、挡水件;72、过滤网;73、灌溉管;74、拉绳;75、灌溉孔;8、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参照图1和图2,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包括井体1、防护网2和下水管道3,井体1设置为空心圆柱筒状结构,防护网2设置为圆形网状结构,防护网2安装在井口处且用于对避免行人落入井体1内;下水管道3设置为圆柱形管,下水管道3与井底连通,下水管道3用于排出井体1内的污水,井底沿靠近下水管道3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井体1内设置有用于使井体1内水流发生沉降的封闭组件4;井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井体1内沉降后的水流进行回收利用的灌溉装置7。
33.参照图2和图3,封闭组件4包括密封塞41、连接绳42和限位条43,密封塞41设置为圆柱形块,密封塞41沿远离井底的方向密封滑动连接在下水管道3内;限位条43沿远离井底的方向设置为长条形,限位条43的截面为矩形,限位条43的一端一体连接在下水管道3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下水管道3且位于井体1内;密封塞4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条43相对应的限位槽44,限位条43沿远离井底的方向滑动连接在限位槽44内;密封塞41面向井口的表面上焊接有连接环5,连接绳42一端捆绑固定在连接环5上,另一端连接在灌溉装置7上。
34.参照图2和图3,通过灌溉装置7驱动连接绳42移动,使得连接绳42带动密封塞41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井体1内的水流可以通过下水管道3排出,限位条43和限位槽44的设置使得密封塞41滑动连接在下水管道3内时不易发生转动,提高密封塞41对下水管道3密封性能的稳定性;同时设置限位条43的一端伸出下水管道3,使得密封塞41脱离下水管道3后仍可以滑动连接在限位条43上,使得井体1内的污水排出后,密封塞41在自身重力与限位条43的共同作用下,可顺利的回归至下水管道3内,继续对下水管道3起到密封作用。
35.参照图1和图3,限位条43位于井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挡板6,挡板6设置为水平放置的板状结构,挡板6的一端一体连接在限位条43与限位槽44抵接的表面上,另一端沿靠近密封塞41的方向设置。当连接绳42拉动密封塞41滑动至井体1内时,由于挡板6的限制,使得密封塞41不会脱离与限位条43的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密封塞41对下水管道3起到密封作用时的稳定性。
36.参照图1和图2,灌溉装置7包括挡水件71、过滤网72、灌溉管73和拉绳74,井体1的井壁上贯穿开设有灌溉孔75,灌溉孔75开设为多个且沿靠近井底的方向开设为长条形,多个灌溉孔75等高设置,多个灌溉孔75以井体1的旋转轴线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井壁上,每个灌溉孔75都与一个灌溉管73连通,灌溉管73的截面与灌溉孔75形状相对应,灌溉
管73设置为长条形管,灌溉管73设置在井体1外部且一端通过灌溉孔75与井体1连通,另一端沿远离灌溉孔75的方向向井底倾斜设置;挡水件71设置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筒,挡水件71的上端与下端均开口,挡水件71的外侧壁与井体1的内侧壁抵接,挡水件71沿远离井底的方向滑动连接在井体1内;过滤网72设置为圆形网状结构,过滤网72的外边缘焊接在挡水件71的上端边缘处,过滤网72的过滤孔径小于防护网2的过滤孔径,这使得过滤网72可以对由防护网2落入井体1内的污水进行二次过滤。连接绳42背离密封塞41的一端捆绑固定在过滤网72上;拉绳74的一端也捆绑固定在过滤网72上,拉绳74的另一端捆绑固定在防护板上,拉绳74与连接绳42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37.参照图2和图3,当污水通过防护网2与过滤网72的过滤时,使密封塞41密封连接在下水管道3内,同时设置挡水件71的位置与灌溉孔75相对应,流入井体1内的污水在井体1内发生沉降,当固定杂质沉降至井体1底部后,通过抬升防护网2,在拉绳74与连接绳42的作用下,带动挡水件71与密封塞41向远离井底的方向移动,密封塞41脱离出下水管道3,使得沉降至井体1底部的固定杂质随井体1下部的水流从下水管道3内排出,同时挡水件71上移,使得井底上端沉降过的水流通过灌溉孔75流入灌溉管73内,长条状灌溉孔75的设置,使得随着井体1内的水流液面下降,井体1内的水流可以更多的流入灌溉管73内,进而流入井体1周围的绿地内,对绿地进行灌溉。
38.参照图1,灌溉管7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8,多个透水孔8均匀分布在灌溉管73上,透水孔8的设置使得灌溉管73内的水流可以均匀渗透至井体1周围的绿地上。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非机动车道的排水井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道路上的水流流入井体1内后,由于挡水件71对灌溉孔75的阻挡作用和密封塞41对下水管道3的密封作用,使得水流在井体1内发生沉降,沉降后的固体杂质堆积在井底处,通过驱动防护网2抬升,带动挡水件71和密封塞41上移,使得沉降后的水流通过灌溉孔75流出,对周围绿地进行灌溉;沉降后的固体杂质通过下水管道3排出。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